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农学门类院校研究生英语课程教学现状调查与发展探究[基金项目]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项目。项目编号:0042011005。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 赵轶洁 潘淑敏

作者简介:赵轶洁(1985—),女,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外语教研室,实习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研究生英语教学,认知语言学。潘淑敏(1963—),女,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外语教研室主任,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教学教法。

摘要:农学门类院校在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和发展方面与普通院校存在一定的差距,为此本项目组成员走访了全国十所有代表性的院校,深入访谈,并对本院在校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各高校在课程改革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积极探索,对农学院校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引作用;本院学生对课程满意度较高,但是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农学院校研究生英语可能遇到的问题与挑战,并给出了探索性的建议。

关键词: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现状、发展探究

一、引言

研究生公共英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规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必修的学位课程之一,不单承担着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重任,也关系到学生学术视野的开阔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受到各高校研究生培养部门和研究生英语教师们的共同关注。长期以来,研究生英语被看做本科阶段英语教学的自然延伸,重复多(郭继荣,王非,2009:47)。近年来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研究生英语课程的教学无法持续陈旧落后的现状,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探索研究生英语的发展之路,努力做到与大学英语有效衔接。

对于农学门类院校而言,生源相对较少、师资力量薄弱等种种现状已经成为了制约研究生英语课程体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且与综合类院校存在一定的差距。面对农学院校研究生英语课程改革发展的步伐相对缓慢的这种现状,我们项目组成员认为有必要进行系统调研,因此对本院在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走访了有代表性的高等院所,与其英语教学负责人员及一线教师进行深入访谈,旨在了解学生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材等方面的满意程度及建议,通过与其他院所研究生英语课程情况的横向对比旨在发现本校研究生英语课程存在的问题,明确课程发展方向,探索教学改革的方向,更好地促进英语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发展。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我院学生对现有的课程总体持满意态度,但是通过比对,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农学门类院校的英语课程体系发展落后于综合院校,改革步伐相对较缓,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二、农学门类院校研究生英语课程现状调查

1.研究方法

调查问卷。本项目共设计实施了两份调查问卷,分别为《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信息调查问卷(硕士版)》、《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信息调查问卷(博士版)》。这两份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对课程总体满意程度,对每门课程使用教材、课时安排、教师、教学方法的满意程度,以及对课程的建议与意见。题目类型包括单项选择,多项选择,以及开放性问答题,针对硕士生调查问卷共计50题,针对博士生的问卷共有40题。一年级共有硕士研究生680名,发放并回收有效问卷621份。对部分博士在校生组织进行了《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信息调查问卷(博士版)》的调查,共发放问卷307份,回收有效问卷120份。

深入访谈。项目组成员在2011年3月至6月期间分期分批对全国10所有代表性的高等院校及研究院所进行了深入访谈,共计26人次。接受访谈的教师均为各校研究生英语教学的负责人员及一线教师。调查内容包括研究生英语课程开设情况、教材使用情况、主要教学方式、课程考核方式以及教学改革的有益探索等五大方面。下表详细列出走访的院校名单。

表一 走访院校名单

2.调查结果

调查数据来自两方面,一是对十所代表性高校及研究院所的访谈记录,二是对本校一年级硕士研究生及部分博士生进行的调查问卷结果。

2.1 课程设置

研究生英语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是使语言知识服务于语言技能并加强实际运用语言技能的能力(罗京,于高峰,2002)。按照这一目标和任务,不同高校在课程设置上根据自身特点各具特色。

各个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改革,引入了形式各样、内容丰富的选修课,例如演讲的艺术、中国文化概况、报刊阅读、西方文化讲座等,但是核心课程仍围绕着听说与读写两大主题进行,结合了语言的输入与输出,通过输入激发学习者输出,通过输出强化输入。逐步摆脱依照旧大纲所设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束缚,不再过分强调单一的阅读教学。开设读写结合、听说结合的课程,既适应了不断深化的国际化水平,也进一步促进了学习者语言的产出能力。但是总体看来各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如对研究生英语的语用能力、国际学术交流能力重视不够,对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因此我们既要顺应语言输入与输出相结合的趋势,同时也要在课程设置上充分考虑学生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需求,促进学生尽快适应国际学术交流的趋势。

2.2 主要教学方法

关于教学方法,各所院校也在使用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大多数院校结合老师主讲与学生演示,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扩大学生的参与度,为其提供练习英语、展示风采、培养性格的平台。有部分高校在教学手段改革方面走在前列,如在写作课上引入同伴评价机制,降低由教师进行评改可能引发的心理焦虑,从而更好更快地提高学习者的英文写作水平。

在种类繁多、样式新颖的教学手段之中,一种大趋势已经形成,即借助网络、借助多媒体。在质与量两方面实现语言输入内容的增加与提高,形式多样、种类繁多的语言输入可以增加学生对目标语言的接触,改变以往单纯的技能训练为以内容为主导的语言训练。因此在我院的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和建设中,也应积极适应这种趋势,充分利用现有的多媒体语音教室、多媒体教师用户端,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合理、更贴近学生需求的资源,实现教师角色向课堂主导者、自主学习督促者的快速转变。

2.3 教材使用情况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各所院校本着语言层次性、内容多样性、形式多变性、知识实用性、教学方法和手段灵活性的原则,选择了不尽相同的教学材料。其中阅读、写作(或读写)教材使用的差别较为明显。大部分院校使用的主要教材是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研究生英语教学研究分会主编的《研究生英语听说教程》、《研究生英语精读教程》等系列教材。该教材经典,经历时间考验,贴近考试形式,但是由于文章内容更新不够及时,稍显陈旧。使用较多的教材还有院校教师自编的教材系列,如北京林业大学使用的《新世纪研究生英语教程》系列,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使用的《英语精读》、《英语速读》系列等。集合本院所师资力量编写教材,是在充分了解学生水平与需要的基础上进行的,可以使教材更加贴近学生,使教材内容更加具有时效性。

院校使用的教材呈现多元化趋势,没有使用统一固定的教材,并且教师在材料补充方面也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大多数博士生课程均为教师自编、自选材料,因为自编教材的一大突出优势在于时代特色鲜明,能够将最新时事、最新进展、最新发现纳入到课堂之中,有助于提升学生运用英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对学术交流的需求,配合专业方向的学习。但与此同时,自选材料缺少了应有的系统性,在使用时应做到有选择、有侧重。

2.4 教师情况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至关重要,但是现在高校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师资力量不足,教师的科研、教学工作压力太大,以至于很多老师疲于应付现有工作,没有能力发展自己,探索、研究学习者学习的发展规律。

各校的一个普遍的现状是近年来对硕士生的连续扩招,选课学生数量大幅攀升,而教师数量保持不变,甚至减少。这就使得教学中教师关注的有限性与学生对关注的需求形成了尖锐的矛盾。最理想的解决办法是缩小班容量,增加教师对每位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做到因材施教。然而这一办法在现有的环境下很难得以实施。较为现实的解决办法是教师尽可能地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习惯,教师职责由授课者转变为组织者、帮助者;同时应大力建设师生交流平台,实现教师对学生需求的及时回应。

2.5 学生满意程度

在对院外情况作了充分的了解之后,有必要对本院的研究生英语课程情况进行调查,明确学生对课程的满意程度,揭示我院自身研究生英语课程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

对本院学生所作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5%以上的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英语达到8年以上;有97%的学生认为研究生英语课程重要或者非常重要;对具体课程的满意程度,大多数学生(平均85.5%)都认为非常满意或者满意。可以看出,我们的学生能够清醒地认识到研究生英语的重要性,并且对我们现有的英语课程体系表示认同。表二列出了学生对研究生英语每门课程的满意程度。

表二 学生对现有课程的满意度调查

虽然总体满意度较高,但是由上表可以看出,在我院开设的几门英语课程中,硕士生对听力和口语的满意度(非常满意或满意)相对较高,分别为85%和94%,但是对阅读课和写译课的满意度相对较低,分别为80%和83%;博士生对听力与高级口语满意度较高,分别为80%和84%,对科技英语写作满意度较低,为65%。这就为我们提出了一定的改革动力,如何使学生对英语课程更加满意,我们应积极思索,探求解决方案,优化英语课程体系。

以硕士生写译课为例。92%的学生认为写译课的基本任务应该是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翻译与写作习惯,增强能力,而不仅仅是通过学期末的学位统考。现行的写译课程是将英语写作和翻译两项技巧放在一门课程中进行讲授,这样会导致无论哪一项技巧无法深入细致的讲解,浅尝辄止。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学生反映,将两项技巧放在一门课程中课时相对较少,无法很好地兼顾两项技能。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在课程设置上进行大胆的改革,将写作课单独列出来,以便授课教师能够进行深入讲解,对学生进行细致的训练,为学生日后在研究领域的学术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对写译课反映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师反馈不够及时,课堂任务少,写作能力不能得到大幅提升,因此,可以综合考虑网络资源的优势,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帮助学生从标点、词法、句法等机械性方面对文章进行修改,从而使老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对文章逻辑与篇章等宏观方面的修改与点评,形成机器反馈与教师反馈相结合的立体的、多角度的文章批改模式,实现教师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严格写作的过程训练,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培养清晰的写作思路。并且做到基础写作与实用写作相结合。着手于基础写作,着眼于今后的学术写作,脚踏实地夯实基础,使课堂写作训练与实际需要结合起来。

三、农学门类院校研究生英语课程发展探究

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认为现阶段我院研究生英语课程存在一定亟待解决的矛盾,只有合理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推动农学门类研究生英语课程进一步发展。因此,我们指出现有矛盾,并尝试提出一些应对方案。

1.解决学生对英语的专业化需求与教师农科背景缺乏的矛盾

在研究生学习阶段,学生已经逐步摆脱了应试教育的枷锁,渐渐朝着思索型、研究型的学习方式迈进。因此,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需求也不再是简单地通过课程考试或者四、六级考试,而是向阅读、撰写、展示科技论文的方向转变。他们最终的交际需要有两个方向,一是阅读,阅读英文的专业文献,二是表达,就本专业进行口头或书面的表达,如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用英语撰写论文等。由此不难看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英文的需求是围绕着其研究领域展开的,这就对我们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外语教学中起着关键性的主导作用,教师的素质成为决定教学效果优劣的重要因素。然而“我国外语师资队伍,尤其是年轻教师,总体外语水平不高”(《入世与外语专业教育》课题组,2001)。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情况是英语教师不了解学科课程内容,而学科教师英语水平有限(胡慧玲,2011)。师资力量缺乏是大部分高校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学校往往疏于对教师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导致师资力量薄弱。

鉴于以上挑战,建议下大力气培养师资,合理优化师资力量,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武装教师。尤其是鼓励年轻教师培养大农科意识,进行跨学科研究发展,以便能具备基本的相关领域专业知识,更好地了解学生专业需求,顺应教学改革发展方向。

2.解决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之间的矛盾

20世纪以来,在语言教学中有几个重大的教学思想转变,其中之一是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学习者主体作用的重要性,因此,外语教学要充分考虑到“以学习者为中心”这一主要因素(罗立胜,1997)。从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对现有的自主学习平台使用率不高,很少或者偶尔会到平台上学习。学生对此的解释的主要原因是课业压力过大,没有时间;语音教室开放时间不合理。

因此若希望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应得到教学管理部门的支持,合理语音教室开放时间;更多地使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面向学生开放国际互联网、多媒体语言教室,并充分利用卫星资源的英语节目,申请开通英语节目频道,以期建立一个立体的语言环境,增加学生对目标语言的接触。另外,教师应该更加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指导作用,督促学生自主化学习,设计多样化的任务,编辑资源,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逐步养成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同时教学部门也应积极争取教学管理方的设备、人力以及资金支持,配套、完善自主学习平台,开发更加合理的、用户亲切的用户平台。

3.解决课程设置合理性与可行性之间的矛盾

目前我校研究生英语课程的设置仍然沿袭了按照1993年教学大纲设定的课程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远远落后于今日的国际化水平,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甚至存在低于大学英语水平要求的现象。因此要下大力度进行改革,使研究生英语课程成为广大学生喜爱并获益的一门课程。

仍以硕士生写作课程为例。写作能力对实践性要求很高,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反复修改,因此,需要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尽可能地让学生进行更多的、有针对性的写作实践。然而实施的最大障碍在于班容较大,教师无力为每位学生从语法、措辞、逻辑、篇章等各个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批改反馈。因此在教学安排时应适当引入多媒体及网络资源。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网络平台上得到实时反馈,使之反复提交,不断修改,另一方面可以使授课教师批改时的注意力集中在宏观的篇章方面,弥补机器批改的不足,形成机器反馈与教师反馈相结合的立体的、多角度的文章批改模式。

四、结语

通过本次项目的实施,项目组成员对内、对外进行充分的调研,走访具有代表性的高等院校研究生院,深入了解研究生英语教学现状与发展趋势,访查学生对课程的满意程度、建议和意见。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我们指出了农学门类研究生英语课程发展可能遇到的挑战,并尝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能为下一步改革与发展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郭继荣,王非.2009.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和研究生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 [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4):47-49.

2.罗京.于高峰.2002.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现状调查 [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49-52.

3.《入世与外语专业教育》课题组.2001.关于高校外语专业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改革的几点思考(一) [J].外语界(5):9-15.

4.胡慧玲.2011.基于双语教学手段的英语附带习得的实践策略研究 [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7):39-43.

5.罗立胜.1997.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探索 [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4):7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