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丹 毒
丹毒(erysipelas)是皮肤及其浅层淋巴管网的感染,主要致病菌为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常由皮肤或黏膜的轻微损伤诱发此病。致病菌可潜伏于淋巴管内,易引起复发。
首次门诊病历摘要
男性,35岁。因“左小腿红肿痛3天”来我院门诊就诊。患者3天前因左足癣痒在按摩院做了按摩搔刮治疗,1天前左小腿出现红肿痛,伴有头痛、发热,体温37.8℃。查体:左小腿有片状红疹区,边界清楚,伴压痛,皮温高。
【问题1】 该患者可疑的诊断是什么?
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检,结合皮肤病损的形态,应考虑左小腿丹毒的可能。
思路1:根据患者有左足癣病史,加上做足部按摩时有损伤史,皮肤小裂口易于引起淋巴管的急性炎症。
知识点
丹毒的皮损特征
潜伏期一般为2~5天。前驱症状有畏寒、突然发热、全身不适和恶心等,继而局部出现水肿性片状红疹,边缘清楚并稍隆起,指压后红色消退,手指离开后,红色可迅速恢复;红肿迅速向四周蔓延时,初始中间红斑较淡,随后中央的红色消退、脱屑,颜色转为棕黄;患处皮温高、表面紧张发亮,有触痛、灼痛,并出现硬结和非凹陷性水肿(图4-4);邻近淋巴结肿大。好发于小腿、颜面部,也可出现脓疱或水疱。
图4-4 丹毒
思路2:丹毒起病急,进展快,蔓延迅速,很少有组织坏死或化脓,全身反应如寒战、发热等较剧烈,同时也易反复发作,可引起慢性淋巴水肿。乳腺癌患者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由于上肢淋巴回流不畅,也易反复罹患丹毒。
思路3:根据皮肤边界清晰的红色皮疹伴红肿热痛的炎症表现,丹毒易于诊断,但需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知识点
丹毒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1.接触性皮炎有明显的刺激物及致敏原接触史,接触部位有丘疹、水疱、糜烂等,境界清楚,瘙痒明显,患者无全身症状。
2.蜂窝织炎感染部位浸润较深,可有深部化脓、红肿,境界不清,炎症中央红肿最著,破溃后可排出脓液及坏死组织。
3.类丹毒通常发生于手部,有屠宰或接触家禽、鱼类史。皮损为紫红色色斑,不化脓,一般不发生水疱;局部症状较轻,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猪丹毒杆菌接种实验阳性。
思路4:丹毒常见的致病菌及其诱发因素。
知识点
丹毒的致病菌及其继发因素
丹毒主要是由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侵入所致,多由皮肤或黏膜轻微外伤处侵入,也可由血行感染引起。足癣、小腿溃疡、瘙痒性皮肤病、皮肤皲裂、轻微摩擦或轻微外伤均可诱发。复发性丹毒系细菌潜伏于淋巴管内,每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即可复发。
【问题2】 患者下一步应当如何处理?
丹毒治疗以保守方法为主。措施包括:抬高患肢,局部可用50%硫酸镁液湿敷。全身应用抗菌药物,静脉滴注如青霉素、头孢类敏感的抗生素。
第二次门诊病历摘要
该患者经全身应用青霉素治疗7天后,来院复诊。发热已消退,测量体温正常,食欲良好,能自由行走,无不适主诉。检查左小腿皮损已完全消退,无红肿热痛的表现,左足癣存在。继续给予青霉素治疗,总疗程共2周,并继续治疗足癣。
丹毒患者需注意休息,抬高患肢。局部肿胀明显者可用50%硫酸镁湿敷,或用鱼石脂软膏外敷。全身应用抗菌药物,首选青霉素,也可选用敏感的头孢菌素、克林霉素或红霉素治疗,体温消退后仍需继续用药3~5天,以免丹毒再发。对下肢丹毒,如同时伴有足癣,应将足癣治好,以减少复发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