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残障观察报告(2017)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章 年度收藏

收藏,是一种爱好,无论物件大小,搜集、储存、分类、维护,每一步都小心翼翼。

收藏,是一种生活,随时随地,闻风而动,深入探究,在点滴细微中探寻博大精深的奥秘。

收藏,是一种投资,着手当下,只为未来,不可替代,保值升值。

收藏,是一种哲学,伺机而动,少即是多,得失来去,聚散离合。

收藏,还是一种财富,金钱在外,精神在内,随着时间,久远发酵,传承发扬。

每一年,我们依仗生命财富和实践积累,适时出手,锁定收藏,期待在未来的中国社会和残障领域,持续升温,落实行动,促进改变。

中国康复大学

文/蔡聪

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最早提出建设“中国康复大学”是在2014年,之后,中国康复大学建设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2016~2020);4年多过去了,“十三五”已步入中期,《残疾预防与康复条例》已然实施,康复大学成立仍处于论证之中。显然,要建一所大学,还是国际一流的大学,涉及学校选址、政策支持、资金保障、人才引进、资源整合等多方面,其中各方利益协调,颇值得玩味。但作为写进“十三五”规划的康复大学,无论是“健康中国”战略的实现,还是张海迪出任康复国际主席的国际战略的需要,抑或中国特色残障事业的具体体现,其成立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然而,民间对于建立康复大学,实存一些疑虑。

2017年3月23日,张海迪出席康复大学建设专家咨询会,指出:康复是生命的重建,是残疾人最迫切的需求,也是老年人、伤残者的基本需求。残疾人工作,康复要优先做好。身体条件是实现美好理想的基础。早一天得到康复,生命就多一分希望。发展康复事业,既符合“健康中国”发展战略,也有望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但目前我国康复人才总量严重不足,且结构不合理,学科与专业建设严重滞后,亟须加快康复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人才质量。

康复,确如张海迪所言,是残障人士最基本、最迫切的需求。但康复的内涵是不是如其发言中所说聚焦于“身体条件”,是不是又如其在2016年国务院《“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新闻发布会(下文简称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答记者问时所说:“残疾人的康复是通过康复治疗、训练、辅助器具等方式实现康复、重建和功能恢复。”这是第一个疑问。因为康复被视为残障人士参与并融入社会的一个重要前提,而这个前提,就此看来,当下还是被基本等同身体功能的恢复与补偿。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残障人的康复为“一个过程,旨在使残障人能够达到或保持他们最佳的肢体、感官、智力、心理和社会功能水平。康复为残障人提供他们获得独立和自我决断所需的工具和手段”。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以提倡“朝向包容性社区”为核心,出版了《社区康复指南》,中国残联对该指南进行同步翻译、出版和发布。该指南的总体目标为:

★ 提供如何发起与加强社区康复的指导,开展与共同文件及《残疾人权利公约》原则相一致的社区康复项目。

★ 促进社区康复作为社区包容性发展策略,以帮助残疾人主流化发展,尤其是减轻贫困。

★ 支持有关方面满足残疾人的基本需求,使能获得健康、教育、谋生及社会层面的机会,以提高残疾人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

★ 鼓励项目人通过促进残疾人融入与参与发展及决策过程,促进残疾人及其家庭提高社会地位。

从世界卫生组织的阐释来看,康复不再是一个前提,也不仅仅是身体功能的恢复,而是残障人参与并融入社会这一动态过程中的支持系统建设。因此,康复如张海迪所言,是一个综合的、全面的、多学科的体系。同时,康复也是一个生命全过程的、全人的、发展的支持体系。康复大学的学科建设会如何呈现,唯有先收藏,待日后再品玩。

无论康复是残障人参与并融入社会,享有其权利与基本自由的必要支持,还是前提,它都需要相关专业人才。张海迪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答记者问时指出:“目前能够提供的康复服务远远不能满足大家的需求。2015年全国有2600多万持证的残疾人中,只有不到30%的人得到过康复服务,康复服务还是参差不齐的。我们希望的是高水平的,而不是低水平的。主要问题是人才缺乏。全国现在只有70多所本、专科院校开设了康复专业,还没有建立完整的康复学科体系。康复学科不仅仅是医学,包括人体工程学等都需要研究。每年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不到8000人,70%是专科学历,远远不能满足未来科学康复的需求。”

相关人才的缺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或者说必要条件,是建设一所专门的康复大学,还是跨学科、多学科的建设或更多大学学科基础建设与人才培养?如果一所康复大学是必要条件,其宗旨与目标又应该是什么样的,才能承载培养满足广大残障人士康复需求的人才梯队?或者作为金字塔的顶端,如何才能从康复的根本目的上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这是第二个疑问,也是将之收藏,以待未来的又一原因。

第三个疑问是,这样一所康复大学,它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是一所以医学院校为主体的独立的康复大学,还是吸纳了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中国听力言语康复研究中心等机构,以及更多专科类高校的联合体、综合体?张海迪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还谈道:“现在各地建立了这么多条件很好的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和康复服务中心,比如,河南综合服务中心有十几万平方米,青岛新规划的残疾人康复中心是10万平方米,还有其他一些地方康复中心的规模都很大,设施也都很好。”像这样已建成的大楼与康复大学的关系,除了人才培养与输送,还会有什么呢?

正是因为认识到康复的重要性,我们才如此关注康复大学的建设进程;正是因为知道康复理念的落后与基础康复服务的缺乏,我们才以提问的方式表达我们对康复大学这个联系各方的概念的期待。

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康复服务不只是在机构里,也不只是服务送上门,无论在乡村还是在城市,无论是从躺在床上到可以架起双拐前行,还是躺在床上功能无法恢复,每个人都能得到适合的支持,找到己身最佳的状态,自由地、自主地决定自己的生活。

2017年我们才将“中国康复大学”列入年度收藏,而不是在“十三五”规划发布的2016年,因为我们内心的疑问酝酿越多,揭开谜底的日子越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