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条 〔财政投入〕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大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财政投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条文注释
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大环境保护的财政投入,特别是近些年来,环境保护的财政投入逐年增加。虽然我国对环境保护的投入逐年增加,但从世界范围看,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目前发达国家环保投入占GDP的比重大多超过3%。我们国家这几年环保投入的力度不断增加,但总的看投入比重还比较低,需要进一步提高投入水平,不断增加环境保护方面的财政投入。各级政府要把财政的环保支出作为财政的经常性支出,加大环保监测、污染的治理、环境规划、环保信息、环境科学以及各类资源保护等方面的财政投入水平,确保财政的环保支出稳定增长。
同时,根据本条的规定,各级政府还要提高环境保护方面的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益,应是公共财政题中应有之义,特别是在当前我国财政“过紧日子”的情况下,注重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阶段我国财政收入增长乏力,除了经济下行的客观因素外,还有一系列由必要的“结构性减税”所带来的主观因素。在支出方面,除了环境保护方面外,从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到保障房建设、基本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等,都需要加大财政投入,以满足这些刚性的民生需要。在这样的情况下,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努力“少花钱多办事”“把钱花在刀刃上”,是财政为全局服务的更为重要、更加突出的着力点。
做好环境保护工作需要大量的财政投入,在当前我国财政资金来源较为有限的情况下,强调提高环境保护资金的使用效益尤为重要。实践中有的地方用于环境保护的财政资金投入后没有达到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的预期效果;有些地方对用于环境保护的财政资金不知道怎么用,出现了闲置情况。这些问题应引起有关地方、部门的高度重视,要注重对财政资金的优化使用,使其在环境保护事业中获得最佳使用效益。
配套规定
《预算法》(2014年8月31日)
第27条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包括各项税收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转移性收入和其他收入。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按照其功能分类,包括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外交、公共安全、国防支出,农业、环境保护支出,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支出,社会保障及就业支出和其他支出。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按照其经济性质分类,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资本性支出和其他支出。
《大气污染防治法》(2015年8月29日)
第3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的财政投入。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负责,制定规划,采取措施,控制或者逐步削减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使大气环境质量达到规定标准并逐步改善。
《节能减排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015年5月12日)
第2条 本办法所称节能减排补助资金,是指通过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用于支持节能减排方面的专项资金。
第3条 节能减排补助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专项管理。
配套解读
《预算法》第27条规定了一般公共预算的收支范围。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按照政府基本职能可以划分为一般公共服务(如统计、财政、宣传等事务)、外交、国防、公共安全、教育、科技、文化、社会保障、卫生、环境保护、城乡社区、农林、交通、金融、住房等支出,每类支出下设款级科目,款级下设项级科目,由大到小、由粗到细地将支出最终落实到具体事项。这一范围包括环境保护支出,也即对环境保护的财政投入。
案例注释
案例5:对骗取国家专项资金等犯罪要加大打击力度(张有胜行贿、诈骗案,2015年6月17日最高检发布10起检察机关加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
裁判要旨: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国家投入了巨大的财力物力,设立了关闭小企业奖励资金及淘汰落后产能补助资金等专项资金。检察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查办行贿受贿等职务犯罪案件过程中,注重加大对骗取国家专项资金等犯罪的打击力度,为确保国家专项补助资金按照法律和制度要求正确使用提供了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