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都东门之眼——吴王夫差、伍子胥的故事
人物小传
人物:姬夫差
氏:吴
生卒:约公元前528年—公元前473年
故乡:春秋时期吴国(今江苏苏州)
历史地位:春秋时期吴国末代国君,阖闾之子。夫差与晋国争霸成功,夺得霸主地位。
经历:公元前495年即位,第二年在夫椒之战中,吴王夫差打败了越国,攻破了越国国都。此后,吴王夫差积极寻求扩张,在艾陵一战中,打败了齐国,歼灭了十万齐军。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在黄池之会与中原各诸侯歃血为盟,展现了吴国强盛的国力。吴王夫差执政时期,极其好战,穷兵黩武,国力空虚。越王勾践不忘会稽之耻,趁夫差赴黄池之会时,乘虚而入,杀死吴国太子。吴王夫差与晋国争霸成功,夺得霸主之位后匆匆回国。公元前473年,越国再次兴兵灭掉了吴国。吴王夫差自刎而亡。
为避祸逃离楚国
伍奢是楚国太子建的太傅,有两个儿子,分别叫伍尚、伍子胥。由于太子建被费无忌所诬陷,伍奢也因此受到了牵连。费无忌对楚平王进谗言,说:“伍奢有两个儿子,不杀掉他们的话,未来将成为楚国的祸患。为什么不以免除他们父亲伍奢的死罪为条件,将他们招来呢?这样他们二人就一定会回到楚国。”
于是,楚平王让人去寻伍尚、伍子胥二人。哥哥伍尚对弟弟伍子胥说:“听到父亲可以免去死罪却不回去,是为不孝。”伍子胥则对哥哥说:“楚平王召我兄弟二人,并不是为了让父亲免于死罪,而是怕我们逃脱以后,成为楚国的祸患。只要我兄弟俩一到,我们父子三人就会一起被杀,况且去了也不能报仇,不如投奔别的国家,借他国力量来雪父亲的耻辱,束手待毙没有用啊。”
伍尚还是回到了楚国,而伍子胥没有回去。果然,楚平王将伍奢、伍尚都杀死了。此时,伍子胥知道楚国不能待了,只得逃往其他国家。因为太子建在宋国,就去了宋国投靠他。中途又发生了许多变故,最后,伍子胥不得不带着太子建的儿子公子胜一起投奔吴国。途中,他俩经过陈国想要出昭关到吴国。昭关守卫正在到处抓捕他们。
追兵就在身后。伍子胥一路到了江边,江上有一名渔父正在划船,知道伍子胥情况紧急,于是帮助伍子胥渡了江。等到伍子胥渡过了江,他解下身上的佩剑说:“这把剑价值百金,我将它送给您。”
渔父说:“楚国有法令,说能捉到伍子胥的人赏赐粟五万石,封赏执珪(zhí guī,春秋战国时楚国之爵名,又称上执珪,为楚最高爵位。珪为卿大夫在举行典礼时手中所执的一种玉版,爵高者始能用之)的爵位,岂止只值百金的佩剑呢?”于是,渔父谢绝了伍子胥的美意。伍子胥还没有到达吴国就生病了,不得已在中途停了下来,沿路以乞讨为生。到了吴国,吴王僚刚刚执政,任用公子光为将军。伍子胥于是依靠公子光的关系来求见吴王。
伍子胥像
巧言令色的陷害
伍子胥一家遭到奸人陷害,父死兄亡,起因缘于一个毫不相识的秦国女子。这个女子叫作孟嬴。孟嬴是秦景公的女儿,与楚国的太子建定下了姻亲。楚平王是为了联秦制晋才这样做的,于是他派费无忌去秦国为太子建迎娶孟嬴。
孟嬴的容貌甚美。费无忌一见,便有了坏主意,开始挑唆楚平王,他着力渲染孟嬴绝世美貌,天下无双,劝楚平王不要错过,并建议楚平王自己娶孟嬴。楚平王本来就好色,欣然同意了这个建议。于是,楚平王转而强纳了儿媳孟嬴。
费无忌因此深得楚平王的赏识,手中的权力也越来越大。由于担心太子建登位后会对自己不利,费无忌于是不断离间楚平王和太子建的关系,所以才有了前面迫害太子建与伍奢全家的一幕。费无忌天天进谗言,说太子建为了秦国女子的事心生怨恨,以后就会联合其他诸侯,企图起兵造反。
楚平王听了之后半信半疑,就将太子的老师伍奢找来询问。伍奢一听,知道是费无忌在捣鬼,于是对楚平王说:“大王不要听信小人谗言,而疏远自己的亲生骨肉。”
费无忌害怕了,装作十分激动的样子,说:“大王再不制止太子建的话,后悔可就来不及了呀!”楚平王便把伍奢关押起来,太子建听闻这一消息后逃到了宋国。
费无忌想要斩草除根,就与楚平王合谋假意招来伍奢的两个儿子前来救父。伍奢对楚平王说:“伍尚会来,而伍子胥定不会来。”楚平王问:“为什么?”伍奢说:“伍尚为人慈孝仁厚,会不顾一切前来救父;伍子胥为人智而好谋,知道来了就是死,一定不会前来。”后来,果然应验。幸运的是,伍子胥侥幸逃到吴国,给楚国大乱埋下了伏笔。
公子光杀僚夺位
吴国是在吴王寿梦在位时期开始强盛起来的。寿梦晚年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头疼的问题。寿梦有四个儿子,分别是长子诸樊、次子余祭、三子夷眛、四子季札。其中,四子季札是寿梦这四个儿子中最为知书达礼、仁爱贤明的,寿梦也最喜爱这个小儿子,一直想要将王位传给季札。但是季札无心王位,坚决不肯接受。待到寿梦临终前,他将四个儿子都叫到跟前,嘱咐大儿子诸樊,王位一定要兄终弟及,这样最后可以让季札得到王位。诸樊哭着答应了。
公元前561年,吴王寿梦去世,诸樊代掌国政,第二年正式即位。公元前548年,吴王诸樊中箭身亡,遗命将王位传给次弟余祭。公元前544年,吴王余祭去世,又将王位传给了三弟夷眛。公元前527年,吴王夷眛也去世了,终于轮到传给季札了,但是季札此时依然不接受。无奈之下,王位只得传给了夷眛的儿子公子僚,称吴王僚。此时,公子光担任将军。
公子光,是诸樊的大儿子,对公子僚即位的事很不甘心。他认为,自己的父亲兄弟四人,理应传位给最贤德的叔父季札。如果最后季札不接受王位,而自己的父亲诸樊是最先即位的长子,自己作为诸樊的长子就应顺理成章地即位,怎么也轮不到公子僚。于是,公子光暗中招贤纳士,准备袭击吴王僚,夺回王位。
吴王僚五年(公元前522年),楚国逃亡之臣伍子胥前来吴国投奔,公子光以宾客之礼接待了他。伍子胥通过公子光的关系,得以见到了吴王僚。过了许久,楚平王因楚国边邑钟离与吴国边邑卑梁氏都养蚕,两名女子因为争桑叶而互相攻击,楚平王于是大发雷霆,以至于两国起兵相互攻击。吴国派出公子光迎战,讨伐楚国,一举攻破了楚国边邑钟离、居巢,最后凯旋。
伍子胥看出公子光的能力,劝谏吴王僚,说:“楚国可以一举攻破,可以再派公子光去。”公子光则对吴王僚说:“伍子胥的父亲和哥哥都被楚平王杀害了,他劝大王继续讨伐楚国,只是出于私心,现在攻打楚国未必能攻破。”足智多谋的伍子胥看出公子光有很大的野心,想杀掉吴王僚而自立为王,但又不能说穿此事。同时,伍子胥也希望能够通过公子光,实现自己复仇的愿望。
伍子胥有一次在街头遇见了专诸(中国古代“四大刺客”之一。藏匕首于鱼腹之中进献,当场刺死吴王僚,专诸也被吴王僚的侍卫杀死),他既是个大孝子,也是一名勇猛之士。于是就将专诸推荐给了公子光,自己则退出朝廷,与太子建的儿子公子胜一起躬耕于田野,静待时机。
吴王僚十二年(公元前515年),吴王僚趁楚平王驾崩,国内动荡之时,兴兵伐楚。由于国内空虚,公子光就加快了策动政变的步伐,并在吴王僚班师回朝的庆功宴上派勇士专诸将剑藏于鱼腹中,趁上菜之机刺杀了吴王僚,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专诸刺王僚”的故事。由此,公子光成功夺得吴国王位,称吴王阖闾(hé lǘ,一作阖庐,姬姓,名光,又称公子光,吴王诸樊之子。春秋末期吴国君主,军事统帅)。
公子光雕像
由于专诸在刺杀吴王僚的时候,死于吴王僚的侍卫之手。为了报答专诸的恩义,吴王阖闾封专诸的儿子为上卿。不愿接受王位的季札看到事情竟然演变成这样,只能在侄儿吴王僚的墓前痛哭不已。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上台后开始任贤使能,召伍子胥为行人(古官名,掌管接待诸侯及诸侯之上卿之礼。类似外交官),任伯嚭(bó pǐ,春秋晚期人,原为晋国公族,伯嚭得到吴王宠信,屡有升迁,直至宰辅。伯嚭为人,好大喜功,贪财好色,为一己私利而不顾国家安危,内残忠臣,外通敌国,使吴国逐渐走向衰败)为大夫,共商国是。
助吴国强兵兴国
在复仇的道路上,隐忍的伍子胥愈来愈接近他的目标。当时的吴国虽然已很强大,但仍有不少问题困扰着吴国。具有政治胆识的阖闾广纳人才,任贤使能,采纳良策,听取民声。他任用伍子胥,听取其振兴吴国的建议。
经伍子胥推荐,阖闾亲自召见了军事家孙武(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与孙武讨论晋国六卿强弱。孙武献出了自己的军事著作兵法十三篇,阖闾拜孙武为将军。孙武擅长兵法,能将吴王的后宫姬妾训练成作战部队。
吴王阖闾野心很大。他从在位的第三年起就连年用兵,并在征战楚国时,杀死了投降楚国的两位吴国公子。吴王阖闾九年(公元前506年)时,在孙武的建议下,吴国联合了唐国和蔡国,一起攻打楚国。楚国发兵抵抗,两军隔着汉水摆开阵式。
阖闾的弟弟叫夫概,他想立下战功,便向吴王请命进攻。吴王阖闾不准。夫概说:“大王既然把军队交给我,就要信任我。作战就要求胜,还等什么呢?”于是,夫概率领五千名部下,偷袭了楚军,楚军大败,仓皇而逃。看到夫概打了胜仗,阖闾觉得此时对战楚军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命令大军追赶楚军,之后与楚军打了五仗,把楚军打得落花流水。吴王趁机长驱直入楚国国都。楚昭王见情势不妙,逃离了郢都。第二天,吴王阖闾率领大军进驻楚国国都。楚昭王则逃到了郧地,做了流亡之君。
从父兄被杀、自己流亡,伍子胥历经了足足十六年才得以返回故国。然而,昔日的仇人楚平王和费无忌早已死去,伍子胥想拿楚昭王来抵命,但怎么都找不到这个逃走了的楚国国君。
积聚多年的满腔仇恨无处发泄,伍子胥一怒之下将楚平王的遗骸从坟墓里挖了出来,狠狠地用鞭子抽打了三百下,这才罢休。
申包胥感动秦国
申包胥(申氏,名包胥,又称王孙包胥。湖北省监利县人,春秋时期楚国大夫。为救楚国,申包胥在秦城墙外哭了七天七夜,滴水不进,终于感动了秦国君臣,史称“哭秦廷”。自此申包胥被列为中国忠贤典范)是楚国的大臣。当初,伍子胥与申包胥是挚友。伍子胥逃跑时,曾经咬牙切齿地对申包胥说:“我一定要毁灭楚国。”申包胥则说:“我一定要保存它。”
伍子胥怒抽楚平王尸骸三百鞭的事情,立刻传遍了天下。逃亡于山中的申包胥,听说了伍子胥鞭尸的事情,感到十分愤怒,遣人跟伍子胥说:“你报仇的手段,也太过分了!我听说,人多能战胜天,天也能毁灭人。你曾是楚平王的臣子,曾亲自北面拱手称臣,现在居然侮辱逝者,难道不是违背天理至极吗?”
伍子胥却对来人说:“替我谢谢申包胥,我就像太阳,快落山了,但路途还很远,怕没有时日报仇,所以我要倒行而逆施。”
面对楚国将亡的危急情势,忠心耿耿的申包胥逃到秦国告急,向秦国求救。一开始,秦哀公派人婉言谢绝了。悲痛无助的申包胥站起来靠着院墙昼夜痛哭,一直哭了七天七夜,没有喝一口水,哀声不绝。秦哀公可怜忠臣申包胥,说:“楚王虽然残暴,但有这样的臣子,谁能忍心不保存楚国呢?”还为申包胥写下《无衣》这首诗。于是,秦国派出五百辆兵车,出发援救楚国。不久,秦军在稷地打败吴军。
夫差继位报父仇
吴王阖闾不只对西边的楚国用兵,也对南边的越国进行征伐。公元前496年夏天,吴王阖闾起兵讨伐越国。越王勾践在欈李(古地名,在今中国浙江省嘉兴市一带。欈,zuì)奋起抗击,史称“欈李之战”。两军交战,战况十分激烈。最后,越国军队派出死囚走到吴国军队阵前,突然一齐挥剑自尽。
吴国军队没有见过这种打法,感到十分新鲜,只顾着观看,而放松了戒备。越国军队趁机大举攻击,在姑苏大败了吴国军队。其间,越国大夫灵姑浮用戈攻击了吴王阖闾,还斩落了阖闾的脚拇指。受伤的吴王阖闾被迫还师,不久伤病就变重了。临终前,含恨的吴王阖闾对太子夫差说:“儿呀,你能忘了勾践杀死了你的父亲吗?”含泪的夫差回答:“儿不敢忘。”
阖闾去世后,夫差即位。吴王夫差重用伯嚭,勤于练兵,一心报勾践的杀父之仇。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率领精兵,在夫椒(古地名。太湖中的洞庭西山,一说夫与椒各为一山)打败了越国,攻破了越国的都城会稽,终于为父亲阖闾报了仇。
越王勾践聚集剩下的五千甲兵,驻扎在会稽山,派大夫文种贿赂伯嚭,向吴国求和,并转达越国愿意做吴国属国的想法。洞若观火的伍子胥认为不能答应越王,还请求灭掉越国以除后患。但吴王夫差志得意满,答应越国的求和,并让越王为他服役。
伍子胥含恨自尽
面对越王勾践求和的请求,加上被收买了的伯嚭的谗言,吴王夫差丧失了判断力,想答应越王。伍子胥劝说吴王夫差,说:“越王勾践是一个能够忍辱负重的人。大王今天要是不消灭他,将来一定会后悔的!”
殊不知,勾践早已命人贿赂了伯嚭,让伯嚭在吴王夫差面前讲好话,促使两国讲和。加之吴王夫差逐渐厌烦了伍子胥,最后还是选择了听取伯嚭的意见。自战胜越国以后,吴王夫差便认为没有后顾之忧了。五年后,吴王夫差听说齐景公过世,齐国内部大臣争宠,新立国君能力不足,国家局势动荡,加上受到鲁国的鼓动,于是想联合鲁国一齐发兵,攻打齐国。
此时,伍子胥又向吴王夫差劝谏,说:“越王勾践不忘吴国之仇,现在吃东西都不挑食,对百姓非常照顾,这是想要有所作为的准备呀。此人不除,势必成为吴国祸患。吴国现在有越国,就像有块心病,大王不解决眼前这个心病,却要去攻打齐国,这岂不是错得离谱吗?”
迫切想到中原立下战功的吴王夫差,仍然听不进伍子胥的劝告。大举攻打齐国,在艾陵取得胜利,杀死齐国军队主帅,吴王夫差声名远播,越来越不相信伍子胥的话了。又过了四年(公元前485年),吴王夫差准备再度攻打齐国。这时,越王勾践采用子贡的计谋,率众助吴国一臂之力,还送了许多财宝继续贿赂太宰伯嚭。太宰伯嚭愈发偏袒越国,整日都在吴王夫差面前说越王勾践的好话。夫差为伯嚭所谗,不听从伍子胥“联齐灭越”的主张,派伍子胥出使齐国。伍子胥在齐国时,将自己的儿子托付给齐国的鲍牧,才返回吴国。
伯嚭乘机向夫差说伍子胥的坏话,诬陷伍子胥企图谋反:“伍子胥缺少恩德,因为上次大王想要攻打齐国时,他的计策没有被采纳而感到羞耻。现在大王要再次进攻齐国,伍子胥又强行劝谏,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计策高明而已。我派人暗中观察他,发现他在齐国时竟然将自己的儿子托付给齐国的鲍牧。他现在不得志,常常产生怨恨情绪,请大王早日除掉伍子胥,以免不测呀!”
勾践像
吴王夫差听信谗言,于公元前484年赐死伍子胥。临终前,伍子胥长叹说:“奸臣伯嚭受到贿赂作乱,您居然听信他的谗言而要杀我。我曾辅佐你的父亲吴王阖闾称霸于诸侯。当时好几位公子都争当太子,是我向先王冒死力争,才让你当上了太子!你被立为太子后,想报答我,要将吴国的一半分给我,但我并不敢有此奢望。可如今你竟听信奸佞小人的谗言而杀害长辈!”
悲愤无比的伍子胥,留下遗言,交代门客于他死后,将他的眼睛挖出,挂在吴国都城的东城门上——伍子胥要亲眼看着越国军队灭掉吴国。听闻伍子胥临终前的遗言,吴王夫差勃然大怒,大发雷霆。五月初五这天,吴王夫差命人把伍子胥的尸首,用鸱夷革裹着,抛弃在姑苏的东南江中。吴国老百姓哀怜伍子胥,为其在江上立祠,命名为胥山(一名张山,原是嘉兴城郊境内唯一的山丘。近二十米高,面积近百亩)。伍子胥一死,吴王夫差便发兵伐齐,却被齐国打败,不久就撤兵了。
勾践灭吴夫差悔
后来发生的事情,果然不出伍子胥所料,吴国被越王勾践一举歼灭。吴王夫差在位的第十四年(公元前482年),北会诸侯。吴王夫差意在称霸中原。这时,越王勾践乘虚袭击吴国,杀死了吴国太子。当时吴王正与诸侯会盟,为了封锁战败的消息,竟然斩杀了七个不小心走漏军情的人。中原盟主的名号终究没有落在吴王夫差的头上。疲惫的吴王夫差带兵回国,由于军队在外逗留过久,将士无力征战。面对越国的挑衅,吴国花了一大笔钱财跟越国讲和。
公元前478年,越国愈发强盛,越王勾践再次带兵打赢了吴国,对吴国构成了更大的威胁。吴王夫差见越国国力如此强盛,内心十分恐惧。公元前473年,越国彻底打败吴国,占据了吴王旧宫,百官朝贺。奸臣伯嚭此时也在其中,而且自认为有功,得意扬扬。谁知,越王勾践下令诛杀伯嚭,罪名是“不忠于君”。
吴王夫差本来命人向越王勾践乞求和议,但是越王勾践拒绝了,想把吴王夫差从吴国的国都贬到甬东,只给他百户人家。此一时,彼一时,成王败寇(指在争夺政权的斗争中,成功的就是合法的,称帝称王;失败的就是非法的,称为寇贼)之事常有。吴王夫差这时才醒悟,感慨万分地叹道:“我已经老了,无力侍奉君主了。我后悔当初不听伍子胥的话,让自己沦落到这个地步。”说完,吴王夫差就自刎而死了。临死之前,羞于去阴间见伍子胥的吴王夫差,用白布蒙住了脸,说:“我实在没有脸面见伍子胥啊!”
读原典
伍胥惧,乃与胜俱奔吴。到昭关,昭关欲执之。伍胥遂与胜独身①步②走,几③不得脱。追者在后。至江,江上有一渔父乘船,知伍胥之急,乃渡伍胥。伍胥既渡,解其剑曰:“此剑直④百金,以与⑤父。”父曰:“楚国之法,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⑥,爵执珪⑦,岂徒⑧百金剑邪?”不受。伍胥未至吴而疾,止中道⑨,乞食。至于吴,吴王僚方用事⑩,公子光为将。伍胥乃因公子光以求见吴王。
久之,楚平王以其边邑钟离与吴边邑卑梁氏俱蚕⑪,两女子争桑相攻,乃大怒,至于两国举兵相伐。
——《史记·伍子胥列传》
注释
①独身:独自一人。②步:步行。③几:几乎。④直:通“值”,价值。⑤与:送给。⑥石:古代计量单位。一石约等于现在的三十公斤。⑦爵执珪:爵,让……成爵。给予执珪的爵位。⑧徒:仅仅。⑨中道:中途。⑩用事:执政。⑪蚕:养蚕。
看译注
伍子胥感到恐惧,于是与公子胜一起投奔到吴国。到了昭关,昭关守卫要捉拿他俩。于是伍子胥与公子胜分头逃离,几乎逃脱不了,追兵就在身后。到了江边,江上有一名渔父正在划船,知道伍子胥情况紧急,于是帮助伍子胥渡了江。等到伍子胥渡过了江,伍子胥解下了身上的佩剑说:“这把剑价值百金,将它送给您。”渔父说:“楚国有法令,说能捉到伍子胥的人赏赐粟五万石,封赏执珪的爵位,岂止只值百金的佩剑呢?”渔父并不接受。伍子胥还没有到达吴国就生病了,不得已在中途停了下来,沿路以乞讨为生。到了吴国,吴王僚刚刚执政,公子光为将军。伍子胥于是托公子光来求见吴王。
过了许久,楚平王因楚国边邑钟离与吴国边邑卑梁氏都养蚕,两名女子因为争桑叶而相互攻击,于是大发雷霆,以至于两国起兵相互攻打。
说名道姓
姓氏:伍
代表人物:伍胥、伍参、伍子胥、伍孚、伍隆起、伍修权
姓氏来源: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芈姓、姬姓、姜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出自远古黄帝的臣子伍胥,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伍胥为得姓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