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外交新闻汉英翻译的策略与方法
大体而言,新闻翻译的方法可依据原语新闻价值的不同、译文形式的不同,以及二次传播的需要分为全译、摘译和编译三种。(刘其中,2009:8)
全译(Full Translation)是将原语语言写成的新闻稿全部转化为译入语新闻的翻译方法。这样的新闻一般都十分重要,二次传播的价值较高,翻译时必须逐段甚至逐句进行,既要译出原语新闻的深层含义,又要保留它的基本结构和风格。对其内容,翻译人员不能随意增减。
摘译(Summary Translation)是译者根据“本媒体”的编辑方针只将原语新闻中值得进行二次传播的部分转化为译语新闻的翻译方法。
编译(Trans-editing)是通过翻译和编辑的手段,将以原语语言写成的新闻进行翻译、综合、加工,使之成为用译语语言表达出来的新闻的翻译方法。
编译是目前新闻翻译领域使用最为频繁的一种翻译方法。英国华威大学翻译与比较文化研究中心教授苏珊·巴斯奈特和英国莱斯特大学社会学讲师贝尔萨博士在合著的Translation in Global News一书中,援引弗米尔的“目的论”、勒菲弗尔的“改写”理论,以及埃文—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等来强调新闻翻译适应目的语文化和受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为“新闻翻译的过程其实就是新闻编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译者要不断地对所译编的新闻稿进行查对、修正、修改、润色,最后是发表。”(Bielsa Esperanca&Susan Bassnett,2009:63)并因此而提出了新闻翻译“绝对归化”(absolute domestication)的策略。然而,外交新闻翻译是新闻翻译中非常特殊的一种翻译类型,它是一个主权国家外交政策与思想的体现和传播,在中国的社会文化语境下,更是与国家的大政方针息息相关,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要求忠实准确地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传递中国信息,塑造中国形象,不容随意阐释和修改,因此,我国的外交新闻汉英翻译主要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采取全译的翻译方法,要求忠实于原文,字斟句酌,准确至上。
异化策略的本质属性是“以原作者为中心”,要求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努力再现原作的语言、结构、意义以及原作者的意旨。异化策略的优势是可以在目的语中引入原语的语言结构、表达方式、诗学特征和文化要素,促进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从弱小民族的语言向强势民族语言翻译中如果采用异化策略,可能会成为一种抵抗强势民族的文化殖民和文化霸权、彰显弱小民族文化身份的手段。异化策略框架下的翻译方法可包括零翻译(zero translation)、音译(transliteration)、逐词翻译(word-for-word translation)和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熊兵,2014:84—85)。在外交新闻汉英翻译中,主要采用直译法,间或也会使用音译法,例如将“不折腾”翻译为“buzheteng”[11],以及逐字翻译的方法,特别是针对那些政治意义较强,政治敏感度很高的语汇,甚至需要一一对应原文词句和语序进行翻译。
近年来,我国外交风格逐步转变,不断推出新理念、新术语、新概念、新名词,成为我国外交新词(diplomatic neologism)的一部分,这是我国提升外交话语权、建构特色鲜明的外交话语体系、塑造外交新形象的重要举措。一般来说,外交新词包括全新词、新义旧词和外来词(杨明星,2014:103),中国外交新词则以全新词居多。外交新闻作为我国外交话语的主要载体之一,也越来越多地涌现出这些外交新词。外交新词在汉译英时常常采用忠实基础上的创新译法,以新词译新词,例如对“中国梦”(the Chinese Dream)、“新型大国关系”(a new model of major-country relationship)、“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等新兴词汇的翻译,这种创新译法也属直译,但是并不依据或套用西方的话语逻辑,而是完全采用中国特色话语模式传播中国外交理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外交内涵。但是,新理念、新术语等的翻译,正是因为其“新”,所以目前译法众多,译名不够统一,给我国外交新闻翻译带来一定困扰。这些概念和术语的译法还有待时日进一步检验和确定,也有待相关权威部门对不同的译法加以统一和规范。
异化的翻译策略虽然有助于准确传达我国的外交政策和理念,但是也有其弊端,例如有时译文不符合译入语的语言习惯,生硬拗口、可读性差。有学者指出,目前我国外宣翻译中存在内宣和外宣不分、缺少外宣研究、文风不平和、特色词汇翻译难懂等问题(徐明强,2014:11—12),外交新闻翻译作为外宣翻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或多或少地存在上述问题。坦率来讲,有一部分原因恐怕还得归咎于异化策略和直译法的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外宣“三贴近”原则和上述“政治等效”原则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所幸这些问题已经在慢慢改观,“近年来,外交翻译工作的一个努力方向,就是结合中央领导及我部(外交部,笔者注)领导对外讲话的场合及听众特点,尽量用外国人听得懂、易理解的语言进行翻译,在确保忠实原文的基础上,使译文更加生动顺畅。实践证明,这样做效果很好,受到了普遍的好评。”(施燕华,2009:12)可见,我国的外交翻译正在改变以往完全异化的翻译策略,逐步尝试向异化为主、归化为辅转型,这对我国外交理念更为有效地对外传播显然大有裨益,外交新闻翻译亦然。
外交新闻的翻译除了在内容上要高度关注外交语汇的翻译外,还要在形式上遵循新闻的结构特点。一般来说,不同的新闻机构有不同的写作指南(stylebook),规定了不同的体例规范,“新闻机构在新闻翻译中就像是一个大的超文本,其审查制度、格式惯例、运作流程、任务分配、译员守则及翻译指引等都是超文本因素;这些因素在新闻机构的运作、原文报道、译者及译文读者之间起着协调的作用。”(张美芳,2011:51)新闻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等部分组成。标题一般包括引标题、正标题和副标题;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话,是新闻的引子,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主体是新闻的主干,用充足的事实材料对导语进行进一步的扩展和阐述;背景是新闻的辅助部分,对新闻的社会或自然语境进行解释;结语是对新闻的最后概括和总结,有时在结语中也会引发新的话题。这些新闻结构要素中,以前三个为主,后两个为辅。本书对外交新闻翻译策略和方法的阐述,也依照新闻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的特点依次展开。新闻机构作为超文本因素,贯穿于新闻写作的各个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新闻的电头部分,一般都会有播发新闻的机构的名称,在翻译时要严格按照该新闻机构的体例要求。以我国的国家级通讯社新华社为例,其电头体例一般为通讯社、地点、日期,有时还会加上记者名字,如新华社北京5月5日电(记者:张三),译为英文,即BEIJING, May 5(Xinhua)。译例如下:
China underscores equal implementation of UN resolution on DPRK
Source:Xinhua|2016-03-07 17:59:06|Editor:huaxia
图片说明是新闻的一个组成部分,因而也是新闻翻译的一部分。新闻图片说明一般包括小题和正文两个部分。小题是用极其精练的字词高度概括图片信息的说明性文字,一般只用在非常重要的新闻图片中。正文是图片说明的主要部分,一般将新闻中的若干主要要素,即几个“W”交代清楚,例如人物(who)、时间(when)、地点(where)、事件(what)等。图片说明正文的翻译原则与其他新闻文字一致,需要注意的是应注明新闻人物的姓名、身份、头衔,以及在图片中所在的位置等。此外,新闻图片说明的翻译常用现在式,强调图片为读者带来的“即视感”。新闻图片说明的翻译还要求文字精练,避免与新闻导语中使用过的词汇重复(刘其中,2009: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