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色彩是象征和表意的因素
——张艺谋电影《山楂树之恋》赏析
影片资料
中文片名:山楂树之恋
国家/地区:中国内地
类型:爱情
导演:张艺谋
主演:周冬雨 窦骁 于新博 李雪健 奚美娟 萨日娜
剧情简介
拍摄背景
一、关于原著
小说《山楂树之恋》被称为史上最干净的爱情,故事发生在1975年前后那段贫穷而包含理想的时光。
1974年的初春,上高中的静秋被学校选中,参加编写教育新教材,要到一个叫西坪村的地方去采访村民,然后将村史写成教材,供她所在的K市八中的中学生使用。
在去西坪村的途中,村长向静秋介绍了一株开红色花朵的山楂树。他说,这棵树原本是开白花的,但在抗日战争期间,无数抗日英雄被杀害在树下,他们的鲜血流进了地下,这棵树就开红花了。
不知为什么,静秋的脑海中总有一种幻觉,隐约中看见一个身穿白衬衣的英俊小伙子正站在山楂树下等待自己心爱姑娘的到来。
静秋被安排住在村长家,静秋与村长的二女儿长芳很快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村长的妻子想撮合自己的二儿子长林与静秋,搞得静秋有点不知所措。
静秋得知张家三儿子“老三”在地质勘探队工作,而与他的第一次见面是从静秋听到优美的手风琴琴声开始的,拉的正是静秋最喜欢的苏联歌曲《山楂树》。静秋一下子被琴声吸引住了,不禁开始幻想起拉琴人的长相。出现在静秋眼前的是一个长相英俊的年轻人,长得一点都“不革命”,很“小资产阶级”,穿着也很洁净挺括。不知为什么,静秋突然开始变得无比慌乱起来,似乎突然很在乎自己的穿着打扮起来,这是她原来从未出现过的情况,她从没有在谁的面前如此局促不安过。
回到村长家,大家一介绍,静秋才知道原来“老三”不是村长的儿子,他叫孙建新,只不过以前在村长家住过一段时间。“老三”牵起了她的手,渐渐地“老三”和静秋熟悉起来,经常趁中午休息时间来找她,跟她聊聊天。静秋渐渐习惯了“老三”的存在。突然有连续几天,“老三”没出现,静秋开始失魂落魄了,她越想越觉得自己被“老三”骗了,左思右想之下,她写下了一份决心书,要和“老三”划清界限。没想到过了几天,“老三”突然又出现了,原来他是去别处解决技术故障去了。静秋想看他又怕看他,正不知如何是好时,“老三”主动找到了她,小声告诉她下次出门之前一定亲自来告诉她,还送给她一支新钢笔。静秋犹豫了半天,收下了他的礼物,那份决心书也忘到了脑后。
过了几天,静秋要轮休回K市,晚上,“老三”悄悄给她留了言,约好第二天8点在山上等她。静秋暗自兴奋,可又怕“老三”会对她做什么出格的事,但她却根本不知道男人如何对女人构成威胁。左思右想,静秋决定到时不让“老三”碰到她的身体就好了。
分手时,“老三”突然提出要跟静秋到K市去,静秋没同意,只答应让他第二天下午去县里接她。一天后,静秋匆匆从K市往回赶,没想到车半路抛锚,等到了站“老三”已等她很久了。两人趁着夜色回西坪村,“老三”牵起了静秋的手。路过山楂树的时候,“老三”提议去山楂树下坐坐,静秋却又想起了那个穿白衬衣的幻影。“老三”骗她说鬼出来了,将静秋搂在了自己的怀里。静秋觉得这样不太好,却又舍不得离开,只觉得心里很踏实,黑也不怕了,鬼也不怕了,只怕被人看见。“老三”趁这个机会得到了静秋的初吻。
一天,静秋无意中提到妈妈的身体不好,需要吃核桃和冰糖补血。没过几天,长林提来了满满一篮核桃,“老三”拿来了一袋冰糖。静秋感激不已,却对两个男人的厚爱不知所措。
为了证明能还“老三”买冰糖的钱,静秋忍不住向他炫耀自己打零工的经历。听说静秋去干那些粗重又危险的零工,“老三”十分不放心。为劝静秋不要再去做零工,他提出每个月给静秋几十块钱,却被静秋以为他很瞧不起她,内心产生了反感。
静秋无意中从别人的口中得知“老三”是有未婚妻的,而且是城里高官的女儿,她深受打击,决定从此不再理他,还向别人借钱,将买冰糖的钱还给了“老三”。“老三”不知静秋为何突然翻脸,内心惶惑不安。
结束了编写教材的任务,静秋就要回K市去了。“老三”要去送静秋,却遭到拒绝,心里十分不是滋味,于是给静秋写了一封信,说尊重静秋的选择,还劝她别再去做那些危险的零工。甜蜜的地下约会、短暂的西坪村生活结束了,静秋回到了K市八中继续读书。五月的一天早晨,静秋在门外发现了一大丛盛开的山楂花,猜想是“老三”偷偷送来的,心里一阵甜蜜,却怕传出去影响不好,于是她给“老三”回了一封信,警告他“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既往不咎,下不为例”。
静秋利用暑假打零工,虽然辛苦,却很满意有这份收入。“老三”生怕静秋打零工受伤,先后托长芳和长林给静秋送钱,静秋这才知道“老三”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着自己。几个月后,两人像特务接头般约到江边的亭子相见,“老三”终于向静秋说明,自己没有未婚妻,并且直言自己对静秋的爱慕。料峭春风中,两人身穿一件军大衣,抱在了一起,心也似乎贴得更近了。
静秋毕业,开始准备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这让静秋的妈妈心急如焚——下去容易回来难,更何况静秋一个女孩子……这时K市出台了一项政策,教师的子女可以顶替父母上岗。于是静秋的妈妈决定提前退休,让静秋顶职。然而手续却迟迟批不下来,静秋一家不得不处处小心翼翼。
在等待审批的日子里,静秋不得不到处打零工,偶尔也与“老三”偷偷约会。为了逃避他人的视线,两人不得不渡江到荒僻的对岸。“老三”告诉静秋,他正在争取调到K市来,那样就能与她天天见面了。静秋十分高兴。充满激情的一夜后静秋接了一个新的工作,为篮球场做地坪。由于没钱买胶鞋,几天下来,静秋的脚就被烧掉了一层皮,脚底还烂了几个小洞。与“老三”约会时,尽管静秋再三遮掩,还是被他发现她的脚受了伤。“老三”要送她上医院,静秋不肯,急得“老三”在自己的手背上划了一刀,吓得静秋不得不去医院。
两人分别包扎完,“老三”坚持要送静秋回家,于是他们的关系终于被静秋的妈妈发现了。妈妈和“老三”深谈了一番,没有明确表示反对他们的关系,只是跟“老三”约法三章:一年零一个月后他们方可再度会面。“老三”叮嘱静秋要好好照顾自己,并与她互换了一张照片,还留给静秋一些钱,叫她不要再去打零工了,这才万分不舍地离开了静秋。
接下来的日子,除了见不到“老三”让人挂心,静秋可谓喜事连连。先是成功顶职,到学校做了一名炊事员,后又被告知只要下到基层锻炼一段时间,就可以转为教师。更叫人兴奋的是,静秋下放的农场离“老三”工作的地方不远。于是静秋找了个机会找到“老三”工作的地质勘探队,却扑了个空,别人告诉她“老三”调走了。
静秋莫名其妙,找到长芳,想打听一下“老三”的下落。长芳却说她哥得了白血病住在县医院。静秋急忙找到县医院,却在病房里意外地遇见了“老三”。“老三”说自己得了感冒,所以在这里住院。“老三”送给静秋一块山楂红色的布料,让静秋做一件衣服。再次看到“老三”,静秋很高兴,却害怕“老三”就是那个得了白血病的人。回到家,静秋思前想后,决定无论“老三”是生是死,都要与他再不分开。第二天,静秋穿着连夜赶制的衣服来见“老三”,两人共同度过了一个一生难忘的夜晚。黑夜中,两人终于裸裎相见。静秋躺在“老三”的怀里,听到他的心跳得很快,“老三”说想让静秋看看他的样子,否则可能会死不瞑目。静秋惊慌起来,以为“老三”发烧了,问他要不要叫医生。“老三”摇摇头,说自己很好。静秋也拉着“老三”的手在自己身上“看”,“老三”叹了一声,紧紧搂住了静秋……
那一夜,“老三”和静秋终于抑制不住情绪的冲动,但对性的无知与恐惧却令他们的举止荒唐可笑。特殊年代里被压抑的他们无知地度过了一夜,其实两人什么都没有发生。回到农场后,静秋却再也没有“老三”的消息。静秋找到医院,只看到了“老三”留下的一封信,信上“老三”说他对静秋撒了谎,他不能与静秋相守一生一世了。静秋认为“老三”得了白血病,为了怕自己难过才留下这样一封信,她找到“老三”住院的医嘱本,又找到长芳,却得知“老三”得的只是感冒,没有人知道他的去向,只知道他调到A省B市去了。静秋开始相信“老三”欺骗了自己,“得手”后就跑掉了。尽管如此,静秋还是四处托人打听“老三”的病情,得到的结果是“老三”患有轻微的血小板减少,并不是白血病。静秋死心了。
半年后,静秋的女伴魏玲来找她帮忙做人工流产,静秋这才知道自己贫乏的生理卫生知识让自己错怪了“老三”,“老三”当时并没有“得手”,极有可能是得了白血病,将不久于人世,所以躲了起来。为了再见到“老三”,静秋到A省去找他,却无功而返。
几天后,一个解放军来学校找到了静秋,自称是“老三”的弟弟,来接静秋去见他最后一面。他告诉静秋,“老三”因为想见静秋最后一面,尽管已停止用药、停止抢救了,却仍旧闭不上眼睛。静秋这才知道“老三”其实就在K市,一直暗中关心着自己。
静秋来到医院,见到了已是弥留之际的“老三”,他已瘦得皮包骨头,深陷的眼睛半睁着,脸色像床单一样得苍白。静秋跪倒在床前,拉着“老三”的手,一遍一遍地说:“我是静秋,我是静秋……”直到说的嗓子都哑了,“老三”还是没有反应。别人都劝她不用再叫了,静秋却一直记着“老三”说过,即使他的一只脚踏进坟墓了,听到她的名字,他也会拔回脚来看看她。于是静秋依旧不停地朝他呼喊:“我是静秋,我是静秋……”
静秋一边喊,一边抚摸“老三”的眼睛。他的眼睛终于闭上了,两滴泪从他的眼角滚了下来……“老三”走了,按照他的遗愿,他的遗体火化后,埋在了那棵山楂树下。“老三”生前把他的日记、写给静秋的信件、照片等都交给他的弟弟保管,并对他说,如果静秋过得很幸福,就不要把这些东西给她;如果她的爱情不顺利或者婚姻不幸福,就把这些东西给她,让她知道这世界上曾经有一个人倾其身心爱过她。
“老三”日记本的扉页上写着:“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个月了,也不能等你到25岁了,但是我会等你一辈子。”
二、关于作者
艾米,女,2005年开始在文学城连载纪实性长篇故事,著有《致命的温柔》(与人合著)、《竹马青梅》《十年忽悠》《不懂说将来》《三人行》《至死不渝》《同林鸟》《欲》等,真正让她在华人世界名声大噪的则是《山楂树之恋》。《山楂树之恋》自境外文学网站传入并迅速在国内网络疯传后,引发无数个人博客、论坛、贴吧的热议,形成奇异的“山楂树现象”,尤其是自称“老山楂”的“60后”读者更是对其赞叹不已:“书中主人公的心理状况与我们每个人的初恋非常相似。从这个角度来看,所谓的山楂树之恋,就是超越时代的纯真初恋感情的代名词。”在众人热捧的同时,王蒙、刘心武、苏童、熊召政等著名作家也纷纷加入了“山楂”阵营,对《山楂树之恋》赞不绝口。
三、关于演员
当初《山楂树之恋》的导演组兵分八路,几乎跑遍了全国所有的艺术院校,“过眼”女孩数以万计,最后在南京艺术学院见到了前来报考舞蹈专业的周冬雨。眼神如山泉水般纯净的周冬雨先是打动了副导演,也随后打动了张艺谋。
在和周冬雨的聊天和试戏过程中,张艺谋发现这位女孩虽已18岁,但却像一张白纸,对现实社会中的很多人情世故全然不懂,她不仅长得干净、清纯,甚至表情、性格都像山泉一样清澈、透明,几乎就是现实生活中的原版“静秋”。
男主角窦骁祖籍西安,十多岁时移民加拿大。窦骁在加拿大时参加了一个选秀活动并获奖,因此对表演有了兴趣。之后他回国,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学习表演。窦骁是剧组副导演在北京电影学院直接发现的,虽经历一番波折,但最终还是顺利地成为新一代“谋男郎”。
理论准备
银幕上的视觉效果,主要来自于它的造型表现力。这种造型表现包括人物造型、环境造型和摄影造型三个方面。其中,摄影造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电影成为艺术,与摄影机的移动和运动有关。摄影机好比一只悬在空中的眼睛,可以从任何位置、任何方向、任何距离来观察动作,可以在二维、三维甚至多维空间随意移动,从而使得银幕造型呈现出千姿百态的纷繁图景。
除了镜头的景别与拍法以外,用光、色彩与影调也体现着编导鲜明的艺术特征。
在电影作品中,导演为了凸显作品的视觉张力或者是情感基调,对色彩基调的利用和色彩的构成是他们最好的选择。不少导演甚至是独具匠心地夸张和造假,强化某种色彩。色彩在这些导演的手中成为一种总体象征和表意的因素,从而起到了烘托环境、表现主题、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电影色调是我们看到的所有色彩组合的基本倾向,所以我们也称为“基调”。色调的区分有多种方式:单纯从色相来区分,有黄调子、绿调子、蓝调子等;从色性的冷暖来区分,分为暖调子、冷调子;也可以从明度、纯度来区分,有明调子、灰调子、暗调子等。电影作品的基调颜色是整部作品首先呈献给观众的,它的选择会影响观众带着怎样的心情去观赏电影。所以,基本上电影作品的基调颜色就能反映出整部电影的感情基调。电影作品中基调颜色统领全片大的色彩倾向和风格。
在电影选择基调颜色时,往往会选择一种或者几种颜色相近的色彩作为影片的主导色彩。这样电影可以从整体上呈现出比较统一的风格,与电影的主题相契合,同时在视觉形象上也能营造出一种整体的氛围、情调和风格,起到烘托主题、美化场景、渲染情绪的作用。
鉴赏分析
《山楂树之恋》这部影片讲述的是“文革”时期中学生静秋下乡采集资料时,与一个名叫“老三”的地质勘探队员相爱,却因种种原因不敢公开放纵自己的情感,最终又将爱人失去的故事。全片的基调可谓哀婉动人、悲伤辛酸,它是通过情节表意系统与影像表意系统的完美结合来实现的。
首先我们来看情节表意系统,剧中的静秋来到乡下,邂逅了帅气、幽默、聪明、懂得关心人体贴人的“老三”,很快就坠入爱河。然而,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在那个人性被压抑、被肃杀的年代,他们的爱情只能在偷偷摸摸中进行。要么,被母亲盘问;要么,是主人公自己退缩;要么,会被单位发现并开除。总之,在那样的年代,还有陈腐的观念成为他们爱情的绊脚石,最终酿就了他们的悲剧。
与情节相配合,导演张艺谋再一次发挥了他作为第五代导演在影像表意系统方面开掘的优势,那棵开白花始终未能开红花的山楂树,那贯穿全篇的绿色基调以及片中偶尔出现的几次红色等,都成了隐喻深层含义的符号,需要我们去读解、去揣摩。
在影片一开始,当静秋和老师同学们来到那棵鲜绿茂盛的山楂树面前时,老师提到这棵树开得是红花。而村长对此虽欲语还休,却也表示了认可,这就埋伏下了全片一个最大的贯穿性的悬念:本该开白花的山楂树真的能开出红花吗?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静秋向“老三”一次又一次地提出想去看山楂树,却都被对方以各种理由拒绝,直到影片最后,静秋在开花的日子回到村子,再一次看到那棵山楂树,却发现山楂树依然青绿,跟全片主色调的绿色是一样的颜色。
没错,在《山楂树之恋》中,绿色构成了全片的主色调,无论是开篇主人公穿过的大片的绿色田野,还是两人走夜路时那泛着青绿的小河,抑或是静秋工作的场所、居住的环境等,几乎都被绿色这一主色调充斥着。
影片中也曾出现过几次红色,但都未能一红到底,第一次是“老三”给静秋买了一件红红的泳衣的时候,观众都在期待着观看穿泳衣的静秋是个什么样子,但静秋让我们失望了,她在穿上红红的泳衣的同时却又套上了一件白色的衬衣;第二次是“老三”为静秋买了一块做衣服的红布,静秋很快就将这块红布塞进了绿色的书包里;第三次是影片的最后,虽然静秋穿上了那件由红布做成的红色的衣服,但当她出现在“老三”的面前时,“老三”已到了弥留之际,甚至“老三”为静秋买的那个画着红色山楂树的脸盆,也因为误会被静秋用糨糊将红色抹去了。
就这样,影片中的红色似乎刚一出现就被抹杀,而绿色却始终占据上风。实际上,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影像表意系统。在这里,绿色是那个特殊年代来自各方压力的象征,红色则是人性张扬、人性解放的象征。在那个人性肃杀的时代,纯美的男女之恋注定会失败,注定会被畸形的社会、陈腐的力量所压迫、所淹没、所折磨、所摧毁,就像那棵山楂树一样,是永远开不出红花的!
另外,《山楂树之恋》作为一部优秀的影片,也离不开两位主演的杰出表现。女主角静秋的扮演者周冬雨虽然初涉影坛,却将静秋的形象演绎得入木三分,其腼腆的微笑,羞涩的眼神,有时怯懦、有时坚定的性格塑造,无一不形神具备,令人拍案叫绝。男主角窦骁的表演也值得称赞,相对于周冬雨的稍显稚嫩,窦骁虽然也是初登银幕,但更加成熟、自如,尤其是他笑起来时那口洁白的牙齿,以及如三月阳光般明亮的容颜,不仅温暖了静秋的心,也折服了影院中无数的观众。
《山楂树之恋》作为爱情片中的典型代表,其叙事核心自然是在男主人公“老三”和女主人公静秋的爱情事件上展开,因此“老三”与静秋之间那些相亲相爱的小细节也就不容忽视了,这些细节在导演的笔下得到了精心的营造与渲染。如影片开始没多久,一直盼着久未出现的“老三”来村长家吃饭的静秋,在听到“老三”进院的脚步声时一阵慌乱,先是掀开窗户上的帘子向外观看,随即又马上将帘子放下,正襟危坐地背对着门口,装出一副正在认真写作的模样,似乎对“老三”的到来与否根本不关心。这一细节的刻画,充分显示了静秋在恋爱将始未始的羞涩心情,为这份干净、纯美的爱情开了一个好头。再有就是当“老三”和静秋的关系被静秋的母亲发现、母亲要求“老三”先暂时离开、“老三”临别之际为静秋包扎受伤的脚的那场戏的处理,也十分到位地描绘出了当时两人心中那种复杂的心理活动,不仅展现了“老三”对静秋的爱护和疼惜,也写出了静秋的母亲出于无奈才棒打鸳鸯的矛盾心理。母亲那一声声砸信封的声音,就仿佛横亘在两人感情之间的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预示着两人的爱情终将不会美满的悲剧。
此外,影片中“老三”那些唯美至极的台词也为影片增色不少。如“你可能还没有爱过,所以你不相信这世上有永远的爱情”“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个月了,也不能等你到25岁了,但是我会等你一辈子”等,都十分隽永,定会流传开去。
当然,《山楂树之恋》也并非无懈可击。与原小说相比,张艺谋在打造史上最纯最美的爱情时,却又因不恰当地砍去了一些情节枝蔓,而让本片显得过于平淡、沉闷;片子的主题音乐也与奥运会开幕式上的主题歌《我和你》曲调相似,有偷工减料之嫌;个别地方也违背时代的真实(如魏红烫发是那个年代绝不可能出现的事情);此外,“老三”向静秋表达爱的方式也有些陈腐,如过多地给钱等,都为本片减分不少。但瑕不掩瑜,《山楂树之恋》仍然是我们看到的迄今为止中国电影中不多的精品之一,值得夸奖,值得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