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节 鲍特凯维兹等人的价值转形理论的缺陷
一、没有考虑再生产条件
鲍特凯维兹等人的各种价值转形理论都没有考虑再生产条件。虽然有的经济学家提出的价值转形模型提到了再生产条件,但是都没有使用这个条件。更多的人没有提到再生产条件。由于没有考虑再生产条件,鲍特凯维兹甚至提出,奢侈品生产部类资本有机构成不影响平均利润率,从而总资本有机构成不影响平均利润率的错误结论。
价值转形要解决价值形式的再生产条件与实现平均利润的矛盾。因此,必须考虑再生产条件。
二、各种“不变性假设”缺乏依据
鲍特凯维兹、斯威齐、温特尼茨、米克等人的模型基本相同,都是三个基本方程、四个未知变量,差别仅在于规定某部类的价值生产价格转化系数为1,减少一个未知变量,或者依据不同的假设条件,加入一个约束方程,使价值转形方程组有唯一解。米克把各种假设条件称为“不变性假设条件”。
塞顿的模型虽然适用于多部门,但是仍然不能解决“不变性假设”的唯一性问题。
他们提出的“不变性假设”缺乏依据。他们既然不能证明其他假设是错误的,也就不能证明自己的假设和理论是正确的。如果各种不同的“不变性假设”都同样好,各种互相矛盾的价值转形理论同样成立,那么,价值转形的科学性何在?
如果有的学者认为只有其中的一种假设条件成立,那么,必须证明为什么这种假设条件成立,为什么其他假设条件不成立。如果将价值转形建立在一种假设条件下,那么,价值转形就是一种可能的结果,而不是一种必然成立的结果。
三、没有认识价值生产价格转化系数的经济意义
价值生产价格转化系数的经济意义是什么?仅仅是一个偏离系数,还是一个适配系数?价值生产价格转化系数具有重要经济意义。在价值转形中,涉及投入的资本由价值形式转变为生产价格形式。鲍特凯维兹等人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四、用生产价格形式的投入解释生产价格形式的产出是循环定义
在鲍特凯维兹等人的模型中,投入的资本或成本是生产价格形式的,似乎实现了马克思没有实现的将生产成本由价值形式转变为生产价格形式的愿望。但是,这些经济学家没有注意到,为什么马克思明知生产成本需要由价值形式转变为生产价格形式,还要采取价值形式的生产成本。这是因为避免循环定义的需要。
在鲍特凯维兹等人的模型中,投入的资本或成本是生产价格形式的,利润也是生产价格形式的,用生产价格形式的资本或成本,加上生产价格形式的利润,解释产品的生产价格,是循环定义或循环推论。
五、没有解决成本用价值形式还是用生产价格形式的两难选择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生产成本采用价值形式,还是采用生产价格形式,是一个两难选择问题。
像马克思那样,生产成本采用价值形式,无法在投入和产出之间取得一致。作为成本组成部分的生产资料和工人需要的生活资料,必须以生产价格形式从市场上购买。
像鲍特凯维兹等人那样,生产成本采用生产价格形式,又存在循环定义或循环推论的错误。
生产成本到底应该采用价值形式,还是采用生产价格形式?这成了难解之谜。
六、没有解释剩余价值的分配是如何实现的
关于利润到一般利润率的平均化是如何进行的,即剩余价值的分配是如何实现的,绝大部分经济学家认为,通过偏离系数或适配系数,能够解决平均利润率的实现问题。
有的经济学家认为,通过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资本有机构成不同的部类之间流动,能够解决平均利润率的实现问题。
有的经济学家认为,通过马尔可夫过程(Markovian process),能够解决平均利润率的实现问题,例如森岛通夫(Michio Morishima, 1923—2004)等人。
这些方法都不能解决平均利润率的实现问题。
价值转形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反映,不是通过数学适配系数可以解决的。
资本流动不能解决平均利润率的实现问题,因为资本流动需要很长时间。在此过程中,如何实现平均利润?在简单再生产过程中,不存在资本流动,如何实现平均利润?
马尔可夫过程也不能解决平均利润率的实现问题。马尔可夫过程需要通过多个生产周期,经历很长时间。在此过程中,如何实现平均利润?马尔可夫过程完成之后,进入时间序列的平稳状态,每次生产过程中,不同部类的资本有机构成不同,仍然存在价值转形问题。如何实现平均利润?资本是否还要继续流动?
七、没有确定资本家最终占有的剩余价值和价值
资本家通过价值转形得到各种物质产品。在简单再生产中,资本家得到生活资料,在扩大再生产中,资本家除了得到生活资料,还得到追加不变资本的生产资料,以及追加可变资本的工人的生活资料。
几乎所有研究价值转形的经济学家,都没有考察过,每个部类的资本家通过价值转形得到的各种物质产品,需要多少劳动生产出来。也就是说,他们没有确定资本家最终占有的剩余价值和价值,甚至没有意识到资本家最终占有的剩余价值和价值的存在。
八、没有正确解释马克思“两个等于”的思想
马克思认为,利润总和等于剩余价值总和,生产价格总和等于价值总和。这些价值转形理论没有正确解释马克思“两个等于”的思想,不能回答马克思的“两个等于”在什么范围成立。
有的经济学家认为,马克思的“两个等于”至多只有一个成立,另一个不成立。有的经济学家虽然认为马克思的“两个等于”都成立,但是他们的观点缺乏说服力或缺乏科学性。
九、没有认识到生产过程对流通过程的决定作用
价值转形是资本家在流通过程中分配剩余价值。几乎所有研究价值转形的经济学家都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但是,他们仅限于在流通过程中考察剩余价值的分配,没有认识到生产过程对流通过程的决定作用。有的学者甚至认为,不应该在价值转形中引入再生产条件。
他们没有认识到,生产过程对流通过程的决定作用,就是价值对生产价格的决定作用。“不变性假设条件”的唯一性问题,“两个等于”问题,剩余价值分配实现的途径问题等,都与生产过程对流通过程的决定作用有关。这个问题是解决价值转形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