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课堂教学节奏的种类
(一)教学行程的节奏
教学的行程节奏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学速度的快慢行止,二是教学内容的详略取舍。二者有机地结合就形成了课堂教学的行程节奏。教学行程的起始便是教学内容的导入,教学行程的发展便是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入,教学行程的高潮是教学重点的突破和解决,教学行程的终结便是教学内容的巩固和小结。
(二)教学环节的节奏
课堂教学环节是连接课堂教学结构的纽带,必须按照教学规律去组织衔接,正确处理“主导”“主体”和“主线”的关系,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和时间。教师在掌握教学环节时,必须审时度势,将课堂教学按轻重缓急设置好探究获取、记忆巩固、归纳概括、灵活运用等环节,并使之丝丝入扣,既要有教学达到高潮时,学生思维处在最集中、最兴奋,迅速准确地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良好精神状态,又要有教学平稳时,学生思维处于相对静止阶段,使他们有回味和思考的余地。在此基础上,教师要运用启发诱导、提问点拨、演示暗示、实验操作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使讲解与设疑、议论与练习、展开与收拢浑然一体,有机地协调起来,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环节按其特点和规律有节奏地进行,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三)教学内容的节奏
课堂教学的内容是教师讲授的主旨。传授的多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完整地构建新知纳入旧知的阶梯,言简意赅地阐述知识的精华。教师在驾驭和处理教材时,必须突出重点,抓住难点,做到有放有收,详略得当。要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和概括知识的规律,并在思维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上,既有知识的连贯性与覆盖性,又有内容的阶段性和章节性,做到有层次、有主次、有创新,不断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此外,教师在讲授教材内容时,还应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和“节拍”,声应抑扬顿挫,神应庄重典雅,使声神融会,相得益彰。如讲到重点时,加强语气声调,满腔韵致激情;讲到难点时,缓和语气声调,言辞委婉清晰;阐述成功经验时,语气宜庄重、生动、铿锵有力;解剖失败教训时,语气应严肃、沉稳、诚然有理。
(四)教学速度的节奏
课堂教学速度快慢的运用,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来适时操作和调整进行的频率,准确掌握教学进程。节奏过快,会使学生紧张疲劳、“消化不良”;节奏过慢,会使学生思维松散、“缺乏营养”;节奏单一,会使学生漫不经心、索然寡味。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和学生的承受力,从整体节奏速度上,做到有效控制。其速度宜快慢交错、有张有弛、此起彼伏,形成有规律性的变化。既要使学生学到基本知识和技能,又要使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得以开发。要控制好教学的讲解、训练、复习、批改和考试等进度,使做、看、讲、练纵横贯穿、协调搭配,并使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延展持续较长时间,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完成教学任务。
(五)课堂情感的节奏
课堂教学随着一定的感情流动。可以说,无论哪种形式的教学都离不开一个“情”字,尤其是文学作品的教学。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形成鲜明的感情节奏,就能使文章的内在表现力得到充分外现,使学生的感情融入作品,使课堂教学产生最佳的艺术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感情节奏应完全一致。只有如此,才会有理想的教学效果。
(六)学生思维的节奏
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呈现鲜明的节奏,就要努力寻求有效刺激,使学生的思维呈高效率的节奏思维。要注意思维活动总体趋向的渐强特点。一开始上课,学生刚进入这一节课的学习,心理、生理各方面都有一个准备过程。因此,优秀的教师上课,开头的问题总是精心设计的,难度适当,于不知不觉中煽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为后面较大的思维训练创造良好条件。从整堂课的安排看,要把那些要求较高、强度较大的思维训练放在后边。
思维节奏是一种心理变化。课堂上提倡学生积极思维,但不能把弦绷得太紧,应有张有弛,形成节奏。教师的讲授、设疑、提问都要能起到调节学生思维活动节奏的作用。例如:演示实验时教师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观察现象,思维就相对处于低潮;而实验成功,揭示结论时,思维就上升到高潮。教师归纳小结时,往往有停顿地留下学生做笔记的空隙时间。讲解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时就应放慢速度,引导学生思考、回味、接受。此外,边讲边练、边讲边实验等等,都是动态节奏促进思维节奏发展的具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