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关中—天水经济区创新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产业发展的市场条件亟待完善,行政壁垒亟待破除
首先,陕、甘省域合作必须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关中、天水两地不仅地理位置接近、同处渭水流域,而且天水的产业结构和关中地区的西安、咸阳、宝鸡等地非常接近。与甘肃省其他城市不同,天水市与关中地区作为国家三线建设时期的重点,都布局了相当规模的高新技术与电子、装备制造业。目前来看,关中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确实优于天水市,但若能相互融合,则更利于做大做强。天水与关中地区的优化组合,就是要把以西安为中心的大关中建成全国先进的制造业基地。然而,关中—天水经济区这种跨省区的经济重点开发区,必须破除行政壁垒,在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各地资源禀赋,才能释放市场活力。有学者认为,目前,天水还没有完全融入整个关中—天水经济区。与长三角、珠三角沿海城市相比,西部的省际经济联系还较多地受行政壁垒的制约。因此,在这种形势下,甘肃省应该主动利用政策调剂手段,主动将天水的资源要素融入关中。“认识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就必须要看到市场的决定性作用,遵循要素流动规律,防止在区域合作中被‘边缘化’。天水的发展定位不能‘自成系统’,要主动融入大关中,依靠大关中助力自身的发展。”与兰白经济区相比,关中—天水经济区有着较高一级的产业层次,尽管天水不是这个区域的核心城市,但借助这个平台,却可以在更高的产业层级上规划自身的发展,高屋建瓴。目前在对市场的决定性作用的认识上,陕、甘两个省份都比沿海省份要滞后。市场博弈有两种,合作性博弈与零和博弈,区域发展显然应该选择前者,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从产业结构上来看,与沿海一些地区的粗放型工业在新常态下亟待转型的情况不同,关中—天水经济区内由于产业构成中高新技术产业占比很高,恰好与当前新常态下的发展模式相契合,因此在这一时期内就能保持较高的产业发展速度。陕西等地区高新产业的发展,引领了全国的发展和产业升级。在其他地区主动适应新常态的时候,关中—天水经济区更应该主动引领新常态。
其次,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市场发育仍不充分,资源配置的行政手段特征明显。目前,关中—天水经济区市场体系发育不完善,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知识产权市场等要素市场没有建立或有名无实,市场主体成长缓慢,特别是民营企业力量薄弱(2010年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关中—天水经济区仅有4家),国有企业活力不足,导致市场信号不能准确传递,市场主体决策能力有限,“市场失效”现象时有发生。同时,经济区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关中—天水经济区严格意义上的行业协会几乎没有,咨询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职业介绍所较少,企业发展所需要的政策、法律、金融、信息等方面的服务普遍短缺。行政手段配置资源的特征也很突出。关中—天水经济区协调产业发展的方式简单,按领导主观意志决策的情况时有发生。用行政手段配置产业、决定企业发展方向的情况并不鲜见。有些机构制定政策时不了解市场需求,不尊重经济规律,不能满足企业的愿望,政策不统一、不配套,导致企业的信息成本、协调成本、执行成本增加。
(二)产业结构趋同化明显,产业之间互补性弱,产业融合度较低
关中—天水经济区各城市之间的产业配置没有明确分工,经济联系松散。一是各地区的产业布局相似度高,大多以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文化旅游产业等为支柱产业。产业之间的上下游联系弱,配套率很低。西安市工业配套率仅为20%多,其他地区更低。二是投资拉动主导着产业发展。关中—天水经济区产业布局部门化、区域化现象比较普遍。地方保护主义导致各部门、各区县都在抢投资、上项目,相互间协调性差。县县(甚至镇镇)有产业园、工业园,都建小食品加工企业、小建材企业、小水泥企业等。很多地方建设时不计成本,不考虑经济效益,不顾及环境承载能力,不考虑产业的关联性,“铺摊子”式发展,造成了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环境破坏。三是产业融合度低。首先,条块分割严重,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军工企业与民用企业、中央企业与地方企业、高等院校脱节现象比较严重,在科研、技术推广、生产工艺革新等方面很少进行沟通。中央企业、军工企业的“嵌入型”特征,使之与当地经济的市场化连接机制不完善,缺少带动地方经济和与之联动的纽带,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显著。其次,产业集群发育迟缓。龙头企业不突出,带动作用不明显,产业链条短而且脆弱,产业规模跟不上,集聚度不高,竞争力不强。在装备工业领域,国有经济成分占比高达87%左右,经济成分单一,产业孤立分散,集聚效应不显著。
(三)经济区内产业集聚发展很不平衡
从关中—天水经济区各市产业产值情况来看,经济区内产业结构存在明显的差异,区域内经济发展不平衡。西安作为经济区核心城市,生产总值几乎占到整个经济区总值的一半,第一产业产值为217.76亿元,仅低于粮棉生产大区咸阳,位居经济区第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以绝对优势占据经济区首位,远远超过经济区内其他市。从生产总值来看,区域内各市存在较大差距,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梯度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差异巨大,投资主要集中于西安、咸阳、宝鸡、渭南,西安市201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约为5134.56亿元,几乎是铜川市的23倍,其余市投资力度过小,使得区域间经济差距不断拉大;从国家级产业园区的建设可以看到,中央的支持重点放在西安、宝鸡、杨凌三市,7个国家级产业区有5个位于西安,这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区核心的发展,但是对于周边城市园区的扶持不足,人为扩大了区域经济差距。经济区内资源流动性强,按照市场规律,资源自动流向高收益地区,容易造成西安经济的过度膨胀,马太效应的存在会使铜川、商洛、天水这些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城市与西安的差距不断扩大,损害经济区各市经济主体的利益,从而不利于各市之间的经济合作,减少了产业集聚带来的规模效益。城市协调发展需要三大产业比例合理。在表4中,我们可以看到,铜川、宝鸡第二产业比重较大,第三产业发展不足,而第三产业的发展是体现城市竞争力的主要指标。经济区内除西安第三产业比重达52.18%,超过第一和第二产业之和外,铜川、宝鸡、咸阳、渭南、杨凌第三产业发展不足。商洛、天水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占比稍高,但是第二产业发展不足,且生产总值位居经济区后列。
表4 2013年关中—天水经济区产业发展状况
资料来源:《陕西统计年鉴(2014)》《甘肃统计年鉴(2014)》。
(四)经济区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突出
首先,传统产业设备陈旧。虽然关中—天水经济区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形成的工业基础在不断进行小范围的更新,但多数设备已经不能适应技术发展的要求。一些新技术应用受阻,一些新产品生产受限。产品科技含量低,新颖性不足,精度不够,资源的加工深度和综合利用率低,市场竞争力弱。其次,科技转化能力仍不理想。关中—天水经济区虽然有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等,但是“灯下黑”现象突出。高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不强,辐射效果不理想,企业生产的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西安在全国大城市中科技实力指数排名第7,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则分别排在第15位和第23位。2008年,关中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中只有35.3%的企业设有科研机构,大中型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0.88%(通常研发投入强度达到5%以上的企业才具有足够的市场竞争力),缺乏科技支撑使得企业自我成长的动力不足。再次,企业经营管理技术滞后。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内陆型经济特征明显,大多数企业对先进经营理念的认知程度有限,经营管理手段简单,企业管理的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健全。企业管理中人治思想占主导地位,管理者的服务意识淡薄,先进的企业文化的渗透力有限。最后,高科技人才、复合型专业人才不足。关中—天水经济区的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的用人机制仍带有计划经济色彩,内陆地区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氛围缺乏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企业高层经营管理人员中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现代管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少,导致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滞后,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有限。
(五)经济区内核心城市的带头作用有待加强
从表5可以看出,七市一区中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西安市、宝鸡市和咸阳市,后三位分别是铜川市、商洛市以及天水市。关中—天水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任重而道远。目前,成熟的产业集群较少,且主要集中在核心城市西安,如西安高新区的通信设备基地以及南郊的航天科技基地等。经济区的大多数产业集群仍然只有产业集群的雏形。由《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可知,作为核心城市,西安市的高新技术产业要加快发展,才能充分发挥其核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带动其他市(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但是目前作为核心城市的西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水平不高,从全国范围来看,与其他城市相比,竞争力不强,影响了其辐射带动作用的发挥。
表5 各地市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综合分数的排名(2013年)
资料来源:侯航博:《关中—天水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硕士学位论文。
(六)政策因素对各地市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影响较大
关中—天水经济区产业集群发展相较沿海地区处于落后状态,目前存在的产业集群大多以比较初级的产业集聚方式存在,而且其发展依赖于经济区和陕西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持,这种现象在科技园区的发展过程中尤为明显。自发型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有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考虑到关中—天水经济区市场经济体制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处于初期建设阶段,其仍需依靠政府的指引和扶持。
政府的扶持会对产业和企业的发展方向产生极大的影响,而对产业和企业的扶持大多表现为资金的支持和政策的引导,这导致经济区内又会产生新的问题,如大量的资金支持导致政府收支不平衡,产生沉重的债务负担,政策倾斜又有可能使得行业出现信息不对称,从而产生不公平竞争,甚至出现垄断,不仅损害其他产业的发展,而且不利于关中—天水经济区内高新技术产业的长期发展。尤其是对于高投入的高新技术产业,地区政府的重视程度以及投资力度和融资政策都将对其产生深远影响,关系着区域高新技术产业的整体发展速度和规模,对此当局也应引起关注。关中—天水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一体化发展滞后,使区域集群内合理分工和产业优化布局的巨大潜力未能得到发挥,影响了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削弱了区域经济的整体对外竞争力,严重阻碍了关中—天水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竞争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