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神博弈:斗兽的历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六 战车碌碌向狮群

国王的任务已经圆满结束,那我们不如趁机参观一下国王的“秘密花园”吧。当然啦,这并不是真正的花园,但在国王眼中这里堆放着的东西比花儿要重要得多。这是国王的军械库,它设立在皇宫深处,要穿过几个庭院才可到达。打开吱吱呀呀的大门——嗬!白天打猎派上用场的那些个东西,可不就整整齐齐地摆在那儿吗。在这些宝贝中,国王最看重战车,在他去世时,战车会被放入墓穴,永远地陪伴国王。现在它停在那儿,轻巧结实,闪烁着青铜的幽光,似乎一个成年人就能把它轻松地拎起来。我们的介绍就从这战车说起。

据说轮子最早是两河流域的人发明的,那么车子也应当是他们的发明。早先苏美尔人创造了四轮战车,亚述人的战车却只有两个轮子,有人认为这种新型战车是从埃及人那里学来的,而非苏美尔战车的苗裔。这种战车重量轻、体型小,所以其机动性、灵活性都大大增加,唯一的缺点是站在上面保持平衡似乎不大容易,为此亚述人把这种战车的轮轴安放在车的末端,这样当人站在末端就能和向前冲的马匹形成某种平衡。虽然当时每个国家都有战车,但亚述人的战车显然是最快的。在亚述纳西帕二世时,车的容量似乎不大,刚好能站两个人:一个是国王,另一个是驭手。

说真心话,亚述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还是不低的,至少家家户户都有车。在这种大环境下,皇家工匠加大了技术研发的力度,所以御用战车的设计一直走在时尚前沿。时间一晃过了两百年,到亚述巴尼拔国王(也就是上文猎狮事件的主角)时期,他的战车已经变大,可以站四个人了。这种升级版战车的轮子直径几乎增加了一倍,轮辐从六根变为八根,牢固性大大提升。金属轮辐似乎是分体铸造的,然后插入中间的“米”字形金属车轴,车轴的轴心铸有精美的玫瑰花饰,那是王室的标志。车轮边缘开始设有锯齿,为防止打滑,包有皮带(也可能是金属片)加固木质车轮。

这种战车由于比原来高大,使得乘车的国王终于有了点国王的样子。他可以居高临下地打击敌人或狮子,不仅打击力度增加,也更能保护自己。在早前亚述纳西帕二世行猎时,狮子和公牛能轻易地把前蹄攀在车轮上进攻国王,但亚述巴尼拔王狩猎时,狮子们也都高攀不上了,它们必须极力跃起,才有可能施展致命一击。

在亚述纳西帕二世到亚述巴尼拔的两百年中,狩猎用车的材质也有所改变,将原来的木质车身改为金属框架,结构更为结实,在车身前还装有金属扶手。但是车身的重量却并未因此变得过重,因为木头的围护部分被更换为坚韧的皮质,原来的箭囊和放置战斧的工具袋被挪到战车的外侧,现在由于车内空间变大也放在里面了。

亚述纳西帕二世猎狮图(局部) 石膏浮雕

出土于尼姆鲁德西北王宫 公元前883—前859年

(于殿利.巴比伦与亚述文明[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图中展示了亚述纳西帕二世使用的老式战车,这种战车较为低矮简陋,只能装载两个人,增加了狩猎的危险,但也衬托了国王的勇武。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细节:几位战士手持圆盾,正把狮子驱赶向国王,这表明狮子并非是一种鲁莽的动物;车上有一根法杖,带着两条缨穗,是王权的标志,也是大神马尔都克的象征,它可能安插在车的插孔内,作为王室用车的标志。在画面右侧,三匹马具精美的驭马踩踏雄狮,象征对于敌人的征服。这种具有象征性的画面也是亚述纳西帕二世时代的典型艺术风格。

但我们以之展开研究的那些古代浮雕实际上只是精美的视觉幻像,却不是全部事实。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原来的两人战车使用三匹马拉车,改进后的大车由于站着四个人(除国王和驭手之外,还有一个卫士和一个太监),其重量大大增加,因此拉车的马儿也必然要增加,但在许多亚述巴尼拔国王狩猎的浮雕中,拉着这种豪华战车的马儿却只有两匹,这种不符合常理的现象可能是画工为了使人们的目光聚焦于国王猎狮而故意简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