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考文献
陈云.陈云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林毅夫.比较优势与发展战略.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林毅夫.发展战略与经济发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许宝强等编.发展的幻象.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迈克尔·特.国家竞争优势.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李萍,吴宇.刍议战后日本“赶超型”战略的非均衡发展模式.日本问题研究,2006(3).
张晶.日本收割式赶超战略及其对中国技术跨越的启示.学术探索,2009(9).
俞炜华,秦波涛.大国与比较优势发展战略.预测,2009(5).
陈卫平,朱述斌.国外竞争力理论的新发展——迈克尔·波特“钻石模型”的缺陷与改进.国际经贸探索,2002(3).
江泰然.陈云综合平衡和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经济的思想.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9(4).
朱文峰.关于竞争优势战略的理论综述.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11).
夏锦文,张鑫.从耗散结构论看赫尔希曼的不平衡增长理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04(12).
郭成铎,丁天澜.试论中国特色的社会发展战略.学术交流,1995(5).
黄宁.我国比较优势发展战略的有效性:基于贸易条件的分析.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1).
张金昌.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剖析.中国工业经济,2001(9).
张伟.克林顿政府科技产业政策简要回顾及布什政府未来科技政策走向.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1(5).
韦伯.工业区位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魏后凯.从重复建设走向有序竞争.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武田隆夫.日本财政要览.东京:东京大学出版社,1983.
安岗.日本经济制度的经济学分析.日本研究,2004(3).
金仁淑.日本经济十年萧条的政府失策及其启示.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