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如何做好询问准备工作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在询问之前还应该做好准备工作,这样在询问时才能应付自如、游刃有余。在日常沟通中,许多能说会道之人,说起话来头头是道;有的人却吞吞吐吐,磕磕巴巴,词不达意。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别呢?这就在于说话者是否做好了良好的准备。有针对性的询问,前期准备包括熟知说话对象,搜集相关资料,明确自己的主旨,创造说话机会,设计询问细节,等等。正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对于询问而言,也是如此,做足了准备,你才可以问得更好。
一位著名主持人曾总结说:“在每次访谈人物之前,我都会努力地去搜集对方的资料,越详细越好。对资料熟悉之后,我就会试着提出几个问题,然后自己站在访谈者的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这时正好可以将不好的一些问题删除掉。这样在删除或增加之后,问题就更加精练或丰满了。而且在练习的过程中,我对这些问题都非常熟悉,自然可以在采访时做到胸有成竹。”
一位著名的访谈节目主持人曾经说道:“这是一个信息资源共享的年代,而访谈类节目在播出的时间与事件发生的时间的关系上远远不及新闻平面媒体以及网络传播及时。所以我们前期不仅要熟悉当事人的经历、职业、专业特长、文化素养,还需要了解他的性格、爱好、家庭、语言表达状况等等。”
我们都知道,访谈类节目主持人在节目录制之前通常是不与被采访的嘉宾见面的,而节目呈现出的沟通状态是双方如朋友一样聊天,这样的交流才可以引起受众的共鸣,同时也可以让被采访者进入一个非常好的聊天状态。访谈类节目可以体现主持人的风格,面对同一件事,同一个采访对象,不同的主持人会根据不同的角度询问,假如人云亦云,那就会完全失去访谈类节目中主持人的重要作用。
如何问出新颖的问题呢?
对此,一位著名的主持人说道:“主持人要对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广泛的了解,然后通过不同角度的分析得出自己的见解。即对各种材料不应满足于现象的罗列、堆积,而要进行消化、研究,然后总结出自己的观点,这是资料准备中更关键的一步。主持人通过搜集大量的材料对所要采访的对象做到心中有货,与采访对象就有了共同话题,有了沟通心灵的基础,有了平等对话的位置,这样就可以避免在实际访谈中泛泛而谈,而访谈的内容也会更深入更新颖。当然,唯有如此,才能使人物专访重在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关注,其精神品格、人生感悟、赢得成就的心路历程、人物的独特风貌都将给所有的观众以生动感人的启迪。”
在生活中,许多人有这样难堪的经历,有时候一些问题不是出于本心,但偏偏一不留神就问了出来,然后就开始后悔自己为什么口无遮拦,紧接着给对方道歉。举个例子,某位女士在一次同学聚会上,明明知道同学的公司因金融风暴陷入了危机,她却这样询问:“你的公司最近还顺利吗?”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尽管话一出口,她就后悔了,却已经使得同学的情绪很不佳。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作好询问准备呢?
1.明确问什么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询问目标,包括最大的目标、期望目标以及可以接受的目标。比如,这次沟通你准备向对方提出什么问题,同时思考从哪个角度切入这个问题。
2.排好问题的先后顺序
询问是有先后顺序的,要逐层深入,由表及里,这样我们询问时才能胸有成竹,并成功将对方的思路导向我们所希望的方向。假如你东问一句,西问一句,不仅自己毫无头绪,也会使得对方摸不着头脑,那么就会影响整个沟通过程。
3.先了解对方再发问
资料搜集应是针对双方的,既要搜集对方的资料,也要搜集自己的资料。比如,销售员在推销产品的时候,需要更为详细地了解自己的产品信息、介绍资料、评估资料以及各种文件等等,掌握好了产品的相关信息,再搜集客户的性格、爱好等基本信息,这样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询问了。
4.选择恰当时机和合适地点
在日常沟通中,假如我们需要向对方询问,尽可能避免选择对方心情不佳或繁忙的时候,当然,自己也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此外,还需要选择合适的地点,因为人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会感到更舒适、更坦然、情绪更好,所以地点要选择双方或者自己比较熟悉的地方。
总而言之,我们在询问之前,一定要多想想,应该问些什么,不应该问些什么,事先作好准备。其实,只要我们在询问之前作好充分的准备,就可以问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