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路径探索:以玉树藏族自治州实践为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六 进一步深化青海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思考

(一)全面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积极探索具有青海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引导新路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省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在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凝聚强大正能量。以发展民族文化为抓手,通过举办民族文化艺术展演展示活动、打造西宁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园区”,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提升创建的人文内涵,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强“五个认同”意识,共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二)坚持中国化方向,探索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青海路径

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宗教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推动藏传佛教寺院“三种管理模式”规范运行,抓好共同管理寺院清理整顿工作,加强协助管理、自主管理寺院民管会班子建设,切实解决寺院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坚持动态管理、动态调整的原则,规范三种寺院管理的转化提升工作,形成寺院主动整改问题、尽早转化提升、共创和谐寺院的良好局面。加强藏传佛教事务依法管理,着力解决私自认定活佛、未成年人入寺、滥建乱建宗教活动场所及露天佛像、设施等问题。进一步推动落实清真寺州县乡三级分层管理机制,加大伊斯兰教内部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推广团结开寺经验,打牢清真寺和谐稳定的基础。加强佛教、道教教风建设,认真解决寺院商业化问题。

(三)注重依法保障民族团结,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努力完善促进民族团结法律体系,尽快制定《青海省民族团结进步条例》,依法保障各民族权益,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规范化、法治化。进一步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长效机制,有效落实矛盾纠纷登记备案、分析研判、等级预警、挂牌督办等措施,对重大决策实行风险评估制度,从源头上预防重大矛盾纠纷的发生。积极打造“班玛经验”升级版,持续开展农牧区社会治安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做到症结找不准不出手、问题不解决不放过、成效不明显不收官。进一步修订完善创建“八进”测评指标体系和验收程序,逐项量化分值,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着力夯实创建基层基础。不断提高城乡社区自治组织社会管理服务职能,深入推进基层“一站式”服务管理,实现对社会基本单元的无缝隙治理、全覆盖服务。

(四)加强城市城镇民族工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做好城市民族工作,全面提升城市民族事务服务能力,努力营造开放、包容的城市环境。以搭建新兴城镇进城农牧民服务平台为重点,完善户籍管理、创业就业、医疗保障、子女入学、住房改善、文化生活等公共服务。抓住城市管理难点,做好流动人口服务引导,强化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建立社区民族之家,为少数民族群众融入社区生活提供帮助,形成互嵌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让城市更好地接纳少数民族、让少数民族更好地融入城市。支持少数民族跨行业、跨区域有序流动,完善跨区域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协作机制,做好流入地流出地跟进对接、跟踪服务,解决好流动人口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同步跟进问题。

(五)继续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以民族自治州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在项目建设、资金扶持等方面,重点向民族地区和藏区倾斜,加快民族地区同步发展。大力推动青海省《“十三五”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规划》《少数民族事业发展专项规划》落实,组织开展民族地区发展政策落实情况专项督查,努力在破解“不平衡、不充分”上下功夫,切实助推民族地区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继续推进“平安与振兴”工程实施,坚持强化依法管理与着力改善民生同步推进,推动交界地区持续和谐稳定。认真落实国家各项惠农政策,深入推进部分民生工程货币化改革,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和草原奖补政策,稳步推进社保扩面提标,有效增加转移性收入。


[1] 青海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青海调查总队:《青海省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青海统计信息网http://www.qhtjj.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