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 塞顿对价值转形的探索
1957年,奥地利经济学家弗朗西斯·塞顿(Francis Seton,1920—2002)发表了题为《论转化问题》的论文[1]。该文用部门划分标准代替部类划分标准,提出了n个部门的价值转形模型。在他的模型中,有n个方程和n+1个未知变量。为了使价值转形方程组能够得到唯一解,他假设其中某个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等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规定该部门的价值生产价格转化系数为1,这样就减少了一个未知变量。
他的价值转形模型包括两个方程组:价值方程组和生产价格方程组。其中价值方程组为
其中,kij表示第i部门生产中耗费第j部门生产的产品价值,它既包括生产资料价值,也包括工人生活资料价值;既包括不变资本,也包括可变资本。ei表示第i部门用于资本家生活消费和为扩大再生产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工人需要的生活资料在生产中耗费的剩余价值。ai表示第i部门的产品价值。si表示第i部门生产中耗费的剩余劳动。s表示各部门生产中耗费的总剩余劳动。
价值转形后的生产价格方程组为
其中,pi表示第i部门产品生产价格与价值偏离率。ρ表示“成本率”(这是塞顿模型中特有的变量),指成本与产品生产价格的比率。
其中,π表示总利润与总生产价格的比率。r表示利润率。由(1—35)式、(1—36)式,得到
如果令
那么,(1—34)式可以表示为
在(1—39)式中,pi有非零解的必要条件是,pi的系数行列式
由(1—40)式解ρ的n次方程,得到成本率ρ。由(1—37)式,得到利润率r。由塞顿的价值转形模型可以得到平均利润率,以及生产价格与价值偏离率的相对量p1/pn,p2/pn,…,pn-1/pn,但是得不到生产价格与价值偏离率的绝对量p1,p2,…,pn。
为了得到生产价格与价值偏离率的绝对量,必须加入一个“不变性假设条件”。塞顿认为,选择哪种“不变性假设条件”是不确定的。在这个问题上,他接受了米克的观点。
塞顿认为,要解决转形问题,必须将上面所列的一般方程组变为简化了的、假定的、特殊的形式。他将n个部门化简为三部类:第一部类生产生产资料,第二部类生产工人用的生活消费资料,第三部类生产资本家消费的必要生活资料和奢侈品。他设想第三部类的资本有机构成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相一致,并将这个条件作为“不变性假设条件”。这样,经过简化的塞顿价值转形模型与鲍特凯维兹的价值转形模型完全相同。
鲍特凯维兹价值转形模型中的全部缺陷,在塞顿价值转形模型中同样存在。因此,塞顿的价值转形模型同样不能成立。
注释
[1]Seton, F., “The ‘Transformation Problem’”, Rev.Econ.Stud., 1957, 25(6), pp.14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