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经典主题案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概述

幼儿园主题式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形式之一,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余永平指出:主题活动是指课程的某一单元、某个时段要讨论的中心话题,通过对这些中心话题的讨论,对中心话题中蕴含的问题、现象、实践等的研究,使幼儿获得新的、整体的、联系的经验。近年来,主题式教育活动在幼儿园课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它使幼儿零散的经验获得了整合,使片段化的知识获得了组织,是经验与知识衔接的中介。我园在园本课程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对相关理论的梳理和对实践的提升总结,对主题活动的开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我园主题式教育活动设计与开展的理论学习与借鉴

(一)我园教师在开展主题式教育活动中一直很注重对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根据建构主义理论,认知冲突是产生兴趣的深层原因,是促进幼儿认知发展的动力,因此,教师要激发幼儿在学习中适度的认知冲突,将儿童浅表的兴趣内化,逐步产生对活动过程的内在兴趣和动机,成为活动的主动参与者,探索者,从而实现儿童认知的发展。建构主义理论对于我园教师理解主题式教育活动的内涵,主题式教育活动如何循着幼儿的兴趣实施推进,激发幼儿的求知愿望,强调幼儿的主动探索与协同合作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二)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对我园实施主题教育活动也有深刻的影响。在儿童观上,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具有一种强烈的、天赋的内在潜力。儿童发展阶段有“敏感期”,幼儿阶段是一个创造力旺盛的时期,是各种功能的形成时期。蒙台梭利在教育中非常重视环境的作用,这里的环境包括儿童的活动环境、教育和教师。她认为教师的主要作用是观察和倾听,在幼儿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积极为幼儿安排教学活动并准备好材料等,教师不必进行过多讲解,而要让幼儿自己进行主动工作。蒙台梭利尊重幼儿的权利,相信幼儿具有巨大的潜能等教育理念;在幼儿发展中强调幼儿主动性的发挥,重视环境的教育作用以及教师在教育中的角色定位等对我园主题式活动的开展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三)瑞吉欧教育模式给予我们更为直接的指导作用。以马拉古奇为代表的瑞吉欧教育者吸收了多个教育理论的思想精华,结合自己的实践,创造了一种先进的教育模式。瑞吉欧认为,儿童有一百种语言,他们能够运用各种不同的象征语言和其他媒介来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包括运用绘画、动作、雕刻、构建、音乐等。瑞吉欧教育模式对我园的教育实践的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重视课程的灵活性,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生成课程,坚持计划性与随机性相结合;二是强调与环境的互动;三是创造机会并鼓励幼儿用多种形式进行表征,并与我园的艺术教育特色相衔接;四是采用实录的形式来记录教育过程,以便于总结评价以及新的探索活动的生成。

二、我园主题式教育活动设计与开展的基本原则

(一)从幼儿的经验和兴趣出发

有调查显示,现实中教师们似乎很善于用主题网络来呈现课程,实践中常常在活动前设计好主题网络,然后按照设计好的主题网络组织活动。然而,活动前设计好的主题网络与活动过程中生成的主题网络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知识性的和潜在性的,遵循着知识的逻辑;后者是经验的和能动的,遵循着经验的逻辑。合理的逻辑不是让幼儿的经验去适应或匹配知识,而是知识必须适应幼儿的经验,因为知识来自于经验。

所以,当我们设计主题活动的时候,我们首先考虑的是幼儿的经验和兴趣,逐步地生成主题网络。同时,主题活动的开展过程也遵循着计划性与随机性相结合的原则。计划性更多地倾向于幼儿发展的一般规律、教育原理以及教师判断幼儿兴趣点的依据,随机性则倾向于实施过程中的及时引导、修改、补充和调整。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如果发现幼儿真正感兴趣并且有价值的事物,会大胆地打破原有计划,调整原有的教育内容。

因而,我园主题网络的呈现过程也是幼儿经验呈现与生长的过程,主题活动展开的结果便是幼儿新经验的生成和主题网络的完成。

(二)过程中强调幼儿的探究性

从幼儿的经验和兴趣出发,制订主题活动网络之后,在活动的过程中,我园教师注重采取适合幼儿的学习方式,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并提供有准备的活动材料,不断吸引幼儿主动地参与活动,使幼儿更自主地获得更多的经验。比如在园本课程的建设实践中,我园教师探索出了适宜幼儿主动学习、大胆创造的“三段式”美术教育模式及其指导策略,即在每一次集体美术教学活动中,通过“丰富多元的感知导入(集体教学环节)——自主自由的表达创作(分组教学环节)——灵活有效的总结评价(集体教学环节)”等三个阶段来实施教育过程。它不仅改变了传统重技能、重统一标准的美术教学模式,更给孩子们充分的机会去感知和发现美,更有效地激发了幼儿的艺术创作潜能,为孩子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为幼儿大胆自主地表现自己的情感、感受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三)注重记录与反思

我园在开展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注重对幼儿活动过程的观察和记录。教师记录下幼儿在活动开展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包括幼儿的兴趣点、疑问、回答、探索、总结等。每次主题活动之后教师都会对主题活动进行反思,客观地回顾和审视过程中幼儿参与活动的表现、教师和幼儿的互动、材料的支持等,为以后的教育活动积累经验。因此记录不仅是教师进行评价总结的工具,还是发现新主题的源泉。

三、我园主题式教育活动设计与开展

(一)目标的制定

目标对整个主题活动过程起着指向作用。我园教师在《纲要》《指南》规定的幼儿发展目标的统领下,融合园所发展总目标,依据幼儿年龄特点,幼儿的经验和兴趣,确定主题活动目标,包括主题活动总目标和具体教育活动目标,目标中都含有“情感态度、知识、技能”三个层次。值得注意的是,我园以艺术特色办园,在主题活动的开展中我们比较注重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尤其是在艺术活动的开展中,在目标要求上体现得更为明显。

(二)内容的选择

我园主题活动在内容选择时遵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的要求:教育内容的选择要“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的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此外,综合主题活动虽然是体现多领域、多内容、多形式的整合的活动,但我园除了在遵循以上《纲要》原则的基础上,也注意了在对应核心目标要求的前提下,不随意堆砌各领域的内容。我园主题活动内容主要来源于自然社会生活和多元文化艺术。

1.自然社会生活

20世纪英国著名的教育家怀特海明确指出过,“教育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五彩缤纷的生活。”可以说,主题应来自于幼儿的生活。这里的“生活”是名词,同样,也可以将“生活”理解为动词,即主题生成的过程就是幼儿生活的历程。幼儿在主题中建构生活的样态,也有助于幼儿培养连续性和安全的感觉、和生活一致的感觉。”名词性的“生活”主要是教育内容的选择方面,动词性的“生活”主要指教育过程的实施方面。在教育内容选择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明确指出,教育活动要“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曾经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主要源泉。”因而我园从自然变化和社会生活两个方面来来实现来源于生活的教育内容选择。

(1)自然变化

自然环境提供了天然、有趣、丰富、生动、开放的场所。北方的四季变化非常显著,在每一个季节大自然都会向孩子们献出妙趣横生的礼物。教师需要引导孩子发现自然界的变化和奇妙。而且,没有人能够像幼儿一样对自然环境的一草一木感到如此新奇,也没有人能够像幼儿那样怀着真实的感情和大自然对话。我园教师很巧妙地抓住季节变化的契机,在户外活动时、散步时带着幼儿有意识地观察园所内外植物的生长变化和天气的变化。因此,相关的主题活动很常见,如“桃花朵朵”“花样精彩”等活动。在活动中,教师激发幼儿自主地认识世界,幼儿也保持着持续的兴趣,培养了美感,陶冶了情操,也加深了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社会生活

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以一定的方式与幼儿发生相互作用,它们对幼儿情感和幼儿的社会性具有很大的影响。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我园主题活动的内容选择也涉及了“社会角色、人际关系,对自我的认识、对他人的认识,各种态度及情感、人的行为,以及各种有趣的生活现象”等社会生活方面的教育内容,比如“牙齿白又净”“我要上学了”“平衡的秘密”等。

2.多元文化艺术

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文明,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且地域与地域之间在文化上存在很大不同。在课程内容取舍上,文化传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选择标准。课程内容不仅要突出主流文化的特点,注意宣传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也可以涉及其他国家、民族的优秀文化,以使课程内容更具有文化多元性。此外,我园以“艺术教育”为园本特色,主题活动的开展选取艺术文化也更彰显的我园艺术办园特色。

(1)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接受民族优秀艺术的熏陶和洗礼

在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各种文化之间交流和沟通增多,但蕴藏在我们民族文化中的那些优秀的艺术文化,仍然是我们建构艺术课程的基础,我们选择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文化作为我们的课程内容,包括剪纸、印染、水墨画、版画、泥塑等多种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也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各种艺术表现背后的文化内涵,接受优秀民族艺术的熏陶和洗礼,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

(2)接纳和欣赏多元文化,汲取世界经典艺术的养分

我们也会选择一些外国经典美术大师的作品作为教育内容,请幼儿欣赏,并引导幼儿体会国外经典艺术作品的大胆用色,抽象表现以及创意等,然后深入开展创作活动。幼儿从小接触各种经典艺术,与各个国家、各种流派的大师对话,不仅有助于提升幼儿的审美素质、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幼儿对美的知觉和选择的敏感性,也有助于开阔幼儿的视野,同时也能培养幼儿学习多元文化的积极态度,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三)活动实施过程

我园的主题活动的实施过程总体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回顾阶段。

第一,主题活动的准备阶段。其主要任务是回顾幼儿已有的经验,确定幼儿的兴趣所在。教师鼓励幼儿采用语言或动作表达、绘画、表演等多种形式共享一些经历和回忆,并根据幼儿所共享的信息和经历来确定幼儿的兴趣,进而与幼儿一起确定所要进行的主题计划。

第二,主题活动的实施阶段。确定了活动主题后,方案便可以展开实施。该阶段主要是教师为幼儿的主动探索提供充分的机会。比如做好环境准备,包括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主题墙饰、区域环境、生活环境等);再比如将主题活动的内容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多个环节中(如区域活动各个活动区对主题活动的衍生),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感知和探索机会。此外,教师在此环节还应做好记录的工作,以便为总结阶段做准备。

第三,主题活动的总结评价阶段。在活动结束时,幼儿已经获得了丰富的经验并完成了多样化表达所展现出的作品,这时教师和幼儿可以对主题活动进行总结、评价和分析工作。该阶段是对幼儿活动的记录与见证,更重要的是一个信息分享和展示的过程,并且有时也会在这个过程中会延伸出新的主题。通过这个过程,教师更加了解幼儿,而幼儿也对已经完成的方案活动进行了回顾,强化了幼儿的经验和技能。这个阶段,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对自己的活动进行评价,与活动前后的状态进行对照。

因而,主题式教育活动的整个实施过程是开放的,是以幼儿的已有经验为基础的不断建构的过程,是以幼儿的兴趣为基点进行探究的过程,是不断发展的课程。

(四)活动评价总结

首先,在总结评价环节,我园教师会根据目标的设定,为幼儿的发展过程做出相应的评价。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评价方式也考虑到每个孩子的个性、情感、态度、习惯、学习方式等的差异性,给予孩子不同的评价。同时,教师在幼儿进行活动的过程中,通过认真观察和记录孩子们的创作行为和作品表现,也及时地关注幼儿在各方面是否有提高,在活动中能否展开自主的创作,然后通过表扬、鼓励,提问与建议等多元的评价手段,根据目标,对孩子的创作给予有效的评价。

同时,在同伴交往中,不同的孩子带有不同的生活经验和认识基础,他们在共同活动中也会做出各种不同的具体表现。即使面对同样的活动和探索内容,他们也可能玩出不一样的“花样”,所以同伴交往可为幼儿提供分享知识经验、互相模仿学习的机会。同时,同伴交往也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同伴交流、协商、讨论的机会。而且在幼儿园观察发现,幼儿在同伴交往中经常表现出更多的更明显的愉快,兴奋和无拘无束的交谈,并且能更放松,更自主地投入活动。幼儿相互之间更了解彼此的兴趣、爱好,更容易沟通情感,更能读懂其活动作品的内涵。因此,在总结评价中我们可以充分调动幼儿之间的评价,让同伴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我园的实践证明,引导幼儿相互评价,对培养幼儿评述能力和口语交际甚至包括人际交往、思维、表达等多方面能力可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也可为幼儿提供自我评价的参照。

此外幼儿已具备一定的自我意识,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能够进行自我评价。幼儿是评价的一分子,在评价中享有和教师一样的地位。当幼儿感到自己也是评价的主体时,才会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幼儿的活动作品反映的是他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从某种程度上讲,只有幼儿自己才最了解他的作品,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评价活动应以幼儿自身为主体。因此面对孩子们的作品,我园教师也总是给幼儿自己总结评价的机会,促进幼儿获得更深入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