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
摘要: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是我校研究生教研室全体教师在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2006—2020)的指引下所做的一次积极探索,在保持传统教学优势的同时提升了英语教学的实用性。本文详细阐述了此次教改的背景、教改思路、具体教改内容及相应的教学实践活动。通过调查问卷方式对教改效果进行了评估。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式的建议,以使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更有助于培养出具备良好英语水平的复合型创新型高层次人才。
关键词: 公共英语、课程改革、教学实践、英语教学、硕士研究生
一、改革背景
进入“十二五”以来,国家对研究生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2006—2020)也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按照高层次人才培养特点和规律要求,以不断提高研究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快构建有利于创新型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研究生培养制度与培养模式。
研究生为了完成学业以及进行国内外学术交流和研究,需要查阅大量的英文资料(郭志艳,2011:8)。强调科研能力,鼓励学生多发SCI等学刊的论文是我校的研究生培养目标之一,于是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虽然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课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一直在进行改革。但教学目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前几年的教学主要分为两部分:重点提高学生读写译水平的综合英语和提高听说能力的视听说,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近几年研究生的英语水平有了一定提升,他们的目标是与世界同行的科学交往。我校校长就指出,我们的英语教学应该是“缺钙补钙,缺锌补锌”,在外语学院和研究生院的指导和支持下,我们进行了新一轮的教学改革。
二、课程改革思路
我们曾在2009级硕士研究生中进行大型问卷调查以切实掌握学生们对英语学习的需求情况,结果显示:学生们普遍降低了对基础语言训练的需求,不少学生希望压缩基础英语的课时数;学生们积极要求提高专业论文英语写作能力以便将来在国际刊物上发表论文或向国际会议提交论文;此外,多数学生希望通过开设农林英语,了解到世界范围内农林领域较新的信息,促进专业学习。据此,结合学校的研究生培养目标我们梳理出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的主要思路:
● 压缩以传授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为目的的基础英语课时,将更多的课时用于培养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 将学术论文写作融入教学体系,将初步了解科研实质与规律并且掌握英语论文基本规范和语言特征作为教学目标,为学生在各学科将进行的专业英语学习奠定基础。
● 增加农林英语学习,利用涉及农林领域的热点话题抛砖引玉,将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和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相结合,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三、板块式教学实践
根据上述梳理出来的改革思路,我们将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为三大板块:基础英语、农林英语和英语学术论文写作,并在2011级全体硕士研究生中进行板块教学实践。
1.基础英语,使用原有的教材《新世纪研究生英语》综合英语、视听说英语两个分册,教学内容压缩到7个单元,课文解析只涉及text A,强调基本语言知识的学习,全面提高听说读写译技能。
2.农林英语,使用自编教材,内容涉及城市农业、林业经济、生物多样性、湿地、农业高新技术、低碳农业经济、城市规划、网络管理、园林和生态文学十个领域,学生根据专业和兴趣从中选择学习内容。教学时采用P(preview)D (discussion)R (review)的教学模式,即课前预习,通过完成老师布置的练习找到本单元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课堂多采用小组活动形式,通过讨论排除学习疑惑,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值得一提的是,各班都举行了小组展示活动(group presentation)。全班分为若干组,每组都有一次主题发言机会,学生们根据课本所学单元主题,结合自身专业选择一个话题,然后收集资料,发言内容和表现形式都由组员共同商议而成,由组长汇报给教师,各组在结合教师给出的反馈意见并进行排练后在全班展示,最后进行全班讨论。例如在第九单元的主题是中西方园林的对比,在小组展示环节,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们分别选取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中国等国家的典型园林作为例证,从专业角度进行剖析,令人耳目一新,同学们在提升语言交流能力的同时掌握了大量的园林专业英语词汇、表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专业学习。
3.英语学术论文写作,使用自编教材,各节的讨论和练习基于9篇SCI真实语料,辅以其他相关材料。我们主要做了两点尝试:1)在涉及数十个不同专业的公共课中选择内容易懂的文章,以语言共核理论为指导,引导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研究共同的功能语言,习得一般的语言规律。2)在真实语料中让学生们发现语言使用的多样性,建立研究目标学刊语言要求的概念和从容对待语言多样性的心态,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课堂教学中,摒弃以教师—课本为中心的授课方式,组织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系列循序渐进的讨论,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愿望,以自己的智能和学能,创造性地领悟和习得目标语言,逐步建立起科技论文写作的概念。例如在讲解引言部分(Introduction)时,教师带领学生阅读附录SCI论文的引言部分,让他们自己提炼总结出这一部分的写作功能、涉及内容、组织结构、文献引用模式、典型句式等要点,课下要求学生从本专业核心期刊中选取学术论文,仔细阅读引言部分,写出分析总结。
四、教学实践效果及分析
在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后,教研组为摸清具体的教学效果,面向全体非英语专业硕士生进行了两次调查问卷:1.研究型硕士英语学习成效及教材评估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785份。2.硕士英文学术论文写作教学成效评估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767份。
学生们对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的教学效果表示一般满意的约为60%,认为非常满意的在30%左右,不满意的在10%左右。因此可以说这次教改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可,但也说明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很多。
调查问卷具体结果和分析如下:
1.学生对三大板块的教学安排基本满意,认为收获最大的还是基础英语,其次是科技英语写作,最后为农林英语,表明新设置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还需进一步完善。
2.语言知识和技能收获最大的百分比从大到小依次是:词汇量、科技英语写作、阅读、听力、口语、翻译、一般英语写作,说明科技英语写作受到学生欢迎。
3.对于基础英语,学生普遍认同课文阅读(59%)、我们增加的摘要练习(88%)和释义练习(87%)有很高认同性。对听说练习反应一般,甚至认为帮助不大(59%)。
4.普遍认为农林英语课文难度适合、实用、词汇量适合的占大多数(85%~89%),认为对专业学习有一定帮助(83%)。但对各种输出活动的评价稍低,这是值得研究的地方。
5.95%学生对教学方法表示满意,其中35%为非常满意,相比各项是较高的比率。
6.同学们在调查中还表达了对学习一些实用文体的强烈兴趣,例如赴外深造的信函、表格(55%),希望在基础英语课中增加生动活泼的交际活动、互动(57%),在科技英语写作中增加更多的语法、句型练习。
7.认为了解或基本了解学术论文写作发表一般规则、论文篇章结构、语言特点的比例分别是44/47%,58/38%,47/48%。认为懂得本专业论文基本写作特征与要求的为85%,基本了解搞科研、写论文的程序与方法的为82%,知道过去自己论文写作缺陷与问题的占73%。
8.多数学生认为通过学习建立了写作论文的信心,对阅读专业论文有所帮助。但是63%的学生认为仍然需要加强基础英语的学习,才有助于论文写作。
此外学生还提出了很多建议和意见:希望增加课堂互动;增加更多与学术论文相关的句型、语法、词汇练习;希望按照英语水平和能力分级教学;按照专业更有针对性地授课,社科、经管和工科的学生希望有针对他们的教材内容;还有一些学生希望有更多贴近社会生活和热点问题的内容和提高赏析水平的经典文章;加大音频视频投入;希望有更多课时,有外教。以上充分体现了不同水平的学生多元化的需求。
问卷结果客观反映了我校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的成效,同时也暴露了教改存在的问题。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的语言知识并使之具备较高的语言应用能力,三大板块的教学安排仍需进一步调整:
1.在教学中,必须进一步充实优化三大板块的教学内容以适应同学们的多样化需求,如在基础英语教学中,需要有针对性地增加实用文体类的写作内容、增加课堂上师生交互,在英语学术论文写作中增加中英学术论文语言比较、复杂句型分析讲解等方面的内容。
2.三大板块的教学内容要融会贯通,保证既有各自重点和特点,又互相配合,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教学整体。例如在基础英语阅读练习中,在提高学生认识篇章结构技能的同时,加强他们对学术论文篇章的辨识能力;在农林英语的口语表达活动中,提高科技英语的输出能力,同时又能区别同一内容、不同语境中口语、书面语表达的异同。
五、结语
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是研究生教研室全体教师所做的一次积极探索,在传统的英语教学基础上增加了农林英语和学术论文英语写作两方面的教学内容,在保持传统教学优势的同时提升了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在提高研究生英语运用能力及综合素养的同时,使其具备国际视野,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英语课程改革不可能是朝夕之事,它需要通过教学实践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调整完善,教师们也需要不断学习、总结、提高,认清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未来的发展趋势,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出具备良好英语水平的复合型创新型高层次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郭志艳,朱志华.2011.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改革[A].载吴江梅(编).研究生英语教学与研究[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8-11.
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
3.北京林业大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06—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