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皇家猎狮的起源
当我们登上底格里斯河上游的荒原,放眼望去,但见黄沙漫漫风萧索,零碎矮小的植物点缀着这萧瑟荒凉的背景。很难想象两千多年前,这里曾经芳草萋萋、动物成群。在这儿栖息游荡的众多动物中,狮子最为凶猛可怕,它们是亚洲狮子的古代亚种之一,长着长鬃利爪、前肢短小、身材颀长,比非洲狮略小但更凶猛。它们一度数量众多,常常成群结队地漫游于水草丰美的河谷地带,捕猎羚羊和水牛。
亚述民族的先祖是一群强悍的牧民,成日赶着瘦小的山羊和牛群,往来于这片土地,饥饿的狮子不仅夺取落单的牛羊,甚至扑杀牧人,对牧民们的生存和生活造成极大的威胁。愤怒的亚述牧民如果逮住了这些狮子,常把它们当成罪犯,钉死在十字架上,立在路边,任其腐败。他们的氏族首领,这群有资格住在帐篷里的人(“国王”之意为“住在帐篷里的人”)向来被认为是最强有力的,他们的使命不仅是带领人民征战,同时也包括组织大型的猎狮活动,为民除害。这种远古遗风即使到了新亚述帝国最强盛的时期,也依然盛行。
其实在古代历史中,世界上各个民族都存在着通过行猎来宣扬王室威仪的习俗。但是为了国王的安全,大多数国家的行猎只是装装样子:扈从把已经被射了许多箭、半死不活的动物赶到国王的面前,由国王补上最后一刀。然后大家齐声叫好,班师回朝。对于居于深宫的统治者来说,行猎就好像小孩子的春游,充满了诱惑力,往往会带上大批嫔妃、随从、食物和乐队,喜气洋洋地开往皇家猎场。
“王室之印”的封泥
出自尼尼微 约公元前715年
(作者摹绘古代封泥图案)
这枚封泥刻画了一位亚述国王,头戴垂有缨穗的王冠,身着短裙,正与一头猛狮搏斗,他一手攥着狮鬃,一手握着匕首刺入狮子的胸膛,看起来胜券在握。封泥周围的铭文写着“萨尔贡取自belpihati官员的ilku贡赋”。印章精美的细节,精准的比例,都说明其为王室所有,它可能是王宫内行政用章的一种款式,也可以证明“猎狮”已经成为王室的logo,变成了某种约定俗成的东西。
对于这样自欺欺人的狩猎,强大的亚述王是不齿的,他们喜欢身先士卒、亲力亲为。在亚述盛期,国王行猎的流程是这样的:先让人捕捉野生的狮子,养在笼子里。到行猎那天把狮子带到旷野上放掉。像提格拉·帕拉舍一世早先在野外直接狩猎的好年头已不复存在了。这样的做法可以避免在打猎时打不到足够的狮子,或者根本无狮可打。后世的亚历山大远征波斯时,就很渴望来一次真正的亚洲式猎狮,但运气不好,即使他横扫亚洲,也始终没有遇到一只野生的狮子。这件事也说明,很有可能在大帝东征的两百年前,中东地区的狮子就已绝迹,成为了这个帝国的随葬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