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新自由主义的战略误导使发展中国家“慢性中毒”
新兴国家陷入困境,外因是国际资本体系扩张,内因则是在新自由主义影响下,新兴国家在发展道路上陷入误区,自觉不自觉地为跨国资本渗透扩张“开门”。新自由主义兴盛于20世纪70年代末,主张市场化、私有化、解除政府管制,认为单靠市场就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带来更快发展和更大繁荣。
这些主张看似合理,实则荒谬。该理论假设剔除了两个最重要的维度——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脱离特定的时空背景谈论“自由贸易”或“市场竞争”,就像医生在没有诊断情况下讨论治疗方法一样不靠谱。卡尔·波兰尼指出,自由市场制度不能存在于任何时期。[56]该理论选择性地推动资本完全不受限制地跨国流动,却没有推动劳动力以相同的方式流动。[57]从国际范围看,由于不同国家经济水平、产品附加值不同,看似公平的“自由贸易”和“国际竞争”,实际只对那些掌握核心技术、品牌和规则优势的发达国家有利。因此,新自由主义本质上是为资本扩张“鸣锣开道”的。
正因为如此,跨国资本力量不遗余力地在全球到处推销新自由主义药方。尤其是以华尔街为代表的国际金融资本,日渐攫取国家权力和全球金融机构领导权,其主要目标就是向国外扩展美国的金融力量,强迫别国打开国内市场(尤其是资本和金融市场),将新自由主义实践强加于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58]“新自由主义政策已经成为美国为中心的世界秩序的拱顶石。”[59]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灌输,以及美国的政治压力下,许多发展中国家不加辨析地接受了比较优势、自由贸易、放宽管制、私有化等种种新自由主义信条,为跨国垄断资本“开门”,其最终结果就是经济日趋敏感脆弱,走上缓慢衰落之路。
有学者概括出跨国资本劫掠发展中国家财富的10个步骤:(1)将公共财产私有化;(2)减少国内监督;(3)依靠国外银行创造本国货币的信用;(4)国内债务以外币记账,由此产生的债务负担将随着本国货币的贬值而不断加大;(5)对劳动采取递减的单一税制;(6)刺激投机行为;(7)制造房地产泡沫;(8)去工业化,强调正在步入后工业化服务经济;(9)不断提高贸易依赖;(10)资本外逃和劳动移民。[60]很显然,这些政策步骤与新自由主义的主张息息相关。
实践表明,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是遵照私有化、自由化、削减预算等新自由主义教条发展起来的。[61]“迄今为止,任何第三世界国家尚未有全球化导致繁荣的已知案例。世界上24个合乎逻辑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没有一个是通过遵循全球化教义的任何处方而取得各自成就的。全球化所产生的并非是NICs(新兴工业国),而是约130个NNEs(无法自给自足的民族经济体)或者是更糟的UCEs(无法治理的混乱实体)。”[62]
相反,由于新自由主义在国内大行其道,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困境更为明显。历史上,拉美地区的智利、阿根廷、玻利维亚、秘鲁等国,都曾因经济过度自由化和私有化,陷入“有增长无发展”的“中等收入陷阱”。当前,巴西、土耳其、埃及、突尼斯等不同类型的新兴国家遭遇困境,同样是新自由主义作祟的结果。据世界银行统计,1980~2005年,在“华盛顿共识”倡导的私有化风靡全球时期,105个发展中国家的平均经济增长率仅为0.8%,远低于二战后发展中国家推行国有化促进民族工业发展的年代。[63]在过去20年中,新自由主义全球化为全世界新增了高达2亿的贫困人口,使世界贫困人口总数超过15亿。[64]
大量事实证明,最有可能受到外力冲击影响的国家,是那些在外来及本国金融买办垄断压力下,同时实行贸易与直接投资自由化,以及金融自由化的国家,因为这些国家同时受到来自金融领域和实业领域的双重矛盾的极大牵制。[65]简言之,新自由主义就是带有战略误导性质的“慢性毒药”,其对发展中国家的危害尤为明显。
[1]Jeffrey E.Garten,“What Future for Emerging Markets?”Foreign Policy,31 August,2015.
[2]Jeffrey E. Garten,“What Future for Emerging Markets?” Foreign Policy,31 August,2015.
[3]John Hawksworth,“Escaping the Middle Income Trap:What's Holding back the Fragile Five?”Economics in Business,28 August,2014.
[4]参见Holly Ellyatt,“BRIC Powerhouses Risk Middle-income Growth Trap,” CNBC,3 June,2013。“中等收人陷阱”概念最早在2006年世界银行报告《东亚复兴:关于经济增长的观点》中出现,特指当一个国家人均国民总收人达到世界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长动力不足,出现的经济停滞徘徊的现象。其主要特征包括经济增长回落或停滞、民主乱象、贫富分化、腐败多发、过度城市化、社会公共服务短缺、就业困难、社会动荡、信仰缺失、金融体系脆弱等。
[5]Jack Deino,Emerging Markets:Can the Middle Income Trap Be Overcome? http://www.invescoperpetual.co.uk/site/ip/pdf/brch-risk-reward-93-14.pdf,2017月2月2日。
[6]〔德〕鲁道夫·希法亭:《金融资本》,福民等译,商务印书馆,2012,第364页。
[7]〔美〕罗伯特·布伦纳:《全球动荡的经济学》,郑吉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第5页。
[8]〔英〕克里斯·哈曼:《次贷危机与世界资本主义危机》,嵇飞译,刘元琪主编《资本主义经济金融化与国际金融危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第29页。
[9] 〔英〕大卫·哈维:《新帝国主义》,初立忠、沈晓雷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第73页。
[10] 《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627页。
[11]〔德〕鲁道夫·希法亭:《金融资本》,福民等译,商务印书馆,2012,第368页。
[12]〔美〕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等:《资本主义还有未来吗?》,徐曦白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第13页。
[13]Jeffrey E. Garten,“What Future for Emerging Markets?”Foreign Policy,31 August,2015.
[14]James Gruber,“Emerging Market Banking Crises Are Next,” Forbes Asia,2 March,2014.
[15]黄卫东:《导致我国亿万财富流失的四大经济政策》,http://www.caogen. com/blog/infor_detail/58658.html,2014年3月29日。
[16]〔英〕大卫·哈维:《新帝国主义》,初立忠、沈晓雷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第97页。
[17]Anders slund,“Why Growth in Emerging Economies Is Likely to Fall,” 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Working Paper,November 2013.
[18]Anders slund,“Why Growth in Emerging Economies Is Likely to Fall,” 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Working Paper,November 2013.
[19]Jeffrey E. Garten,“What Future for Emerging Markets?” Foreign Policy,31 August,2015.
[20]〔挪〕埃里克·S.赖纳特:《富国为什么富,穷国为什么穷》,杨虎涛、陈国涛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第130页。
[21]〔挪〕埃里克·S.赖纳特:《富国为什么富,穷国为什么穷》,杨虎涛、陈国涛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第120页。
[22]〔美〕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等:《资本主义还有未来吗?》,徐曦白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第21页。
[23]〔英〕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等:《资本主义还有未来吗?》,徐曦白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第88~89页。
[24]〔美〕迈克尔·赫德森:《全球分裂:美国统治世界的经济战略》,杨成果、林小芳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译序第9页。
[25]〔美〕斯坦利·阿罗诺维茨、希瑟·高特内主编《控诉帝国:21世纪世界秩序中的全球化及其抵抗》,肖维青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第222页。
[26]〔挪〕埃里克·S.赖纳特:《富国为什么富,穷国为什么穷》,杨虎涛、陈国涛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第89页。
[2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人民出版社,1972,第68页。
[28]〔美〕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等:《资本主义还有未来吗?》,徐曦白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第138页。
[29]〔法〕弗朗索瓦·沙奈等:《金融全球化》,齐建华、胡振良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前言第5页。
[30]〔德〕鲁道夫·希法亭:《金融资本》,福民等译,商务印书馆,2012,第365页。
[3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第671页。
[3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5,第674~675页。
[33]〔美〕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等:《资本主义还有未来吗?》,徐曦白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第14页。
[34]〔法〕弗朗索瓦·沙奈等:《突破金融危机》,齐建华、胡振良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第140页。
[35]〔德〕鲁道夫·希法亭:《金融资本》,福民等译,商务印书馆,2012,第254页。
[36]〔法〕弗朗索瓦·沙奈等:《突破金融危机》,齐建华、胡振良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中文版序言第5页。
[37]〔美〕洛蕾塔·拿波里奥尼:《流氓经济:资本主义的黑暗与泥沼》,秦岭、小洛译,(台湾)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2,第91页。
[38]〔法〕弗朗索瓦·沙奈等:《突破金融危机》,齐建华、胡振良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第100页。
[39]〔美〕迈克尔·赫德森:《国际贸易与金融经济学》,丁为民、张同龙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第439页。
[40]〔美〕迈克尔·赫德森:《国际贸易与金融经济学》,丁为民、张同龙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第440页。
[41]〔法〕弗朗索瓦·沙奈等:《突破金融危机》,齐建华、胡振良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第104页。
[42]〔法〕弗朗索瓦·沙奈等:《金融全球化》,齐建华、胡振良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中文版前言第8页。
[43]参见〔英〕苏珊·斯特兰奇《赌场资本主义》,李红梅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44]〔加拿大〕娜奥米·克莱恩:《休克主义:灾难资本主义的兴起》,吴国卿、王柏鸿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第4页。
[45]Peter Koenig,“Chaos-not Victory-is the Empire's ‘Name of the Game’,”Global Research,May 6,2015.
[46]〔法〕弗朗索瓦·沙奈等:《金融全球化》,齐建华、胡振良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中文版前言第8~9页。
[47]〔英〕大卫·哈维:《新帝国主义》,初立忠、沈晓雷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第96~97页。
[48]〔美〕迈克尔·赫德森:《国际贸易与金融经济学》,丁为民、张同龙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第181页。
[49]〔英〕大卫·哈维:《新帝国主义》,初立忠、沈晓雷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109页。
[50]Philippe Martin,Hélène Rey,Financial Globalization and Emerging Markets:With or Without Crash? February 2002.
[51]Mohammed Aly Sergiem,Currency Crises in Emerging Markets,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January 24,2014.
[52]Kevin P. Gallagher,“Bracing for Another Storm in Emerging Markets,”Triple Crisis,February 6,2015.
[53]Ambrose Evans-Pritchard,“Emerging Market Currencies Crash on Fed Fears and China Slump,”Telegraph,July 24,2015.
[54]Anders slund,Why Growth in Emerging Economies Is Likely to Fall,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November 2013.
[55]〔法〕弗朗索瓦·沙奈等:《金融全球化》,齐建华、胡振良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中文版前言第10~11页。
[56]〔英〕卡尔·波兰尼:《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冯钢、刘阳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第4页。
[57]〔美〕廖子光:《金融战争》,林小芳、查君红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第10页。
[58]〔英〕大卫·哈维:《新帝国主义》,初立忠、沈晓雷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第105页。
[59]〔美〕迈克尔·赫德森:《国际贸易与金融经济学》,丁为民、张同龙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第448页。
[60]〔美〕迈克尔·赫德森:《国际贸易与金融经济学》,丁为民、张同龙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第448~449页。
[61]Sameer Dossani,“Four Signs Neoliberalism Is (Almost) Dead,”Counterpunch,April 22,2013.
[62]〔美〕查默斯·约翰逊:《帝国的悲哀》,任晓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第308页。
[63]刘建:《鼓噪私有化背后的西方阴谋——访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杨斌》,《人民论坛》2012年第15期。
[64]〔美〕廖子光:《金融战争》,林小芳、查君红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第10页。
[65]〔法〕弗朗索瓦·沙奈等:《金融全球化》,齐建华、胡振良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中文版前言第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