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河西走廊看中国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民勤、骆驼与驼道

西北大片的沙漠戈壁为双峰驼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生活在内陆干旱地区的人们很早就开始了对这种畜力的开发利用。游牧民族驯化骆驼,利用骆驼耐干渴、体力强的特点,将其作为游牧转场时的驮载工具。《史记》中就记载了匈奴人的奇畜“橐驼”。据《居延汉简》记载,西汉末年在居延屯田的汉人也开始饲养骆驼。后来西北地区的农耕民族在与游牧民的频繁交往中也学会了将骆驼作为脚力。大致在唐朝时,西北地区已经有了供驼队使用的“站头”。

民勤县古称镇番,其所处的武威地区是内地通向青藏高原、蒙古高原以及西域的重要区域,其交通地位历来被内地的茶商、盐商、皮毛商、百货杂商、牲口贩子所看重,民勤自然就成为茶马互市的重要“站头”。在古代,民勤所在之地水草丰美,周边不远处分布着沙漠。这里的生态环境很适合骆驼生存,因此骆驼饲养也很发达。明成祖时期甚至在民勤地界上颁布了鼓励养殖骆驼的政府律令,这使得民勤的骆驼养殖成了地方的传统生计。明朝以后,随着河西移民的大量进入,农田的过度开垦使土地的沙漠化加剧。位于石羊河下游的民勤处于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的包围之中,骆驼的交通价值在这里越发得到重视。到清朝时,中等家境的百姓家中大多有骆驼,遇到灾年就靠骆驼运输来维持生计。因此民勤一直流传着“读诗书能走天下,养骆驼可度荒年”的老话。

18世纪中叶清军平定准噶尔部以后,从中原经由河西到达边疆地区的商路主要有两条,一条是经河西走廊过星星峡到新疆,被称为甘凉大道;一条是经河西走廊东端沿石羊河而下走阿拉善高原,往西过额济纳到新疆,往东到绥远、包头、张家口直至北京、天津卫,称北道。民勤—武威一线正好处在两条大道的交汇之处。兴起于民勤的陕西茶商马合盛正是考虑到民勤交通运输的便利和适合养骆驼的优势,才将家眷搬到民勤的。因为马合盛的驼队曾多次参与“平叛”和“救驾”有功,朝廷为昭示其忠义,封“永盛号”马家为“护国员外郎”,并授予其西北五省的茶叶专营权。军政匪盗、平民百姓,无论谁遇见了“永盛号”马家的驼队,都要礼让三分。

图1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马合盛茶号驼队在张家口进纳关税

民勤县苏武文化研究会提供

民勤的驼把式们正是借助内地与边疆之间的贸易活动将“民勤帮”的名声带到了绿洲、草原和雪山之间,也将蒙古、藏、回、汉等民族的文化气质凝结到自己身上,带到了河西的生活当中,虽然后来人或许濡染于其中而无所察觉。从孙得正的故事中,我们或可重温当年骆驼客身上的文化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