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气与行气、降气
凡能调理脏腑气机的治疗方法都可称为理气法,气病即气机的逆乱,气壅则滞,气衰则虚,气陷于下则不升,气逆于上则不降。从治疗上说,“气滞则行之,气逆则降之,气虚则补之,气陷则举之。”理气法,包括行气法与降气法。
一、气滞和气逆的病因
气滞和气逆,除可由外感六淫引起外,主要与情志因素及饮食失节有关。
情志不遂,每致气机失调,运行不利。肝性喜升发,主疏泄,情志不遂,则肝气郁结,失于疏泄条达,木郁则土壅。肝气犯胃,胃气不降则胃病,见呕吐、呃逆、吞酸。肝气克脾,脾气不升则腹胀、腹痛、泄泻。所以脾胃气机不调,多与情志因素有关。
脾胃主饮食的消化吸收。如饮食不节,寒温失调,影响脾胃的纳化功能,升降失司,饮食水谷不能正常的纳化输布,从而造成食积、痰饮、湿浊的停滞积聚。
二、行气法
行气法,具有止痛、除胀、解郁、化痰、祛湿、和胃健脾的作用,主要适用于气机郁滞的病证,治疗脘腹痞满,疼痛,呕吐,噎膈,食欲不振,大便不调,舌苔薄腻,脉弦滑有力的证候。临床常用的行气药有香附、乌药、木香、砂仁、陈皮、枳壳、枳实、厚朴、槟榔、大腹皮、白豆蔻等。其中香附、乌药、木香,擅于止痛;枳壳、大腹皮,除满消胀;砂仁、白豆蔻,化湿醒脾;厚朴、槟榔、枳实,通下导滞;陈皮、枳壳,还能化痰。同中有异,治各有宜。
主治肝郁气滞,行经腹痛,小腹胀,胸闷泛恶,苔薄白,脉弦涩者。方中乌药、香附、木香、砂仁、延胡索,相须为用,加强行气、止痛作用,配以甘草缓急,并调和诸药,则功效尤为明显。原方治疗痛经,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移治脾胃气滞作痛,疗效亦佳。
行气解郁,用于气、血、痰、火、湿、食诸郁,胸膈痞闷,吞酸呕吐,饮食不消等症,方用香附为君,行气活血,理脾疏肝,抓住郁证的主要矛盾,切中病机。配川芎活血,气行则血行。配山栀清火,苍术化痰湿,神曲消食。气行则痰、湿、食、火诸郁俱解。近代报道用于治疗慢性胃炎、溃疡病、慢性肝胆系统炎症等,还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随证加减。如气郁加木香、砂仁;痰郁加半夏、陈皮;湿郁加厚朴、枳壳;食郁加山楂、麦芽;火郁加黄连、青黛;血郁加桃仁、红花。另外还可以拆开来应用,如气郁血瘀,香附配川芎;气郁湿滞,香附配苍术;气郁食积,香附配神曲;气郁火盛,香附配山栀等。
行气止痛、行气解郁、行气化痰是临床最常用的几种方法。行气药大多辛香温燥,每易耗伤正气,灼伤津液,故只能暂用,中病即止,不可久用。特别对于脾胃气虚,或阴虚的患者,更需谨慎,即使有气滞现象,也必伍以益气或养阴的药物。
三、降气法
降气法,又称降逆法,主要用于胃气上逆,失于和降,而见呕吐、呃逆、噫气、恶心、吐酸、噎膈、反胃等病症。临床常用的降气和胃药物有:旋覆花、代赭石、半夏、生姜、竹茹、黄连、丁香、柿蒂等。其中旋覆、代赭偏于平肝降逆;竹茹、黄连偏于清热降逆;半夏、生姜偏于化痰降逆;丁香、柿蒂偏于止呃降逆。虽同有和胃降逆的作用,而又施用不一。除了止呕、止呃外,有些药物还有化痰、止喘、通下、平肝的作用。胃气上逆之证,有寒热虚实之分。寒证宜配干姜、肉桂,温中散寒;热证宜配茅根、芦根,清热和胃;虚证宜配党参、茯苓,补益脾气;实证宜配砂仁、厚朴,行气导滞。
原为伤寒病汗、吐、下后脾胃虚弱,胃气上逆,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而设。方中旋覆花消痰结,散痞治噫气;代赭石止反胃,除五脏血脉之热;生姜开结;半夏逐水;人参补中;甘草、大枣益胃。用治反胃,噎膈,呕吐,呃逆,见脘腹痞满、胃气虚弱者,每获良效。旋覆、代赭二味配合适用于各种脾胃病证之气逆不降者。大便不通者,方中去参、草、枣腻膈之品,加瓜蒌、风化硝、大黄、枳实,镇逆通下,取其六腑以通为补之意。旋覆代赭汤用于偏于胃虚有寒的气逆病证。
具有补虚清热,理气降逆的功用。主要治疗胃虚兼热,上逆而呕者。由于久病胃虚,气失和降,方中橘皮理气和胃,人参补益胃气,二味合用行中有补;竹茹清热和胃,生姜降逆止呕,二味合用清中有温。甘草、大枣用以补虚安中。
此方为辛开苦降的代表方剂,主治寒热错杂,脾气虚寒,胃家有热,呕吐,恶心,胃脘痞满,腹鸣泄泻,舌质淡润,舌苔薄黄,脉沉濡或滑数等证。黄连、黄芩苦寒泄降,以清中焦之热;干姜、半夏辛温开通,以除中焦之寒;参、草、大枣补养脾胃,以益中焦之虚。
四、理气法的运用
理气法,用于脾胃气滞之证,主以加味乌药汤、越鞠丸。气滞夹寒,以良附丸温而行之;气滞夹热,以金铃子散凉而行之;气逆不降,则以旋覆代赭汤主之,虚者用参,实者则去之。
1.行气主要以调畅气机、解郁止痛为主;降气主要以和胃降逆、止呕开痞为主。临床上气滞与气逆可同见,故两法又常配合运用。
2.理气药物大多香燥,生用更著,炒用可减轻温燥之性。还可用花类,如代代花、厚朴花、玫瑰花、绿萼梅等,其香气在而燥性缓,尤宜于虚弱患者。
3.理气药还常配用和血药。《难经》云:“气主煦之,血主濡之。”气病用气分药不效时,可以少佐血分药,气血流通,每获效验。常用的和血药,如当归、川芎、延胡索、泽兰、茜草等,可酌用一二,用量不宜过重,以免喧宾夺主。
4.在应用理气剂取得一定疗效时,还须配合六君子汤、归脾汤等调补气血。归脾汤养血可以柔肝,以免肝之横逆;六君子汤补气,可以健脾,以御肝之克伐。治疗宜以理气开头,以补益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