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研究方法和内容
(一)研究方法
本书作为一项历史研究,主要采取以下三种研究方法:
第一,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指通过搜集某种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中所形成的相关文献,加以系统客观的分析研究,从而揭示其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最能体现研究的功力,是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本书在撰写过程中,第一步就是搜集、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包括校史资料、校友回忆录、文集、人物传记、论著、部分外文资料、档案文献、报刊、杂志等,力图使资料丰厚系统;第二步是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力求再现近代大学女教师的别样风采,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第二,个案分析法:个案分析法也是教育史研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它是指对研究对象的某一典型个体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弄清研究问题的现状、原因等。通过对个案的分析不仅可以加深对个案的认识,从而达到对同类事物共性的验证;而且也可以从特殊上升到普遍,也就是从个案的分析中得到同类事物的共性。本书整体上展现近代大学女教师的风采,但在具体的论述中,选取典型个案进行深入阐述,如教学上选取苏雪林、袁昌英、林巧稚为个案,展现女教师的教学风采;学科学术研究上选取冯沅君、林徽因、俞庆棠为个案,突显女教师的学术风格;管理上选取王世静、杨崇瑞、陆礼华为个案,揭示女教师的管理风范。通过个案分析目的在于反映近代大学女教师在教学、学科学术研究和管理方面的整体概况。
第三,历史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是通过搜集事件发生和演变的历史事实,通过相关资料的阅读,对其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进而还原历史本来面目,得出与史实相符的结论。因此,在写作过程中,举凡各种史料、人物传记、回忆录、各种报纸、杂志以及20世纪初的一些档案数据,笔者都着力进行搜集,尽可能占有大量史料,用史实说话,把大学女教师研究放在当时具体历史情境下进行分析、论述,以把握其实质。
(二)主要内容
大学女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新兴群体,自形成之日起就展示出“别样的风采”,她们如寒风中开放的花朵,自强、自立、富有韧劲。本书紧紧围绕女教师“别样的风采”作为主线,在具体研究过程中,先从整体上描述大学女教师群体的形成及特征,再从教学、学科学术研究、管理、社会服务等各方面详细展开,在这过程中,通过对苏雪林、袁昌英、林巧稚、冯沅君、林徽因、俞庆棠、王世静、杨崇瑞、陆礼华等个案的剖析,凸显女教师的“别样风采”。本书研究除绪论外,主要分三大部分:
第一大部分为研究的第一章“近代大学女教师群体的形成及特征”。本章论述了近代大学女教师队伍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由主客观因素共同促成。客观上:教会大学女教师为大学女教师群体的形成提供了示范;中国自办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为女教师群体提供了舞台;大学男女同校为为女教师群体拓宽了就职空间;女子留学教育为女教师群体形成提供了一种可能;女子职业教育思潮为女教师群体形成做了舆论准备。主观上:强烈的求知欲望、刚强不屈的个性、独立的自主意识和融汇中西的文化素养和能力推动了大学女教师群体的形成。这样,在主客观条件的共同诉求下,近代大学女教师作为一个新兴的知识群体悄然兴起,女教师成为高校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这一群体自一出现,就形成了独特的特征:人员结构主要由外籍女教师、留学归国学生和中国高校自己培养的学生这三部分人员共同组成;专业结构从本科、硕士向博士不断提升;地缘特征表现为主要来自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等东南沿海一带,地域色彩浓厚;专业结构由最初的人文社会科学逐渐走向多样化。
第二大部分为第二到第五章,主要从教学、学科学术研究、管理、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分章叙述大学女教师的别样风采,这也是本研究的主体部分。
第二章为“别样的风采:近代大学女教师教学研究”。本章突出大学女教师把女性特有的真、善、美揉进了大学教学之中,并选取了三位典型女教师苏雪林、袁昌英和林巧稚,重点突出苏雪林教学中的真、袁昌英教学中的美和林巧稚教学中的善。当然,每个女教师的教学都蕴含着真、善、美的追求,但侧重点是不同的。苏雪林在教学中“真”的特点特别明显:认真备课为教学;率真为教显初心;真心付出爱学生;真知源于教学中。袁昌英在教学中的“美”主要体现在:教学形象呈现端庄美;教学语言富有情感美;教学态度蕴含温暖美;教学内容渗透正气美。林巧稚在教学中的重点在于“善”:教导学生以慈善之心对待病人;秉持亲善之心对待学生;对待教学精益求精止于至善。并在个案基础上,总结了女教师在大学教学中的风采及贡献。
第三章为“别样的风采:近代大学女教师学科学术研究”。本章选取了对学科学术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三位女教师冯沅君、林徽因和俞庆棠。冯沅君主要学术研究领域在古典文学,她在文学科学术研究中的主要特点是:第一,融入情感,使文学科学术研究更加丰富;第二,关注细节,使文学科学术研究更加准确;第三,中西比较,使学科学术研究视野更加开阔。林徽因的主要学术研究领域是建筑学,她在建筑学科的学术研究特点是:第一,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古建筑学术;第二,探索民族特色的建筑创作;第三,在建筑学术领域注入诗意和灵气。俞庆棠的主要学术领域是教育学科,她被誉为“民众教育的保姆”,她在教育学科的学术研究特点是:第一,带着关爱研究民众教育;第二,在民众教育实验中进行学术研究;第三,借鉴国外教育经验进行学术研究。本章在剖析了三个个案的基础上,最后总结了女教师在大学学科学术研究中的风采及贡献。
第四章为“别样的风采:近代大学女教师管理研究”。本章先选取了王世静、杨崇瑞和陆礼华三个个案,分别指出了她们在各自学校的管理特点。王世静在华南女子大学的“精细化”管理,具体体现在:办学目标明确化;课程设置精品化;学生管理细致化;教师管理细腻化;行政组织结构精小化。杨崇瑞在北京国立第一助产学校的“服务型”管理,具体体现在:制定校训“牺牲精神,造福人群”;“造就产科专门人才”,服务社会;组建精干的师资服务团队;秉持服务社会的教学原则。陆礼华在两江女子体育专科学校的“刚柔并济式”管理,具体体现在:办学宗旨:办女体校,达强国梦;内柔外刚,多渠道筹款办学;刚柔结合,培养体育人才;刚中含柔,考核师资队伍;以柔克刚,带领运动员在赛事中绽放风采。在三个个案分析的基础上,总结近代大学女教师的管理特色及贡献。
第五章为“别样的风采:近代大学女教师社会服务研究”,这一章主要描述了大学女教师们在文学作品创作、医疗卫生教育服务、抗日爱国活动、国际重大事务参与等活动中展现出的风采和魅力。
第三大部分:第六章“几点思考”。分析了近代女教师在大学存在的几个问题:如女教师所占比例低;女教师职称职务偏低;女教师地位偏低。并提出了近代大学女教师在教学、学科学术研究、管理和社会服务等过程中所面临的几对主要矛盾和困惑:如女教师与男教师的矛盾;事业与家庭的矛盾;教学、学术研究与管理三者之间的矛盾。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近代大学女教师突围的几种具体路径。
特别需要补充说明,书稿中涉及的近代大学名称在不同的文献中略有差异,如密西根大学又译作密歇根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有些文献中又称为“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升格后改为“河北女子师范学院”;华南女子大学立案后改名为“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又简称“华南女大”;金陵女子大学立案后改名为“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又简称“金陵女大”;西南联合大学有些文献简称为“西南联大”;等等。在书中,作者在引用文献时,这些大学名称直接按近代文献录入,不擅自修改。还有近代部分文献“的”、“地”、“得”的用法,跟现在不一样,在书稿写作过程中涉及引用文献的,也直接按照文献录入,而不根据现在的习惯用法加以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