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高校宣教网络建设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2 大学生使用自媒体的调研

掌握大学生对于自媒体的使用情况,有助于有针对性和全面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这里选用笔者所在的中国人民大学的一线调研结果,用以展现当前大学生使用自媒体的现状。

2.2.1 大学生使用自媒体的现状

为了获得大学生使用自媒体的第一手资料,笔者进行了实地调查。本次调查选取了中国人民大学的300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取随机抽样和访谈的方式进行调查。本次调查一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51份;受访者中男性占48%,女性占52%;本科生占50%,硕士研究生占40%,博士研究生占10%;人文社科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占60%,理科、工科、医科类专业大学生占40%。各项比例均符合使用自媒体的大学生群体的统计特征。本次调查的主要结果如下:

1.自媒体使用周期

在网络使用频率上,调查结果表明,每天使用网络7~9个小时的大学生占总数的30%,每天使用网络5~7个小时的大学生也超过1/5,说明网络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见图2-1。

图2-1 大学生网络使用频率

在自媒体使用周期上,调查结果表明,基本上每天都使用自媒体的大学生约占40%,2~3天使用1次的接近1/3,这也间接说明自媒体的使用是大学生网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见图2-2。

图2-2 大学生自媒体使用周期

2.自媒体使用内容

在自媒体信息偏好上,调查结果表明,接近1/3的大学生选择视频,排在第二位的是图片,而后分别是短文字、长文字。这也大体符合自媒体碎片化、自主化等表现特征,同时从一个侧面体现出当代大学生的主要信息接纳方式,“读图”时代、“耐心衰减”等特征日趋明显,见图2-3。

在自媒体信息发布上,调查结果表明,近40%的大学生经常在自媒体平台上发表状态和日志等,近1/3的大学生偶尔会发布。这表明大多数大学生都曾使用自媒体表达自己某时某刻的状态或心情,自媒体已成为他们表达感情的一种主要方式,甚至亲戚朋友间的感情倾诉或直抒胸臆,都不如使用自媒体进行的交流与互动,见图2-4。

图2-3 大学生自媒体信息偏好

图2-4 大学生自媒体信息发布

在自媒体信息主题上,调查结果表明,近40%的大学生认为主要是休闲娱乐,排在第二位的是校园新闻,其后依次为日常生活、学习资料和国家大事。由此可见,自媒体娱乐化、个性化的特性呼之欲出。若我们以大学生个人为原点,将信息主题按照信息内容与大学生的关联度强弱,由近及远、依次展开,也能从一定程度上揭示出大学生的日常关注点和他们带有一些现实主义、功利主义色彩的价值观,见图2-5。

图2-5 大学生发布的自媒体信息主题

3.对自媒体的判断

在自身信息来源上,调查数据表明,对于网络信息占个人信息量的比重这一问题,选择“大部分”的接近1/3,选择“基本全部”的超过1/4,甚至选择“1/2”的也超过20%。由此可见,大多数大学生的信息来自以自媒体为重要载体的网络,自媒体也成为其思想和价值观的重要来源之一,见图2-6。

图2-6 大学生的主要信息来源

在遇到一些网络突发事件和负面新闻时,大学生的选择呈现出如下局面:选择“非常关心,会积极加入网络讨论”的占20%,选择“较关心,会与周围人讨论”的占41%,选择“关注度一般,只是浏览观看”的占30%,选择“基本不大关注”的只占9%。由此可见,超过60%的大学生对于网络热点或负面新闻会采取关心的态度,并参与网络或朋友圈的讨论。这也是他们参与新闻、参与时政的一种重要方式,甚至说是他们更愿意选择的一种方式,见图2-7。

图2-7 大学生对于网络热点的态度

当然,我们不要通过上述数据就简单地认为大学生很容易被网络“灌输”或“洗脑”。在对网络信息的质疑上,调查数据表明,超过一半的大学生“经常怀疑”网络信息的真实性,近40%的人“偶尔怀疑”。这说明大学生群体对网络信息并非“照单全收”,他们对网络信息拥有一定的警惕性和判断力,见图2-8。

图2-8 大学生对于网络信息真实性的判断

2.2.2 社交网络的传播效果

1.社交网络的使用体验与传播效果

为了进一步考察社交网络的信息传播效果,我们随机抽取了参与调查的80名大学生,并对他们进行了“社交网络带给您的最大满足是什么?”的调查。这些大学生全部选择了“了解好友近况”“维系与好友之间的感情”的选项。可见,社交网络在增进人际关系方面深受用户期待,而且功能显著。根据以上调查还可以发现,大学生通过上传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元内容,一方面展示了自我、获得了认同,另一方面通过发表一些私人性质的内容,使个人情感得到宣泄和释放。与此同时,网络中传播的娱乐性、趣味性内容,以及依附于网络平台的各种游戏,都使大学生的心理得到了休闲、放松,给大学生带来了显著的心理体验,见图2-9。

但是,我们在调查中也明显发现,社交网络信息传播影响受众的态度、行为方面,效果是有限的。这种信息传播对受众的态度、行为的影响主要是“强化”而不是“改变”。在对80名大学生进行“您会不会因为接触到社交网络中的信息而改变自己原来的看法和意见?”的调查时,选择“不会”的有1人,选择“很可能不会”的有45人,选择“很可能会”的有30人,选择“会”的有4人,见图2-10。

图2-9 社交网络带给大学生的满足感

图2-10 社交网络传播效果的有限性

2.社交网络的强化作用

这一调查结果与人们的预期大相径庭,究其可能的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点:

首先,信源可信度因素。信源可信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传播者的信誉,即传播者是否具有诚实、客观、公正等品质;二是专业权威性,即传播者对特定问题是否具有发言权和发言资格。这两个因素构成了信源可信度的基础。在社交网络中,用户接收的信息主要来自好友,所有用户的信誉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是,在社交网络中,由于没有了明星、专家,大家身份平等、知识水平趋同,即缺少了“中心”、缺少了“话语权威”,因而就缺少了对传播者的盲从迷信,同时使受者做出“改变”的力量就比较微弱。

其次,用户“选择性接触”的影响。社交网络中的用户基本上是白领和大学生,虽然这部分人很年轻,但他们的价值观已经基本形成,对事物和问题的看法已趋向成熟,并且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具有强大的“免疫力”,不会轻易地被改变。“选择性接触”假说认为,在面对海量信息时,受众并不是不加区别地对待任何传播内容,而是倾向于“选择”那些与自己的既有立场、态度一致或接近的内容加以接触。这种选择性接触活动的结果,更可能在加强原有倾向上起作用,而不是导致它的改变。

最后,平台特点和信息特点的影响。社交网络的主要任务是构建、维护人际关系以及展示自我,社交网络的很多信息具有很强的个人色彩,如心得、体会等,不涉及对与错、是与非的问题,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观点,网络的“宽容”使得用户不必“改变”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与此同时,社交网络的信息内容往往随意且不严谨,而且真实性无法得到保证,因此缺乏广泛传播的价值和条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受众对这些信息的接受和信任。此外,由于手机、电脑屏幕所呈现信息的有限性,再加上大量用户创作的新信息进入网络通道导致信息的不断刷新与更替,因而大量信息转瞬即逝,并降低了单位信息的影响力和价值。

正是以上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社交网络的信息传播在改变用户的态度、行为方面效果不明显,更多的是对原有意识的“强化”。社交网络给用户带来了显著的心理体验,从而加强了用户对社交网络的依赖,这也是社交网络拥有众多拥趸的原因。

3.社交网络的传播价值

与虚拟社区中脆弱的、不稳定的人际关系不同,社交网络中的人际关系更加真实、可靠,而且具有很强的用户黏性。社交网络为用户创造了一个真实、可靠的,可以相互信赖、彼此了解的交流环境。在调查中,当被问到“在社交网络中遇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您会在现实生活中与好友谈论吗?”的问题时,选择“不会”的有1人,选择“偶尔”的有43人,选择“经常”的有36人,见图2-11

图2-11 社交网络的传播价值

我们通过调查发现,社交网络上的活动不止停留在虚拟的网络层面,因为社交网络中的很多好友在现实生活中也在用户身边,所以社交网络上的活动很容易渗透到现实生活中,在线下的真实生活中延续,这使得社交网络的传播具有更强的持久性、影响力。当好友见面时,他们很可能将社交网络中的某条信息作为谈资,并相互影响。真实的人际关系使社交网络用户之间能够彼此信赖,并相互影响对方的决策。

2.2.3 大学生对官方自媒体的关注度

在调查中,我们特别关注高校官方自媒体的使用情况。在被问及“您是否会通过自媒体平台关注所在学校、院系发布的信息?”的问题时,近80%的大学生给予了肯定的回答,超过70%的大学生表示曾参与官方自媒体的互动,这表明大学生对于官方自媒体的关注度还是非常高的;同时,他们也乐于参与其中的互动和沟通,这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是个利好的现象,见图2-12和图2-13。

图2-12 大学生对官方自媒体的关注度

图2-13 大学生参与官方自媒体互动

在被问及“您认为校方有必要加强官方自媒体的建设吗?”这一问题时,超过50%的大学生认为“有必要”,但也有近1/3的大学生认为“没有太大必要”。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高校运用自媒体进行网络宣教的手段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见图2-14。

图2-14 大学生对于校方加强官方自媒体建设必要性的态度

从前面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使用自媒体的现象十分普遍,并且大多数大学生登录自媒体平台的频率非常高,他们或是浏览信息,或是发表个人意见,这已成为大多数大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在问卷的最后,我们设计了一个问题:“您认为通过自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宣传有用吗?请打分(10分为非常有用,1分为完全没有用)。”统计结果显示,该问题的平均得分为7.23分,说明大学生认为通过自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宣传是有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