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理论知识过关必做2000题(第4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节 沟通与人际关系

一、单项选择题

1.最稳定的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是(   )。[2013年11月二级真题]

A.外貌

B.人格品质

C.邻近

D.相似

【答案】B

【解析】人格品质是影响喜欢的最稳定的因素之一,美国学者安德森研究了影响人际关系的六个人格品质,这些品质或多或少同真诚有关。

2.向别人讲心里话,坦率地表白自己,称为(   )。[2013年5月三级真题]

A.自我整饰

B.自我暴露

C.自我推销

D.自我觉察

【答案】B

【解析】自我暴露指在沟通和交往的时候把自己私人性的方面显示给他人,也称自我开放,自我暴露的广度和深度是人际关系的一个敏感的“探测器”。

3.根据安德森的研究,最受欢迎的特质是(   )。[2013年5月三级真题]

A.热情

B.幽默

C.真诚

D.善良

【答案】C

【解析】美国学者安德森的研究结果显示,受喜爱程度最高的六个人格品质是:真诚、诚实、理解、忠诚、真实、可信。人格品质是影响喜欢的最稳定因素之一,也是个体吸引力最重要的来源之一,真诚正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4.有才的人偶尔犯点小错误,反而会增加其对周围人的吸引力,其原因是(  )。[2012年5月三级真题]

A.让人觉得与其相似

B.对他易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评价

C.让人觉得与其互补

D.对他人的社会比较压力减小

【答案】D

【解析】阿伦森发现最受人喜欢的并不是能力出众而且未犯错误的人,而是能力出众同时犯了错误的人,原因就是这种人减小了他人在与其相互比较时产生的压力,他将这种有才能的人犯小错误反而会增加其人际吸引力的现象命名为“犯错误效应”。

5.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人际距离应该是(   )。[2012年5月三级真题]

A.公众距离

B.个人距离

C.社交距离

D.亲密距离

【答案】C

【解析】社交距离是指彼此认识的人之间的交往距离,咨询师与求助者会谈时,应保持正常的社交距离(1.5米左右),保持正常的咨询位置,按我们的民族习俗,会谈时不可直视对方眼睛,可扫视对方眼神或表情。A项,公众距离(相当于是3.5~7.5米),用于进行正式交往的个体之间或陌生人之间。B项,个人距离(相当于是0.45~1.2米),一般用于朋友之间,此时,人们说话温柔,可以感知大量的体语信息。D项,亲密距离(相当于0~0.5米),通常用于父母与子女之间、情人或恋人之间,在此距离上双方均可感受到对方的气味、呼吸、体温等。

6.在人际关系中,双方交往频率与彼此喜欢之间呈(  )。

A.正比关系  

B.反比关系

C.相互促进关系  

D.倒U型(曲线)关系

【答案】D

【解析】交往频率与喜欢程度的关系呈倒U型曲线,过低与过高的交往频率都不会使彼此喜欢的程度提高,中等交往频率时,彼此喜欢程度较高。

7.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  )关系。

A.行为   

B.心理   

C.物质   

D.交换

【答案】B

【解析】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关系,其特点包括个体性、直接性、情感性。个体性是指在人际关系中,角色退居到次要地位,而对方是不是自己所喜欢或愿意亲近的人成为主要问题。直接性是指人际关系是人们在面对面的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个体可切实感受到它的存在。情感性是指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们彼此间的情感活动,情感因素是人际关系的主要成分。

8.某家的父亲很有生活情趣,经常会将一些自己的感受写在及时贴上,分散于家中各处,与妻子儿女分享,这属于(  )。

A.单向沟通  

B.口头沟通

C.下行沟通  

D.Y型沟通

【答案】A

【解析】这是一种信息源只发出信息,接受者只接受信息而不发出反馈信息的沟通,即单向沟通。B项,口头沟通是指借助于口头语言实现的信息交流,它是日常生活中最常采用的沟通形式,包括口头汇报、讨论、会谈、演讲等。C项,下行沟通是指资讯的流动是由组织层次的较高处流向较低处,包括管理政策宣示、任务指派、下达指示等。D项,Y型沟通是链式沟通和环式沟通的结合,适用于主管人员工作任务十分繁重,需要有人选择信息,提供决策依据,节省时间,而又要对组织实行有效地控制。

9.拥有信息并试图进行沟通的人又称之为(   )。

A.信息源

B.通道

C.关系网

D.反馈者

【答案】A

【解析】在人际沟通中,信息源是具有信息并试图沟通的个体,他确定沟通对象,选择沟通目的,始发沟通过程。

10.讲话风格是属于(  )。

A.言语沟通 

B.非言语沟通

C.身体语言 

D.表情

【答案】B

【解析】非言语沟通主要包含:表情、目光、身体语言或身体动作、服饰、讲话风格、人际空间。

11.人在触摸和(  )时情感体验最为深刻。

A.身体接触  

B.身体运动  

C.目光接触  

D.面部表情

【答案】A

【解析】人在触摸和身体接触时情感体验最为深刻,日常生活中,身体接触是表达某些强烈情感的方式。

12.社交距离指(  )。

A.12~25英尺  

B.4~12英尺  

C.1.5~4英尺  

D.0~18英寸

【答案】B

【解析】美国学者霍尔根据对美国白人中产阶级的研究提出了四种人际距离的概念:公众距离(12~25英尺);社交距离(4~12英尺);个人距离(1.5~4英尺);亲密距离(0~18英寸)。

13.在一个北美人和一个阿拉伯人面对面的友好交往中,阿拉伯人步步紧逼,而北美人却连连后退,这种现象说明(  )。

A.比起北美人,阿拉伯人待人更热情

B.和阿拉伯人比起来,北美人更喜欢独处

C.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

D.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受到性别差异的影响

【答案】C

【解析】研究发现,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于交往中的空间距离有不同的偏好。比起北美人,阿拉伯人的交往距离较近。

14.提出人际需要三维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马斯洛  

B.弗洛伊德

C.舒茨    

D.奥尔波特

【答案】C

【解析】心理学家舒茨以人际需要为主线提出了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他称自己的理论是基本人际关系取向(FIRO)理论。

15.主动情感式人际关系的取向是(   )。

A.喜欢控制他人,能运用权力

B.期待他人引导,愿意追随他人

C.对他人显得冷淡,负性情绪较重,但期待他人对自己亲密

D.表现对他人的喜爱、友善、同情、亲密

【答案】D

【解析】心理学家舒茨以人际需要为主线提出了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认为人有包容、支配和情感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人们可以通过主动表现和被动表现两种方式满足这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这样,就构成了六种基本的人际关系取向,即主动包容式、被动包容式、主动支配式、被动支配式、主动情感式和被动情感式。其中,主动情感式是指表现出对他人的喜爱、友善、同情、亲密。

16.彼此没有任何关系的人,也可能达到完全的自我暴露,这是自我暴露的一个(  )。

A.过度暴露现象  

B.例子  

C.特例  

D.通常情况

【答案】C

【解析】自我暴露也称自我开放,指在沟通和交往的时候把自己私人性的方面显示给他人。自我暴露的广度和深度是人际关系深度的一个敏感的“探测器”,一般情况下,关系越密切,人们的自我暴露就越广泛、越深刻。但有一个特例,就是彼此没有任何关系的人,有可能做到完全的自我暴露,比如在网络聊天的时候,素不相识的网友可以把自己连向最亲密的人都不告诉的隐私和盘托出。

17.人际吸引是个体之间在情感方面相互亲近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包括喜欢、亲和、爱情三种类型,这三种类型按照吸引强度由高到低依次为(  )。

A.  

B.

C.  

D.

【答案】D

【解析】亲和是程度较低的人际吸引形式,喜欢是中等强度,爱情是人际吸引的强烈形式和最高形式。

18.支配型的男性和服从型的女性能相处得很好,爱唠叨的女子也许会嫁给一个少言寡语的男子而生活显得安宁,这体现了(  )对喜欢的影响。

A.报酬  

B.相似

C.熟悉  

D.互补

【答案】D

【解析】当两个人的特征可以互相满足对方的需要时,两个人就趋向于互相喜欢。角色作用不同时,互补性对喜欢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19.“酒逢知己千杯少”,反映了人际吸引中的(   )条件。

A.互补性

B.接近性

C.熟悉性

D.相似性

【答案】D

【解析】人们倾向于喜欢那些与自己具有相似态度和价值观的人,并与之表现相互吸引。他人与自己的观念、态度的相似或一致,不仅是对自己观点的支持,而且也是对自己观点正确性的证实,所以,人们会更喜欢那些与自己具有相似性的人进行交往。“酒逢知己千杯少”,性情相投的人聚在一起总不厌倦。

2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良好人际关系原则的是(   )。

A.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B.平等性原则

C.强化原则   

D.相互性原则

【答案】C

【解析】良好人际关系原则包括相互性原则、交换性原则、自我价值保护原则和平等原则。C项,强化原则是人际吸引的基本原则之一,它是学习理论的基本原则,用在人际吸引上就是人们喜欢能给予自己酬赏的人,讨厌给自己惩罚的人。

21.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经常会认为与其父母之间没有共同语言,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以下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

A.有些家长不够关心孩子

B.由于地位障碍导致的沟通障碍

C.孩子与家长所处的文化背景不同

D.这些孩子个性有缺陷

【答案】B

【解析】地位障碍是指社会地位不同的人通常具有不同的意识、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从而造成沟通的困难。A项,不属于社会心理学关于人际沟通的观点;C项,大部分孩子是和家长生活在同一个社会环境中的,并不一定存在文化背景的差异。

22.竞争指个体或群体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过对手的适度竞争,不但不会影响学生间的人际关系,而且还会(  )。

A.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B.养成竞争意识

C.导致教师管理公正

D.促成团结协作

【答案】A

【解析】题干是关于竞争作用的阐述。竞争指个体或群体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过对手的适度竞争,不但不会影响学生间的人际关系,而且还会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23.(  )是人际关系深度的一个敏感的“探测器”。

A.自我暴露程度  

B.好恶评价

C.情感卷入程度  

D.亲密行为

【答案】A

【解析】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自我暴露逐渐增加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随着信任程度和接纳程度的提高,交往的双方会越来越多地暴露自己,因此,自我暴露的广度和深度是人际关系深度的一个敏感的“探测器”。

24.人际关系的交换性原则是指(   )。

A.对肯定自我价值的他人,个体对其认同和接纳,并反过来予以肯定与支持,而对否定自我价值的他人则予以疏离

B.个体期待人际交往对自己是有价值的,即在交往过程中的得大于失,至少等于失

C.我们喜欢那些也喜欢我们的人,人际交往中的接近与疏远、喜欢与不喜欢是相互的

D.一方处于支配地位,另一方处于从属地位

【答案】B

【解析】人际交往是一种社会交换过程,交换的基本原则指个体期待人际交往对自己是有价值的,在交往过程中的得大于失或得等于失,至少是得没有太少于失。A项,是关于人际交往自我价值保护原则的描述;C项,是关于人际交往相互性原则的描述;D项,是关于人际交往的平等性原则。

25.社会测量法由心理学家(  )首创。

A.莫雷诺

B.费斯廷格

C.安德森

D.西格尔

【答案】A

【解析】社会测量法是由心理学家莫雷诺首创的,这种方法从群体的角度揭示了成员在人际交往与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喜爱、冷淡或反感的人际关系状况,并且,通过数量化指标的确立,还可以研究群体的结构、群体中的威望和权力的分配方式与形式,从而诊断群体的积极性水平等。

26.目标手段相互依赖理论是由(   )提出来的。

A.摩根  

B.多伊奇

C.舒茨  

D.李维奇

【答案】B

【解析】目标手段相互依赖理论是由社会心理学家多伊奇提出的一种解释竞争与合作的理论。该理论认为,个体行为的目标或手段与他人行为目标与手段间如存在相关或依赖关系,他们之间就会产生相互作用。

27.除目光接触外,(  )是另一种可完成精细信息沟通的体语形式。

A.面部表情  

B.姿势  

C.身体运动  

D.人际距离

【答案】A

【解析】除目光接触外,面部表情是另一种可完成精细信息沟通的体语形式。人的面部有数十块肌肉,可产生极其丰富的表情,准确传达出各种不同的心态和情感。

28.朋友之间交往的距离被称为(   )。

A.个人距离

B.公众距离

C.亲密距离

D.社交距离

【答案】A

【解析】霍尔提出四种人际距离:公众距离,在正式场合,演讲或其他公共事物中的人际距离,此时沟通往往是单向的;社交距离,彼此认识的人们的交往距离,许多商业交往多发生在这个距离上;个人距离,朋友之间交往的距离,此时,人们说话温柔,接受大量的体语信息;亲密距离,亲人、夫妻之间的距离,在此距离上双方均可感到对方的气味、呼吸、体温等私密性感觉刺激。

29.人际关系的特点,不包括(  )。

A.个体性 

B.直接性

C.角色性 

D.情感性

【答案】C

【解析】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关系,特点包括个体性、直接性、情感性,其中,情感因素是人际关系的主要成分。A项,个体性是指人际关系的主要问题是自己是否喜欢对方;B项,直接性是指人际关系是人们在面对面的交往过程中形成的;D项,情感性是指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们彼此之间的情感联系。

30.安德森认为影响人际关系的最重要的人格品质是(   )。

A.内向 

B.外向

C.包容 

D.真诚

【答案】D

【解析】安德森研究了影响人际关系的人格品质,发现人们喜爱程度最高的六个人格品质是:真诚、诚实、理解、忠诚、真实、可信,它们或多或少、直接或间接同真诚有关。受喜爱水平最低的几个品质如说谎、假装、不老实等也都与真诚有关。安德森认为,真诚受人欢迎,不真诚则令人厌恶。

31.人际互动在结构上强调(  )。

A.自我互动

B.角色互动

C.社会互动

D.行为互动

【答案】B

【解析】人际互动是研究较多的领域,专指人们在心理和行为方面的交流、交往,它在结构上更强调角色互动。人际互动即人际相互作用,相互作用可能是信息交流、情感等心理因素的交流,也可能是行为动作的交流。

二、多项选择题

1.沟通的主要功能包括(  )。[2014年5月三级真题]

A.锻炼思维能力

B.获取信息

C.维持心理平衡

D.交流思想

【答案】BCD

【解析】沟通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是获取信息的手段;思想交流与情感分享的工具;是满足需求、维持心理平衡的重要因素;是减少冲突,改善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能协调群体内的行动,促进效率的提高与组织目标的实现。

2.人际关系的特点包括(  )。[2013年5月二级真题]

A.内在性

B.个体性

C.情感性

D.直接性

【答案】BCD

【解析】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沟通与交往中建立的一种直接的心理联系,特点包括:个体性,人际关系的主要问题是自己是否喜欢对方;直接性,人际关系是人们在面对面的交往过程中形成的;情感性,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们彼此之间的情感联系。

3.2003年在部分地区“非典”流行期间,家庭中人际关系比以往和谐,这是因为(  )。

A.悲惨情境刺激了人们的亲和行动  

B.群体面临较大的压力

C.人们的恐惧较高 

D.政府号召全力战胜“非典”

【答案】ABC

【解析】人们在灾难面前表现出家庭中人际关系比以往和谐,从社会心理学方面来看,是人们亲和倾向增强的表现。其主要的原因有:亲和与人的情绪状态有密切关系,恐惧是现实危险信号引起的情绪体验,恐惧情绪越强烈,亲和倾向越明显;面对巨大压力时,亲和倾向明显;悲惨的情境刺激了人们的亲和行动。

4.(  )是竞争的基本条件。

A.对同一目标的争夺  

B.可能出现零和冲突或双赢结局

C.应按社会规范进行  

D.互相交流与感情分享

【答案】ABC

【解析】竞争是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之间争夺一个共同目标的行为,其基本条件是:目标较为稀有或者难得,只有双方对同一目标进行争夺才能形成竞争;争夺中可能出现零和冲突(一方赢,另一方输),也可能出现双赢结局;竞争是有理性的,按照一定的社会规范进行。

5.沟通是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包括(  )。

A.言语沟通  

B.人际沟通  

C.大众沟通  

D.非言语沟通

【答案】ABCD

【解析】沟通可以分为人际沟通和大众沟通;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和平行沟通;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言语沟通和非言语沟通等。

6.沟通的结构包括(  )等因素。

A.信息  

B.通道  

C.反馈  

D.背景

【答案】ABCD

【解析】沟通的结构包括: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受者、反馈、障碍、背景等七个因素。

7.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下列属于人际沟通的是(   )。

A.眉目传情

B.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C.鸿雁传书

D.道路以目

【答案】ACD

【解析】人际沟通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信息,以及情感、需要、态度等心理因素的传递与交流过程,是一种直接的沟通形式。眉目传情是使用眼睛传递爱意,鸿雁传书指用鸿雁来传递信件;道路以目也是以眼睛来相互传信息,根据人际沟通的定义都属于人际沟通。

8.网络成瘾的种类大体上可以分为(  )等。

A.网络交友成瘾  

B.网络游戏成瘾

C.聊天成瘾  

D.网络色情成瘾

【答案】ABD

【解析】网络成瘾是过度利用网络,对网络形成高度的心理依赖的现象。网络成瘾的种类大体上可以分为网络交友成瘾、网络游戏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信息收集成瘾、计算机成瘾和其他网络强迫行为(如不可抑制地发表文章、网络拍卖)等等。

9.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的三维指的是(   )。

A.包容需要  

B.支配需要

C.成就需要  

D.情感需要

【答案】ABD

【解析】心理学家舒茨以人际需要为主线提出了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他称自己的理论为基本人际关系取向理论,其中的三维指的是人的基本人际需要:包容需要、支配需要、情感需要。

10.身体语言包括(  )等。

A.目光  

B.装饰

C.姿势  

D.面部表情

【答案】ABCD

【解析】身体语言即体语,是非语词性的身体符号,包括目光与面部表情、身体运动与触摸、姿势与装饰、身体间的空间距离等等。

11.下列关于自我表露的叙述正确的有(  )。

A.对于陌生的人,自我表露的深度和广度都极为有限

B.对于熟悉的人,自我表露的深度和广度都会增加

C.我们可以要求关系亲密的对方完全敞开心扉

D.自我表露的深度是人们同别人的关系深度的重要标志

【答案】ABD

【解析】根据社会渗透理论的思想,人们对陌生人与对熟人和亲密朋友,在自我表露的广度和深度上是明显不同的。对于陌生的人,自我表露的深度和广度都极为有限,沟通的内容通常只限于非亲密性的话题。对于熟悉的人,自我表露的深度和广度会增加,但对于有亲密性的话题涉及的范围很小。社会渗透理论思想也表达了一个重要概念,即无论对什么人,也无论关系多么亲密,人们在心理上都会有不愿意暴露的领域。因此,不能因为关系亲密或者是情侣、夫妻、亲子关系而要求对方完全敞开心扉,更不能任意侵犯对方所不愿暴露的领域。

12.喜欢作为一种常见的人际吸引形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   )。

A.相似性

B.个人能力

C.互补性

D.邻近性

【答案】ABCD

【解析】社会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研究概括出影响喜欢的重要因素有:能力、外貌、报酬、相似、互补、邻近、熟悉等。

13.“远亲不如近邻”说的是人们更倾向于喜欢与自己邻近的人,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是由于(  )。

A.人们彼此之间的某些相似特征是导致喜欢与吸引的重要因素

B.由于人们的积极性偏见,倾向于对邻近的人产生喜欢

C.由于邻近的人们因频繁接触而熟悉,而熟悉是喜欢的重要条件,所以倾向于互相喜欢

D.当两个人的特征可以互相满足对方的需要时,两个人就趋向喜欢。

【答案】BC

【解析】“远亲不如近邻”体现出邻近与喜欢的关系。首先,邻近是有用的,邻近的人在生活上彼此之间可以有更多互相帮助和照顾;其次,邻近作用还在于人们的积极性偏见;再者,邻近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相互邻近的人们因频繁的接触而导致的熟悉。

14.正式沟通网络有(  )等形式。

A.链式  

B.圆周式

C.全通道式  

D.Y式

【答案】ABCD

【解析】在正式群体中,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传递的结构称为正式沟通网络,一般包括链式、轮式、圆周式、全通道式和Y式5种形式。

15.Y理论把人看作是(  )。

A.为钱而工作  

B.负责任的

C.为自身价值观而工作  

D.有创造力的

【答案】BD

【解析】对于“人为什么要工作”这个问题有四个理论——X理论、Y理论、V理论和Z理论。Y理论则把人看作是负责、有创造力的,人们工作不是为了外在的物质刺激,而是出于一种要将工作做好的内驱力;X理论认为人工作是为了钱,个人的工作动机来自于物质利益的驱动,并且常被外来刺激(诱因)所吸引;V理论认为,个体的工作动机水平依赖于为实现自身的价值观而付出的努力;Z理论认为,当个人价值感与组织的目标协调一致时,个体的工作动机、士气和忠诚度都会得到提高。

16.人际吸引的条件主要有(  )。

A.相似性

B.互补性

C.个人品质

D.接近性

【答案】ABCD

【解析】人际吸引的条件包括:相似性与互补性,人们倾向于喜欢那些与我们具有相似态度和价值观的人,并与之表现相互吸引,当交往双方的需要不同时,人们喜欢那些与自己能够互补的人;个人品质,随着人际交往的深入,外在的因素变得越来越不重要,而交往者的内在品质却变得越来越重要;接近性与熟悉性,空间上距离较近的个体,相互间接触的机会较多,在人际交往中容易成为知己。

17.下列有关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有(   )。

A.人际关系是低层次的社会关系

B.人际关系为客观的社会关系所制约

C.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基础

D.人际关系的状况,从根本上说取决于社会关系的性质

【答案】BD

【解析】不能简单把人际关系看成是社会关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或某一层次,它渗透在所有社会关系中,是社会关系的一种复杂折射,归根到底人际关系是为客观的社会关系所制约的。人际关系的状况,从根本上说取决于社会关系的性质。

18.根据雷维奇(P.Lewicki)对人际关系的分类,下列属于人际关系类型的有(   )。

A.竞争型

B.主从型

C.包容型

D.控制型

【答案】AB

【解析】雷维奇(P.Lewicki)利用“雷维奇人际关系测量游戏,把人际关系归纳为:主从型、合作型、竞争型、主从-竞争型、主从-合作型、竞争-合作型、主从-合作-竞争型、无规则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