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山中日月,海上蓬莱
这让孙成文他们又是既期待又忐忑的寻找着下一个线索。
原本计划是从日军二战派遣单位的和派遣任务,尤其是特殊任务,比如日军给水部队的那种入手的,但能查到的关于飞象计划或者八岐大蛇计划资料出奇的少,军部往来令信没有,内阁研讨记录,内阁人员回忆录没有,能查到的资料仅仅是媒体对八岐大蛇计划初期的小幅报道,所报道内容都是生产所用气象气球的生产情况。其他再无任何一鳞半爪的我们想找到的军方资料。更别提投放部署,相关进展了。这条线来的突然,断的也突兀。但它成功调动了孙成文探究的渴望。
地点:山东,蓬莱
蒙老六在东海捕鱼已经已经有三十多个年头了,蒙家祖辈都是渔民,世代生活在山东威海一个路上交通极不便利的小村,相比其他附近的村子,这个小村有点特别或者说另类,周边的山村不管叫李家凹的还是刘家坪的每个村子最大的特点就是全村基本只有一两个姓,在时间的长河中,作为行政权力的末梢,乡村往往有另一套生存哲学,种族繁衍在这里就不光是融合,更大的是排他,是为了对资源极大的独占从而有利于个体持续的繁衍生存,所以一个村只有一两个姓氏这是解放前中国村子的特点,外姓的能在村子落户的最后也要以各种形式融入这个村的族谱,或者,消失。
蒙家世代居住的村子叫将归村。村子是个标准1千户大村,我说的标准是标标准准的1000户,村里姓氏按百家姓来讲不下五十个,连最生僻的姬姓,樊姓,项姓都有,村里还有个不成文的奇怪规定,村里的规制就是1000户,不能多,也不能少,每户男丁只能有一人留村续丁,若每户有男丁子嗣几人,则留下一人留村,其余男丁需自动离开村出去谋生活,村中只留1000户,不能多也不能少。
这规矩对蒙老六来说不是困扰,因为蒙老六家已经是3代单传了,有句老话讲,宁去北山当驴,不到南海打鱼,打渔是个风险活,你自己也不知道每次出海是不是这辈子的最后一次,海里风浪就是老天爷的喜怒无常,渔民一般都也认这个命。将归村里没有太多田产,打渔是唯一能选择的生计营生,也是最擅长的。虽然海里风浪祸福难料,可对于有些人来说,是没有资格选择生活的。
1945年,蒙老六25岁,未娶妻,也没条件娶妻,蒙老六把蒙老爹给他留着娶媳妇的钱和棺材本都拿来从胶东半岛德国人那买了一条铁皮船,德国人把铁皮船贱价处理给了蒙老六就带着三房中国姨太太登上大轮船回国了,铁皮船吨位100吨,烧的柴油。这在当时的将归村乃至龙口镇都是大稀罕事。
蒙老六年轻气盛的一次决定,险些把他爹气到阎王殿,看着一坨黑乎乎的铁皮船加上蒙老六手里的高利贷借据,蒙老六他爹当时都觉得上辈子做了对不起蒙老六的事,弄得现世报,来这辈子跟他讨债来了。
不过在蒙老六开着这铁皮船出了一趟海回来后,看着一大船的鱼获,蒙老六他爹连牙床子都笑出来了。这一船顶的上小舢板出海十几次的收获。虽说柴油不好买又贵的利害,但总归是铁船坚固,跑的又快,货仓还奇大无比,对于赶海的人来说,出海后能安全的回来,才是顶天的大事,所以蒙老六爹就不再管这个逆子,由着他去吧。兵荒马乱的,谁比谁多活几天估计老天爷也说不上来,这世道这么乱的。
蒙老六其实也不叫蒙老六,大名蒙正康,念完村里的私塾后又给蒙爹送去镇上德国神父开的学堂喝了两年洋墨水,之后的战事云波诡异加上日本人对德国人的骚扰日趋严重,德国神父不得不跟着美国商人的船去了东南亚传教了,听说那边是美利坚人的天下。之后蒙老六就被蒙爹拉回村里出海捕鱼。镇上新学堂的校长想让蒙老六去学堂教书,蒙爹就回一句话,蒙家在将归村的这的一户不能断,搬出去的蒙老六就不是将归村的蒙老六了,这是祖训,也是他蒙老六的命。
虽然蒙爹也不明白为啥子一定要千户齐整,村长也说不出个所以然,但有些东西诸如规矩就像扎根到骨子里留在血液里一样,再也就变不了了。蒙老六本来想着去青岛闯闯,识文断字在这个时代就已经是人上之人才应有的技能,更别说蒙老六还懂德文,蒙老六的德文课本就是一本厚厚的德文圣经,新约,德国神父教的功底无比的扎实。
被蒙爹拽回将归村,蒙老六的梦想也就变成了出海、回航、风浪以及惆怅。在一次去镇上给私塾置办笔墨纸砚和新式铅笔的档口,蒙老六在一众教堂学校同窗那里得知德国人租借的胶东半岛被日本军祸害骚扰的够呛,很多德国人都已经或者准备回国了。带不走的物件都贱价处理,可以去碰碰运气。
蒙老六坐在船上想这这船的主人带着三房姨太太回德国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光景儿,这么些年这些德国人在中国搜了太多的财富,他看到船主人光行李就是30多箱,其中船主不离身边的四个小皮箱一定是装了不少小黄鱼,否则不会船主和仆人提着小皮箱上岸离开船的一刹船头吃水线提高了那么多。这船买的可真划算啊,要不是战乱,买这船的那点钱连这个船的发动机都买不来,更别说这么大的船和船上的那些设备了。
用这种快船出了十几次海,收获比以往几年的都多。现在蒙老六已经不满足在近海捕捞了,近海小舢板太多,他的船的机动能力和远距离能力一点没有用武之地,要不是老爹管的严,他前些日子就想去远海甚至到黄海最深处去瞅瞅,对,下次出海就往深海走。
近海的鱼群越来越稀松了,也不知道是因为海上炮舰多了还是各个沿海的渔民为了活命都偷偷的把渔网织的越来越密?一年一年鱼是越来越少,兵匪是越来越多了。幸甚至哉捡了这搜快船,这次出海就去远海打渔,会晚回来七八天,那边已经和(顾腚)顾鼎打了招呼了,到时候顾腚会跟老爹说我去青岛修船去,七八日能回来,这样老爹也就不必每天提心吊胆的。
洋人船长有记日志的习惯,神父说这是在探索海洋的阶段必不可少的,甭管是科考船,探索船还是商船,甚至海盗头子都会有写日志的习惯,这叫航海日志,海洋浩渺神秘莫测,日志的作用就是经验的记录,智慧的积累,未知的摸索,以及人心的浮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