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识别呼吸系统疾病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六、呼吸困难

129.什么是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包括患者主观上的感受和客观上的表现。主观感受是指患者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透不过气来”、“气短”等。客观表现为呼吸运动用力,呼吸频率加快、深度加深,严重时出现张口、耸肩、鼻翼扇动、点头,甚至出现发绀(嘴唇发紫)。
时下,有一个流行的词叫“郁闷”,失败、尴尬、沮丧、无奈都被形容为“郁闷”,像这样因郁而闷,由情绪引起的呼吸困难可以说有点戏谑。其实,真正有胸闷症状的患者说到这个词时决不会这么轻松,那种透不过气来、严重缺氧的感觉会让人产生濒死的感觉。胸闷的出现预示着一些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的存在,不可小觑。出现呼吸困难的主观感觉和客观表现时应分外留神。引起呼吸困难的疾病可来自呼吸、心血管和血液系统,也可来自神经精神因素,其中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较为常见。不同原因造成的呼吸困难的机制和临床表现不一。
130.怎样判断呼吸困难的程度
由于每个人的耐受度不一样,从主观上很难对呼吸困难做出准确的分级和判定。在排除主观因素的前提下,有一些客观的标准,比如呼吸困难量表等,有助于判断呼吸困难的程度:
0级:
除非剧烈活动,无明显呼吸困难。
1级:
当快步行走或上缓坡时有气短。
2级:
由于呼吸困难,比同龄人步行得慢,或者以自己的速度在平地上行走时需要停下来呼吸。
3级:
在平地上步行100米或数分钟后需要停下来呼吸。
4级:
由于明显的呼吸困难而不能离开房屋或者穿脱衣服时气短。
131.怎样观察自己的呼吸
要发现自己是不是有呼吸困难,必须学会观察呼吸。
呼吸是维持生命的重要过程。人体通过呼吸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正常人的呼吸频率可随年龄、活动、情绪等因素而改变。年龄越小呼吸越快,婴儿每分钟30~40次;幼儿每分钟25~30次;学龄期儿童每分钟20~25次;成年人每分钟16~20次。
呼吸的快慢和深浅度受疾病、药物及有毒物质等影响。例如,发热、缺氧时呼吸可增加至每分钟40次,某些药物中毒或颅压增高时呼吸可减慢至每分钟10次左右。急促的呼吸常常是表浅的,缓慢的呼吸往往是深长的。
132.所有的呼吸困难都是病吗
严格来说,呼吸困难只是很多种疾病的表现之一,而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且出现了呼吸困难也不一定就说明身体就有病了。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引出功能性呼吸困难和病理性呼吸困难两个概念。
(1)功能性呼吸困难:
即无器质性病变的呼吸困难。几乎每个人都发生过这种呼吸困难。比如,在门窗密闭、空气不流通的房间内逗留较长时间,或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与别人发生口角、争执,或处于气压偏低的环境中时,人往往会产生胸闷、疲劳的感觉。对于这种呼吸困难不必紧张,也不必忧心忡忡地到处寻医问药,经过短时间的休息、开窗通风或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脱离不愉快的环境、放松心情,很快就能恢复正常。
(2)病理性呼吸困难:
即有器质性病变的胸闷。心脏、肺脏等脏器出现病变也可引起胸闷。这种胸闷可以突然发生,也可以缓慢发生。突然发生的胸闷多由急性外伤性或自发性气胸、急性哮喘、急性气管内异物、心脏病急性发作、急性肺梗死等。缓慢发生的胸闷则是随着病程的延长,症状逐渐加重,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儿童的病理性胸闷多数是由心脏病或纵隔肿瘤引起的。
133.出现“气急”就一定是呼吸系统疾病吗
引起气急的常见原因主要是呼吸系统疾病,但并不是所有的呼吸系统疾病都会出现气急,其他疾病如有心血管病、神经精神疾病等都可以引起气急。可以引起气急的心血管病有心脏病、心肌炎、心包炎或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神经系统疾病有脑炎、严重的脊髓灰质炎、脑出血、脑水肿、颅脑损伤或畸形等。此外,血红蛋白变性病、严重贫血或腹部肿瘤、腹水、膈疝等胸外因素压迫也会引起气急。因此,出现气急时,应仔细分析,找出真正的原因。
134.哪些疾病可以引起病理性呼吸困难
机体完成呼吸动作是在许多系统精密调度下完成的,参与的器官和组织很多,比如肺脏、心脏、神经、肌肉等,此外体液调节也参与呼吸动作的完成。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引起病理性的呼吸困难。临床上,引起病理性呼吸困难的疾病多为心肺疾病,其次为严重缺氧、酸中毒及神经系统疾病。根据主要的发病机制,可将病理性呼吸困难分成五种类型,即肺源性呼吸困难、心源性呼吸困难、中毒性呼吸困难、血源性呼吸困难、神经精神与肌病性呼吸困难。
135.什么是肺源性呼吸困难
肺源性呼吸困难是由呼吸器官病变引起的呼吸困难,具体表现为下面三种形式:
(1)吸气性呼吸困难:
吸气运动加强,吸气深而费力,重者吸气时头后仰。主要表现为喘鸣,吸气时胸骨、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凹陷——“三凹征”。其发生机制是:声带上面较平坦,下面稍向外倾斜,当喉阻塞时患者用力吸气,将声门推向下方,两侧声带游离缘靠拢,使狭窄的喉腔更为狭窄;呼气时气流冲击声带下面,使之向两侧分开,声门开大,故表现为吸气困难而呼气基本无碍。吸气性呼吸困难常见于可造成喉、气管、大支气管狭窄与梗阻的疾病,如炎症、水肿、异物和肿瘤等。
(2)呼气性呼吸困难:
特点为呼气费力,呼气相延长,常伴有干啰音或哮鸣音,其产生主要是由于肺泡弹性减弱和(或)小支气管狭窄阻塞(炎症或痉挛)。人吸气是个主动的过程,此时由于气道内压力大于肺内压力,所以尽管有肺泡弹性减弱和小支气管狭窄,气流依然可以进入肺泡内。但是,人呼气是一个被动的过程,主要依靠胸廓和肺组织的回缩,所以肺泡弹性减弱时会出现呼气困难。此外,呼气时肺内压大于气道内压,如果此时有小支气管狭窄,那么气道就容易被压缩甚至完全陷闭,造成气体不能被完全呼出,引发呼气困难。呼气性呼吸困难多见于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
(3)混合性呼吸困难:
多见于肺炎、肺纤维化、大量胸腔积液、气胸等。这些疾病既可以影响吸气的过程,也可以影响呼气的过程,造成吸气、呼气障碍兼而有之,诱发混合性呼吸困难。
136.什么是心源性呼吸困难
心源性呼吸困难常见于左心功能不全所致的心源性肺水肿,其临床特点如下:
(1)患者有严重的心脏病史。
(2)呈混合性呼吸困难,卧位及夜间明显;肺底部可出现中、小湿啰音,并随体位而变化。
(3)X线检查:心影有异常改变,肺门及其附近充血或兼有肺水肿征。
137.中毒性呼吸困难是怎么回事
中毒性呼吸困难的原因主要是酸中毒。
血液酸碱度(pH)的相对恒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理活动的基本条件之一。机体每天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酸性或碱性物质并不断进入血液,影响血液的酸碱度。但正常人的血液酸碱度变动范围很小,可恒定在7.35~7.45。这种动态的恒定主要依靠肺组织和肾脏来调节。
酸中毒是指各种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休克、糖尿病、尿毒症、某些肾小管疾病、严重腹泻)以及服用可导致酸中毒的药物(如氯化铵、水杨酸)等引起体内血液和组织中酸性物质堆积,导致氢离子浓度上升,pH降低。血中二氧化碳升高、pH降低,就会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或直接兴奋呼吸中枢,增加呼吸通气量,表现为深而大的呼吸困难。
此外,一些具有呼吸抑制作用的化学毒物或者药物(如吗啡、巴比妥类等)中毒也可直接抑制呼吸中枢,使呼吸浅而慢,导致呼吸困难。
138.什么是血源性呼吸困难
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主要负责携带氧气。一些重症贫血患者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水平远远低于正常人,因此会因为血氧不足而致气促,尤以活动后显著。此外,大出血或休克时因缺血及血压下降,刺激呼吸中枢,也可引起呼吸困难。这类呼吸困难被称为血源性呼吸困难。
139.呼吸系统疾病引起呼吸困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呼吸系统疾病引起呼吸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其影响了肺组织的通气和换气过程。
肺通气是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实现肺通气的器官包括呼吸道、肺泡和胸廓等。呼吸道是沟通肺泡与外界的通道;肺泡是肺泡气与血液气进行交换的主要场所;而胸廓的节律性呼吸运动则是实现通气的动力。因此,疾病累及上述任何一个部分都会引起肺通气障碍。当肺组织出现广泛肺气肿、广泛纤维化、广泛炎症、肺充血、肺水肿等情况时,肺组织由于“变硬”,弹性下降,每次吸气时用于“撑开”它需要用的力气就更大,这时就会出现呼吸困难。其次,肥胖、胸廓畸形、腹压增加(如腹水等)都会导致胸廓的运动障碍,也会引起呼吸困难。再次,一些可以引起气道阻塞的疾病(如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气管支气管异物、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管道受压或者管道痉挛性狭窄都会增加吸气的阻力,影响通气过程。最后,在一些神经、精神因素或者化学药物、毒物的作用下,呼吸中枢功能紊乱,患者出现呼吸节律紊乱,潮气量减少,肺泡通气量下降,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从而出现呼吸困难。
肺泡与组织气体交换示意图
肺换气是指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经肺通气进入肺泡的新鲜空气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由于分压差,氧气从肺泡扩散到静脉血,而静脉血中的二氧化碳则向肺泡扩散。这样,静脉血中的氧分压逐渐升高,二氧化碳分压逐渐降低,最后接近肺泡气的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由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扩散速度极快,仅需约0.3秒即可完成肺部气体交换,使静脉血在流经肺部后变成了动脉血。一般,血液流经肺毛细血管的时间约0.7秒,因此当血液流经肺毛细血管全长约1/3时,肺换气过程基本上已完成。影响肺换气的因素主要包括呼吸膜的面积、呼吸膜的厚度、呼吸膜两侧气体的分压差、气体的溶解度和分子量。当发生肺不张、肺水肿等情况时,病变部位没有气流可以通过,造成呼吸膜面积缩小,引发呼吸困难。重度肺气肿时,除了会引起通气障碍外,由于肺泡过度充气,覆盖在肺泡上的毛细血管会受到严重压迫,导致没有血流通过,呼吸膜的实际面积严重减少,也会引起换气障碍,从而导致明显的呼吸困难。肺纤维化、尘肺、肺水肿时,由于呼吸膜的厚度增加,影响气体交换,也会发生呼吸困难。
140.什么是劳力性呼吸困难,其发生机制是什么
劳力性呼吸困难就是随体力活动而发生的呼吸困难,休息后可减轻或消失。劳力性呼吸困难的发生机制是:①体力活动时机体需氧增加,但衰竭的左心不能提供与之相适应的心输出量,导致机体缺氧加剧、二氧化碳潴留,刺激呼吸中枢产生“气急”的症状;②体力活动时,心率加快,舒张期缩短,冠状动脉灌注不足加剧心肌缺氧,左室充盈减少加重肺淤血;③体力活动时,回心血量增多,肺淤血加重,肺顺应性降低,通气做功增大,患者感到呼吸困难。
141.什么是端坐呼吸,其发生机制是什么
心力衰竭患者平卧可加重呼吸困难而被迫采取端坐或半卧体位以减轻呼吸困难的状态称为端坐呼吸。出现端坐呼吸提示心力衰竭已引起明显的肺循环充血。端坐体位可减轻肺淤血,从而使患者呼吸困难减轻,这是因为:①端坐时部分血液因重力关系转移到躯体下半部,使肺淤血减轻;②端坐时膈肌位置相对下移,胸腔容积增大,肺活量增加,特别是心力衰竭伴有腹水和肝脾大时,端坐体位使被挤压的胸腔得到舒缓,改善通气;③平卧时,身体下半部的水肿液吸收入血增多,而端坐位则可减少水肿液的吸收,减轻肺淤血。
142.什么是夜间阵发呼吸困难,其发生机制是什么
夜间阵发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的典型表现,患者在夜间入睡后因突感气闷被惊醒,在端坐咳喘后缓解。其发生机制如下:①患者平卧后,胸腔容积减少,不利于通气;②入睡后,迷走神经相对兴奋,使支气管收缩,气道阻力增大;③入睡后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处于相对抑制状态,反射的敏感性降低,只有当肺淤血使血氧分压下降到一定程度时,才刺激呼吸中枢,使通气增强,患者也随之被惊醒,并感到气促。若发作时伴有哮鸣音,则称为心源性哮喘。
143.怎么判断呼吸困难是功能性的还是病理性的
呼吸和心跳不同,大脑一定在范围内直接控制其快慢、暂停与否。因此,有些人因为焦虑、紧张等过分关注自己的呼吸时就可能会引起呼吸感觉的异常,如呼吸费力、提不上气、叹气样呼吸等,但是从客观表现却发现不了任何呼吸困难的迹象。这种呼吸困难一般是功能性的,但下这个诊断还需谨慎,最好请专科医生给确诊,排除器质性疾病。
144.引起呼吸特困点难的疾病在年龄分布上有什么困难
引起呼吸困难的原因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有所不同吗?答案是肯定的。
(1)儿童期:
儿童容易因呼吸道异物引起呼吸困难,出现剧烈咳嗽及憋气。这是由于儿童的牙齿没有发育完全,咀嚼功能差,食物不能被充分嚼碎,特别是花生、瓜子、豆类等硬果壳类食品,容易被吸入气道造成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或者儿童有口含物品(如塑料笔帽、小橡皮盖等)的习惯,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吸入气管,造成气管异物;又或者在吃东西(如果冻、螺蛳等)的时候,由于吸食过猛也会将食物吸入气管造成气管异物。此外,支气管哮喘、先天性疾病(如肺囊肿、先天性心脏病等)、急性感染性疾病等也可导致儿童出现呼吸困难。
(2)青壮年期:
青壮年发生呼吸困难的主要原因多为胸膜疾病、肺结核和风湿性心脏病。
(3)中老年期:
引起老年人呼吸困难的原因常为冠心病、肺气肿、肿瘤等。
上述只是呼吸困难在不同年龄段发病的一般规律,现实中还需要仔细观察,不能千篇一律地套用。
145.哪些疾病引起的呼吸困难是突然发作的,哪些是缓慢发作的
(1)急性或突然发生的呼吸困难多见于以下情况:
①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及高血压性心脏病,当心脏功能失代偿时,可突发心力衰竭(肺水肿),表现为劳累性气喘、不能平卧、肺部啰音等;②老年人常有不同程度的肺气肿,呼吸代偿能力差,一旦发生肺炎或由于肺大泡破裂发生自发性气胸,可引起严重的呼吸困难;③一些久病卧床的老年人,由于缺乏运动,周身血流缓慢,外周静脉易有血栓形成,当体位突然变动如翻身、坐起或下地时,静脉血栓尤其是下肢的静脉血栓脱落,经血液循环达肺部造成梗死或大面积肺栓塞,病情相当凶险;④静脉输液过多或速度过快,诱发肺水肿;⑤如接触某些花粉、刺激性气体或药物,引发支气管哮喘或过敏性肺炎;⑥支气管异物。
(2)缓慢发生的呼吸困难多见于以下情况:
①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和肺心病;②各种病因引起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③重症肺结核和结核性胸腔积液;④肺癌患者发生气道阻塞、膈肌瘫痪或大量胸腔积液。此外,哮喘(包括支气管哮喘和心源性哮喘)还有反复发作的特点。
146.职业和环境与呼吸困难有什么联系
人的健康与环境息息相关,从事的职业、身处的环境等也决定了其是否是发生呼吸困难的高危人群。
工作中容易接触到较多有害粉尘(如煤炭、石棉等)者容易发生各类尘肺;接触毒气或毒物(如氯气、农药等)可以发生急性或慢性(受接触剂量的影响)的呼吸困难;接触霉草、饲养鸽子、种植蘑菇者可因接触外源性的致敏物质而发生过敏性肺泡炎,从而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在西藏等高原地区登山时,如果突然发生呼吸困难,可能是发生了高原肺水肿。
147.哪些伴发症状对明确呼吸困难的原因有帮助
任何疾病都不会孤零零地只有一种症状,所以呼吸困难时伴发的其他症状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以便尽早诊断原发病。
(1)发作性呼吸困难伴哮鸣音:
多见于支气管哮喘、心源性哮喘;突发性重度呼吸困难见于急性喉水肿、气管异物、大面积肺栓塞、自发性气胸等。
(2)呼吸困难伴发热:
多见于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胸膜炎、急性心包炎等。
(3)呼吸困难伴一侧胸痛:
可见于大叶性肺炎、急性渗出性胸膜炎、肺栓塞、自发性气胸、急性心肌梗死、支气管肺癌等。
(4)呼吸困难伴咳嗽、咳痰:
可见于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继发肺部感染、支气管扩张、肺脓肿等;伴大量泡沫痰可见于有机磷中毒;伴粉红色泡沫痰可见于急性左心衰竭。
(5)呼吸困难伴意识障碍:
可见于脑出血、脑膜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肺性脑病、急性中毒、休克型肺炎等。
148.发生呼吸困难时可以做哪些检查
(1)血液检查
血常规:
在感染时有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在过敏性疾病(如哮喘、过敏性肺泡炎)时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高;重症贫血时红细胞、血红蛋白会降低。
血气分析:
常用于诊断呼吸衰竭和判断血氧含量和二氧化碳潴留情况。
血生化:
血糖、酮体等检查有助于判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2)痰液检查:
支气管-肺疾病时应注意痰量、性质、气味并做细菌培养、真菌培养,痰中找结核菌等都有一定诊断价值。
(3)胸部X线和CT检查:
心肺疾病(如肺癌、气胸、胸腔积液等)引起的呼吸困难均有明显的心肺X线征象。胸部CT诊断肺癌、纵隔肿瘤、肺间质纤维化、支气管扩张、肺梗死的价值更高。
(4)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
对心源性呼吸困难,如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肌病、心律失常、肺心病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5)肺功能检查:
慢性肺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等)患者通过肺功能测定能够明确肺功能损害的性质和程度,对选择治疗手段很有帮助。
(6)支气管镜检查:
用于支气管肿瘤、狭窄、异物的诊断和治疗,肺穿刺活检对肺纤维化、肿瘤等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149.由肺癌引起的呼吸困难有什么特点
肺癌引起呼吸困难主要是肿瘤局部生长或转移所致。中央型肺癌或肿瘤转移到肺门和纵隔时,肿瘤压迫气管、主支气管、大血管或出现肺不张可引起呼吸困难;肿瘤巨大或肿瘤呈弥漫性生长,或肿瘤转移至胸膜心包引起大量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均可引发呼吸困难。
肺癌患者若出现明显呼吸困难,大多已经发展为晚期和(或)出现远处转移,此时多伴有咳嗽、咳痰、痰中带血、胸痛、体重进行性下降、一般情况较差等表现。
150.由管肿瘤引起的呼吸困难有什么特点
食管与气道相毗邻,有时候发生于食管的肿瘤会间接影响呼吸道的通畅。发生于食管颈段的肿瘤可累及喉和气管,引起不同程度的气道阻塞,以致呼吸困难,表现为吸气性呼吸困难(吸气费力,吸气时有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明显凹陷的“三凹征”表现)。由食管肿瘤所引起的呼吸困难病程较长,症状逐渐加重,在出现呼吸困难前常已有进食梗阻、咳嗽、咳痰、痰血、声嘶、胸痛等症状。
151.肺炎引起的呼吸困难有什么特点
肺炎患者急性起病,可伴有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当大部分肺叶受累时,发展为重症肺炎,表现为胸闷、气急、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病情危重,病死率极高。此时,患者需要进住医院的重症病房给予吸氧和上呼吸机等抢救。
15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引起的呼吸困难有什么特点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可出现呼气性呼吸困难,特点是呼气费力,呼气时间明显延长而缓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早期无呼吸困难,具有反复发作病史,数年后出现轻重程度不等的呼吸困难,先有劳累或活动后症状明显,严重者可出现喘息,生活难以自理,即使在休息状态下也感严重呼吸困难,需要给予吸氧方可缓解。病情进一步发展,则需要给予呼吸机辅助抢救。
153.支气管哮喘引起的呼吸困难有什么特点
支气管哮喘所引起呼吸困难多见于儿童、青少年和一部分成年人。患者多有反复发作病史,发作时,呼吸困难伴有哮鸣音。严重发作时,呼吸困难可持续存在一两天之久。轻症者,呼吸困难可以逐渐自行缓解,缓解后无任何症状或异常体征。
154.急性气管和支特气点管炎引起的呼吸困难有什么特点
由急性气管与支气管炎引起的呼吸困难临床上并不多见,可发生于炎症所引起的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程度不一。在出现呼吸困难前,患者有咳嗽、发热等急性发病等症状。
155.气困和支气管异物吸入引发的呼吸困难有什么特点
气管和支气管内异物所引发的呼吸困难都有明确异物吸入的病史,患者发病急,呼吸困难为吸入性,严重者会出现“三凹征”表现。
156.心血管疾病引起的呼吸困难有什么特点
心血管疾病所引起的心力衰竭、心脏压塞等均可引起心源性呼吸困难。在我国,引起心源性呼吸困难的疾病以瓣膜疾病、高血压、冠心病、扩张性心肌病为多见。左心和(或)右心衰竭引起呼吸困难的原因和机制不同,前者为肺淤血和肺泡弹性降低,后者为体循环淤血所致。呼吸困难为左心衰竭最主要的症状,按心衰程度、呼吸困难严重程度不同,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心源性哮喘和急性肺水肿等。这些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有一定的临床特点,因而能反映出患者左心衰竭的程度。劳力性呼吸困难发生于体力活动时,休息即缓解;端坐呼吸是指患者为了减轻呼吸困难而常采取半坐或坐位的呼吸;阵发性因夜间呼吸困难指患者常于夜间入睡1~2小时后突感胸闷、气急而被迫坐起;心源性哮喘患者有重度呼吸困难,面色青紫、大汗、呼吸有哮鸣音,咳浆液性粉红色泡沫痰,肺底部有较多湿性啰音,心率增快。右心衰竭所引起的呼吸困难较左心衰竭为轻,少见症状也不具典型性。
157.神经精神性疾病引起的呼吸困难有什么特点
重症颅脑疾病(包括脑外伤、脑出血、脑炎、脑膜炎等)患者因呼吸中枢受颅内高压和供血减少的刺激,呼吸变慢、变深,并且常伴有呼吸节律的异常。患者多有明确的脑部受伤病史,并伴有头痛、意识和神志障碍以及神经定位体征等。
158.治疗呼吸困难的原则是什么
治疗呼吸困难应遵循如下原则:
(1)积极治疗原发病:
积极的病因治疗是综合治疗的基础,如肺炎、肺脓肿等应积极抗炎,心力衰竭时应积极强心、利尿、扩张血管,严重贫血时可以输血和改善血液的携氧能力,根据病情合理纠正酸中毒等。
(2)去除疾病诱因:
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病者应控制呼吸道感染;体力活动引起心力衰竭发作者则要限制活动强度,必要时卧床休息。
(3)保证气道通畅:
采取祛痰、吸痰等措施清除气道分泌物,去除气管内异物;解除支气管痉挛;抗炎治疗可减轻气道黏膜肿胀,减少分泌;必要时应去专科采取急救措施,如气管切开或者气管插管,行呼吸机辅助呼吸。
(4)正确的吸氧方法:
血氧分压与吸入气体的氧分压有关,因此,提高吸入氧浓度,可以提高血氧分压,改善机体氧供应。应根据患者患病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氧疗方法。例如,急性左心衰竭可以高流量吸氧,Ⅱ型呼吸衰竭则应该持续低流量吸氧。
(5)必要的对症处理:
气胸、大量胸腔积液引起呼吸困难时,应尽早就诊,采取闭式引流,使肺复张,从而缓解症状。
159.突发呼吸困难的家庭应急处理原则是什么
当呼吸困难突然发生时,应当按照以下几条原则进行处理:
(1)保持安静,嘱患者稍向前倾,急救者上下摩擦其背部,配合摩擦速度让患者呼吸,可使呼吸平稳,避免患者情绪紧张,以防加重呼吸困难。
(2)患者取半坐位,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通风流畅;有条件者,立即给予吸氧;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
(3)适当给予化痰、平喘药物,但要注意病因和对症治疗,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应用抗生素、抗心律失常药等。有支气管哮喘者,可用气雾剂喷雾。
(4)病情危重时,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并立即送到附近医院抢救,切勿耽误救治最佳时期。
160.因呼吸困难出现气急时,都要吸氧吗
呼吸急促表示按平时的呼吸频率所吸入的氧气已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此时如果能吸氧可缓解气急。但是,吸氧有时并非必需,如果通过增加呼吸频率使氧吸入增多,已能满足机体需要,则可暂时不给氧气。特别是对于出现气急且烦躁不安的小儿,使其安静下来,减少机体的需氧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气急症状。
161.呼吸困难时吸氧时间越久越好、流量越大越好吗
吸氧是很重要的急救和治疗手段。对于很多引起呼吸困难的疾病,特别是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通过吸氧(也叫氧疗)可使的病情得到改善。但是,吸氧方法不正确和吸氧量调整得不好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对很多慢性肺心病患者来说,吸氧缓解身体缺氧最直接的治疗手段。很多患者觉得,吸氧越快越好、越多越好。其实不然。在临床上,经常能见到因为吸氧过量导致神志不清甚至昏迷的患者。这是因为:肺心病患者由于心肺功能受损,加上肺部感染、肺泡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正常交换受影响,使得人体内不但氧气不足,而且二氧化碳排不出去。氧气不足会刺激呼吸中枢发挥代偿作用,帮患者维持呼吸。此时如果给予过多氧气,缺氧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提醒”作用消失了,二氧化碳不能排出体外,就会导致“二氧化碳麻醉”,出现神志不清、嗜睡,甚至昏迷。慢性肺疾病、肺心病患者吸氧的原则应该是“持续低流量”,即每天持续12~15小时,氧流量低于2升/分。
那么,怎么样吸氧才正确呢?研究证明,低于25%的氧浓度与空气相似,无治疗价值;25%~50%的氧浓度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的治疗;高于50%的氧浓度属于高浓度吸氧,可用于急性呼吸衰竭,如呼吸或心跳骤停、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中毒(如煤气中毒等)呼吸抑制等的治疗。氧流量也是决定氧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科学研究表明,一般成年人适于2~4升/分、儿童适于1~2升/分的氧流量。以保健为目的的吸氧,氧流量应在2~2.5升/分;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氧流量应在2.5~3升/分;呼吸困难、胸闷气短时,氧流量应在3~3.5升/分;肺气肿等其他肺部疾病患者吸氧,应咨询医生,必要时还需要及时检测血液中的氧饱和度以及二氧化碳的含量。
16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呼吸困难时怎么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生呼吸困难时的治疗分为稳定期治疗和急性加重期治疗,不同时期治疗的方案不尽相同。
(1)稳定期治疗
1)如果患者抽烟,
一定要戒烟;因职业或环境粉尘、刺激性气体所致者,应脱离污染环境。
2)支气管舒张药的使用:
包括短期按需应用以暂时缓解症状,及长期规则应用以减轻症状。药物的种类如下:
β 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主要有沙丁胺醇气雾剂,每次100~200微克(1~2喷),定量吸入,疗效可持续4~5小时,每24小时不超过8~12喷。特布他林气雾剂亦有同样作用,可缓解症状。此外,尚有沙美特罗、福莫特罗等长效β 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每天仅需吸入2次。
抗胆碱能药:
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常用的药物,主要为异丙托溴铵(ipratropinm)气雾剂,定量吸入,起效较沙丁胺醇慢,持续6~8小时,每次40~80微克,每天3~4次。长效抗胆碱药噻托溴铵可选择性作用于M 1、M 3受体,每次吸入18微克,每天一次。
茶碱类:
茶碱缓释或控释片,0.2克,每12小时1次;氨茶碱,0.1克,每日3次。
3)祛痰药的使用:
痰不易咳出者可应用。常用药物有:盐酸氨溴索30毫克,每日3次;N-乙酞半胱氨酸0.2克,每日3次,羧甲司坦0.5克,每日3次;稀化黏素0.5克,每日3次。
4)糖皮质激素:
有研究显示,对重度和极重度(Ⅲ级和Ⅳ级)、反复加重的患者,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与长效β 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联合制剂,可增加运动耐量、减少急性加重发作频率、提高生活质量,甚至有些患者的肺功能得到改善。目前常用剂型有沙美特罗加氟替卡松、福莫特罗加布地奈德。
5)长期家庭氧疗(LTOT):
对COPD慢性呼吸衰竭者可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对血流动力学、运动能力、肺生理和精神状态均会产生有益的影响。LTOT指征:血氧分压(PaO 2)≤55毫米汞柱(mmHg)或血氧饱和度(SaO 2)≤88%,有或没有高碳酸血症;PaO 255~60毫米汞柱,或SaO 2<89%,并有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水肿或红细胞增多症(血细胞比容>0.55)。一般用鼻导管吸氧,氧流量为每分钟1.0~2.0升,吸氧时间为每天10~15小时。目的是使患者在静息状态下,达到PaO 2≥60毫米汞柱和(或)使SaO 2升至90%。
(2)急性加重期治疗
1)确定急性加重期的原因及病情严重程度:最多见的急性加重原因是细菌或病毒感染,占引起急性加重原因的80%以上。
2)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决定门诊或住院治疗。
3)支气管舒张药:药物种类同稳定期。有严重喘息症状者可给予较大剂量雾化吸入治疗,如应用沙丁胺醇500微克或异丙托嗅按500微克,或沙丁胺醇1000微克加异丙托溴铵250~500微克,通过小型雾化器吸入治疗以缓解症状。
4)低流量吸氧:发生低氧血症者可采用鼻导管吸氧,或通过面罩吸氧。鼻导管给氧时,吸入的氧浓度与给氧流量有关,估算公式为吸入氧浓度(%)=21+4×氧流量(升/分)。应避免吸入氧浓度过高引起二氧化碳潴留,一般吸入氧浓度为28%~30%。
5)抗菌药物:当呼吸困难加重,咳嗽伴痰量增加、有脓性痰时,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所在地常见病原菌类型及药物敏感情况积极选用抗生素治疗。如给予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第二代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或喹诺酮类。门诊患者可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0.375克,每日3次;头孢唑肟0.25克,每日3次;头孢呋辛0.5克,每日2次;左氧氟沙星0.4克,每日1次;莫西沙星或加替沙星0.4克,每日1次;较重者可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曲松钠2.0克加于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住院患者当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和预计的病原菌积极给予抗生素治疗,一般采用静脉滴注给药。如果找到确切的病原菌,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
6)糖皮质激素:对需住院治疗的急性加重期患者可考虑口服泼尼松龙每天30~40毫克;也可静脉给予甲泼尼龙40~80毫克,每日1次,连续5~7天。使用激素时间不宜过长,剂用量不宜过大,避免激素不良反应产生。
7)祛痰剂:根据情况酌情使用。例如,溴己新8~16毫克,每日3次;盐酸氨溴索30毫克,每日3次酌情选用。
163.突发气道异物阻塞怎么处理
人离不开氧气,如同鱼离不开水一样。一个人几天几夜不吃饭、不喝水,可能不会危及生命,但如果停止呼吸,短短几分钟就可能由于缺氧损伤大脑,导致死亡。换句话说,在不能正常呼吸的危急时刻,只有几分钟的抢救时间,这时候,每一秒钟都很关键。当有异物阻塞呼吸道时,千万不要慌张,以下方法可帮助清除异物。
在有人发生异物窒息时,如果异物为固体物质,救助者可以采用Heimlich手法施救,即立于患者身后,双臂绕过患者的上腹部,一手紧抓另一手的腕部,用力向内拉以升高患者的胸内压,借此排出异物。
当异物为痰液、水或菜汤等液体物质时,应迅速清除口腔内残留的液体(必要时可以将咽喉部的液体抠出),将患者放平,一侧躯体较对侧稍高,同时沿气管行径用空心掌拍击后背,促使积聚在呼吸道的液体分离,使呼吸道通畅,从而达到急救的目的。
164.支气管哮喘突发呼吸困难怎样对症处理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是指气促、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急剧加重,其程度轻重不一,可在数小时或数天内病情加重,偶尔可在数分钟内危及生命。因此,在哮喘急性发作时,应当迅速采取救护措施。首先,如果有明确的诱因如花粉、油漆等刺激,需迅速离开致敏环境;其次,身边常备急救药品,缓解支气管痉挛可以选用β-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茶碱类制剂(如氨茶碱、多索茶碱等)、抗胆碱能类药物(如异丙托溴铵等)。如果痰液较多、较黏稠,可使用促进排痰的药物,如乙酰半胱氨酸(痰易净)、溴己新(必嗽平)、氨溴索(沐舒坦)等,预防痰液形成栓子造成更严重的呼吸困难,必要时请身边的人帮忙拍背,尽快清除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
165.冠心病患者突发呼吸困难伴胸部压迫性疼痛如何处理
这很有可能是心绞痛发作引起的。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其特点就是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感觉,可伴有明显的呼吸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应立即原地休息,深呼吸,千万不要走动,还要尽量少说话。如果在家中发生心绞痛,要原地坐在椅子上或平躺在床上。如果在户外活动时发作,要原地坐在台阶上、路边或其他安全的地方,保持通风和保持镇静的心态。如果身边带着药,可以舌下含服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或复方丹参滴丸。要注意,硝酸甘油每次只能含1片,如果疼痛不能缓解,可每5分钟重复含1片,连续使用不能超过3片。如果疼痛、胸闷仍不能缓解,应迅速送到附近的医院进行急救。
166.突发急性左心衰竭、出现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如何自救
某些心脏病症状较重者常出现气急、剧烈咳嗽、咳出大量粉红色的泡沫状痰,这些表现都是由于肺水肿引起的,提示出现了急性左心衰竭。能引起急性肺水肿的疾病很多,而以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和风湿性心脏病伴二尖瓣狭窄居多。由于心功能不好,患者在平卧体位时,肺部血液量增加,加重了左心的负担而引起发病。一般以夜间发作较常见,午睡时也可发生。一旦出现肺水肿发作,患者应立即坐起,采取以下自我急救办法:把双足下垂于床沿,用布条轮流结扎四肢(左、右大腿及上臂)中的任意3个,每隔5分钟轮流放松一次,持续5分钟。这样做,可减少回流到右心的血量,从而起到减轻左心负担、缓解气急、避免发生急性肺水肿的作用。如果无效,须立即去医院急救。
167.支气管哮喘患者如何预防呼吸困难的发作
(1)注意天气变化,随时增添衣物,避免受凉发病。
(2)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在鼻痒、流涕、喷嚏、干咳等哮喘发作先兆症状出现时,立即使用抗过敏和平喘的药物预防急性发作。
(3)避免接触各类过敏原,如花粉、动物毛发、油漆等;避免食用可引起哮喘发作的食物。
(4)放松心情,减轻焦虑情绪,如有胸闷等不适可保持身体尽量前倾的坐姿,加大空气吸入量。
168.预防肺气肿引起的呼吸困难有什么简便的方法
常做呼吸操可以锻炼呼吸肌力和耐力,提高呼吸效率,改善气体交换,对健康人有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患者则有助于预防急性发作,改善日常活动能力,尽可能恢复受损的心肺功能。
(1)缩唇呼吸:
可以帮助控制呼吸频率,使更多的气体进入肺,减少呼吸功耗。具体做法为:①通过鼻缓慢深吸气直到无法吸入为止;②缩唇,如吹口哨那样;③保持缩唇姿势缓慢呼气;④做两次呼吸,呼出吸入的气体;⑤不需用力将肺内气体排空。
(2)屏住呼吸:
可延长肺内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时间,使更多氧气进入血液中。具体做法为:①吸气;②屏住呼吸3秒钟;③呼气。
(3)腹式呼吸:
主要是靠腹肌和膈肌收缩而进行的一种呼吸方式。肺气肿患者胸式呼吸效率差。通过腹式呼吸锻炼,加强膈肌活动,可以增加肺通气量。膈肌位于胸腔底部,呈穹隆状向上隆起。当膈肌收缩时,穹隆部下降,使胸腔上、下径增大,肺随之扩张,产生吸气。在吸气时腹肌放松,腹部隆起;呼气时腹肌收缩,膈肌复原,腹部凹陷。具体做法为:①放松双肩;②左手置于胸部,右手置于腹部;③通过鼻子吸气时腹部膨出;④收紧腹部肌肉;⑤缩唇呼气,感觉腹部下沉;⑥每次休息2分钟,重复3次为一组。每天重复此练习多次。锻炼时可取仰卧位,也可取坐位或站位,身体稍向前倾。
169.心脏疾病患者如何预防呼吸困难的发作
患者平时应做到以下几点:①白天避免劳累和情绪激动;②低盐、低脂饮食;③不宜饱食,尤其是晚餐;④如果有心力衰竭症状,需按医嘱规律服用地高辛、利尿药和血管扩张药等;⑤心力衰竭发作频繁的患者可以把头部的床脚提高10~15厘米(不是抬高枕头),以减少下肢血液的回心血量。
170.如何预防小儿气道异物
儿童进餐时要细心照看,教育其安静进食,培养细嚼慢咽的饮食习惯;吃东西时不逗其嬉笑,避免责备和恐吓;啼哭时不给食物,如口内有食物应引导其吐出;上床躺下后不再给饼干、糖果等零食。儿童服药时要把药片压碎,喂药时不要捏着鼻子灌,应用小勺顺着口角喂入。不给儿童玩别针、硬币、小球、纽扣等物品。不给儿童吃整粒的豆类、花生米、瓜子等不易嚼碎的食品。此外,玩具的细小零件,要检查是否牢固,如哗铃棒等发响玩具外面或里面的小珠脱落后,易被儿童吞入或塞入鼻孔、耳朵。
171.如何预防机体“亚健康”状态引起的呼吸困难
亚健康状态是指人的机体虽然检查无明显疾病,但呈现出疲劳,活力、反应能力、适应力减退,创造能力较弱,自我有种种不适症状的一种生理状态,也称为“机体第三种状态”、“灰色状态”。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压力的增大,在发达国家和城市中,除了确诊的患者外,常人眼中的健康者中有一半左右处于“亚健康”状态。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在我国,约有15%的人是健康的,15%的人非健康,70%的人呈亚健康状态。
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常感到无缘无故的呼吸困难,可能伴有头痛、两眼发黑、疲乏无力、失眠、心绪不宁、心慌甚至视物模糊等症状,但往往发现不了什么器官发生了病变。因此,亚健康的人的呼吸困难属于功能性的而不是病理性的呼吸困难。那么,该如何预防“亚健康”引起的呼吸困难呢?
(1)饮食合理多样:
许多人的饮食比较单调,长期一贯制,而不是以身体需要来进行膳食安排,这样不利于健康。应该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多吃不常吃的,山珍海味要有,牛奶要喝,粗粮、杂粮、蔬菜、水果要多吃,这样才符合科学合理均衡营养观念。还要注意饮食方法,暴饮暴食、大饥大饱、瞎吃乱吃都是不科学的,要做到定时定量、有针对性,均衡营养。
(2)不透支睡眠:
人们经常有这样的体会,当感到情绪不佳或者身体不适时,美美地睡上一觉后,会觉得精神倍增,身体的不适也会有所减轻,甚至恢复如常。由此可见,质量好的睡眠是一味有益身心健康的滋补品。
(3)加强体育锻炼:
现代人常忙于工作,锻炼身体的时间越来越少,随之带来了很多疾病。加强运动锻炼可以防病治病,延缓衰老。
(4)培养多种兴趣,保持精神旺盛:
广泛的兴趣爱好会使人受益无穷。它可以增加活力和情趣,使生活更加充实,生机勃勃,使娱乐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因此,人们在娱乐活动中,应该发展多种兴趣。这些有益的活动不仅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而且能够辅助治疗一些心理疾病。
(5)善待压力,心胸开阔: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处世观,把压力看作是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好抗压的心理准备。遇到突如其来的困难和压力,不要惊慌失措,要静下心来,审时度势,理顺思绪,从困境中找出解决问题、缓解压力的办法。其次,要确立切实可行的目标,切忌由于自我期望过高、无法实现而导致心理压力,倘若目标经过积极努力有可能实现,无论出现何种艰难险阻,都不要退缩和逃避,要借助压力的刺激,不断强化自己的意志,充分发挥自身的能量,达到目标。再次,要学会适度削减压力,以保证健康、良好的心境,使体内的正气旺盛,去除致病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