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观海:146位管理学研究者的求索心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25 选择直博的“偶然”与“必然”

余伊琦

从2015年7月收到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直博的通知到现在,已经半年了。本科三年级决定直接攻读博士学位是个有点“疯狂”的决定,至少对我来说是的。

从小到大成绩都不错,但从来都不是最勤奋好学的学生。一直热衷于各种文艺活动,喜欢当“老大”——组织各种聚会或者带着班上的同学疯玩瞎闹。上大学后参加了学生会、社团、公益组织:樱花节时守校门收门票,120周年校庆典礼当管理人员,投简历找实习机会,挤过深圳上下班高峰的地铁,到贵州、湖南山区的高中当了两个暑假的志愿者……而对于学习,我则是能“偷懒”就“偷懒”,选择性地听课,考前刷题背书,曾经一度沦为“高数有什么用呢,难道我买个菜还要用对数吗”的“务实”主义者。

一切的转变,从大三开始。

出于兴趣,大三分专业时选择了营销。记得第一次读《消费者研究杂志》(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JCR)上的论文,点燃了我的好奇心,走在路上、吃饭时和睡觉前都在想那篇文章;记得第一次参加学术讲座,听周南老师讲“天、地、人”和“学者永远都是小学生”,也记得听苏晨汀老师、李杰老师、陈建清老师生动有趣的学术报告,看到老师们讲到自己的研究时两眼放光的样子,被他们谦卑平和的心境和孜孜不倦的热忱打动。潜移默化中,我越来越认同营销学者们在做的事情,也感受到了研究的无限魅力。

读论文很有趣,听讲座很有趣,但当自己开始尝试着去“做”一篇论文时,一切就没有那么理想主义了。当时是一门课的课程论文,老师要求我们从头到尾体验一下通过做研究写出论文的过程。我的想法来源于JCR上的一篇论文,我在原文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个自变量和原自变量对因变量起到交互作用。把理论框架建立后开始设计实验,因为觉得在网上用问卷星或者去图书馆发问卷有些混淆因素不好控制,所以决定自己召集受试者找教室做实验。

前期准备工作做好后,先是找自己班的同学作了下测试,发现结果不太理想,于是再修改,问老师的意见,找同学作访谈看看问题出在哪里。最终定下来后,就开始到处找实验的“小白鼠”。整个过程充分发挥“胆大,心细,脸皮厚”的营销精神,室友、原来部门的学弟学妹都被我“抓”来当受试者。我记得那段时间自己掏钱打印资料、给受试者买糖果、借教室。实验做完了,数据录进去,结果也算理想,看到p值显著时,真实体验到了学术带来的兴奋和成就感。

大三下学期准备被“推荐免试”,找系里的老师写推荐信,从我的班主任柯丹老师开始,老师们都二话不说,给我最大的支持和帮助;也一直受到师兄师姐们的各种“助攻”,借研究生的方法书、咨询“推荐免试”经验、提前了解研究生的生活。参加7月份北京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的夏令营后顺利被录取,成为全国录取的三名直博生中的一个。在犹豫要不要选择直博时,我向曾伏娥老师请教。曾老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看你真正喜欢什么,想要过怎样的生活。”我越来越觉得,我喜欢阅读和思考的过程,喜欢和别人交流想法时碰撞的火花,喜欢不断挑战自己……最喜欢结束一天的图书馆生活后,听着喜欢的音乐慢慢走回宿舍时内心的充实和平静。

回想这一路的心路历程,读博对我来说是“偶然”,但又是必然。“偶然”是因为一次次的幸运和眷顾,“必然”则是内心最深处对真理的那份好奇心和热爱。启程之际,愿不忘初心。

2016年2月6日

作者简介:余伊琦(ezzyyu@126.com),武汉大学2012级本科生,已被“推荐免试”至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企业管理(市场营销方向)直博,2016年秋入学。

周南感言: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一天,柯丹发微信给我,说她带的本科毕业班的学生余伊琦被保送去北京大学直博。我和她一样激动。我们立即商定,约伊琦写一篇随笔谈谈感想。伊琦对我说,她读博的目标是“做一流的学术”。我的看法是,扎扎实实地做扎根于中国文化与思想的研究。祝贺伊琦,起帆了!你的这篇随笔,立此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