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第十一辑·董德懋内科经验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治疗内伤发热的经验

发热,有外感内伤之别。一般外感发热,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必有表证,治疗较易;内伤发热,起病较缓,病程较长,无表证特征,治疗或较困难。外感、内伤发热病因不同,治法迥异。其鉴别以《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说的较清楚:“内伤外感皆发热。内伤之发热,热在肌肉,以手扪之,热从内泛,不似外感之发热,热在皮肤,以手扪之,热自内轻也。”笔者临床治疗内伤发热的遣方用药,介绍如下。

一、清气化痰

痰热内结,见咯痰黄稠,胸膈满闷或疼痛,舌苔黄腻,脉弦或滑。用清气化痰丸(陈皮、制半夏、杏仁、枳实、黄芩、瓜蒌仁、茯苓、胆南星)。

如顽痰不化,可加橘红、川贝、海浮石;兼肝火犯肺者加桑白皮、青黛、栀子。

二、滋阴清热

阴虚生内热,见颊红潮热,心中烦闷。用青蒿鳖甲汤(青蒿、鳖甲、生地、知母、丹皮)。

如热邪灼伤肺阴,干咳不愈,舌红少津,形体消瘦,可用清燥救肺汤(桑叶、生石膏、甘草、人参、胡麻仁、阿胶、麦冬、杏仁、枇杷叶);如阴亏火旺,可用丹溪大补阴丸(知母、黄柏、熟地、龟甲、猪脊髓)。

三、补脾益气

脾胃气虚,运化失职,见少气懒言,纳谷不香,周身发热,时便溏,脉细数,用“甘温除大热”,以补中益气汤、归脾汤为首选。夹有湿浊,酌加藿香、佩兰、苍术。

见阴寒内盛,格阳于外,高热面赤,四肢厥冷者,可用当归四逆汤;兼见下利清谷的脾肾阳虚证,用四君子汤合四神丸。

四、开郁理气

气机郁滞,见胸胁胀痛,走窜不定,身热不扬,纳呆,甚则恶心呕吐,矢气频频,可用柴胡疏肝散。

湿热熏蒸,见小便如茶色,皮肤发黄,加茵陈、栀子;肝经火旺,胁肋刺痛,呕吐泛酸者,加炒吴萸、黄连;内有宿食,完谷不化者,加焦三仙、莱菔子。如腑实不通,壮热不退,大便秘结者,“急下存阴”,以小承气汤加味。

五、活血化瘀

瘀血停滞,痛处不移,或有瘀块,口燥欲饮,心中灼热,唇舌黯,脉沉涩,用桃红四物汤治之;或据血停着部位不同,分别采用王清任诸逐瘀汤;如妇人“热入血室”,寒热如疟者,则用小柴胡汤。

另外,由于热病易伤津液,病程日久,脾胃易虚,“保胃气,存津液”尤其重要。所以,用药十分注意苦寒易克伐脾胃,亦忌大剂腻补而滞留热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