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重症监护治疗病房(EICU)手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33.营养支持

【营养支持目标】
1.保存组织体积,减少内源性营养储备消耗。
2.降低高代谢反应。
3.维持或改善器官功能
(1)免疫功能。
(2)肾脏功能。
(3)肝脏功能。
(4)肌肉功能。
4.促进伤口愈合。
5.减少感染。
6.维持肠黏膜屏障功能并减少菌群易位。
7.降低营养不良相关疾病发病率及病死率。
8.降低ICU患者住院日。
9.降低住院医疗成本。
【营养支持时机】
1.对于营养支持最佳时机意见不一
(1)多数患者在短期饥饿阶段消耗内源性营养储备,以维持机体功能。
(2)非应激状态下,营养状态良好的患者在保证水分摄入的状态下禁食能存活6周。
(3)高代谢状态者仅能耐受短期禁食。
(4)完全禁食无益。
2.早期合理营养支持能改善预后
(1)早期营养支持能减少损伤引起的高代谢反应。
(2)疾病不同阶段给予营养支持可减少感染发生率、并发症和住院时间。
(3)早期营养支持可促进严重创伤患者伤口愈合,改善肝功能。
【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
1.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降低常持续5~7日。
2.患者营养状态无改善,胃肠功能会持续减低。
3.通过测量胃潴留情况评价胃轻瘫
(1)胃内潴留量≥150ml为胃轻瘫。
(2)胃轻瘫患者给予小肠营养(幽门后肠内营养)可减少误吸风险。
4.严重创伤、烧伤和手术患者小肠运动和吸收功能正常。
5.通过肠鸣音评价小肠运动功能。
【营养支持方式】
1.胃肠外营养
(1)营养素见表33-1。
(2)供给途径:外周静脉或中心静脉。
(3)并发症
表33-1 EN与PN营养素比较
注:*,缺乏必需氨基酸(谷氨酸和半胱氨酸)
1)中心静脉置管意外:气胸、血胸、大血管损伤。
2)代谢紊乱
A.糖、脂、蛋白质、氨基酸代谢紊乱。
B.电解质、微量元素失衡。
3)免疫抑制。
4)感染
A.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B.脓毒症。
5)肝功能损伤。
6)肠黏膜萎缩引起腹泻、肠道细菌易位。
7)静脉血栓形成。
8)营养过度。
9)必需氨基酸(如谷氨酸、半胱氨酸)在溶液中不稳定,易致缺乏。
10)糖供能比例>60%易引起的并发症:
A.能量消耗增加。
B.CO 2产生增多,不易撤机。
C.脂肪肝、胆汁淤积。
2.肠内营养
(1)营养素见表33-1。
(2)给予方式
1)口服。
2)鼻胃管。
3)小肠营养管(鼻-十二指肠管、鼻-空肠管及空肠造口)。
(3)并发症
1)吸入性肺炎、化学性肺炎、ARDS。
2)代谢异常:电解质紊乱、高血糖。
3)胃肠不良反应:腹泻、腹胀、呕吐、倾倒综合征。
4)营养管误置:气胸、脓胸、肠穿孔。
5)营养过度。
6)营养管堵塞。
7)长期留置鼻胃管易引起局部黏膜损伤及炎症等。
3.肠内营养与全胃肠外营养/胃肠外营养应用
(1)肠内营养
1)有利于肠道功能恢复
A.维持肠黏膜屏障。
B.保护胃肠道正常菌群和免疫系统(免疫球蛋白A及黏蛋白)分泌。
C.符合消化生理,对循环干扰少。
2)放化疗、术后、烧伤、创伤、脓毒症、肾衰竭、肝衰竭和呼吸衰竭患者,若胃肠功能存在或部分存在首选EN。
(2)全胃肠外营养/胃肠外营养
1)不能应用EN时(小肠面积太小或长度过短)应予PN。
2)短肠综合征和部分胃肠瘘者TPN有益。
3)炎性肠病或胰腺炎者TPN不优于EN。
4)不良作用
A.免疫抑制:见于高浓度ω-6长链脂肪酸输注。
B.创伤、烧伤、手术和肿瘤放化疗者,TPN较EN感染几率增加。
C.烧伤和放化疗者,TPN较EN病死率增高。
【营养需求】
1.总能量
(1)三大营养素能量
1)脂类:9kcal/g。
2)碳水化合物:4kcal/g。
3)蛋白质:4kcal/g。
(2)危重症患者通常需要25~35 kcal/(kg·d)。
(3)基础代谢能量消耗(resting metabolic expenditure,RME)评估法
1)Harris-Benedict(HB)公式见表33-2。
表33-2 HB公式
2)间接测热法(代谢测定表)。
3)能量校正因子(表33-3)调整RME评估,常会过高估计患者所需能量。
表33-3 能量消耗校正因子
(4)通常首先选择25kcal/(kg·d)(表33-4)。
表33-4 营养需要量
(5)不同疾病或器官功能障碍者,营养需求应个体化。
(6)危重症患者过度营养(EN或PN)会导致不良影响。
2.蛋白质
(1)多数危重症患者需要蛋白质1.2~2.0g/(kg·d)。
(2)严重创伤、烧伤和蛋白丢失性肠病者蛋白质需要量增加。
3.水分
(1)因不显性失水、肠道及尿液丢失,不同患者对水分需求不同。
(2)成人每1kcal能量需1ml水。
4.维生素
(1)分类
1)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
2)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B 1、维生素B 2、叶酸、维生素B 6,维生素B 12、烟酸(或称维生素B 3)、维生素H。
(2)口服摄入量参照健康成人推荐膳食摄入量(RDA)。
(3)危重症患者维生素需求量尚不明确。
(4)表33-5列出不同维生素需求;
表33-5 微量营养素需求
续表
注:ND,不确定;1,EN通常要多于PN,危重症患者推荐每种维生素补充1~3倍日摄取量;2,抗凝治疗时不添加;3,日摄取量不确定
(5)通常EN制剂可提供符合RDA维生素。
(6)维生素容易降解,PN患者应添加维生素。
5.电解质/矿物质
(1)表33-5列出每日所需电解质。
(2)通常EN制剂包括充分电解质(肾衰竭者电解质应依据情况而定)。
(3)TPN必须补充电解质。
6.微量元素
(1)危重症患者需要的微量元素尚未确定(表33-5为估计需要量)。
(2)通常EN制剂添加充分微量元素。
(3)TPN需要补充充分微量元素(忌在TPN液体中加入铁剂)。
1)长期TPN可致微量元素缺乏。
2)需营养专家制订微量元素补充方案。
【营养成分作用】
1.氮
(1)来源
1)氨基酸。
2)水解蛋白质。
3)完全蛋白质。
(2)饮食中多肽参与特殊生理活动。
(3)完全蛋白质(消化道功能正常时)和水解蛋白质(消化道功能障碍时)是氮的最好来源。
(4)蛋白质吸收后33%转变为氨基酸,60%转变为多肽。
(5)不推荐必需氨基酸配方。
(6)病情危重时,条件氨基酸可变为必需氨基酸,包括:
1)谷氨酸。
2)半胱氨酸。
3)精氨酸。
4)牛磺酸。
(7)氨基酸的特殊作用
1)谷氨酸可为细胞迅速分裂时供能。
2)精氨酸有利于危重症患者及早产儿伤口愈合及免疫功能恢复。
3)半胱氨酸是谷胱甘肽合成的必需原料。
4)支链氨基酸(BCAA)在肝外(骨骼肌)代谢可改善肝性脑病患者精神状态。
5)谷氨酸和半胱氨酸在TPN液中易分解。
2.脂质
(1)亚油酸
1)为细胞膜花生四烯酸前体。
2)ω-6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有免疫抑制作用。
3)为必需脂肪酸,可提供7%~12%的热量。
(2)鱼油和亚麻酸
1)ω-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
2)影响细胞膜流动性和稳定性,减少PGE 2、TNF、IL-1及其他炎症因子产生。
3)能够改善ALI患者氧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3)中链甘油三酯
1)水溶性。
2)经胃肠道吸收入血。
3)为良好的能量来源。
(4)短链脂肪酸
1)包括酪酸和丙酸等。
2)来自能代谢的纤维。
3)维持结肠上皮细胞形态和功能,增强肠道(特别是结肠)运动功能。
(5)高脂肪剂型
1)能明显降低呼吸熵。
2)患者无过度摄入时,不影响CO 2生成。
3)肠道耐受性差。
3.碳水化合物
(1)淀粉和糖是主要的产能物质。
(2)纤维可增强肠道功能
1)能代谢的纤维(果胶和瓜尔胶)在结肠内细菌作用下转化为短链脂肪酸。
2)促进粪便形成、软化和排便。
4.饮食中核酸能提高免疫功能。
【疗效指标监测】
1.内脏蛋白质
(1)主要指标
1)前白蛋白
A.正常参考范围10~40mg/dl。
B.t 1/2 2日。
2)转铁蛋白
A.正常参考范围160~355mg/dl。
B.t 1/2 8~9日。
3)白蛋白
A.正常参考范围3.2~5.0mg/dl。
B.t 1/2 20日。
(2)意义:
1)内脏蛋白质含量受营养支持及疾病(炎症)状态影响较大。
2)内脏蛋白质含量高,提示营养支持充分。
2.氮平衡
(1)方法:监测12小时或24小时尿液氮含量,同时与氮摄入量比较。
(2)氮平衡=摄入蛋白质(g/d)/6.25-[尿氮(g/d)+2];
(3)允许短期负氮平衡。
(4)氮平衡改善提示氮补充合理。
(5)无充分营养支持及代谢降低时也能出现氮平衡改善现象。
(6)出现误差的原因:
1)肾衰竭。
2)不能准确收集和测量尿液。
3)烧伤或粪便氮丢失过多。
3.供能目标
(1)在理想体重条件下,按照25kcal/kg能量计算。
(2)参照间接测热法(indirect calorimetry)
1)方法:监测15~30分钟内VO 2和CO 2生成,估计24小时能量需要。
2)意义
A.保证呼吸熵0.7~1。
B.呼吸熵>1提示热量摄入过多,脂肪合成增加。
C.呼吸熵≈0.7提示饥饿状态和脂肪氧化。
4.不常用于危重症患者营养监测的指标
(1)体重。
(2)皮褶厚度。
(3)迟发型皮肤过敏反应。
(4)淋巴细胞计数。
【疾病营养支持治疗】
1.急性肾损伤
(1)给予完全蛋白质、多肽和适量脂肪。
(2)无须限制蛋白质摄入(有利于器官功能恢复及伤口愈合)。
(3)限制液体摄入(2kcal/ml)。
(4)监测血钾、镁、磷酸盐水平。
2.肝衰竭
(1)给予完全蛋白质或多肽。
(2)蛋白质供给量为1.0~1.2g/(kg·d),以利于免疫功能恢复。
(3)BCAA可治疗肝性脑病。
3.炎性肠病及胰腺炎
(1)将空肠营养管置入屈氏韧带远端行EN。
(2)应用TPN前试用EN。
4.多器官功能衰竭
(1)应常规营养支持。
(2)MOF前应加强营养支持。
【留置鼻十二指肠管】
1.适应证
不能耐受口服或胃管者。
2.置入方式
(1)腹部手术中直视下放置鼻-十二指肠管。
1)麻醉医师将鼻-十二指肠管置入胃内。
2)外科医师确定鼻-十二指肠管位置后,将其置入十二指肠或空肠。
3)无须X线验证。
4)进入ICU后可立即予EN。
(2)经胃造瘘口或空肠造瘘口置入小肠。
(3)床旁鼻-十二指肠管置入
1)患者左侧卧位。
2)应用润滑剂或2%利多卡因润滑鼻腔。
3)经鼻孔插入8~10F营养管(包含金属导丝),顺序经过食管及胃。
4)操作过程中遇到阻力或发生咳嗽,引起患者焦虑或脉搏血氧饱和度下降时,将营养管退回鼻咽部,调整患者体位重新置入。
5)确定胃内营养管位置
A.腹部听诊。
B.胃内容物引流(未用H 2受体阻滞药时胃液pH ≈2~5)。
6)拔除金属导丝,导丝末端弯曲45°。
7)重新缓慢插入金属导丝(不应有阻力)。
8)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缓慢置入营养管。
9)每插入10~15cm需检查营养管位置
A.营养管置入幽门及近端小肠时能听到高调肠鸣音。
B.营养管置入小肠后能吸出胆汁(pH≈6~7)。
C.腹部X线检查可确定鼻-十二指肠管在小肠的位置。
D.避免营养管误置入肺。
3.成功率
(1)胃轻瘫患者鼻-十二指肠管罕能(5%~15%)由胃内自行移至小肠。
(2)床旁置管成功率为90%。
(3)经积极手术和床旁置管,97%以上ICU患者可于入住24~48小时内获得EN。
(4)无法床旁置管时,可通过内镜或X线透视下置入鼻-十二指肠管。
【肠内营养】
1.时机 患者入住ICU后12~48小时即可开始EN。
2.方式
(1)首选口服。
(2)其次胃管。
(3)胃轻瘫或易误吸患者应使用空肠营养管。
3.配方
(1)尽可能应用较高蛋白质/卡路里比例制剂,或在普通营养制剂内添加蛋白质。
(2)无法获取含肽饮食时,可使用完全蛋白质饮食。
(3)EN液渗透压300~600mOsm/(kg·H 2O),不耐受和腹泻发生率较低。
(4)EN制剂无须稀释。
4.患者床头抬高30°以防误吸。
5.胃管注入速度
(1)营养制剂初始速度为25~30ml/h,患者能耐受(胃残余量<150ml)时,每1~4小时增加25ml/h,至热量达25~30kcal/(kg·d)。
(2)每4小时监测胃残余量。
(3)胃残余量>150ml时,中断肠内营养2小时。
(4)如有特殊情况,以较慢速度(每6~12小时增加10ml/h)增加EN给予量。
(5)通常治疗第3日达到EN目标。
6.疗效评估
(1)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及充分营养支持1~2周后,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恢复正常。
(2)治疗首日和每3日需监测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评估营养支持疗效。
1)两者含量增加提示营养支持适当。
2)两者含量未增加的可能原因:
A.原有感染、炎症或疾病未控制。
B.营养支持不足。
C.氮和能量平衡(间接热量测定)存在问题。
7.相关疾病营养支持流程图
(1)单纯性脑损伤者见图33-1。
图33-1 单纯性脑损伤患者营养支持流程图
(2)多发创伤/烧伤、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和腹部手术者见图33-2。
图33-2 多发创伤/烧伤、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和腹部手术患者营养支持流程图
(3)严重营养不良者见图33-3。
图33-3 严重营养不良患者营养支持流程图
8.给予EN和PN时需注意腹泻
(1)定义:每日大便超过300~500ml。
(2)原因:药物和感染最常见(表33-6)。
表33-6 腹泻病因及处理
续表
注:*,粪便渗透压间隙(osmotic pressure gap,SOG)=粪便渗透压-2(粪便Na ++K +
(3)确定腹泻病因,进行病因和对症支持治疗。
【常用公式及配方】
1.营养评估 计算患者TDE公式:
(1)男性TDE(kcal/d)=(66.47+13.75×W+5.0×H-6.76×A)×活动系数×损伤系数
(2)女性TDE(kcal/d)=(65.10+9.56×W+1.85×H-4.68×A)×活动系数×损伤系数
(3)W=体重(kg),H=身高(cm),A=年龄(y),活动系数见表33-7,损伤系数见表33-8。
表33-7 活动因素
表33-8 损伤因素
2.通过肺动脉导管计算患者代谢率(MR)
(1)MR(kcal/h)=VO 2(ml/min)×60min/h×1L/1000ml×4.83kcal/L
(2)VO2(ml/min)=CO(L/min)×[CaO2(ml/L)-CvO 2(ml/L)]
(3)危重症患者预后营养指标(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
(4)PNI(%risk)=158%-16.6×Alb-0.78×TSF-0.2×tfn-5.8×DSH
Alb=血清白蛋白(g/dl),TSF=三头肌皮褶厚度(mm),tfn=血转铁蛋白(mg/dl),DSH=迟发型皮肤过敏反应(1=无反应,2=反应)
3.根据危重症患者营养状态判断预后生存概率(probability of survival,POS)
(1)POS=0.91×Alb-1.0×DSH-1.44×SEP+0.98×DIA-1.09
(2)Alb=血清白蛋白(g/dl),DSH=迟发型皮肤过敏反应(1=无反应,2=反应),SEP=脓毒症(1=无,2=有),DIA=确诊肿瘤(1=无,2=有)
4.通过营养不良指数评估营养缺陷(表33-9)
表33-9 营养不良指数
5.每日蛋白需要量(g)=体重×[蛋白需要量(g/kg)]
6.非蛋白质热卡(NCP)计算公式:
(1)NCR=卡路里需要量-所需蛋白质卡路里
(2)普通患者:氮平衡=摄入蛋白质量×0.16-(尿尿素氮+粪丢失2g+皮肤丢失2g)
(3)肾衰竭者存在BUN升高和肾外氮丢失影响因素,应调整公式:
氮平衡=摄入氮-(尿尿素氮+粪丢失2g+皮肤丢失2g+BUN变化值)
7.分解代谢指数(catabolic index,CI)
(1)CI=尿尿素氮-[(0.5×补充蛋白质×0.16)+3g]
1)CI=0 :无营养缺乏。
2)1≤CI≤5 :中度营养缺乏。
3)CI>5:重度营养缺乏。
(2)肌酐升高指数判断营养不良患者瘦肉组织消耗。
(3)肌酐升高指数=监测肌酐值/期望肌酐值。
(4)BMI=体重(kg)/身高(m) 2
8.能量来源 见表33-10。
表33-10 人体正常能量构成
9.其他公式
(1)BSA(m 2)=
(2)不同身高标准体重(IBW)见表33-11。
表33-11 标准体重
(么 颖 杨丽丽 寿松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