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3 同味为伍,酸甘合化
3.1 乌梅、五味子
乌梅、五味子味酸入肝,从五行生克制化来看,“酸胜甘”(《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故岳师常以此治疗体液甘甜之消渴病。具体而言,乌梅酸泻肝木,可消肝中郁火,仲景将“消渴”列为厥阴病提纲症之一,其主方“乌梅丸”亦被证明是治疗消渴病之良剂[21]。五味子五味俱全,酸收独重,较之乌梅,更有补益之功,药理学研究认为:在五味子中提取出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可显著降低小鼠血糖[22]。乌梅与五味子相配,除“酸胜甘”之外,另有如下缘由:一为收敛正气:消渴早期火热炽盛,“炅则气泄”(《素问·举痛论》),“火与元气不两立”(《脾胃论》),故患者虽一派火热之象,气虚神萎亦常相伴,此时以酸收之,可敛将脱之正气;二为滋阴生津:热邪入络,煎灼津血,酸可生津,以补阴液,若辅以甘药,酸甘合化,疗效益佳。故二味虽非大补之品,然可防止热邪耗气伤津之弊,实乃用药之巧思。此外,岳师亦常在患者合并大便稀溏、皮肤瘙痒或肝功异常时应用该药对,疗效确切。
3.2 大枣、生甘草
此二味皆甘味药,常被认作是消渴病的用药禁忌,然岳师常在配伍基础上大胆用之,患者血糖不升反降。究其原因,大枣实乃针对消渴病患者“胃强脾弱”病机特点之良药,“甘则令人中满”(《素问·奇病论》),大剂大枣(60~80g)的应用可缓解患者饥嘈之感,减少其他食物的摄入;“甘入脾”(《素问·宣明五气论》),大枣又可补益中焦,助脾散精,故一药身兼“抑胃扶脾”之功。较之大枣,生甘草既可清热以解消渴热毒,又可调和诸药。药理研究[23]亦发现,其降血糖的作用主要与甘草黄酮的抗氧化、抗自由基相关。二味同施,可佐全方药味,以合脏腑之性,防止因汤药过于苦寒而损伤正气、发生格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