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出版项目申报经验漫谈
·孟旭浩·
2018年2月,国家出版基金管理办公室公布了2018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评审立项结果,共有403家出版单位的778个出版项目获得资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申报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当代中国书系”“再读马克思:文本研究与哲学创新系列”“当代中国教育改革与创新书系”和 《人民的胜利:中国人民解放军图史 (1921~1949)(上、中、下)》4个项目入选。至此,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总数达到36个,在国内单体出版社中位居前列。笔者有幸参加了此次国家出版基金评审工作,对于基金评审工作有了更清晰、更深刻的认识。结合之前笔者参加的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项目、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项目等评审工作的经验,本文对国家出版项目的申报工作谈一些看法,与同事们分享一些心得。
一、国家出版项目概述
国家级的出版项目自然要体现国家意志、代表国家水平。近年来,国家出版项目评审坚持优中选精的高标准、高要求,评选出了一大批精品力作。通过项目评审获得支持资助的项目,对于出版导向也起到了重要的指引和示范作用。近年来国家出版项目主要支持的出版方向概括起来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突出时代主题主线
(1)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阐释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丰富内涵,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的选题。
(2)深入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阐释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论断、重大举措的选题。
(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集中体现当代中国精神,凝聚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的选题。
(4)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选题。
(5)重要时间节点选题。最近几年党和国家重要时间节点的选题主要有:2018年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暨改革开放40周年,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
(二)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繁荣发展,展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重大理论、科研和实践成果
一方面,支持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的最新最高学术成果的出版,例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 “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项目。另一方面,支持重要学术科研成果基础上的实践性成果转化,特别是体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建设重要成就的出版项目,例如大飞机出版工程、中国高铁等出版项目。
(三)突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兴盛的项目
这些选题包括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华,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挖掘、抢救、整理我国优秀文化遗产,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的优秀出版项目。
(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
这类选题深入阐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发展理念、发展道路,用国外读者易于接受的形式,全面展示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开放成就和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对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构建对外话语体系、提高国际话语权具有积极作用。例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 “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书系项目。
简单来说,上述第一板块更类似传统意义上的 “主题出版”,其他部分则是不同的出版方向或专业领域。其实,当前不同的国家出版项目在总体方向和结构布局上是基本一致的,只是不同项目有不同侧重。即使是主题出版项目,也基本涵盖了上述各个部分的内容。因为展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成果和建设成就、传承优秀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等,都是这个时代的重大 “主题”,都是中国出版人应当唱响的主旋律。因此在项目申报时,要开阔思路,既要看到在国家出版基金、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等项目中主题出版项目的重要地位,又要在主题出版项目申报时把握好主题出版的深刻内涵和广阔外延,结合自身优势更多地关注和投入到主题出版工作上来。
二、如何做好项目申报
(一)出版导向正确
政治方向、价值取向、文化导向是否正确是判断项目能否入选的首要条件。国家出版项目必须要政治方向正确,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能够代表先进文化方向。导向有问题的项目在评审的初期环节就会被否决。因此,出版导向正确是项目申报的根本前提。在当下坚持正确导向,就是要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各项出版工作的根本遵循。不论是在出版策划工作中还是项目申报工作中,都要牢牢把握这一主线,要将各项工作内容与最新思想、精神对表,要及时更新重要概念、重要表述。
(二)内容质量过硬
项目申报要经过多个环节、多个审次的评审,要经受来自各个行业领域众多专家的推敲和检查。因此项目质量是否过硬,是否经得起检验,是项目能否立项的决定性因素。这不仅要求选题和内容符合项目要求的高水平高质量,同样也要求在编校质量上不能出问题。经常有一些整体质量很好的项目,因为编校质量问题,或者因为一个章节、一个标题、一句话、一张图的问题而落选,殊为可惜。
(三)发掘优秀作者
作者的能力水平决定了项目的创作质量和水平,这也是项目评审要考察的一个重要因素。专业学术权威、行业顶尖人才的项目当然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但也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作者虽有实力有名气,但由于社会活动多等因素而导致研究和创作的精力不足;二是由于名人效应,往往同一作者参与多个同类项目,而这种状况会在评审时集中体现出来,那么项目质量和实施效果的可信度必然会大打折扣;三是一些作者年事已高,或者身体状况不佳,根本无力完成重大项目,这也会影响评审专家对项目的评价和判断。近年来在许多评审项目中,不断涌现出许多优秀中青年学者,他们虽然名气不大,也并非身处知名院校或科研院所,但学术能力很强,项目质量很高,且有充沛的精力实施和完成项目。因此,发掘优秀的中青年学者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且鼓励更多的优秀中青年学者参与进来,本身也是国家级项目的一个重要趋势。
(四)细节决定成败
在坚持导向正确,把握申报要点进行选题申报的基础上,申报工作的一些细节也会对项目能否通过产生重要影响。下面列举几个有必要强调的问题。
1.把握立项原则
在申报项目时,要对国家水平、鼓励原创、支持公益等评审原则有深入的理解。考虑体现国家意志,代表国家水平因素,虽然一些有地方特色和重要文化价值的选题会获得支持,但过多的地方性区域性研究在与国家层面的研究项目的竞争中可能不占优势。考虑鼓励原创因素,那么引进版选题相对于本土原创选题不占优势,汇编、文集类选题以及重复出版的选题相对于原创著作不占优势。考虑支持学术创新因素,教材相对于学术著作不占优势 (一般不支持教材)。考虑支持公益、保护文化传承等因素,市场情况较好的盈利图书相对于非盈利图书不占优势。充分掌握这些原则,才能在项目申报中做到有的放矢。
2.写好内容提要
书名不论对于图书推广还是参与项目评审都有重要影响,重要性毋庸多言。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内容提要的撰写。内容提要是评审专家最直接、快速地了解项目的重要信息源,有时直接决定了专家对项目的第一印象。与面向大众的图书推广的内容介绍不同,评审项目的内容提要是要让专家迅速了解项目的核心内容。换句话说就是用有限的字数告诉专家,这个项目讲的是什么,项目特点是什么,创新性、重要性在哪里,而无须在项目的背景、意义上浪费笔墨。如果专家看到的内容提要都是空洞无意义的背景介绍或者泛泛而谈的内容简介,专家如何能迅速了解项目的实质内容,又如何在众多项目中进行比较和遴选呢?这个问题其实只要换位思考即可明了。
3.做好经费预算
近年来,国家级出版项目评审的规范化、科学化程度越来越高。参加评审的不只是某一学科 (行业)的专家。特别是在有重大经费资助的项目评审中,都采用了学科 (行业)专家、出版专家、财务专家进行联合评审的方式。特别是由出版专家和财务专家对于项目的成本预算和申请额度等方面进行把关。因此,做好申报项目的科学合理的预算至关重要。在填报时要认真仔细地进行计算和填报,计算错误硬伤以及不合理的虚报,都会影响评审专家对项目的评价,一个好的项目可能因为经费预算问题而被否定。
三、做好项目执行工作
项目获得立项后,接下来就是项目的执行。项目能否顺利完成,不仅关系到是否能够获得相应的资助,而且关系到项目执行单位今后的申报工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的国家出版基金申报名额由3个增加到5个。增加了2个名额,其中,上一年度国家出版项目完成绩效考评优秀贡献了1个名额,另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获得第四届出版政府奖奖励了1个名额。
(一)制定合理的实施计划
实施计划一般在项目申报时已制定完成。项目实施方案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具有可行性及操作性,是评审专家对项目进行考察的重要方面,也是项目能否顺利完成的重要基础。计划的制定要充分考虑项目领域与自身专业方向是否匹配,项目规模与自身执行能力是否匹配,作者能否按时交稿,编辑力量能否保证按时出版等诸多问题。如果在执行过程中,结项时间、项目名称、项目规模等有过多调整,不仅增加了自身项目实施的难度,而且对于项目绩效考评也会产生不利影响。总之,在策划和申报项目时,既要敢想敢做,又要科学论证,量力而行。
(二)坚定地按计划推进项目实施
项目从申报到立项,经过了多个环节和流程,项目组织管理者、项目申报人、评审专家都付出了巨大的精力和努力,共同的目的是希望能贡献出最好的出版精品。因此,项目获得立项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第一步,更多的工作还是要靠坚定的项目执行力来落实。对于项目执行者来说,一方面,要对项目的出版进度进行合理的调配和安排,对各种困难和问题有充分的考虑和应对办法。另一方面,还要做好经费执行的科学统筹安排,合理把握好经费支出的时间节奏,做到心中有数。
(三)做好支持与保障工作
近年来,国家对于文化和出版高度重视,对于出版项目的支持范围和力度也不断加大,从国家层面整合优势资源,鼓励和吸引更多的出版企业投身到精品出版、主题出版工作中。随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承接的资助出版项目日益增多,出版社内部对于重大出版项目的支持力度也越来越大。从总社到分社,对于重大出版项目都重点安排,优先安排,给予编辑力量、出版、财务、营销等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并对项目参与人给予奖励,这些都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国家出版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完成提供了重要保障。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项目申报比拼的是申报单位的专业能力和综合实力。专业社出专业书,专业人干专业事,专业出版社具有特定领域的优势。像古籍类、辞书类、艺术类等一些类别的项目评审,专业社就会体现出巨大的优势。如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在古籍类项目评审中就具有一般社所不具有的传统优势。此外,近几年,专业领域紧密结合申报主题的申报项目,越来越受到关注和支持。国家出版项目需要各个领域的出版精品,出版项目的评审也是由各个行业领域的专家进行把关。因此一家专业出版单位,如果能够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并结合项目主题进行策划和申报,成功率越来越高。相反,那些无专业特色或者无法代表行业高精尖水平的项目,一般很难通过行业专家的评审。
通过多年坚持的精品出版、主题出版战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在人文社科精品出版方面建立起了巨大的品牌优势。相信在新的时代,在出版社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作为人文社科出版重镇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一定会成为出版战线更加闪亮的一面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