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第十一辑·董德懋内科经验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运用补中益气汤的经验

一、甘温除热治疗泌尿系感染

泌尿系感染属下焦湿热者为多见,常采用清热利湿法治疗。笔者或遇到劳倦伤脾,谷气不盛,阳气下陷阴中而致者,必以补中益气,甘温升陷方能取效。

[病例一]

张某,女,30岁,1992年11月1日初诊。

发热伴尿频,腰痛1年余。

每于下午自觉发热难耐,体温37.4℃左右,伴见腰酸痛,尿频,在外院诊为泌尿系感染,经用西药治疗,时好时作,遂请笔者治疗。述下午发热难耐,体温仅37.4℃左右,腰背酸痛,小便频数稍黄,无灼热疼痛感,少腹坠胀不适。察其面色白,精神不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弱。尿常规检查,白血球3~5个,未见红血球。

诊断为泌尿系感染。证属气虚下陷发热,膀胱气化不利。

治宜甘温除热法,方用补中益气汤化裁。

药用:生黄芪15g,炒苍术10g,炒党参10g,当归身10g,柴胡6g,升麻3g,陈皮10g,白茅根10g,大生地10g,炒芥穗5g,白薇6g,甘草6g。6剂。

二诊:药后自觉热退,体温降至37.1℃,腰酸痛、尿频明显减轻,少腹坠胀感消失,舌脉同前,尿常规检查正常。即见效验,不需更张,守法再进。

上方稍事变化,服至24剂,诸症消失。尿常规正常,改用补中益气丸口服,每次6g,每日2次,调理善后。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尿培养阴性。

二、补气升阳治疗脑动脉硬化症

脑动脉硬化症,多属眩晕范畴。《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一般多以平肝熄风,化痰活血为常法。笔者认为,脾胃为气机升降的枢纽,中气不足,清阳不升,亦每致眩晕,治疗当用补中益气,升举清阳,阳升阴降,眩晕自除。

[病例二]

孟某,男,65岁,1992年3月16日初诊。

眩晕反复发作1年余。

因思虑过度,睡眠不佳,而发生眩晕,曾在外院查脑电图、头颅CT、心电图,未见异常,诊为“脑动脉硬化症”,服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明显。

诊见头晕目眩,面白神疲,怠倦乏力,夜寐不宁,健忘,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腰酸膝软,形体消瘦,语音低微,舌淡苔薄白腻,脉沉细。

诊为眩晕(脑动脉硬化症),证属脾肾两虚,风阳上扰。

治分缓急,先以补中益气,健脾化湿为法。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药用:生黄芪15g,炒白术15g,党参10g,当归10g,柴胡5g,藿香10g,佩兰10g,茯苓15g,炒萸连各3g,甘草6g。药进6剂。

二诊:眩晕顿减,腹胀偶痛,便溏,眠安,腰膝酸软,舌脉同前。脾气来复,肾虚显露,肝脾不调。

治拟健脾补肾调肝为法。

药用:生黄芪15g,炒白术10g,陈皮10g,当归10g,炒防风10g,白芍10g,茯苓15g,山萸肉10g,泽泻10g,沙苑子10g,桑寄生15g,续断10g,杜仲10g,藿香10g,甘草10g。服药6剂。

三诊:眩晕偶作,诸症均减,舌脉同前,病人欲服中成药,遂以香砂六君子丸,每日早、午各服6g,杞菊地黄丸30丸,每晚临卧服1丸,继续治疗,以收全功。

三、升陷固冲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

功能性子宫出血,是妇科常见病症,多见中气虚陷,脾不统血,冲任不固为患,笔者每以补中益气汤合胶艾汤治疗,屡用屡效。

[病例三]

张某,女,28岁,1993年10月6日初诊。

月经淋漓不断1个月有余。

患者今年3月不全流产,行刮宫术后,每次月经量多,经期前后不定,本次月经来潮至今32天,仍淋漓不断,经量时多时少,经用西药未见显效,来中医诊治。

症见面色萎黄,精神不振,腰酸背痛,少腹冷痛,纳谷不馨,舌质淡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迟。尿妊娠试验阴性。

诊为功能性子宫出血,证属脾肾两虚,冲任不固。

治宜补中升阳,益肾固冲,以补中益气汤合胶艾汤加减。

药用:生黄芪15g,党参10g,炒白术10g,柴胡5g,升麻5g,艾叶5g,阿胶珠10g,白芍10g,续断10g,杜仲10g,芥穗炭5g,炙甘草6g。服药6剂。

二诊:月经已止,诸症减轻,仍腰酸背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迟。补中升阳,脾气统血,故经止,仍需养血固冲以复旧。

药用:熟地10g,全当归10g,杭白芍10g,川芎10g,川杜仲10g,桑寄生15g,续断10g,阿胶珠10g,蕲艾叶5g。服药6剂。

三诊:诸症进一步减轻,微感身疲乏力,舌脉同前。遂以益气养血归脾法调治。

药用:生黄芪12g,全当归10g,酸枣仁12g,炒远志10g,广木香5g,白术6g,杜仲10g,川续断10g,桑寄生15g,藿苏梗各6g,佩兰叶10g,甘草5g。服药6剂,嘱药后继服补中益气丸,以善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