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中医的培养,师承教育自古以来就一直占据重要的地位。中医优秀人才的成长,参名师是重要的一环。即便是在中医院校教育占据主流的今天,中医师承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互补共进。中医管理部门、中医高等院校也自觉地开展院校和师承教育有机结合,如开展“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经验传承工作”、建立“中医传承博士后”制度、举办各类区域特色传承班,也包括中医高校对本科学生指派学术导师的尝试等。
中医是一门需要师承传授的学问,历史上的中医都十分重视学术传承发展,这才保障了中医历久弥新、学术常青。《伤寒论》中就有“各承家技”之说,金元四家和温病诸家都有师承。古今不同,今天的中医学习环境不同于古代的师徒传授、父子相习。学习的不仅是导师的特色经验,还包括导师的医德和接诊技巧。今天的中医学子有更多的机会去多拜师、跟名师。从期刊和书籍中去拜师去学习,也是传承中医学术经验的一部分。
中医的传承,学习者还要有悟性,要善于总结老师的经验,要善于思考和升华。因此,重点是中医思维方式的传承,而不是一方一法一药的照搬。以求在老师的指点下,更快地掌握中医思维方式,熟练临床技能和提高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中医的传承,也是中医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探索求知精神的传承。学习中医者要博览群书,不要刚进入中医学习行列,就自称某派传人。中医各家因为机缘不同,阅读体验有异,临证之时判断和选择有差别。这种差异一定是在对中医典籍有充分的阅读,对临床实践有足够的体会基础上产生的学术特色。不要在刚刚学习中医的时候,就给自己划定了学习的藩篱。
传承的基础上要创新。中医的继承和创新是一个车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陈敏章老部长就提出“传承不泥古,发扬不离宗”。中医文化源远流长,创新也是中医学术常青永远延续的基因。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是创新。张元素谓“运气不齐,古今异轨,古方今病,不相能也”也是强调中医学需要创新。吴又可感喟“守古法不合今病”而作《温疫论》,王清任存疑求真而《医林改错》成书,都是中医划时代变革的成果。《环球中医药》对名医经验类文章能否刊发的核心标准也是文章要有创新点,要展示学者临床特色、用药特点。希望更多的中医学习者立足临床,继承传统,实践求真、勇于探索,避免“各承家技,始终顺旧”,定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环球中医药》杂志以“立足科技前沿,贴近临床,服务读者”为出版方针,历来注重杂志的可读性和实用性。杂志设有多个贴近临床的栏目,“名医心鉴”栏目就是具有特色的栏目之一,栏目内容主要介绍现代中医名家的学术经验,是中医名家弟子跟师学习的感悟和临证体会。这些名医主要是国医大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也包括部分博士生导师和各省市学科带头人。
作为《环球中医药》杂志创刊十周年反馈给读者的一份礼物。本书从《环球中医药》杂志2015~2017年发表的名医经验文章中选择113篇呈献给读者,按照类别分为17章,内容密切联系临床,是中医名家数十年临床体会的菁华,力求展示名医的中医思维模式,展示名医如何用中医的办法解决临床问题的经验,企望本书的出版对读者增进临床技能、提高临床疗效有所裨益。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
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 张伯礼
《环球中医药》杂志总编辑
2018年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