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续刊(第二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辨章得失見後論例

《四庫提要》載録諸書,皆爲之論列得失,所以示人知所去取也。然以《漢志》觀之,史體則異乎是,何也?《提要》者,專家目録之書也。《漢志》於一書下,不過略述大旨,或僅記姓名,其辨章得失則於後論中見之。如《諸子略》云:“儒家者流,蓋出於司徒之官,助人君順陰陽明教化者也。游文於六經之中,留意於仁義之際,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宗師仲尼,於道最爲高。孔子曰:‘如有所譽,其有所試。’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業,已試之效者也。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隨時抑揚,違離道本,苟以譁衆取寵,後進循之,是以五經乖析,儒學寖衰,此辟儒之患。”所言得失昭然。此外道、墨諸家,凡所謂“此其所長”及“放者爲之”云云,皆辨章得失之大較也。治諸子學者,苟即是求之,其宗旨不難測識矣。雖然,辨章得失而必見之後論者,何哉?史以記事爲主,秉筆之時,胥關於朝章國典,可以考見一代之治亂興衰。志藝文者,亦用以探討學術,不徒沾沾爲一書得失計也。

且史之作列傳也,其後必加論贊。論贊者,或廣異聞,或述佚事,而吾所以褒貶之意,亦即寓乎此。誠以列傳爲叙事體,論贊則皆史官評騭得失之語也。修《元史》者,乃謂“據事具文,善惡自見”,此豈然乎?《藝文志》之辨章得失於後論見之者,亦猶列傳之有論贊,其義相同也。蓋專家目録於一書之得失,可以暢所欲言,史志而亦若是,則不免失之繁。故班氏於一類中别作論説以附於後。非務簡略也,以爲舉其大綱,如斯焉可矣。後世用此例者,惟《隋志》爲然。宋王欽若等《崇文總目》、明焦竑《國史經籍志》尚皆有之,其餘則不多見也。彼方州志乘,或猥録詩文,或不立部目,更何足與語史學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