乳腺疾病诊治(第3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六节 乳腺与内分泌的关系

乳腺是多种激素的靶器官。正常乳房的生长、发育和分泌功能都是在大脑皮质和丘脑下部的调节下进行的,多种内分泌激素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卵巢激素和腺垂体激素对乳腺的影响最大,其次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素、睾丸素、胰岛素等也有一定的影响,熟悉乳腺与内分泌的关系,对研究乳腺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预防和治疗,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乳腺与卵巢激素的关系

卵巢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两者都能促进乳腺组织的发育,雌激素促进乳腺导管生长,孕激素刺激腺泡发育,促进腺小叶形成,但必须有腺垂体激素的参与,共同作用下,才能使乳房完全发育。实验证明,如果切除脑垂体,雌、孕激素即不能引起乳房的发育,因此,对乳腺癌患者施行垂体切除术或用大量雌激素抑制垂体功能以治疗乳腺癌。临床上常常遇到新生儿在出生后3~4天,乳腺有增生和分泌现象,见乳房稍胀大,有时有少量乳汁从乳头泌出,这是母体内的雌激素和催乳素在分娩前进入婴儿的体内所致。约5~7天后,随着婴儿血液循环内来自母体激素的耗竭,上述现象逐渐消失,此称为新生儿乳房生理性肥大。无需治疗,其乳房可恢复到一般婴儿的静止状态。

女孩10岁左右,青春发育期开始,卵巢的卵泡成熟,分泌大量雌激素,与儿童期相比可增长20倍以上。随着雌激素周期性变化,出现了周期性月经来潮,乳腺发育成熟。现已证明,乳腺小叶的形成和乳腺的成熟,则需雌激素和月经前分泌的黄体素适当比例的联合作用下才能开始,到妊娠后才得到充分发育,正常情况下卵巢与垂体处于功能平衡或相互代替的状态,卵巢功能不足时,腺垂体功能亢进;而卵巢功能亢进或长期使用大量雌激素时,可抑制腺垂体的分泌。一般认为,体内的黄体素和雌激素比例失调,即黄体素分泌减少,雌激素的分泌呈相对增多时,可引起乳腺增生病。

性成熟后受卵巢激素的影响,乳房也和子宫内膜一样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卵巢从卵巢发育—排卵—黄体形成—退化,子宫内膜相应出现增生—分泌—月经。卵巢的卵泡发育过程的整个周期中每天都有雌激素分泌,使子宫内膜和乳腺均出现增生性变化,卵泡发育成熟,卵细胞排出。排卵期雌激素分泌最为显著,黄体逐渐形成,黄体中期雌激素分泌也较多,乳腺和子宫同样由增生期转入分泌期。于月经前4~6天,黄体发育到极盛期,黄体分泌大量的孕激素和雌激素,如卵细胞未受精,黄体即开始退化,渐成为白体,孕激素、雌激素分泌随之下降,子宫内膜得不到性激素的支持,就发生坏死、脱落、月经来潮,月经期雌激素排出量降至最低。乳腺出现萎陷及退行性变化。性激素的下降解除了对丘脑下部“持续中枢”的抑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又开始分泌,脑垂体重新分泌促卵泡素及少量黄体生成素,新的卵泡又在发育,并逐步分泌雌激素,子宫内膜修复增生,乳腺也随着雌激素的变化而变化,转入下一个月经周期。

(二)垂体解剖学

垂体位于蝶骨的垂体窝中,经垂体柄与下丘脑相连,垂体与颅腔之间,隔有一层结缔组织所形成的厚膜,称为鞍膈。正常时,硬膜在蝶鞍缘上分为两层:深层紧贴垂体窝底,浅层形成鞍膈。鞍膈起自鞍前壁骨缘,即鞍结节下约3mm处,后方抵达鞍背上缘,正常向上略呈凹形。鞍膈中央有一小孔,称为漏斗孔,其直径通常小于3mm,垂体柄由此通过。垂体表面覆有一层紧密的囊,鞍膈和垂体囊皆起于硬脑膜,所以垂体在鞍内被包有双层硬膜。垂体包膜与颅内蛛网膜亦具有一定的连续性。

鞍之两侧为海绵窦,受纳眼静脉,并含有Ⅲ、Ⅳ、Ⅴ1、Ⅴ2、Ⅵ颅神经,垂体瘤向海绵窦内扩展时会因压迫而出现诸颅神经受累海绵窦综合征。视神经由前床突侧面的一个切迹穿过。

视交叉与垂体窝关系密切,故垂体瘤鞍上扩展时易引起视交叉压迫症。

人类垂体的体积约一粒黄豆的大小,其横径为10~16mm,前后径为8~11mm,高度为5~6mm。垂体重量正常不超过500mg,妊娠期垂体增大可超过1g。垂体分前后两叶,最大部分为前端部,约占其重量70%。

蝶骨联嵴与鞍前壁组成鞍结节角,正常时为110°左右,当鞍内容物扩张时,鞍大小仍在正常范围时,此角已开始缩小,初呈90°,以后呈锐角。为0级和Ⅰ级微腺瘤的特征,是垂体微腺瘤的早期X线征象之一。蝶鞍正常标准:前后径小于16mm,深径小于13mm,横径10~15mm,面积小于208mm2,体积小于1092mm3。当垂体瘤Ⅱ级(大于10mm)鞍扩大,鞍结节角≤90°,鞍底局限性变化比较明显,半侧鞍底下沉,出现双鞍底征,也是垂体腺瘤典型X线征象之一。

临床上经常碰到乳头溢液患者,特别是垂体催乳素腺瘤可表现为典型闭经-乳溢-不孕三联症,多见于20~30岁青年。较详细介绍垂体的解剖,对临床医生观看蝶鞍X线片做出正确的诊断,除外垂体瘤引起溢乳是必要的。

(三)腺垂体细胞生理学

腺垂体内存在5种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各自产生相应的激素:GH、PRL、ACTH、TSH、GNH,其中ACTH细胞同时产生ACTH和促脂激素(β-LPH),GNH细胞同时产生PSH和LH。这些细胞在垂体内的分布位置具有一定的规律性:GE和PRL细胞一般位于前叶的两侧,ACTH细胞位于前叶中央区,TSH细胞在正前方。

(四)乳腺与催乳素(PRL)的关系

催乳素是腺垂体的一种蛋白激素,深入研究发现,催乳素最重要的作用是促进乳房生长发育,发动和维持泌乳。

催乳素直接作用于乳腺腺泡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通过腺苷酸环化酶与cAMP-PK系统,使与乳液生成有关的酶经磷酸化而激活,促进乳汁形成。近年来还发现催乳素可能进入细胞发挥作用。催乳素直接作用于乳腺的依据有:①将PRL直接注入经雌激素与孕激素激发后的母兔乳腺内,可引起催乳效应;②PRL对体外培养的妊娠小鼠乳腺组织也有同样效果;③将PRL直接注入鸽子的嗉囊,可使上皮细胞增生。

对人类而言,催乳素在雌激素、孕激素、胎盘生乳素及其他激素的协同作用下,能促进乳腺发育,尤其是妊娠期的乳腺充分发育,为分泌乳汁、哺乳婴儿做好准备。

催乳素的分泌,受到下丘脑催乳素抑制因子(PIF)和催乳素释放因子(PRF)及其他激素的调节。实验证明,腺垂体PRL的分泌,主要受下丘脑抑制作用的调节,多巴胺与PIF很可能是同一种物质,能抑制垂体分泌PRL。而PRL亦可经短路反馈作用使下丘脑多巴胺或PIF活性增高而抑制PRL的分泌。PRF能增加PRL的释放,其具体结构尚不清楚。雌激素促使PRL的分泌已为实验及临床观察所证实,其可能机制为:①通过对下丘脑的抑制,使PIF分泌减少,导致PRL分泌增多;②直接兴奋垂体PRL分泌细胞的功能,从而使PRL的分泌增加;③阻断多巴胺激动剂对PRL分泌的抑制效应。但大量雌激素可能抑制PRL充分发挥作用,其机制是雌激素与PRL竞争PRL受体。小量孕酮植入下丘脑可使PIF减少,则垂体分泌PRL增加。但血中高浓度孕酮可抑制PRL分泌,抑制雌激素对PRL分泌的促进作用。另外促甲状腺释放激素、5-羟色胺及其他某些药物(如利血平、氯丙嗪)等促进PRL的释放,高级神经中枢也可通过条件反射(如看到婴儿、听到啼哭等)促进PRL的分泌。而溴隐亭、阿扑吗啡可直接作用于垂体分泌PRL的细胞,从而抑制PRL分泌。

(五)乳腺与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关系

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乳腺的发育有重要作用,肾上腺和性腺有相当的重叠作用,肾上腺是雌激素、雄激素和孕酮的来源,后者的功能和结构最接近肾上腺皮质激素,绝经后体内雌激素的来源主要在肾上腺。肾上腺皮质分泌多种激素,男性有肾上腺固酮和雄酮,女性有孕酮和雌酮,因此,当肾上腺皮质增生或发生肿瘤时,可激发幼年期男女乳腺的发育。乳腺癌患者经去势治疗后仍有复发,一般认为系去势治疗后引起肾上腺皮质的代偿性肥大。因而产生较多量的性激素,从而激发恶性肿瘤的发展,因此可大量使用可的松来抑制垂体,使腺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减少,造成肾上腺皮质萎缩,从而减少雌激素的来源。

(六)其他激素

甲状腺素对乳腺的作用是间接的,当甲状腺功能减退时,基础代谢率降低,全身发育不良,乳腺也不发育,当腺垂体分泌促甲状腺素减少时,甲状腺素分泌减少,乳腺发育也受影响。

胰岛素参与了雌激素促使乳腺上皮杆状细胞的分裂,对乳腺生长发育也不可缺少。

胎盘生乳素,有助于妊娠期乳腺充分发育,并有催乳作用,有许多证据认为胎盘分泌雌激素、孕酮和一种高效促乳样激素。

雄激素在女性系由肾上腺皮质分泌而来,微量时能促进乳腺发育,而大量可能起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