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临证备要十六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黄 连

黄连味苦,性寒,归心、胃、肝、胆、大肠经。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主治湿热证、热毒炽盛证以及血热妄行证等。四川产者为道地药材,故又名川黄连。形似鸡爪者良,亦名鸡爪连。

临床使用黄连,应掌握黄连的主治病证、炮制品种、配伍应用等内容。

黄连苦寒,擅清心经热。凡心火亢盛之心烦失眠,口舌生疮,甚则神昏躁扰,舌尖红,寸脉滑大者,可考虑以黄连为主治疗,配伍生地、竹叶、木通、栀子、朱砂、生甘草等。火扰心,谓之烦,本品清心热,善于除烦,为治疗心烦的要药。《药征·卷中》:“夫黄连之苦,治心烦也,是性之为能也。张仲景用焉,而治心下痞、呕吐、下利之证也,是性之所枝而岐也,故无心烦之状者,试之无效。如心烦者,其应如响。”可见,黄连治心下痞、呕、利等,兼心烦者方有良效。古人经验,值得借鉴。

黄连又长于清中焦热。热邪蕴结中焦引起的消渴引饮、消谷善饥、牙龈肿痛、脉数实,可用黄连为君药,清泄中焦热邪,酌配生石膏、知母、栀子、蒲公英、石斛等清热泻火之品。现今将黄连用于治疗糖尿病消渴症状明显者,有较好的降血糖作用。

《神农本草经》中记载,黄连“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澼,腹痛,下利,妇人阴中肿痛”。经文中提到黄连的主治病证范围,是眼科病与肠道病。故李时珍概括道:“黄连治目及痢为要药。”我临床每用黄连为主,治疗肝火亢盛的目赤、眵多、视物昏花、迎风流泪等,也用5%的黄连水煎液(黄连5g,煎水100mL)洗目,治疗暴发火眼(急性结膜炎等),疗效显著。对于湿热蕴结大肠的泄泻、痢疾,黄连也不失为良药。治疗泄泻(急性肠炎等),黄连配黄芩、甘草、葛根、椿根白皮、车前子、炒白术、乌梅等;治疗热毒血痢(细菌性痢疾等),黄连配白头翁、黄柏、秦皮、马齿苋、木香、白芍、当归等。

此外,黄连擅治热毒疮疡。诸痛痒疮,皆属于心。黄连苦寒清热解毒,张元素谓此乃“诸疮必用”之药。我临床用黄连适量,煎水外洗,一日1~2次,每次20~30分钟,治疗甲沟炎有良效。可供参考。

据初步统计,黄连的炮制品种有24种之多,而常用的有酒黄连、萸黄连(吴萸连)、姜黄连等几种。他们在临床上的应用各有所长。酒黄连有酒煮、酒洗、酒炒等不同制法,因酒性上行,故酒黄连长于清上焦热邪。萸黄连是用黄连一两、吴茱萸半两,同炒至吴茱萸紫黑色,去萸取连制成。萸黄连清热而不败胃,并长于调和肝胃。姜黄连是用黄连一两、生姜四两,慢火炒令姜干脆、色深,去姜用连。姜黄连有较好的清热止呕作用,且清热不伤脾胃。现代研究表明,姜黄连有抗菌作用,对变形杆菌的抑制作用优于其他炮制品种。

我在临床用黄连,与相关药物配伍可以治疗多种病证。如黄连配黄柏、黄芩、栀子,清热解毒,主治三焦热盛之身热口渴、烦躁甚则神昏谵语、小便短赤、脉滑数等,我临床常用该组配伍治疗血热性皮肤病,有较好疗效。黄连配瓜蒌、半夏,清热化痰,消痞散结,主治痰热互结之小结胸病,我每用之治慢性胃炎之剑突下压痛明显者。与吴茱萸同用,有疏肝和胃,降逆止呕之功,主治肝胃郁热之胃脘痞满、灼热、泛酸、呕恶等。黄连配木香,具有清热燥湿,理气止痛之功,主治湿热蕴结大肠之泻痢气滞腹痛。黄连配人参或当归、白芍,擅长清热补虚止痢,主治痢疾,《本草新编·卷之二》就曾记载:“黄连独用以治痢而痢益甚,用之于人参之中,治噤口之痢最神;用之于白芍、当归之中,治红痢最效。”黄连配阿胶,滋阴清火,宁心安神,主治阴虚火旺之心中烦、不得眠。黄连配苏叶,清热止呕,主治胃热呕吐。黄连配黄芩、干姜、半夏,清热散寒,消痞除满,主治寒热错杂中焦之心下痞满、呕恶、下利等。黄连配肉桂,交通心肾,主治心肾不交之失眠,《本草纲目·第十三卷·草部第二》记载,黄连“生用为君,佐以官桂少许,煎百沸,入蜜,空心服之,能使心肾交于顷刻,入五苓、滑石,大治梦遗”。

临床应用黄连,剂量不同,功用有别。《中国药典》规定每日内服量2~5g。《伤寒论》中黄连用量居多为一两,如诸泻心汤、小陷胸汤等,而治疗心烦、不得卧的黄连阿胶汤用量最大,用至四两,其次为治疗上热下寒的黄连汤,治疗夹热下利的葛根芩连汤,治疗热毒下利的白头翁汤等,用量均为三两。我临床用黄连,参考医圣张仲景的用量,若治慢性病之寒热错杂、虚实夹杂证,一般用3g,用于治疗阴虚火旺之心烦失眠,通常用12g。

黄连入汤剂时,煎煮方法还需特别注意,如清上焦热时,应轻煎或开水浸泡,如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之用黄连,仅以开水浸渍即可,目的在于取其寒凉之气以清上焦热邪。我临床依此,常将黄连、黄芩、大黄(三药各3~10g)同用,开水浸泡,代茶饮,治疗血热妄行之鼻衄、热毒上炎之痤疮有效。

治一患者,男,14岁,每周出现鼻衄1~2次,已历年余。诊脉滑数,舌红苔薄黄,喜冷饮。处方熟大黄、黄连、黄芩各6g,置碗中,沸水浸泡1小时,代茶饮用。连用5剂,鼻衄遂止。随访6个月未复发。可供参考。

黄连味极苦,脾胃虚弱者,用之宜慎。苦先入心,火必就燥,黄连味苦而性燥,久服之,其性燥而伤阴,故古有“久服黄连反从火化”之说。另外,古代文献指出,服黄连忌食猪肉,如唐代甄权云“忌猪肉”,南北朝雷斅谓“服此药至十两,不得食猪肉;若服至三年,一生不得食也”,并谓“犯之令人泄泻”。此说有待进一步研究。

现代药理研究报道,黄连具有广泛的抗菌作用,其中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幽门螺旋杆菌以及葡萄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等抑菌作用强,且有降血糖、降胆固醇、抗急慢性炎症、抗心律失常、抗溃疡、保护胃黏膜、抑制肠运动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