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县级医院系列实用手册:医患沟通手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治疗环节沟通

一旦确定了诊疗计划,就进入了治疗环节。对门诊患者来说,治疗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器械治疗、康复治疗、心理治疗等。医务人员对患者的治疗,既是挽留生命、恢复健康的过程,也是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的过程。
一、治疗环节沟通的意义
首先,在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占主导地位,因为患者的生命和安全掌握在我们手上。患者及家属有很高的期望,但他们并不知道这种治疗方案可能的结果,不知道医务人员需要承担的风险,也不知道可能存在的不良预后。因此应做好沟通,告知病情,用周密的诊疗方案让患者一方了解医务人员需要所尽的努力,合理引导患者和家属的期望值。其次,医疗干预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但是,治疗之后患者严格遵医嘱,坚持药物治疗,以及采取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治疗环节的重要内容,需要医患之间的良好沟通,减少患者的抵触心理,促进患者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相反,部分患者会因为沟通不畅,不配合或中断治疗,甚至对治疗效果不满意而引发投诉。因此,治疗环节的医患沟通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可有效避免或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二、治疗环节沟通的内容
(一)针对医学基本常识和特定疾病的健康宣教
针对特定疾病治疗开始前,需要告知患者及家属的相关医学知识,健康生活方式指导等。应重点讲解特定疾患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强调患者及其家属主动配合治疗的重要性。这样既增强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理解治疗手段的作用,增强对其治疗的信心,无形中也化解了各种因理解差异所造成的医患矛盾或纠纷。但是,尽管医学在不断进步,却依然有很多不能破解的难题,医务人员承担着患者生命和健康的重托,需要加倍谨慎,切忌过度承诺。好的治疗效果皆大欢喜,但过度承诺会让患者和家属无法接受与其心理预期不符的结果。接受治疗前,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脏器功能、疾病状态、生理状态、其他基础疾病等,都会影响治疗结果。换言之,因为个体差异的存在,相同的治疗手段对同一疾病患者的质量效果可能不同,潜在的风险也不同,需要医务人员在治疗前综合评价,合理施治,充分告知。对门诊的有创治疗应该综合评估,医生的忽视往往让家属感到“平安无事”,认为是一种无言的承诺,让患者一方形成很高的期望值。尤其是基层医院转诊的患者,医务人员更应加倍小心,这部分患者往往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大,潜在风险高、预后差。
(二)适度告知患者治疗中的风险
很多人认为门诊治疗绝对安全,所以在就医过程中,放松警惕,比如:患者不及时和如实告知医生自己的基础疾病信息;医生对患者情况缺乏全面了解,没有综合判断就开始施行治疗。由于患者对自身疾病具有知情同意权,因此在治疗开始前,应与患者讨论有关治疗的具体内容及治疗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与患者签订“治疗知情同意书”,避免潜在的医患纠纷。
(三)给予患者治疗方案知情选择
只有医患之间建立良好沟通,患者才会成为医生和治疗的好帮手。当有几种不同的治疗方案供选择时,医生应向患者介绍通常的做法,以及医生的建议,患者及家属权衡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最终选择。当患者对一些复杂的情况拿不定主意,医生应鼓励患者回去考虑或与家属商量,也可以找别的医生甚至其他医院咨询,考虑成熟后再与医生共同选择和制订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
(四)引导患者和家属配合治疗
医疗活动是双向的,患者要及时将治疗过程的心理、生理反应告诉医务人员,医务人员必须高度重视患者对治疗主观和客观的反应,消除患者的焦虑和恐惧,及时科学地调整治疗方案,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在对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及时向患者家属介绍治疗、当前费用及后续治疗费用的情况,并听取患者家属的意见和建议,取得他们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引导患者和家属多方面配合治疗。对于一些特殊科室,沟通过程中患者常常很难理解医生的表述,如皮肤痣、口腔矫形、整形美容等,医生可以利用一些形态学资料和视觉工具帮助患者理解,还可以作为资料保存。利用这些形态学资料和视觉工具向患者及其家属解说治疗方案、治疗步骤、预测治疗效果,使患者更加直观详细地了解当前的状况,促进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配合治疗。
(五)改变治疗方案及时与患者沟通
在治疗过程中由于一些难以预测或者不可抗拒的因素,不得不临时改变治疗方案,如果涉及有创手术或不可复原的治疗操作,应及时与患者或者家属说明原因,拟改变的治疗方法,并征得患者或家属的理解和同意方可进行下一步治疗。
(六)治疗环节特殊人群的沟通
患儿的沟通:少儿是各种疾病的多发期,少年儿童因为年龄较少,就诊时常由家长陪同,所以与少年儿童患者的沟通有一定的特殊性。不仅要注意运用一般医患沟通的原则和方法,还应注意应用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快速洞察少年儿童在接受疾病治疗时的心理状态,正确处理好医生-患儿-家长三者间的关系,帮助他们消除恐惧和不安,这样患儿和家属才能配合医生的各种治疗。前提是要取得陪同家长的同意和合作,通过家长确认患儿的病情,更重要的是明白家长的要求和希望,详细地说明治疗的作用、必要性、步骤、效果等,消除他们的顾虑,完整全面地提供患儿的正确情况。医生在与患儿沟通时,应更加注意态度和蔼、语言亲切,让患儿亲近信赖医生,这是对少年儿童成功施治的关键。
妊娠妇女用药的沟通:用药前或更换药物时,应向患者或家属交代药物作用及副作用。妊娠期用药有严格的要求,在正规的药物市场上市之前会有严格的FDA分级,其中A类是对于人类妊娠无害,比如维生素等。而B类是对于动物妊娠无害,但无法在人类实验,基本也认为可以使用,但要详细和患者交流。而其他用药一定要详细地与患者分析病情,使用可能带来的风险,同时讲明不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让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知情权、选择权。
三、案例分析
某一天,患者到门诊部办公室投诉经验丰富的皮肤科医生。具体经过如下:患者因感觉颈后皮肤有异样到皮肤科就诊。医生看后说颈后有个小包,要做一个颈后结节切除术,手术不难,门诊做即可。随即填写手术申请单,并帮患者进行了预约。随后,患者如约前来手术。术后换药时,患者发现手术切除部位不对,认为医生把痣去除了。患者随即判断是医生操作失误,情绪激动,到医院相关部门投诉。在医院调查时发现,医生的手术申请单上的诊断是“色素痣?软纤维瘤?”且手术费用是按“色素痣”去除术的标准收的。也就是说,手术部位和申请单是一致的。但患者认为手术部位错误,坚决要求赔偿。患者说: “医生明明告诉我的是颈后结节手术,就是要去除结节啊?!”原来,问题就出在医生在和患者沟通时表述不严谨,医生将色素痣说成了结节,认为患者肯定不懂“色素痣”这种专业表述。而患者本身文化程度较低,医生写的申请单也没有仔细看,结果造成误会。
1.分析
(1)医生在接诊过程中,言辞随意,不够严谨;
(2)患者文化程度低,没有对医疗文书进行确认;
(3)手术医生在正式操作前没有和患者确认。
2.建议
(1)医生在接诊过程中,对患者应言辞谨慎,简明扼要;
(2)术前要重视与患者或亲属的沟通,对于任何手术医患必须在术前达成共识;
(3)手术前必须核对患者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以及手术部位,手术方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