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的概念框架和模式创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3.2 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的理论逻辑

3.2.1 人地关系是逻辑起点

国土能够提供的资源是有限的。历史以来,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双向异化”的过程。当代人类与自然环境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对立与冲突,导致国土生态环境持续退化,其实质是人地关系系统中“人”和“地”之间的矛盾与对立。从空间结构、时间过程、组织序变、整体效应、协同互补等方面看,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都应该是围绕人地关系而展开的。实现不同层次、不同尺度区域人地关系的优化调控,是推进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的逻辑起点、关键途径和理论化模式(吴传钧,2008)。以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为主线的空间规划,其本质就是以国土空间为基础,以探讨地域的特征和动态演化的规律为依托,共同导引、预测、协调人地关系的过程。回到人地关系的逻辑起点,这是对国土空间格局系统不同时空作用维度的回归与凝练(王金岩,2011)。

3.2.2 城乡发展是逻辑向度

生存和发展是每个人在自然社会系统中的两大基本需要。在一个高度竞争的现代社会,没有发展就很难生存。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的重要目标就是要促进城乡发展,实现生产、生活及生态的“三生”目标,即达到永续发展的绿色产业,幸福美好的居民生活和万物共荣的生态环境。通过格局优化,提高国土资源利用效率是根基。资源效率有两重含义:一是配置效率,比如国土资源在不同用途、不同空间之间的配置要实现各种效益最大化,这样就要求在不同用途、不同空间之间的边际效益相等。二是生产效率,比如国土作为一种要素,实现了该要素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最大产量。国土要素存在边际递减效益,但是因为规模效应的存在,在其他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国土要素投入,总收益的增量先增加后减少,最大量就是国土要素边际收益等于零时的数值。促进城乡繁荣和发展,是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的诉求和主线。

3.2.3 四项优化是逻辑结构

从现代结构主义的视角上看,结构就是一种秩序,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作为一种存在的结构,必须能够在结构化的背景中演化自己和延续自己,其优化就是要建立一种结构化的操作途径,在人与存在之间找到平衡点和动态结构网络。现实主义者认为,国土空间的结构与因果力量是内在联系的,人类不能沉浸于各种类型的“乌托邦”,包括经济的和权力的,而应该回归人类自身演化的历史“生命之网”,提供一种表达结构的真实情况的方式(大卫·哈维,1996;理查德·皮特,2007)。按照结构就是秩序的理解,国土空间结构优化、国土空间强度优化、国土空间用途优化和国土空间布局优化,是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的主要逻辑结构。这是一种能够被理性改良和完善的真实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是能够被理性地结构化和调控的,这也是一种能够使空间格局“被激活”的因果关系机制。当然,结构化并不意味着人类主体的消亡,而是在结构化背景下人地关系这一“生命之网”的延续。

3.2.4 生命共同体是逻辑演绎

人类学和历史学的研究表明,人与自然对抗必然会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区域的不可持续发展,这是不变的宇宙法则。以协调人地关系为主线的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更不能例外。国土空间格局有着严格的“道”和运行规则,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玛雅文明、哈拉帕文明的衰败,就是没有遵循这种“道”,对自然肆意开发和掠夺,从而导致国土生态系统崩溃。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精密镶嵌和互补互动的生命系统,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表达了这种“自创生”系统的自然法则。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并不是居于山水林田湖这一生命共同体之上,而是需要养育山水林田湖这一生命共同体,发现隐藏于山水林田湖之中的宇宙法则和熵减少规律,建立人地和谐共生的新格局,完成“参赞化育”之功。这是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的历史使命、时代责任和基本宗旨,也是仁智者的生命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