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布阿吉尔贝尔.谷物论论财富、货币和赋税的性质[M].伍纯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2]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M]//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3]邓新华.这位庸俗经济学家是供给侧改革的鼻祖[EB/OL].凤凰财知道,[2015-12-02].http://finance.ifeng.com/a/20151202/14103573_0.shtml.
[4]方福前.中国经济正在进行的五个转换[J].人民论坛,2015(35).
[5]乔治·吉尔德.财富与贫困[M].储玉坤,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6]鲁友章,李宗正.经济学说史(修订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13]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M].陈福生,陈振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14]盛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该改什么?[EB/OL].FT中文网,[2016-03-10].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66554?archive.
[15]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现代国外经济学论文选:第5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16]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现代国外经济学论文选:第17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17]威廉·配第.配第经济著作选集[M].陈冬野,马清槐,周锦如,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18]习近平在2015年11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1-11(01).
[19]许小年.供给侧的源头——“萨伊定律”[EB/OL].中国改革论坛网,[2015-12-11].http://www.chinareform.org.cn/Economy/consume/Practice/201512/t20151212_240216.htm.
[20]亚当·斯密.国富论[M].杨敬年,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
[21]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重译本)[M].高鸿业,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2]Hailstones T J. A Guide to Supply-side Economics [M]. Richmond, VA: Robert F. Dame, 1982.
(1) 本文主体部分刊发于《中国社会科学》2017年第7期。
(2) 如:邓新华.这位庸俗经济学家是供给侧改革的鼻祖[EB/OL].凤凰财知道,[2015—12—02];许小年.供给侧的源头——“萨伊定律”[EB/OL].中国改革论坛网,[2015—12—11];盛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该改什么?[EB/OL].FT中文网,[2016—03—10]。其中,盛洪一文一开头就写道:“中国最近在热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依据是供给经济学。供给经济学的核心思想是萨伊定律,即供给自动创造需求。”
(3) 本文所说的“古典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都是依照马克思的界定。
(4) 威廉·配第.配第经济著作选集[M].陈冬野,马清槐,周锦如,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12.
(5) 威廉·配第.配第经济著作选集[M].陈冬野,马清槐,周锦如,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66.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446.
(7) 威廉·配第.配第经济著作选集[M].陈冬野,马清槐,周锦如,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12.
(8) 威廉·配第.配第经济著作选集[M].陈冬野,马清槐,周锦如,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11-12.
(9) 威廉·配第.配第经济著作选集[M].陈冬野,马清槐,周锦如,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11.
(10) 布阿吉尔贝尔.谷物论论财富、货币和赋税的性质[M].伍纯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02-103.
(11) 亚当·斯密.国富论:上[M].杨敬年,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7-8.
(12) 亚当·斯密.国富论:上[M].杨敬年,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9.
(13) 亚当·斯密.国富论:上[M].杨敬年,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14.
(14) 亚当·斯密.国富论:上[M].杨敬年,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384.
(15) 亚当·斯密.国富论:上[M].杨敬年,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22.
(16) 亚当·斯密.国富论:上[M].杨敬年,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10.
(17) 亚当·斯密.论财富的自然增长[M]//国富论:上.杨敬年,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
(18) 亚当·斯密.论罗马帝国衰落后城市的兴起和发展[M]//国富论:上.杨敬年,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
(19) 亚当·斯密.国富论:上[M].杨敬年,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18.
(20) 亚当·斯密.国富论:上[M].杨敬年,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18.
(21) 亚当·斯密.国富论:下[M].杨敬年,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753.
(22) 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M]//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232.
(23) 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M]//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233.
(2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716.
(25) 显然,这里的“供给”是指决定总产出(国民收入,亚当·斯密称作财富)的两组力量(供给和需求)之一的总供给,不是指决定商品价格的两组力量(供给和需求)之一的供给;前者是宏观经济学概念,后者是微观经济学概念。
(26)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重译本)[M].高鸿业,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37.下文简称《通论》。
(27)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重译本)[M].高鸿业,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23.需要指出的是,凯恩斯所说的“古典经济学”是指李嘉图到马歇尔、庇古这个时期的西方主流经济学,这和马克思所定义的古典经济学不同。
(28) 见本文第五部分。
(29) 经济学家们往往在三种含义上使用“生产”这个概念:一是生产过程,即要素或资源投入到产品产出的过程;二是生产能力(产能);三是生产结果。后两种含义的生产分别是宏观经济学所说的“潜在的总产出”和“实际的总产出”,它们都可以理解为“供给”。
(30) 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M].陈福生,陈振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144.
(31) 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M].陈福生,陈振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144.
(32) 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M].陈福生,陈振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147.
(33)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重译本)[M].高鸿业,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31.
(34) 马克思认为萨伊的“买卖必然平衡”的观点是从英国另一位古典经济学家詹姆斯·穆勒那里抄袭来的。参见:鲁友章,李宗正.经济学说史(修订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200,注①.
(35) 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M].陈福生,陈振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142.
(36) 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M].陈福生,陈振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145.
(37) 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M].陈福生,陈振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145.
(38) 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M].陈福生,陈振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149.
(3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36.
(40)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重译本)[M].高鸿业,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32.
(41) 马克思认为在社会再生产中,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生产创造出、生产出消费。这里的“生产”可以理解为“供给”,这里的“消费”可以理解为“需求”,这里的“再生产”显然系指基于扩大再生产的长期生产过程。凯恩斯主义者和新凯恩斯主义者主张“需求会创造它自身的供给”,但他们承认这是短期分析得出的论断,在长期还是供给起决定性作用。只不过凯恩斯本人不关心长期问题而已。凯恩斯的一句名言是:“在长期,我们都将死去了。”
(42) 习近平在2015年11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1-11(01).
(4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598.
(44) 这个模型分别由Roy F. Harrod和Evsey Domar在1939年和1946年独立提出。
(4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12.
(4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07-208.
(4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07.
(4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11.
(4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12.
(50)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17.
(5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30.
(5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11-212.
(5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18.
(5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782-783.
(5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72.
(5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30.
(5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81.
(5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99.
(5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91.
(60) 本文作者认为,马克思这里所说的“生产”是指生产结果,因为“给消费提供对象”的只能是生产结果,所以这里的“生产”也可以理解为“供给”。马克思所说的“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这两种消费合在一起就是宏观经济学所说的总需求。
(6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7.
(62) 根据马克思的有关论述,“生产工具的分配和社会成员在各类生产之间的分配”本身就是社会经济制度。但“生产工具的分配和社会成员在各类生产之间的分配”显然还有“资源(生产要素)配置”的含义。
(6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308-309.
(6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85.
(6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80-481.
(6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94.
(6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30.
(6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717.
(6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234-235.
(7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129.
(7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602.
(7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603.
(7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126.
(74) 转引自: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现代国外经济学论文选:第17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16.
(75) 乔治·吉尔德.财富与贫困[M].储玉坤,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45.
(76) 保罗·克雷格·罗伯茨.凯恩斯主义模型的破产[M]//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现代国外经济学论文选:第17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2.
(77) 乔治·吉尔德.供给学派[M]//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现代国外经济学论文选:第17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29.
(78) 诺曼·图尔.税收变化的经济效果:新古典学派的分析[M]//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现代国外经济学论文选:第17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61.
(79)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现代国外经济学论文选:第17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21.
(80) 乔治·吉尔德.供给学派[M]//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现代国外经济学论文选:第17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21.
(81) 乔治·吉尔德.供给学派[M]//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现代国外经济学论文选:第17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30.
(82) 《每月评论》编辑部.评供给经济学[M]//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现代国外经济学论文选:第5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135.
(83) Hailstones T J. A Guide to Supply-side Economics [M]. Richmond, VA: Robert F. Dame, 1982: 3.
(84) 转引自:托马斯·W.黑兹利特.供给学派的弱点:奥地利学派的批判[M]//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现代国外经济学论文选:第17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113-114.
(85) “五个转换”是指:经济格局由“供给短缺型”向“需求不足型”转换,生产方式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知识密集型转换,产业结构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转换,发展动力由投资驱动向技术和创新驱动转换,经济体制由“半市场经济”向“全市场经济”转换。详见:方福前.中国经济正在进行的五个转换[J].人民论坛,201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