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难为自己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3 逃离了世界,逃不开自己

当我们能够正确而理性地认识生活的现实,认清它的本来面目;当我们能够客观评价自己,能够接受自己内心衍生的各种情绪的时候,接下来要处理的一个问题就是怎么去应对自己的情绪。

事实上,不管是谁,应对情绪的方法其实只有三种:控制、压抑和发泄。

控制,就是在自我与情绪的较量中,自己能够占据主动、占据上风,能够对情绪进行理解、包容、消化和控制。

压抑,表面上也是控制了情绪,当这种控制并没有从心底解决问题,它只是暂时被放进心灵最深处,你怕去触碰,怕被揭开。

发泄,就是任由情绪自我发展,想哭就哭,想怒就怒,有怨就抱怨,有气就撒气,有火就发火,情绪与自我处于一种完全分离的状态。

不同的人,基于受教育程度、个人修养、对事物的见地、对生活的领悟、对自我的深刻认识,甚至道德品质、价值观念等的不同,在应对情绪的时候,会选择不同的方式。但如果你真的想抱有一颗自我治愈的完美心灵,那么首先有一点我们必须达成共识:以上三种方式,只有“控制情绪”才是最佳选择。

情绪对于一个人来说,就像自己养的一个懵懂的小孩,那些能够健康成长的孩子,一定是长期与家长保持亲密接触,能够良好沟通的孩子,这个家长,就是自己。

可惜的是,在我们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中,我们的家庭、学校并没有系统性地教育我们怎样去有效管理情绪,甚至连情绪为何物都没有跟我们讲过。

我们知道的只是读书学习、与人交往、努力上进等,做得好些,也无非是教育我们要礼信仁义、温良恭谦等,这些当然对个人的成长也有重要意义。现实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很多高学历的人,面对生活一团糟糕;可以看到很多谦谦君子、窈窕淑女,在面对情绪或困境时萎靡不振、歇斯底里……这些已经足够说明很多问题。

当情绪袭来,心灵受伤,我们第一自然的反应是发泄,或哭或闹,或怨或暴,或颠或痴,甚至要死要活。这样的一种反应是正常的,因为当我们出生的时候,我们对情绪管理的能力是零,也就是说,我们所有对情绪管理能力的习得与增长,都是通过后天努力得来的。

如果在我们成长的经历中,我们对情绪没有清楚认识,不懂得学会去掌控它,那么它就会呈现出一种肆意妄为的状态。想想幼儿的行为,他们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一会儿闹……他们对情绪是完全直截了当地反馈的,对比一下我们,是不是觉得很多人在情绪的控制方面基本处于幼儿水平?这就是我为什么说情绪管理是一个人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

再说说压抑。某种程度上,压抑其实比发泄还痛苦,长期的压抑,可能导致患上严重的精神疾病,如抑郁症。习惯于压抑的人是可怜的,因为从根本上而言,选择压抑实则是因为不想伤害或报复别人,尤其是无关此事的别人。压抑的人,内心是存在善念的,所以,某种程度而言,这种人最可怜,他既不能把情绪宣泄出去,又不能有效疏导和消化情绪,陷入一种自我纠结和折磨的深渊中,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内心痛苦不堪、支离破碎……

习惯于压抑的人,我必须给你两条忠告:一是其实你比习惯于宣泄的人更进一步,你离学会控制情绪只有一步之遥;但同时,你也必须意识到,长久的压抑,最终并不能解决问题,某一刻,这些被压抑的情绪会一次性彻底爆发出来,并且以成倍的力量——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不管你是习惯于以何种方式来应对情绪,必须要清楚的是,如果想要拥有一颗美好的心灵,一颗能自愈的心灵,一颗坚强的心灵,你必须要以坚韧的态度来学习自我管理情绪——别无他法!

关于情绪的管理,市面上有很多书籍。我觉得,张德芬对情绪的解读和管理方法是最好的,也是最简单明了的。她的思想可以概括为三点。

(1)情绪是正常的,不要指望没有情绪和烦恼。所以,当情绪来临时,不要大惊小怪,畏惧排斥,而要积极地面对它。

(2)接纳情绪。要用心去接纳出现的情绪,情绪就是一个内在的小孩,你越是抵触,“他”越是来势汹汹。静下心去感知情绪,去想是什么让你产生了这些情绪。

(3)与情绪共处。学会与情绪共处是救治心灵必须掌握的能力,共处不是让它吞噬你,一直惊扰甚至控制你,而是你要把它当作身体的一部分,这部分虽然不好,但它是你的,你只有学会跟自身的不好相处,才能知道问题在哪儿,然后根治这些不好的部分。

情绪是无法逃离的,你越是逃离,它越是逼近,即便你逃离了整个世界,情绪也如影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