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权力与欧盟扩大研究(科研启蒙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欧盟软权力研究文献评析

由于软权力理论的种种缺陷,以及理论研究与现实分析相结合存在一定难度,再加上欧盟研究本身的复杂与独特,目前学术界对欧盟软权力的研究存在两种倾向:第一种倾向是,尽管在软权力理论研究方面取得成就,但是没有很好地落实到对欧盟实际问题的分析上;第二种倾向是,对欧盟研究颇有建树但是上升到软权力理论解释的层面还有待加强。欧盟软权力研究总体的情况是,理论与事实研究相得益彰的著述非常欠缺。

国外的软权力研究,以约瑟夫·奈教授为代表,由于时事分析与政策主张往往充当研究的主体,对概念的精确与逻辑的严谨没有严格把关,这种学术氛围影响了国外欧盟软权力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国内的欧盟软权力研究,关注欧盟成员国软权力的研究相对较少,而研究欧盟整体力量与行为的文献较多。尽管研究欧盟的诸多专家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颇有建树,但是总体而言对约瑟夫·奈教授软权力理论的研究和应用还需要做进一步的工作。

1 国外欧盟软权力研究概述

约瑟夫·奈教授提出软权力概念的初衷是分析美国的权力结构,体现美国在文化与制度等方面的权力优势。对于欧盟这样一个具有超国家性质的独特机构而言,如何将软权力理论应用于对其分析,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研究任务。

约瑟夫·奈教授对于欧盟软权力的阐述有三个特点[27]:一是重在现实分析,多以欧美软权力在行为上的对比,来劝谏美国政府进行国际合作的重要性,理论的专门探索和建构并不是重点;二是对欧盟和欧洲国家的软权力没有做专门区分,而是相互混淆;三是作者所说的欧洲文化的概念并不是建构主义者所认同的“共有观念”的定义,作者对于欧洲文化软权力资源的分析,只局限在欧洲的艺术、文学、音乐、时装、美食和语言等方面。

从书名上看,《硬权力、软权力与跨大西洋关系的未来》(Hard Power,Soft Power and the Future of Transatlantic Relations)一书,好像包含了欧盟软权力研究的重要内容。其实,书中集中论述软权力的内容,只有约瑟夫·奈教授撰写的《软权力与欧美关系》一章而已,而且写作风格与基本观点,与作者讨论软权力的其他文献并无太大差异。在《软权力与欧美关系》一章里,约瑟夫·奈教授对欧洲软权力的分析篇幅很短,作者将更多的笔墨用来批评美国的专断行为,劝谏美国政府应该发现对外合作的重要性,要以合作而非专断的方式来解决大西洋两岸共同面临的威胁与挑战。[28]另外,作者将欧洲国家的软权力与欧盟的软权力相互混淆的叙述方式,反映出约瑟夫·奈教授对欧盟的了解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尼尔·纽金特在其所著的《欧盟的治理与政治》一书中将欧盟的几次扩大看作西欧国家一体化的过程;在其编著的《欧盟扩大》一书中,对欧盟几轮扩大的解释仍然没有涉及国际关系理论的内容[29]。《欧盟扩大:一个历史比较的观点》对于1973~1995年申请入盟的每个欧洲国家分别做了政策历史演进的分析,但是也没有涉及软权力理论的论证问题[30]。《欧盟扩大的政治:从理论的视角看》,涉及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以及扩大与深化的一体化理论,但没有提及与约瑟夫·奈教授相关的理论[31]。《构建东扩之路:欧盟身份对政策的不寻常影响》,涉及现实主义与建构主义关于欧盟扩大的理论争辩,并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验证了推动欧盟扩大过程中的非物质利益的实际影响,已经非常接近软权力所说的无形权力资源的吸引问题了,但是与欧洲其他学者的研究一样,此书并没有按照约瑟夫·奈教授的理论框架进行推演[32]。尽管国外学者对于欧洲国家和欧盟的研究更加精细、规范,所使用的支撑材料更为丰富,但是他们的学术兴趣主要是着眼于欧盟本身的历史与政策分析。

通常情况下,从事国际关系理论研究要比写政策评论文章成本更高、难度更大。这一点也许可以解释软权力研究理论分析少、策论文献多的原因。所以说,总体而言国外的欧盟软权力研究,重点是对欧盟本身的政策探讨。

2 国内欧盟软权力研究概况

国内的欧盟软权力研究,关注欧盟整体的力量与行为的文献要比关注欧盟成员国软权力的文献比重更大。一般而论,欧盟软权力研究既需要从宏观上整体把握,也需要在微观层面进行细化和补充。但欧盟并不是一个联邦国家,欧盟的力量并不是各成员国力量的简单加总,某成员国的对外政策未必能代表欧盟的对外政策。目前欧盟在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领域还处于政府间合作阶段,欧洲问题研究在学术界也往往特指对欧盟和对欧洲一体化相关的研究[33]。根据这两点,笔者认为欧盟成员国的对外政策与行为即使具有很明显的软权力特征,在大多数情况它们代表的仍旧是欧盟各成员国的政策和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讲,宏观层次的欧盟软权力研究更能代表欧盟实际的对外政策与行为,因此笔者的梳理和评述以宏观层次的欧盟软权力研究为重点。

宏观层次的欧盟软权力研究成果,比较有代表性的体现在两本书里,一本是《欧盟是怎样的力量——兼论欧洲一体化对世界多极化的影响》[34],另一本是《观念、制度与政策——欧盟软权力研究》[35]。这两本书都是研究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前者的研究团队代表了对欧盟的各种力量分门别类进行细致分析的研究,后者的研究团队代表了以欧盟的起源、运作和发展为案例进行理论分析的研究。

《欧盟是怎样的力量——兼论欧洲一体化对世界多极化的影响》一书,对构成欧盟权力基础的经济、军事、法制、观念和民事等力量进行了全面分析。在这本书中里可以看到,欧盟的权力资源既包括了有形的物质性资源,也涵盖了无形的非物质性的资源,正是这两大类不同性质资源的结合构成了欧盟发挥世界影响力的基础。但是该书避开了对约瑟夫·奈教授软权力理论的探讨,将研究重点放在了对欧盟权力资源的分析上。以这种研究模式探讨欧盟软权力的文献还有《欧洲认同研究》、《欧盟治理模式》和《欧盟软力量探析——欧盟治理模式的效应评价》等。《欧洲认同研究》一书,将多层面的欧洲认同问题置于欧洲历史的变迁、欧盟成员国的文化政策、欧盟建设的思想争论中以及定量分析的实证研究中,从这些角度分别进行了研究。[36]《欧盟治理模式》一书,讨论了以欧盟制度和政策为资源的“软力量”对于欧盟发挥世界影响的作用和意义。[37]《欧盟软力量探析——欧盟治理模式的效应评价》一文,将欧盟的“软力量”界定在其成功的区域共同治理模式对外部世界的辐射效应和示范效应上。[38]但是这些以欧盟研究为重点的著述,都没有对约瑟夫·奈教授的软权力理论进行深入探讨,其中最接近软权力理论探讨的也只是仅仅使用了“软力量”或“软实力”等词句,而把研究范围严格限制在了对欧洲认同观念、欧盟制度和对外政策等事实分析的层面。由于欧盟在更多的时候是通过非强制性的手段来动用这些资源实现其政策目标的[39],从这层意义上讲,笔者将这些著述看作对欧盟软权力资源研究的文献。

绕开对软权力理论的探讨,可以避免关于软权力理论诸多争论的纠缠,而将研究精力集中在对欧盟实际情况的探讨上,这种研究设计有利于客观揭示欧盟的独特性,也有利于完整展现欧盟的复杂特征。但是避免与约瑟夫·奈教授软权力理论的直接对话,不利于欧盟软权力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从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角度分析,绕开对软权力理论的探讨,不能构成完整的欧盟软权力研究。现代科学研究,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如果没有理论的突破、发展和进步,其科研的进步和发展就会受到影响。但笔者并不盲目夸大理论的作用,认为应用软权力理论,也要努力解决好理论应用于现实所带来的一系列挑战。《软实力:中国视角》一书在软权力理论的研究上做出了一定贡献,但该书对欧盟软权力的分析,无论是作者所倡导的理论的系统化,还是理论本身应该具有的深度等,都没有充分体现出来。该书引用约瑟夫·奈教授的观点来谈论欧洲文化,或许是因为大众文化不能像建构主义所推崇的共有观念那样能够与社会制度和政府政策建立学术联系,所以类似这样的文化定义在秦亚青等人看来只是“一种非学术性的常识性定义”[40];另外该书对欧洲价值观和欧盟内外政策的阐述也都比较简单[41],理论深度有待提升。这个例子说明不仅理论的系统化需要研究者的艰辛努力,而且理论系统化的应用研究也是需要研究者继续攻克的一大难题。

应用理论是深化理论研究的途径。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于软权力理论的操作性研究还处于摸索阶段。秦亚青等研究者发现,以观念、制度和政策等软权力资源为基础,以更多非强制性手段发挥世界影响的欧盟,对其软权力的综合分析在国内外学术界还是一个空白。因此,他们的研究方向指向了软权力理论与欧盟研究相结合的学术难题,力图实现用软权力理论对欧盟的综合分析,积累关于欧盟软权力的实际知识。该书以约瑟夫·奈教授的软权力理论为思考起点,在诸多关于软权力理论的争议中提炼出关于软权力资源的“共识”[42]——共有观念、国际制度和内外政策,并利用修正后的软权力概念和测量指标体系,分析了欧盟的软权力资源。从理论与现实研究相结合的角度看,此书是一本完整意义上的欧盟软权力研究专著。笔者将该书的创新概括为三方面:一是将约瑟夫·奈教授的软权力理论提炼成一个相对便于操作的分析框架,而实现理论的可操作化代表着理论研究的深化;二是将软权力的行使效果纳入分析框架,实现了向软权力行为分析的初步跨越;三是以比较规范的定性分析展现了实证研究在软权力研究领域中的应用价值,有利于纠正唯有定量分析才是实证研究的偏见。

一般而言,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研究路径比纯粹描述事实有着明显的学术分析优势。但是也要看到,引入软权力理论分析并不必然促进软权力研究质量的提高,除了理论本身的科学、严谨程度外,理论的操作水平也影响着研究的质量。理论分析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与分析框架的完备程度有很大关系。

《观念、制度与政策——欧盟软权力研究》一书,将欧盟的软权力资源界定在理念[43]、制度与政策三个层面,认为这三者构成了软权力定性衡量的可操作基础。作者指出这三种资源是相互联系的:理念是制度的基础,也是软权力资源的核心;制度是理念的载体;政策是理念和制度的实践和外化。为了评估欧盟软权力的实际效果,该书把欧盟软权力的三大资源分解为三个二级指标,即共采用了9个二级指标来分析欧盟的软权力资源。

学术界探讨欧洲观念、分析欧盟制度与政策的文章和专著,都不乏佼佼者。但是大多数的研究成果缺乏将观念、制度与政策用一条逻辑线索贯穿起来的理论视野,对这三者互动关系的理论探讨也不多见。该书的贡献在于,将欧洲观念、欧盟制度和内外政策的研究,整合进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中,有助于从宏观层面解释欧盟的行为。在学术界“认为21世纪的世界软权力比以往会发挥更大的作用[44]”且缺乏对软权力研究体系设计的背景下,秦亚青教授等对欧盟软权力的探索展现了相当强的理论功底,这种研究设计丰富了对欧盟影响力的理论解释。

由此可见,国内欧盟软权力的研究现状是,宏观层面研究更有利于对欧盟的实际行为做出解释;欧盟软权力研究存在的不足是,有理论特长的研究文献对欧盟具体问题的研究有待深入,而欧盟具体问题研究专著对软权力理论的应用也有值得进一步探索的空间。科学研究的进步,都是建立在借鉴前人已有的成就的基础上的。梳理现有的研究成果,能够为后续研究的改进提供有价值的思考线索和进一步完善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