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读史记(全八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争位复国称霸——晋文公的故事

人物小传

人物:介子推

别称:介之推、介子

生卒:? —公元前636年

故乡:晋国闻喜户头村(今山西介休)

历史地位:后人尊为介子。因“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壮举,深得世人怀念。

经历:介子推,又名介之推。早年间,介子推跟随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十九年。其间,有一次重耳快要饿死了,介子推偷偷割下自己腿上的肉,和野菜一起煮成汤端给重耳喝,重耳知道后大受感动。这就是著名的“割股奉君”。后来,公子重耳当了国君,成为晋文公,介子推却辞官不言禄。晋文公非常愧疚,将介子推被焚的绵山改名为介山,由此产生了“寒食节”。

重耳争位之战

晋国公子重耳,在故国以外的地方漂泊了足足十九年之后,才返回晋国,登上国君之位。当上国君时,他已经六十二岁了。这十九年对重耳来说就像一场梦,一路上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经历了极大的艰难险阻,备尝了人情的冷暖,这一切都让重耳变得成熟起来。

晋文公元年(公元前636年),秦国护送重耳到达黄河岸边。

面对重耳即将登上大位,他的舅舅狐偃说:“我跟随您周游列国,有过太多的过错,我自己都知道,我请求现在离去吧。”重耳说:“如果我回到晋国后,有不与您同心的,请河伯作证!”于是,重耳就把玉璧扔到黄河中,与狐偃明誓。那时,介子推也是随从,正在船中,听罢笑道:“确实上天在支持公子兴起,可狐偃却认为是自己的功劳,并以此向君王索取,太无耻了。我不愿和他同列。”说完,介子推就离开了。

秦军包围了令狐,晋军驻扎在庐柳。二月辛丑日,狐偃与秦晋大夫在郇结盟。壬寅日,重耳进入晋军中。丙午日,重耳到达曲沃。丁未日,重耳到武宫朝拜即位,称晋文公。大臣们都前往曲沃朝拜。这一刻,公子重耳终于成为晋文公。

勤王拥护周室

周襄王姬郑有个异母弟弟叫王子带,周襄王之父周惠王生前非常宠爱王子带,因此周襄王很畏惧这个弟弟。而惠后也十分宠爱王子带,还打算立王子带为嗣君,但没有来得及实现便去世了。王子带从齐国回到周朝,与周襄王的王后隗氏通奸,这是叔嫂私通的丑事。

公元前636年,周襄王胞弟王子带叔嫂私通一事东窗事发,愤怒的周襄王废了王后隗氏。王子带联合大臣颓叔、桃子发动叛乱,还联合狄人的军队攻打周襄王,大败周军。周襄王不得不逃到郑国的(sì,水名,在今天河南省)地暂时居住,并向各国诸侯发出信号求救。秦穆公、晋文公都收到了周襄王的告急文书。秦穆公也有心称霸,他立刻调兵遣将,戍守在黄河边上,准备护送周襄王回周朝。

晋文公将身边的能臣召集起来商讨该如何应对。这时,狐偃以一个大政治家的敏锐嗅觉劝谏晋文公,说:“您想要争夺霸权,得到诸侯的拥护,勤王是上乘之选。周王室与晋国同为姬姓,如果晋国落于秦国之后,就无法向天下发号施令。周天子是天下大宗,有了周天子的支持,就能奉天子以令诸侯。”

于是,想当霸主的晋文公采纳了大臣的建议,率军顺着黄河而下。三月甲辰日,晋军到达阳樊并包围温地,护送周襄王回到了周都洛邑。四月,杀死了王子带。周襄王大为感动,为了感谢晋文公的恩惠,把河内、阳樊两地赐给了晋国。

介子推不言禄

早年间,重耳出亡时,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有一天,重耳一行人逃到卫国,被一个随从偷光了粮食。失去了粮食的重耳饥饿难耐,不得已向路边的农夫乞讨,可非但没要来食物,还被农夫用一块泥巴嘲笑戏谑了一番。重耳本来要发怒,被舅舅狐偃拦住了。后来,眼看着重耳要饿晕了,为了能让重耳活命,介子推偷偷跑到山沟里,割下自己腿上的肉,加上其余采摘来的野菜,一起煮成汤呈给重耳。

重耳狼吞虎咽吃了以后,才知道吃的是介子推腿上的肉。重耳大为感动,声称有朝一日做了君王,一定要好好报答介子推。038在重耳落难之际,介子推能够如此肝脑涂地、忠心耿耿,实在是太难能可贵了。这就是“割股奉君”的由来。

重耳终于回到国内,当上了国君,成了晋文公。生性恬淡的介子推并没有像狐偃那样主动邀功请赏,而是认为晋文公返回国都是上天旨意,自己没有什么功劳。介子推认为,忠君的行为要发乎自然,不能以请赏为目的,并以接受奖赏为耻。介子推更是瞧不上狐偃等人把功劳据为己有,甚至不愿意与这些人为伍。

于是,介子推在渡过黄河以后,便自己一个人离开了。后来回到了家乡绵山,当了一名隐士,不肯食君禄。在他的心中,不存在一丝一毫对晋文公的怨恨,也不抱有对功名利禄的艳羡,有的只是对追逐荣华富贵的鄙夷和归隐田园的恬淡。

介子推不肯受赏,曾赋诗一首:“有龙于飞,周遍天下。五蛇从之,为之承辅。龙返其乡,得其处所。四蛇从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桥死于中野。”介子推的邻居为介子推鸣不平,将介子推的这首诗抄录下来,在夜里挂到了城门上。晋文公由此看到了介子推的诗,才想起曾经有这样一位忠臣。晋文公悔恨不已,赶紧派人寻找介子推,可是介子推早已归隐,遍寻不得。于是,晋文公亲自带着随从来到介子推的家乡绵山寻访他的踪迹。由于绵山实在太大,他们始终找不到介子推。

晋文公听信了小人的谗言,居然放火烧山,希望逼迫介子推出山。可惜介子推意志高洁,这场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依然不见介子推的踪影。火灭后,有人在一棵枯树下发现了烧焦的介子推和其母亲的尸体。

介子推像

晋文公见状,后悔不已,悲痛万分,趴在树下哭拜了好半天才起身。最后,晋文公将一段烧焦的木头带了回去,回宫之后做了一双木屐,每天望着木屐叹道:“悲哉足下。”

图谋中原霸业

晋文公四年(公元前633年),楚成王和同盟诸侯包围了宋国。宋国的公孙固赶到晋国请求援助。晋文公询问大臣们的意见。宋国的公孙固当年曾经替重耳说过话,所以先轸说:“报答恩人,图谋霸业,就看今朝。”狐偃又说:“楚国刚刚占了曹国,又与卫国通婚,所以这三国目前是利益共同体。如果我们攻打曹国、卫国,楚国一定会出手救援,那么宋国就能解脱。”

晋文公同意这个建议,于是整顿三军,出兵讨伐曹国和卫国。十二月,晋军攻下太行山以东地区,晋文公将原邑封给了赵衰。

晋文公五年(公元前632年)的春天,晋文公以荀林父为御戎、魏犨为车右,率领晋军800乘南下讨伐曹国。晋军向卫国借路,卫成公不同意。晋军只好迂回从南边渡过黄河攻打曹国,并讨伐卫国。正月,晋军攻下五鹿。二月,晋文公、齐孝公在敛盂结盟。卫成公见晋军压境,晋国和齐国又结了盟,也想参加结盟。可是,这次轮到晋文公不同意了。无奈,卫成公转而想与楚国结盟,卫国人极力反对并且赶走了卫成公,以讨好晋国。楚国想救援卫国,但没有胜利。晋军不战便攻陷了卫国。

三月,晋军南下攻打曹国。晋军很快就攻入了曹国都城,列举了曹共公的罪状。当年曹共公不听僖负羁的话,曾经侮辱过公子重耳。而今,曹共公害怕了,让三百个美女拉着华丽的车子出来谢罪。为了报答僖负羁当年的恩情,晋文公下令军队不许进入僖负羁同宗族家中。实际上,晋军攻击曹国和卫国的目的是为了引诱楚军北上,坐收以逸待劳(多指作战时采取守势,养精蓄锐,让敌人来攻,然后乘其疲劳,战而胜之)之功。可是楚军并不上当,而是猛攻宋国,宋国再次向晋军告急求救。

晋文公此时感到为难了。如果救援宋国,就要攻打楚国。但是楚国曾对晋文公有恩,晋文公不想恩将仇报;但是,宋国也对晋国有恩,不出兵帮助宋国,就会失去宋国,陷于战略被动地位。这时,先轸劝谏晋文公,说:“不如先抓住曹伯,把曹国、卫国的土地分给宋国。楚国为救曹国和卫国肯定着急,势必会放弃攻打宋国。”于是,晋文公听取了先轸的意见,楚成王真的率军离开了宋国。

城濮之战大胜

城濮之战,是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年),晋、楚两国在魏国城濮(古地名,位于山东鄄城西南临濮集。春秋卫地。公元前632年,晋文公和齐、宋、秦等国联军,战败楚国于此)地区进行的争夺中原霸权的首次大战。晋文公兑现当年流亡楚国时许下的“退避三舍”的诺言,令晋军后退,避楚军锋芒。子玉不顾楚成王告诫,率军冒进,结果被晋军歼灭两翼,楚军大败。

楚将子玉骄傲自负,反对楚成王撤军,坚持要与晋一战。楚成王不同意子玉的观点,说:“晋文公在外逃亡了整整十九年,遭受窘迫的时间太久了,如今终于回到了故国。因为他尝尽了艰难险阻,所以必定会好好对待百姓。这是上天在为他开路,不可阻挡啊!”固执的子玉坚持要请兵,说:“臣不敢说肯定建功立业,只求堵塞那些诽谤的言论。”楚成王很生气,却也无奈,只给了子玉很少的军队。

晋文公五年(公元前632年),子玉派使臣宛春与晋国交涉:如果晋国答应了,曹、卫、宋三国都会感激楚国;如果晋国不答应,曹、卫、宋三国都会怨恨晋国,晋国里外都不是人。这是狡猾的子玉一石二鸟之策。

果然,狐偃就中了子玉的圈套,说:“子玉不讲礼呀,晋文公只得到一份,而他们的臣子却能得到两份,这事不公平。”而先轸则识破了子玉的诡计,对狐偃说:“安定人心才叫礼。楚国一句话让三个国家归附,您一句话得罪了三个国家,我们才是无礼呀。不答应楚国,就等于放弃宋国。不如先私下答应让曹、卫复国,用来引诱楚国,同时扣留楚国使者宛春,用以激怒楚国,再视战争胜负的情况而定。”

晋文公听了二人的分析后,采用了先轸的建议。一方面让曹、卫复国,劝其与楚国绝交;另一方面,扣留楚国的使者宛春,用以激怒楚将子玉。果然不出所料,楚将子玉很生气,带军北上攻打晋军,进逼陶丘。晋文公退避九十里,回报楚成王过去对他的礼遇。楚国军官问:“你们为什么退兵?”狐偃说:“过去我们在楚国时曾承诺交战时退避三舍。”晋文公退避三舍,既是报答以前楚成王给予的礼遇,也是诱敌深入,楚军也想撤退,但子玉不同意。

晋文公五年(公元前632年),晋文公联合宋国、齐国、秦国三个国家的大军,驻扎在城濮这个地方,与楚军开战。不久,楚军被这四国的联合部队打败了,楚将子玉只得收拾残兵回楚国。

当时,郑国本来与楚国是同盟。看见楚国兵败,郑国担心受到牵连,便派人请求晋文公谅解,希望与晋国结盟。谋求霸业的晋文公,顺势答应了郑国的请求。

践土之盟称霸

城濮之战后,晋国将楚国的战俘献给周天子,另外还有战马一百匹、步兵一千人。

公元前632年,晋文公大会诸侯于践土(当时衡雍附近,今河南省境内),参加会盟的有晋、鲁、齐、宋、蔡、郑等国,晋被推举为盟主,周天子也派出代表参加。该会盟是晋国打败楚国之后,与各国约定要求尊重周王室、晋文公霸业的代表事件。

当时,周襄王命令王室大臣尹氏、王子虎和内使叔兴父策命晋文公为“侯伯”,还赏赐给晋文公许多财物,其中有“大辂(dàlù,亦作“大路”,玉辂,古时天子所乘之车)”“戎辂(指兵车)”两种车辆及车辆上的服装和配备、红色的漆弓一件和一百个红色箭镞(箭镞即金属箭头,古时有青铜质,后改进为铁质。镞,zú)、一千个黑色箭镞。此外,周襄王还赏给晋文公一批叫作“虎贲”的勇士,足足有三百名。

周襄王给晋文公的命辞是“敬服王命,以绥四国,纠逖王慝”。周天子这番命辞的意思是,晋文公要恭敬地服从天子之命,安抚四方诸侯国,惩治不忠于周王室的邪恶之人。面对周天子的恩宠,晋文公辞谢了三次才接受,说:“重耳谨再拜叩头,接受和宣扬天子的赐命!”城濮之战后,晋文公对周天子各项尊敬的举措让周王室十分信任和支持他,他的霸主地位从此正式确立。

再讲楚将子玉兵败,回到楚国国内。楚成王责备子玉当时没有听从自己的劝告,一心只想和晋国作战。子玉羞愤难当,引咎自杀了。子玉死了的消息传来,晋文公才彻底对楚国放心。

不久,晋文公令曹、卫复国,并派人送卫侯回国。随后又放了曹共公,并恢复其曹国君位。晋文公七年(公元前630年),晋国联合秦国合力围攻郑国。一方面,因为晋文公流亡郑国时,郑国国君曾对他无礼,晋文公想要报仇;另一方面,城濮之战时郑国出兵帮了楚国,出于战略需要也要拿下郑国。

晋文公还记得郑国大夫叔瞻当年对自己有恩,曾替自己说过话,所以对郑国人说要见叔瞻。但叔瞻心里知道重耳只是表面仁义,自己也曾劝郑国国君杀掉重耳,所以自杀了。郑国人带着叔瞻的遗体见晋文公,晋文公一看,借口没有了,只好说:“郑国国君当年对不起我,抓不到他,我是不会善罢甘休的。”郑国国君十分害怕,偷偷派了烛之武(烛地叫武的人,春秋时期郑国人。公元前630年,秦、晋合兵围郑,烛之武前往秦营,向秦穆公陈说利害,终于使得秦穆公放弃了攻打郑国的打算,并派兵保护郑国,拯救郑国于危难)去游说秦穆公。烛之武用三寸不烂之舌向秦穆公分析利弊,巧妙退了秦军。晋文公一看,自己也不能得罪秦国,只好也撤了兵。

晋文公像

公元前628年,也就是晋文公在位的第九年,晋文公去世。同年,郑国国君也过世了。晋文公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完成霸业,并在追求霸业的过程中快意恩仇。晋国之所以能在春秋时期维持百余年的威名而不堕,就是因为晋文公有领导一帮文臣武将的才能,将不同意见化为统一号令,对外征伐,所向无敌,遂能称霸。晋文公的成功是典型的韬光养晦策略的体现。

词语收藏夹

竭泽而渔

释义: 抽干池水,捉尽池鱼。比喻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打算。

近义词:涸泽而渔 杀鸡取卵 不留余地

读原典

楚围宋,宋复告急晋。文公欲救则攻楚,为楚尝有德,不欲伐也;欲释宋,宋又尝有德于晋。患之。先轸曰:“执曹伯,分曹、卫地以与宋,楚急曹、卫,其势宜释宋。”于是文公从之,而楚成王乃引兵归。

楚将子玉曰:“王遇晋至厚,今知楚急曹、卫而故伐之,是轻王。”王曰:“晋侯亡在外十九年,困日久矣,果得反国,险厄尽知之,能用其民,天之所开,不可当。”子玉请曰:“非敢必有功,愿以间执谗慝之口也。”楚王怒,少与之兵。

——《史记·晋世家》

注释

①复:又。②告急:因危急而向他人求救。③尝:曾经。④德:恩惠。⑤释:舍弃。⑥执:捉拿。⑦势:情势。⑧轻:轻视。⑨亡:逃亡。⑩愿以间执谗慝之口:间,借机。执,堵住。谗慝,chán tè,说人坏话。我想以此堵住进谗之人的嘴。

看译注

楚国围困宋国,宋国又向晋国告急求助。晋文公想要援救宋国,就得进攻楚国,但是楚国曾经有恩于晋文公,晋文公不想攻打楚国;如果不救宋国,宋国又曾经有恩于晋文公。晋文公为此发愁。先轸说:“抓住曹共公,把曹国、卫国的土地分给宋国,楚国急于援救曹国和卫国,在这样的情势之下,就会放过宋国。”于是,晋文公听从了这个建议,果然楚成王将宋国的军队撤走了。

楚国大将子玉对楚成王说:“大王您对晋文公太好了,现在晋文公知道楚国为了救曹国和卫国而故意攻打它们,这是对您的轻视。”楚成王说:“晋文公在外流亡了十九年,遭受窘迫的时间很长,终于返回故国,因为尝尽了艰难险阻,所以他能正确对待百姓,上天为他开路,不可阻挡。”子玉仍请兵说:“我不敢说一定建功立业,只求消灭中伤诽谤的言论。”楚成王发怒了,只给了子玉很少的军队。

历史好奇问

①寒食节的起源是什么?

我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在外流亡长达十九年,在此期间,大臣介子推始终不离不弃,甚至在重耳快要饿死的时候“割股奉君”。重耳即位为晋文公之后,励精图治,成为霸主。但是介子推却辞官,不食君禄,归隐家乡绵山。

晋文公为了重新召见、任用介子推,听信小人谗言而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后被烧死了。晋文公感念一代忠臣介子推,修祠立庙,并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烟火、吃寒食。这就是“寒食节”的起源。

②寒食节设在每年的哪一天?有哪些习俗?

寒食节在每年的夏历冬至之后105日、清明节之前一二日。

寒食节的习俗主要是禁烟火,吃冷食。在后世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荡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