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缘圆元:“一带一路”视域下中蒙俄经贸发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由于中蒙俄经贸发展问题研究是个大命题,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提出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之前,对于中俄之间、中蒙之间、中蒙俄三国之间经贸发展问题就已有相关著作问世,这其中既有国外专家学者对于这一问题的阐述论述,也有国内专家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探究,笔者认为这些前人的关于中蒙俄三国之间经贸发展问题的研究成果,与现如今的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研究很大程度上存在一种承前启后的关系,是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同一个问题呈现出的不同表述,归根结底都是在研究中蒙俄三国经贸关系问题,因此在文献述评环节有必要将这些加以细分。

(一)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1.关于中俄经贸发展关系研究综述

中国和俄罗斯是毗邻而居的两个大国,之间关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国内研究中俄两国关系的著述颇多,这类著作特点是内容广泛,主要是涉及一些中俄关系的基本问题,而对两国经贸关系的分析叙述更多的是出现在这类书中的个别章节,在此恕不赘述。而系统研究中俄两国经贸关系的专著,有代表性的包括以下几部。

孟宪章主编了1992年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苏经济贸易史》,该书从17世纪初两国最初的经济联系和间接贸易开始,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把两国从古至今的经济贸易关系史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并且划分了《尼布楚条约》签订后中苏300多年时间的贸易发展历程:他认为从《尼布楚条约》签订到19世纪中叶是两国贸易的早期阶段;19世纪50年代至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是中俄两国贸易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历史时期;1917年十月革命至1949年是两国贸易关系发生历史性转折的时期;1949年以后为两国经贸关系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注:本书完成时苏联还未解体,故对苏联解体这一具有历史标志意义的大事件未作划分)。

厉声著的《新疆对苏(俄)贸易史(1600-1990)》,由新疆人民出版社于1994年4月出版发行,是研究中国新疆对俄经济关系史的一部力作。新疆作为东西方经济交流的通道、“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从17世纪初起西部的厄鲁特(准噶尔)蒙古就开始与俄国进行贸易往来,而后这种经济往来几乎从未间断,作为不同地区又是相异国度的贸易交流能够持续不断往来这么多年,本身就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全书依清代、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历史时期,通过翔实丰富的史料文献,对这近400年的新疆对苏(俄)贸易变迁史作了比较系统的综述。该书既从宏观上叙述了双边贸易的变化与发展,又以具体史实为依据探讨和论证了几个不同历史时期新疆对苏(俄)贸易的性质和特点,该书既是对新疆历史研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著述,又填补了新疆对苏(俄)贸易进行系统研究的空白。同时,新疆对苏(俄)贸易作为中俄两国贸易的一个缩影和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中俄两国贸易发展史也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作用。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的黄定天教授有一部《中俄经贸与文化交流史研究》 ,于1999年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中对苏(俄)学者认为的中俄两国经贸来往的时间始于汉代进行了批驳,认为公元13世纪蒙古大军西征之时才为东西方的经贸文化交流开通了渠道,中俄两国的直接经贸往来应该是始于元代。他同时认为,这一时期中俄两国的经贸关系是元代蒙古帝国西征狂扫欧亚大陆的副产品,并非健康正常的交流,当蒙古帝国一崩溃,这种交流便戛然而止,致使公元14世纪到16世纪初的几乎整个明代,中俄两国基本上没有贸易往来,直到17世纪满族建立清王朝和跨越乌拉尔山脉向东推进并不断撞击中国北大门的俄罗斯人成为近邻之时,中俄两国才又几乎是从零开始了双边的贸易往来。书中主要是对中俄两国经贸的发展历程进行了一定程度地梳理,对于研究中俄两国经贸关系史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进入21世纪以后,国内学者对中俄经贸关系研究的专著主要包括:2003年由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米镇波著的《清代中俄恰克图边境贸易》以及2005年由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米镇波的《清代西北边境地区中俄贸易——从道光朝到宣统朝》;2007年由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出版、李淑华著的《中国与俄罗斯林业经贸合作研究》;2011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王殿华著的《互利共赢的中俄经贸合作关系》;也是在2011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陆南泉著的《中俄经贸关系现状与前景》等。这些都是针对中俄经贸合作历史及现实问题进行研究的著作,对于指导当时中俄经贸发展均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此外,国内也发表了一些关于中俄经贸关系的论文,标题各异,主要是围绕研究中俄经贸合作、中俄经贸关系、中俄经贸发展、中俄贸易比较、中俄边境贸易、中俄能源贸易、中俄(新兴)产业贸易等方面的,在此不一一列举。总体来说,国内学者对中俄经贸关系研究的方向种类繁多,数量可观,相信今后随着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持续深入以及中俄两国经济的不断崛起与合作的不断加深,国内学者对中俄经贸关系的研究会持续加强和深入。

2.关于中蒙经贸发展关系研究综述

总体来讲,国内研究中蒙经贸发展关系的著作相对较少,原因主要是蒙古国建国时间短,人口稀少,国内市场较小,出口结构单一,多是矿产、畜产品等初级产品,中蒙双边贸易额只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很小的比重,因此在国内学界,关于中蒙经贸关系的研究无论在重视程度上,还是在内容题材的新意上,都很难进入学界主流,长期处于边缘化的位置。国内研究中蒙经贸关系的著作,有一本是1990年由内蒙古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额尔敦布和著的《中蒙经济联系研究》,该书为内部出版物。研究中蒙经贸关系的著作还有1998年出版的、娜琳著的《中蒙关系45年》,2006年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张秀杰的《蒙古经济》,2006年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乌日其其格著的《蒙古国经济转型与发展趋势研究》以及2016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佟新华著的《中蒙矿产资源合作研究》。此外,研究中蒙两国经贸关系发展的内容,多是在研究东北亚经济合作、中蒙俄经济合作方面的书籍中有所涉及。

2017年,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了徐慧贤著的《“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蒙边境贸易与金融发展研究》一书,该书主要是以“一带一路”建设为时代背景,对中蒙边境贸易和金融发展进行具体研究,从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区域货币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出发,分析了中蒙两国边境贸易与金融发展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剖析制约了中蒙边境贸易与金融发展的主要因素,对中蒙边境贸易发展中的外汇管理、现金与非现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阐述,对当前和今后中蒙边境贸易与金融发展态势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两国边境贸易与金融发展的相关具体措施。

0研究中蒙经贸关系发展的学术论文,目前来看并不算多。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论文主要集中在:一是围绕中蒙经贸合作的历史、现状、问题、对策展开的研究。这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巴殿君、欧德卡的一篇《论中蒙经济贸易关系》,[1]该文主要从冷战前后论述了中蒙贸易关系的历史与现状,同时对中蒙经贸关系发展的问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剖析,指出中蒙之间经贸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的时期,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蒙古国政策环境稳定性的问题、中蒙经贸合作瓶颈的制约以及蒙古国民族主义的压力;还有一篇是由图门其其格的《中蒙经贸合作:现状、问题及对策》,[2]她主要列出了中国在蒙古投资的各种数据说明了中蒙经贸关系的日益紧密,同时也罗列了中蒙经贸合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蒙古对华贸易依存度过高、中国对蒙古投资以矿产领域居多进而导致的投资结构不合理、蒙古国支柱产业被中国人垄断引发了蒙古国人不满以及中资企业在蒙产生的一些问题,最后她也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思路和建议。二是围绕中蒙经贸合作的双方因素展开的研究。三是国内一些省市、地方围绕中蒙经贸合作展开的研究。在各地关于中蒙经贸合作关系的研究成果中,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新疆等地分别结合当地特色和实际,深入挖掘历史,不断提炼新思路,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四是中蒙经贸合作中具体问题具体领域的相关研究。这其中包括矿产、边贸、软实力、人文领域等。此外,中蒙两国政界、学术界及地方政府不定期会举办一些两国经贸研讨会和贸易促进会等活动,并出版一些两国专家学者共同参与的论文集,这些会议的举办不仅促进了两国人员的交流往来,而且推动了两国经贸合作关系的研究热度,进而实现中蒙两国经贸关系理论的新进展和新突破。

3.关于“一带一路”视域下中蒙俄经济走廊研究综述

中蒙俄经济走廊的概念于2014年9月由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虽然距今时间不长,出产专著相对较少,但学术界对此研究的热度正逐步升温。2016年9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和内蒙古自治区经济信息中心联合编著的《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重点问题研究》一书,是内蒙古发改委2015年度的重点立项课题中的一些研究成果合集,是对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一些重点问题的深入解读,书中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内蒙古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总体构想,蒙古、俄罗斯发展战略对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影响及对策,中蒙、中俄跨境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前期研究,中蒙俄口岸现状与适应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研究,深化中蒙俄能源矿产合作研究,中蒙跨境地区主要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控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历史价值及开发草原思路特色精品旅游研究,中俄文化交流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研究,中蒙俄边境管理现状及法规条例比较研究,中蒙俄自然环境信息共享平台研究等十项专题研究报告。内蒙古自治区发挥联通蒙俄的区位优势,着力打造我国向北开放的桥头堡,不但抓住了历史机遇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充当排头兵,而且在相关理论研究方面也实实在在走在了前列。

2016年,由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的博士后郑伟著的《“一带一路”背景下构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战略意义及路径选择》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以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研究系列智库报告的形式出版的一本小册子,从构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战略意义入手,通过分析构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政治经济基础并比较借鉴GMS经济走廊建设的成功经验,提出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具体构想和路线规划,最后就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2016年,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了由侯淑霞、孙国辉主编的《“中蒙俄经济走廊”学术论丛》一书,该书是根据“第二届跨国经营与管理学术论坛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高层论坛”中的相关论文汇集而成的,书中内容主要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SWOT分析及战略思考、建设中俄蒙经济走廊的机遇与挑战、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背景下内蒙古自治区外经贸发展的途径及支撑点、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贸易合作现状与前景、中蒙矿产贸易发展形势及对策分析等研究文章,对加强内蒙古自治区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强化沿线各国政府及企业务实合作、推动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等问题进行了一定的交流和研讨。

相比中蒙俄经济走廊的研究专著,该领域研究的论文还是比较多的,相关文章如雨后春笋逐年增长。其中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创办的《北方经济》杂志是研究这一问题、发表相关文章的重镇,发表了大量关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研究文章。有代表性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一是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机遇、挑战、应对策略、推进思路等问题研究,这其中有代表性的包括蔡振伟和林勇新的《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应对策略》[3]一文,该文认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将有助于推进三国在政治层面、战略层面和经贸合作层面上的深度合作,同时也指出存在着政治不稳定因素、基础设施建设周期和投资回收周期长、贸易结构方面以及关税、法律、技术标准差异等因素的挑战,并对此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建议。还有李勇慧的《中蒙俄经济走廊的战略内涵和推进思路》[4]一文,该文主要从政治和经济层面论述了中蒙俄经济走廊的战略内涵,也分析了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面临的挑战和对策建议,并对如何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提出了五点思路。还有于洪君的《中蒙俄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深化合作的现状与前景》[5]一文,该文认为当前正处于三国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三国的合作务实且成效显著,要充分做好政策沟通和民心相通工作,同时发挥智库作用,确保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持续健康发展。二是省市、地方参与衔接中蒙俄经济走廊相关问题研究,主要包括内蒙古、东三省、天津、新疆等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二连浩特、满洲里、哈尔滨、大庆等地。三是关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背景下文化人文交流、语言翻译教学等问题研究。四是关于中蒙俄经济走廊口岸经济、金融、边贸、通关等相关问题研究。五是智库助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相关研究,包括《北方经济》杂志上先后刊登的几篇中蒙俄智库国际论坛的相关文章。

(二)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1. 国外关于中俄经贸发展关系研究综述

国外学者对中俄两国经贸关系史研究的著作中,俄罗斯是这一方面研究的主力军。研究中俄经贸发展史的有代表性的专著主要包括米·约·斯拉德科夫斯基的《俄国各民族与中国贸易经济关系史(1917年以前)》,[6]这是一部系统研究俄国十月革命以前与中国经济关系发展历史的学术著作,作者在俄国早期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大量挖掘利用了俄国的珍贵史料档案,在两国贸易往来的商品结构、交易额变动和贸易地理方向的演变等问题上,掌握了一些有价值的论据,并且做出了较为中肯的结论。书中比较清晰地勾勒了中俄两国历史上经济往来的基本脉络和主要阶段,不仅探讨了两国成为邻国以来的边境易货贸易,而且也生动地描绘了两国的商队贸易、海陆贸易和帝国主义列强侵华背景下的中俄经济关系,多角度地展示了两国经济贸易关系发展的一些规律性,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参考价值。这是该书值得肯定的一面。但是,书中也存在一些颠倒是非、歪曲历史的观点和论断,比如在对于两国关系的发展历程,尤其是在阐述古代中国对外政策、中国民族关系的形成以及清朝时中俄边界纠纷等问题上的论述中带有明显的、有失公允的偏见色彩和错误观点,需要对此加以鉴别。这部著作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正处于中苏两党两国关系的低潮时期,米·约·斯拉德科夫斯基作为当时反华鼓噪的领军人物之一,其观点在当时被公认为是正统派的经典,后来出版的阐述这一问题的许多俄文著作都是补充和引申了他的观点,影响不可小觑。总而言之,这部关于中俄经济关系史的著作对于学术研究来讲具有双重作用。

还有一部史料性的巨著是由俄罗斯院士B.C.米亚斯尼科夫领衔主编的《19世纪俄中关系:资料与文献(第1卷)1803-1807》,[7]该书共分上、中、下三册,总计152万字,是从散藏在中蒙俄三国多地的浩如烟海的档案材料中筛选整理出来的536篇档案文献。书中文献材料主要介绍了距今200多年前的清代,中俄关系史上沙俄最重大的一次出使行动——戈洛夫金使团出使中国之行,他们穿越西伯利亚、经伊尔库茨克到达库伦,在库伦与清方代表发生了礼仪之争,后遭嘉庆皇帝口谕逐客遣返,最后戏剧性的铩羽而归。书中的一些背景资料相当翔实,涉及的问题也极为广泛,对于与研究中俄经贸问题相关的恰克图贸易、边境贸易、跨境贸易等均有详细的说明和描述,提供了重要的大量的一手资料,具有很高的学术品质和价值。但书中也存在一些与笔者看法相左、令笔者难以苟同的地方,比如俄方认为的《尼布楚条约》是不平等条约的问题,以及一些对中国情况尤其是对清政府典章制度阐述方面的资料,是来自当时传教士的道听途说,并不具有客观真实性……这些文献资料在研究者写作引用时都需要认真加以鉴别,防止以讹传讹。

此外,俄罗斯科学院有两个专门研究中国问题的研究所,即远东研究所和东方学研究所,是研究中俄两国经贸问题比较权威的机构,近些年来对中俄两国经贸问题的研究有不少著作问世。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有远东研究所的米·列·季塔连科院士和A.B.奥斯特洛夫斯基等人。米·列·季塔连科是俄罗斯国内著名的汉学家,他指出,中俄两国经贸合作潜力巨大,在全球化以及双边背景下对两国经贸发展做出了相关评价和预测,两国的矛盾和分歧都是可以克服的,睦邻友好有助于巩固地区和国家安全。[8]A.B.奥斯特洛夫斯基指出,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区域合作潜力巨大,有必要将两国这一地区发展规划有机衔接,两国发展能源合作是互利双赢的结果。[9]东方学研究所国际问题部主任哈萨诺夫教授在莫斯科举办的“中国社会与现代化”的国际研讨会上从四个方面指出了中俄两国发展经贸关系的必要性,他认为中俄两国经济互补,在反对霸权主义立场上愿望一致,两国不仅地理位置毗邻,而且具有共同的社会心理基础和传统的友谊,都希望彼此越来越强大。楚多杰耶夫在北京举办的“中俄社会科学论坛”上指出,中国是俄罗斯亚洲政策的基本取向,俄罗斯需要密切和中国的合作;在同一次会议上,俄罗斯远东历史考古民族研究所所长拉林指出,俄罗斯缺乏对中国经济等方面的具体的长期合作规划,导致两国在这一领域尚停留在比较浅的阶段。[10]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著作对中俄两国经贸关系的研究做出了一些贡献,主要包括米·列·季塔连科的《俄罗斯外交政策的东亚导向》、《全球危机和维护国际稳定背景下的俄中两国合作》、《俄罗斯:以合作促进安全一东亚视角》、《俄罗斯与中国:全球化背景下的合作》、《俄中关系:现状与前景》等,A.B.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同中国东北合作的前景》,雅科夫列夫的《俄罗斯、中国与世界》,M.B.亚历山德洛娃的《俄中边境地区经济关系》,德米特里的《现代中俄经济贸易合作》,拉林的《地区视角下的俄中关系》,A.卡恰诺夫的《俄罗斯与中国经贸关系的现状与前景》,罗伊·麦德维杰夫的《中国与俄罗斯》,博格丹诺夫的《俄中贸易的未来发展》以及亚历山大·卢·金的《俄国熊看中国龙 17-20 世纪中国在俄罗斯的形象》等。

2.国外关于中蒙经贸发展关系研究综述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蒙古国研究中蒙经贸关系的著作中,有代表性的包括2002年由德·巴特巴雅尔著的《20世纪的蒙中关系及经济合作》以及2004年由勒·旭日胡等人共同完成的《蒙中经济关系与合作概况》。蒙古国国立大学的两位副教授冈特木尔和冈呼雅格共同完成了《蒙中两国当前的经济关系》一文,[11]文中指出,蒙中经贸关系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稳步发展的,中国已成为蒙古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连续10年保持了对蒙古国最大投资国的地位,在蒙古国已注册中资企业5303家,而且在多个领域签署了100多份合作协议,发展两国的经贸关系不存在原则性的困难和问题,同时文中也提到双方经济关系需要增加环保和高技术方面的投资,进一步扩大双边合作,促进互利共赢。

巴达玛在其《蒙中自由贸易协定可行性分析》[12]一文中从蒙古国角度研究了蒙中贸易现状以及对蒙中自由贸易协定进行了可行性分析,认为两国地缘接近,贸易互补性依存度较高,蒙中两国开展自贸协定无疑是双赢之举,将有助于蒙古国对外贸易额的提高以及中国市场的扩大。同时他认为蒙中两国应达成战略性共识,这种共识是双方合作的前提和基础,双方应正视自贸协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对话磋商寻求解决办法,为两国贸易发展水平的提高乃至东北亚地区的经济繁荣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中国周边国家智库论坛”暨“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挑战与未来”国际研讨会上,蒙古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研究所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Chuluungombiin Narantuya指出,蒙古国当前需要改善投资政策和投资环境,蒙古国国家安全构想明确提出“蒙古国与世界各国保持友好关系并发展政治、经济等各领域合作”。从蒙古国基本的国家利益出发与中国和俄罗斯保持平等友好关系是蒙古国对外政策的首要方针。蒙古国矿产资源丰富,矿业在未来50内年仍然是蒙古国经济发展的支柱。蒙古国所处的东北亚地区是经济发展繁荣、能源需求非常大的地区之一,蒙古可以扩大具备互利互惠合作关系的空间。推动蒙古国经济发展,首先要改善外来投资环境以获取资金支持,其次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互联互通合作提供便利。他希望蒙古国利用地处中俄之间的地理位置优势,利用跨境运输贸易振兴蒙古国经济。

除此之外,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中蒙双边经贸关系的著作包括那·图木尔的《蒙古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和发展与大国关系》、青迪巴特尔的《全球化时代蒙古国对外建交关系》、H.恩赫巴德和X.巴赫巴图的《蒙古国外交关系蓝皮书》、巴音达来的《蒙古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发展》、纳·鼓特根赛罕的《中蒙两国贸易发展现状》、郎萨仁·纳目斯特仁的《中蒙边境区域合作问题》、巴图赛汗的《蒙古国对外贸易的现状》、特·阿尤日赛罕的《对外贸易对蒙古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几篇蒙古国留学生的硕士毕业论文,如普日布苏伦的《蒙中经贸合作的特点、问题及未来发展对策研究》、达可的《后冷战时期的中蒙经贸关系研究》等。

3.国外关于“一带一路”视域下中蒙俄经济走廊研究综述

在 “全球视角下的‘一带一路’”国际研讨会上,俄罗斯战略研究所高级顾问Kokarev Konstantin指出,“一带一路”倡议具有国际意义,即可以有效促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尤其是由中国所强调的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和其他项目能够减轻全球贫困、增加农业产量、确保粮食安全等。当前俄罗斯与中国的双边关系已达到新高度,这不仅改善了两国之间的经贸和文化联系,而且两国还就重要的国际发展议题加强定期磋商,这其中包括与新兴的世界秩序结构相关的问题。因此,两国签署了《中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该声明不仅聚焦经济与贸易发展、互利共赢的产业与科技合作、双边投资与金融债券,还旨在提升国际物流运输能力并为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与中国之间建立自由贸易区不断创造必要条件。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框架内,主要的合作目标是为参与这些项目的国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特别是在此框架内展开合作应该有助于中俄之间的贸易增长,很可能到2020年增加至2000亿美元,期待欧亚经济联盟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对接可以促使欧亚运输网络的效率提高到新水平。在这一框架下,中俄之间的密切合作可能会创造出一个广阔的国际平台,这一平台可能会成为对西方国家举动的非对称性回应。

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智库论坛:深化沟通与务实推进”国际研讨会上,蒙古国家安全委员会战略研究所北美欧洲研究组组长Byambakhand Luguusharav指出,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将扩大三个国家之间的能源合作。中蒙俄三国关系密切,是欧洲和亚洲之间最安全的一个通道,而且蒙古国与其他国家相比是最为安全的,因为蒙古国相对来说恐怖主义的威胁较小,风险较小,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可以成为所有经济走廊的一个典范。中蒙俄经济走廊可以加强三国之间的合作,不仅有利于三方合作,也有利于整个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不过目前中蒙俄经济走廊仍然面临着政治经济和地缘政治方面的挑战,而且蒙古国非常缺乏金融资源和人力资源,在法律协调方面也做得不够好。蒙古国也需要更多的科研工作者来提高资源管理水平,所以智库之间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中蒙俄需要发展更具有建设性的更密切的合作,希望三国能够在未来实现定期的交流和沟通机制。

在“‘一带一路’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研讨会上,蒙古国际事务研究所研究员索索尔指出,蒙古国处于中国和俄罗斯之间,是一个内陆国家,我们对于“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重要意义是非常重视的,而且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之下通过协作,能够实现一个跨越亚欧大陆的一个很好的基础设施网络,我们现在已经在中蒙俄之间达成了一个“草原之路”的合作协议,它会经过中国,再一路延续穿越蒙古、穿越俄罗斯,延续到欧洲,而且它还会连接中国的天津港和俄罗斯的重要的陆路和口岸,所以蒙古非常重视“一带一路”的倡议,同时它也和蒙古国的“草原之路”项目是有很好的对接性。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能够把一个跨国的国际合作项目和我们国家的国情紧密连接起来。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基础设施建设之后,我们能够更好地建立起更优质的高速公路,这也恰恰是蒙古国现在亟须的。我们需要“一带一路”沿线的互联互通、国际合作,也需要人文之间更好的联系,让“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都携起手来,共谋发展、互利共赢。

同样是在“‘一带一路’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研讨会上,蒙古国际事务研究所研究员西奈指出:近些年来蒙古国民对中国的形象和印象有了一个很大的改观,这得益于宣传、主要是得益于“一带一路”的媒体的宣传。中蒙俄三边的经济走廊将会进一步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文化工业领域的合作,而且会推动跨境口岸的新的建设,也会更好地推动能源环境生态领域的合作。当然,还有教育、科技等领域的合作也会随之兴起。现在有一个五年的丝路电影系列,有多部系列片已经被翻译成蒙语,被蒙古国的电视台播出,这也是提高“一带一路”公众形象的一个方法。蒙古国与中国的关系在舆论上其实是联系得越来越紧密了,这也是两国关系的一个方面,也是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两国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蒙古国对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总体持积极欢迎的态度,认为对于没有出海口的国度来说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目前其国内有多所学府对中蒙俄经济走廊进行研究,并且于2015年在乌兰巴托市成立了蒙、中、俄三国智库联盟,主要对三国经贸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等进行讨论。除此之外,一些研究文章包括几篇蒙古国留学生的硕士毕业论文,像阿木日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与蒙中俄经济走廊互构关系研究》、特木伦的《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的蒙中经贸合作问题研究》都是近些年研究这一问题的代表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