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互联网+体育”市场格局
随着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相继大手笔注资体育产业,不可否认,中国体育产业已经进入巨头角逐的时代。在产业的上游,无论是版权、赛事、IP还是体育产业最注重资产的领域,巨头角逐,已经形成了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最早开始的是乐视体育,这家互联网公司开创了国内体育圈版权竞争的先河。紧随其后的是腾讯,拿下NBA和英超等顶级赛事,而万达通过参股、并购等方式,瞬间成为国际上最大的体育公司之一。2015年9月,阿里携手新浪正式对外宣布成立体育集团,将自己的电商和大数据平台与新浪体育的内容制作能力结合,构建自己的体育生态圈。
与产业上游形成寡头垄断市场相比,产业下游则是一片完全竞争市场。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体育”的创业公司涌现。每一天都有几十家创业公司诞生,而且随着资本的进入,很多知名的退役运动员、知名的体育媒体人以及上市公司拥有高管背景的人,开始加入体育创业行列,这种趋势孕育着新的希望与可能。
(一)“互联网+体育”市场有多大?
从宏观产业角度看,体育产业可以分为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产业层,分别对应着体育行业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上游为体育赛事,中游为体育媒体,下游为体育衍生产业。
体育赛事位于整个产业链的核心,属于稀缺资源,可以分为职业联赛、国际重大体育赛事和大众体育赛事,国内主要赛事有中超联赛、CBA联赛、中网公开赛等等。中游主要由体育传播媒体构成,乐视体育、新浪体育、腾讯体育、PPTV体育等体育视频直播平台,各大垂直媒体及社区在逐渐取代央视“一家独大”的地位。下游衍生产业包括体育装备制造业及在“互联网+”背景下诞生的、与其他产业相结合形成的新的商业模式,如体育彩票、体育健身、体育旅游、体育经纪、智能可穿戴设备等。
根据2014年10月国务院46号文件,2025年体育产业的整体规模要达到5万亿元。2015年12月8日,在国新办举办的46号文件贯彻落实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冯建中介绍说,全国31个省(区、市)全部出台了本地区关于46号文件的实施意见。更重要的是,全国31个省(区、市)在2025年体育产业规模的目标值合计超过7万亿元,这意味着5万亿元的任务指标已被分领完毕。
而在2014年年底的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透露,2013年全国体育及相关产业总产出1.1万亿元。从2013年的1万亿元到2025年的5万亿元,意味着体育产业至少有400%的增长空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政策红利的逐渐释放,赛事资源价值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成为引领产业走向繁荣的关键,体育新媒体将成为产业繁荣的催化剂,而衍生产业将扮演变现出口的重要角色,可以说体育产业每一份产出都跟“互联网+体育”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5万亿元的体育产业市场规模至少有一半将由“互联网+体育”创造。
(二)“互联网+体育”用户什么样?
在中国体育市场,用户的需求类型多样,包括赛事观赏的娱乐需求、基本的设备需求、健身的功能需求。而随着体育产业逐渐嫁接互联网基因,体育产品逐渐智能化,用户在VR直播、线上健身教学、智能场馆以及可穿戴设备等方面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体育在线服务市场也逐渐打开,出现包括在线票务、网络赛事直播、体育社交、运动记录等更多细分服务领域。
据国际电信联盟发布的报告称,截至2016年年底,中国互联网用户人数达7.21亿,位居全球第一。艾媒咨询数据显示(见图2-3),2015年中国互联网体育用户达到2.8亿人,到2016年中国互联网体育用户规模达到3.8亿人。艾媒咨询分析认为,随着“互联网+体育”的逐渐升温,在互联网巨头和其他投资者争相布局互联网体育的浪潮中,投资者们将会不断推出各种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吸引更多用户。
图2-3 2012—2016年中国互联网体育用户规模
“互联网+体育”的产品受众仍保留传统体育产业受众的基本特性,同时加入互联网成分又使得用户朝年轻化趋势发展。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5年80.0%的“互联网+体育”产品用户为男性,女性仅占20.0%。在年龄分布上,以20~40岁为主,其中20~30岁占48.0%、30~40岁占30.8%。此外,在用户的收入分布和所在地域分布方面,统计数据也显现出一些有趣的现象,可供分析(见图2-4)。
图2-4 “互联网+体育”用户特征
另外,艾媒咨询数据也显示(见图2-5),赛事直播平台使用率最高,六成用户有意愿使用体育互联网产品。由于网络直播的普及,赛事直播平台成为网民使用最多的“互联网+体育”产品,其次是线上约球以及线上学习,分别为48.3%、20.8%、20.0%。在赛事观看上,NBA为主流篮球赛事,覆盖超九成的篮球观赛用户,而CBA覆盖近七成的篮球观赛用户。在足球领域,欧冠、英超、中超的观赛覆盖率最高。
图2-5 2015年中国网民使用体育类互联网产品情况
但是用户对“互联网+体育”产品也并不是十分满意,目前也存在着诸如信息分散、整合有效性低,并且便利度和用户体验对比传统体育行业并没有特别出彩,不能够打破用户固有的消费模式、使用模式等现象。艾媒咨询数据调查中,认为体育类互联网产品还有待提升(包括:还行,有待提升;一般,提升空间很大和非常不满意的用户)的网民占75.8%(见图2-6)。从图2-7可以看出,不习惯使用、服务无保障是用户不满意的最主要因素。同时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接受调查的用户中60.8%的用户愿意使用“互联网+体育”产品,但另外39.2%的用户不愿意使用,其原因主要为对体育不感兴趣,占比51.1%。
图2-6 对体育类互联网产品的满意度调查
图2-7 对体育类互联网产品的不满意度的原因调查
总的来说目前“互联网+体育”的领域整体还属于蓝海,行业仍处于发展阶段,目前成熟的“互联网+体育”产品较少,传统体育人群到互联网体育用户的转换率仍有待提高。相关企业也需要利用移动互联网改造自身产业链并重构与用户的关系,从用户的需求出发,改变用户固有的消费模式,形成消费升级和打造用户完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