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医师用药手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抗真菌药物

引起感染的真菌分病原性真菌和条件致病菌两类。病原性真菌本身具有致病性;条件致病菌只在一定条件下,即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才致病。长期用广谱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有代谢障碍、血液病、尿毒症、慢性消耗性疾病、外伤、大手术、器官移植、静脉高营养、导插管、放疗、化疗及艾滋病等都是致病诱因。致病真菌感染分为浅部感染和深部感染,见表2-4-1。

浅部感染常由于各种癣菌引起,发病率高。治疗药物较多,大多数局部用药即可,只有少数疾病需口服药物治疗。

深部感染常由白色念珠菌和新型隐球菌引起,发病率低,但危害性大,需要口服或静脉注射给药治疗。疗效受药物、机体状态、并发症等因素影响较大。

表2-4-1 不同感染种类抗真菌药物的特点

抗真菌药物根据化学结构的特点分为七类,详见表2-4-2。

表2-4-2 抗真菌药物的分类及代表药物

一、多烯类

多烯类抗真菌药物主要用于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药理作用是与真菌细胞膜上的固醇相结合,致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以致细胞内容物漏失而发挥抗真菌作用。

(一)应用原则与注意事项

1.多烯类抗真菌药物口服、肌内注射均难吸收,临床采用缓慢静脉滴注给药。

2.过敏及严重肝病的患者禁用。

(二)药物各论

两性霉素B Amphotercin B

【其他名称】

庐山霉素,欧泊

【药理作用】

与敏感真菌细胞膜上的麦角固醇相结合,损伤细胞膜的通透性,导致细胞内重要物质外漏,破坏细胞的正常代谢从而抑制其生长。

【药动学】

一次静脉滴注,有效浓度可维持24小时以上。在体内分布以肝、脾为最高,其次为肺与肾。不易透过血脑屏障,体内消除缓慢,在体内经肾脏缓慢排泄,有极少量以原形从尿中排除。不易透析清除。

【适应证】

治疗深部真菌的首选药物。适用于敏感真菌(新型隐球菌、皮炎芽生菌、组织胞浆菌、球孢子菌属、孢子丝菌属、念珠菌属等)所致的深部真菌感染且病情呈进行性发展者。

【用法用量】

1.静脉滴注
第1日先试以1~5mg或0.02~0.1mg/kg给药,后每日或隔日增加5mg,当增至每次0.6~0.7mg/kg时即可维持剂量[最大剂量≤1mg/(kg·d)],每日或隔1~2日给药1次,累积总量1.5~3.0g,疗程1~3个月。
2.鞘内给药

首次0.05~0.1mg,后渐增至0.5mg/次(最大剂量≤1mg/次),2~3 次/周,总量约15mg。

3.膀胱冲洗

5mg加入1000ml灭菌注射用水中,40ml/h冲洗,每日1次,共5~10日。

【不良反应】

一般的不良反应有寒战,发热,肝肾损害,恶心,呕吐,低钾血症,低血压;关节痛,心动过速,头痛,低镁,低钙,呼吸困难。

严重的不良反应有过敏,心搏骤停(低钾),肝坏死,肾衰,骨髓抑制。

【禁忌证】

过敏及严重肝病的患者禁用。

【药物相互作用】

1.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及排钾利尿药合用可加重低钾血症。

2.增强潜在的洋地黄毒性。

3.氟胞嘧啶与两性霉素B具协同作用,增强氟胞嘧啶的毒性反应。

4.与吡咯类抗真菌药如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等在体外具拮抗作用。

5.与肾毒性药物同用时可增强其肾毒性。

6.与齐多夫定合用会增加其血液系统的毒性。

【注意事项】

1.给药前可给解热镇痛药和抗组胺药,滴注同时给予琥珀酸氢化可的松25~50mg或地塞米松2~5mg。

2.长期应用本药需注意补钾。

3.治疗期间定期严密监测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以及血钾、心电图等。

【特殊人群用药】

孕妇慎用;哺乳期暂停哺乳;小儿、老年慎用;肾功能损害者应减量或延长给药间期。

两性霉素B脂质体Amphotericin B Liposome

传统剂型两性霉素B常引起输液反应及毒副作用大,目前临床多采用其脂质体剂型,静脉滴注时毒性较低。两性霉素B脂质体多分布于网状内皮组织,如肝、脾、和肺组织中,减少了肾组织中的分布,因此该类制剂静脉滴注时的毒性反应及其肾毒性明显低于传统机型,机体耐受性好,故可提升治疗剂量,使其临床疗效不低于原药,甚至更好。其他性质特点同两性霉素B。

制霉菌素Nystatin

制霉菌素与两性霉素B同类,其体内过程和抗菌作用基本相同,但毒性更大,不作注射用。本药口服后不易吸收,常用口服量血药浓度极低,对全身真菌感染无治疗作用。局部用药刺激性小,对口腔、皮肤、阴道念珠菌病有效。阴道局部用药可致白带增多。

(三)药物特征比较(表2-4-3)

表2-4-3 多烯类抗真菌药物的特点比较

二、唑类

包括咪唑类和三唑类。咪唑类中有克霉唑、咪康唑和益康唑等,目前均主要作为局部用药。在咪唑环引入一个N原子即为三唑类,如氟康唑和伊曲康唑,均可口服治疗全身真菌病。以氟康唑和伊曲康唑为先导化合物,合成了第二代三唑类抗真菌药如伏立康唑,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特点。

(一)应用原则与注意事项

咪唑类抗真菌药的不良反应严重,一般只作为局部用药;唑类抗真菌药普遍具有肝毒性,对于患有急慢性肝病的患者禁止使用。

(二)药物各论

氟康唑Itraconazole

【其他名称】

大扶康

【药理作用】

高度选择抑制真菌细胞色素P450介导的固醇脱甲基作用,抑制真菌的繁殖和生长。

【药动学】

口服与静脉药动学特征相似。口服不受食物影响,90%以上吸收,0.5~1.5小时血药浓度达峰,清除半衰期30小时,4~5天达稳态血药浓度,80%以药物原形经肾脏排泄。

【适应证】

1.念珠菌病 口咽部和食管念珠菌感染;播散性念珠菌病,包括腹膜炎、肺炎、尿路感染等;念珠菌外阴阴道炎。骨髓移植患者接受细胞毒类药物或放射治疗时,预防念珠菌感染的发生。

2.隐球菌病 治疗脑膜炎以外的新型隐球菌病或治疗隐球菌脑膜炎时,作为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初治后的维持治疗药物。

3.球孢子菌病。

4.接受化疗、放疗和免疫抑制治疗患者的预防治疗。

5.可替代伊曲康唑用于芽生菌病和组织胞浆菌病的治疗。

【用法用量】

口服与静脉滴注用量相同。

静脉滴注:最大速率为200mg/h,且容量不超过10ml/min。

1.成人

①播散性念珠菌病,首次剂量0.4g,以后一次0.2g,一日1次,持续4周,症状缓解后至少持续2周。②食管念珠菌病,首次剂量0.2g,以后一次0.1g,一日1次,持续至少3周,症状缓解后至少持续2周。根据治疗反应,也可加大剂量至一次0.4g,一日1次。③口咽部念珠菌病,首次剂量0.2g,以后一次0.1g,一日1次,疗程至少2周。④念珠菌外阴阴道炎,单剂量0.15g。⑤隐球菌脑膜炎,一次0.4g,一日1次,直至病情明显好转,然后一次0.2~0.4g,一日1次,用至脑脊液病毒培养转阴后至少10~12周。或一次0.4g,一日2次,连续2日,然后一次0.4g,一日1次,疗程同前述。

2.肾功能不全者

多次给药时,第1及第2日应给常规剂量,肌酐清除率11~50ml/min(未透析)者,按常规剂量的50%。

3.儿童

(1)>4岁

1)黏膜真菌感染:3mg/(kg·d),每日一次。

2)深部真菌感染:6mg/(kg·d),每日一次。

3)严重威胁生命的感染:12mg/(kg·d),每日一次。

(2)2~4岁:剂量同上,每2天一次。

(3)<2岁:剂量同上,每3天一次。

【不良反应】

常见恶心、呕吐、腹痛或腹泻等。还有过敏反应、肝毒性、头晕、头痛、肾功能异常、周围血象一过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等血液学检查指标改变。

【禁忌证】

1.对氟康唑或其他吡咯类药有过敏史者和孕妇禁用。

2.接受氟康唑治疗的患者禁止使用西沙必利。

【药物相互作用】

1.抗凝血药 氟康唑可使服用华法林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2.口服咪达唑仑后给予氟康唑可引起后者血药浓度明显升高,并出现精神运动性反应。

3.西沙必利 同时使用氟康唑和西沙必利的患者可出现心脏不良反应,包括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4.氢氯噻嗪 同时使用多剂量氢氯噻嗪后,可使氟康唑的血浆浓度升高。

5.氟康唑可使口服磺酰类药物的血清半衰期延长。

6.利福平 与利福平合用时,可导致氟康唑的药时曲线下面积减少、半衰期缩短。

7.氟康唑与茶碱、苯妥英、环孢素、利福布汀、他克莫司、齐多夫定、特非那定、阿司咪唑或其他通过细胞色素P450系统代谢的药物合用时,可使后者的血药浓度升高。

【注意事项】

1.与其他吡咯类药物可发生交叉过敏反应。

2.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用于肝肾功能减退者需减量应用。

3.在免疫缺陷者中的长期预防用药,已导致念珠菌属等对氟康唑等吡咯类抗真菌药耐药性的增加时,应避免无指征预防用药。

4.治疗前后均应定期检查肝功能,如出现持续异常或肝毒性临床症状时均需立即停用。

5.与肝毒性药物合用、需服用氟康唑2周以上或接受多倍于常用剂量的本品时,可使肝毒性的发生率增高,需严密观察。

6.一般治疗应持续至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显示真菌感染消失为止。隐球菌脑膜炎或反复发作口咽部念珠菌病的艾滋病患者需用氟康唑长期维持治疗以防止复发。

7.接受骨髓移植者,如严重粒细胞减少已先期发生,则应预防性使用,直至中性粒细胞计数上升至1.0×109/L以上后7日。

【特殊人群用药】

孕妇禁用;哺乳期妇女暂停哺乳;儿童和老年慎用。

伊曲康唑Itraconazole

【其他名称】

斯皮仁诺,美扶,易启康

【药理作用】

与P450酶调节的脱甲基酶结合,减少真菌细胞膜中麦角固醇的合成。麦角固醇是真菌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干扰它的合成将最终产生抗真菌作用。

【药动学】

高度脂溶性化合物,食物同服增加吸收。分布全身,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0%,含脂肪丰富的组织中药物浓高,脑脊液中浓度低。肝内代谢,肾功能不全对药物消除无明显影响。单独给药时血浆消除半衰期为15~20小时,多次给药可延长。

【适应证】

1.妇科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2.皮肤科/眼科

用于花斑癣、皮肤真菌病、真菌性角膜炎和口腔念珠菌病,以及由皮肤癣菌和(或)酵母菌引起的甲真菌病。

3.系统性真菌感染

用于系统性曲霉病及念珠菌病、隐球菌病(包括隐球菌性脑膜炎)、组织胞浆菌病、孢子丝菌病、副球孢子菌病、芽生菌病和其他各种少见的系统性或热带真菌病。对于免疫受损的隐球菌病患者及所有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患者,只有在一线药物不适用或无效时,方可使用。

【用法用量】

1.静脉滴注

根据感染部位及不同菌群调整剂量及用药疗程。推荐剂量第1、2日,0.2g,每12小时一次,此后每日0.2g每日一次。

2.口服

根据感染部位及不同菌群调整剂量及用药疗程。侵入性念珠菌感染及隐球菌感染第一日0.4g,此后每日0.2~0.4g,每日给药一次;口咽部念珠菌感染每日一次给药50~100mg;皮肤真菌每周一次150m或每日一次50mg;阴道念珠菌病150mg顿服。

【不良反应】

一般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腹泻,低钾;胆红素升高,肝酶升高,皮疹等。严重的不良反应有剥落性皮炎,肝坏死,心律失常,肺水肿。

【禁忌证】

对伊曲康唑过敏者禁用。有或曾有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病史的心室功能障碍的患者禁用。孕妇禁用。

【药物相互作用】

1.由于可引起较高风险的相互作用禁与下列药物合用:

(1)可引起Q-T间期延长的CYP3A4代谢底物:如阿司咪唑、苄普地尔、西沙必利、多非利特、左美沙酮、咪唑斯汀、匹莫齐特、奎尼丁、舍吲哚、特非那丁。会使这些底物的血浆浓度升高,导致Q-T间期延长及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罕见发生。

(2)经CYP3A4代谢的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如洛伐他汀或辛伐他汀,合用增加肌病或横纹肌溶解的风险。

(3)三唑仑和口服咪达唑仑,避免引起精神运动性反应。

(4)麦角生物碱,如二氢麦角胺、麦角新碱、麦角胺、甲麦角新碱,以免引起生物碱中度。

2.升高下列药物血药浓度 苯二氮类、卡马西平、利福布汀、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华法林、钙通道阻滞剂、西洛他唑、地高辛、氯普那韦、白消安、长春碱、多西他赛、丁螺酮、依巴斯汀。慎用。

3.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利福平、异烟肼、利福布汀、奈韦拉平、H2受体拮抗药、质子泵抑制药会使伊曲康唑的血药浓度或疗效下降。

4.利托那韦、茚地那韦、大环内酯类会使伊曲康唑的血药浓度或疗效上升。

5.增加口服降血糖药降糖作用。

【注意事项】

1.肝功能异常慎用并监测。

2.不建议作为患有危及生命的系统性真菌感染患者的起始治疗。

3.对于患有孢子丝菌病,芽生菌病,组织胞浆菌病或隐球菌病等系统性真菌病的艾滋病患者和被认为有感染复发危险的患者,医师应评价是否需要进行维持治疗。

【特殊人群用药】

孕妇禁用;哺乳期妇女慎用;儿童和老年用药缺乏足够的临床资料。

伏立康唑Voriconazole

【其他名称】

威凡,汇德立康,莱立康

【药理作用】

同伊曲康唑。

【药动学】

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给药后1~2小时达血药浓度,生物利用度达96%,与高脂肪餐同用时会降低其血药浓度;主要通过肝脏代谢,仅有极少的药物以原形经尿排出。

【适应证】

适用于侵袭性曲霉菌病、对氟康唑耐药的念珠菌引起的严重侵袭性感染、足放线病菌属和镰刀菌属引起的严重感染、免疫缺陷患者中进行性的、可能威胁生命的感染。

【用法用量】

1.口服
第一日,0.4g,12小时一次;第二日起,0.2g,12小时一次。体重小于40kg,剂量减半。
2.静脉滴注
第一日,6mg/kg12小时一次;第二日起,4mg/kg,12小时一次。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较多,常见的有皮疹,头痛,发热,恶心,呕吐等,较严重的有剥脱性皮炎,淤积性黄疸,肝坏死,Q-T间期延长,肾衰,胰腺坏死等。

【禁忌证】

过敏患者禁用,禁止与CYP3A4底物、西罗莫司、利福平、卡马西平和苯巴比妥、高剂量的利托那韦、麦角生物碱类药物(麦角胺,二氢麦角胺)合用。

【药物相互作用】

同伊曲康唑。

【注意事项】

1.监测肾功能、肝功能。用药超过4周需监测视觉功能。

2.用药前应纠正包括低钾血症、低镁血症和低钙血症。伴有心肌病、低钾血症等有潜在心律失常危险的患者需慎用。

【特殊人群用药】

孕妇、哺乳期不宜使用;小于2岁的儿童慎用。

(三)药物特征比较(表2-4-4,表2-4-5)

表2-4-4 唑类抗真菌药物的特点比较

表2-4-5 唑类抗真菌药物的药动学比较

三、丙烯胺类

丙烯胺类抗真菌药是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膜中的角鲨烯环氧化酶发挥抗真菌作用的,其选择性地抑制真菌合成和繁殖过程,从而达到杀灭和抑制真菌的作用。

(一)应用原则与注意事项

仅特比萘芬用于口服,萘替芬和布替萘芬用于局部。具体见药物各论。

(二)药物各论

特比萘芬Terbinafine,TBF

【其他名称】

丁克,倍佳,兰美抒,采特

【药理作用】

广谱抗真菌活性。特异地干扰真菌固醇的早期生物合成,高选择性抑制真菌的角鲨烯环氧化酶,使真菌细胞膜形成过程中角鲨烯环氧化反应受阻,从而达到杀灭或抑制真菌的作用。

【药动学】

口服吸收良好迅速,2小时后血浆浓度达峰。亲脂性极强,广泛分布于全身组织,并很快弥散和聚集于皮肤,指(趾)甲和毛发等处,缓慢释放和消除。连续服药在皮肤中药物浓度比血液浓度高75%,停药后较长时间在毛囊、毛发和甲板等处维持高浓度。肝脏代谢,肾脏排泄,无蓄积作用。清除半衰期为17小时,肝肾功能不全者药物清除时间明显延长。

【适应证】

1.由毛癣菌(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断发癣菌、紫色毛癣菌和疣状毛癣菌)、狗小孢子菌和絮状表皮癣菌等引起的皮、头发和指(趾)甲的感染。

2.各种癣病(体癣、股癣、手足癣和头癣等)以及由念珠菌(白色念珠菌等)引起的皮肤酵母菌感染。

3.由皮霉菌引起的甲癣。

【用法用量】

1.口服

成人:每次0.25g,每日一次。皮肤感染2~6周,甲癣6周~3个月,可延长到6个月或更长的时间。

2.局部外用制剂、阴道用制剂

一日2次,涂患处,并轻揉片刻,疗程1~2周。

【不良反应】

耐受性好。最常见的有胃肠道症状(胀满感、食欲缺乏、恶心、轻度腹痛及腹泻)或轻型的皮肤反应(皮疹、荨麻疹等)。严重的有皮肤反应(如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可分解症)。罕见味觉改变、肝胆功能不全、中性粒细胞减少。

【禁忌证】

对特比萘芬过敏者禁用。

【药物相互作用】

1.不影响经由细胞色素P450酶系代谢的药物的清除。肝药酶诱导药可加速盐酸特比萘芬的血浆清除。肝药酶抑制药则可抑制其清除。

2.与口服避孕药合用,可能导致月经失调。

【注意事项】

外用部位如有烧灼感、局部发红、瘙痒时,应停止用药。内服肝或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50ml/min)者,剂量应减少50%。口服对花斑癣无效。

【特殊人群用药】

孕妇不应使用,哺乳期不应哺乳。

布替萘芬Butenafine

【其他名称】

洁宁,特利达,孚答静,嘉瑞,迈可抒

【药理作用】

同特比萘酚。

【药动学】

外用,达峰时间在20小时左右,血浆半衰期为35小时。

【适应证】

主要用于由絮状癣菌、红色癣菌、须发癣菌及斑秃癣菌等引起的足趾癣,体癣、股癣的局部治疗。

【用法用量】

外用,每次适量擦于患处,用于足趾癣时,一天2次连用7天或一天一次连用4周,用于体癣、股癣时,一天1次,连用2周。

【不良反应】

少于2%的患者有接触性皮炎、红斑、刺激、干燥、瘙痒、灼烧感及症状加重等不良反应。

【禁忌证】

对布替萘芬过敏者禁用。

【药物相互作用】

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

1.仅供外用,切忌口服。不宜用于眼部、黏膜部位、急性炎症部位及破损部位。

2.涂布部位如有烧灼感、局部发红、瘙痒时,应停止用药。

【特殊人群用药】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儿童慎用。

(三)药物特征比较(表2-4-6)

表2-4-6 丙烯胺类抗真菌药物的特点比较

四、棘白菌素类

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以真菌细胞壁为作用靶位,抑制真菌细胞壁的合成。常用的药物有卡泊芬净、米卡芬净和阿尼芬净等。这些药物的抗菌谱和抗菌活性均优于氟康唑和伊曲康唑,具有强大的杀菌活性的同时不良反应明显降低。

(一)应用原则与注意事项

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在正常剂量下使用时会出现头痛、发热、腹泻等不良反应,但停药后即可自行消除。注意事项见具体药物。

(二)药物各论

卡泊芬净Caspofungin

【其他名称】

科赛斯

【药理作用】

抑制1,3-β-D-葡聚糖合成酶,导致多聚葡聚糖的合成受阻,细胞生长周期停滞,真菌细胞壁的完整性被破坏,最终导致真菌细胞溶解死亡。

【药动学】

口服不吸收,需静脉给药,不易通过血脑屏障。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6%,由肝脏水解或乙酰化代谢,半衰期为10小时,消除半衰期为45小时,药物难通过血液透析清除。

【适应证】

适用于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中不明原因发热的经验性治疗;念珠菌血症;发生在腹内的念珠菌脓肿和腹膜、胸膜的念珠菌感染;食管念珠菌病;不能耐受其他治疗的曲霉感染。

【用法用量】

静脉滴注:第1日负荷量,70mg,每日1次;第2日起维持量,50~70mg,每日1次。

【不良反应】

一般的不良反应有肝酶、胆红素升高,血肌酐升高,贫血、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发热、寒战、瘙痒、皮疹,局部静脉炎,心动过速。

严重的不良反应有罕见过敏样休克。

【禁忌证】

对卡泊芬净过敏者禁用。

【药物相互作用】

1.降低他克莫司血药浓度。

2.与依非韦伦、奈韦拉平、利福平、地塞米松、苯妥英钠或卡马西平合用,使得卡泊芬净的血药浓度或疗效下降。

3.与环孢素A合用,可使卡泊芬净的血药浓度或疗效上升。

【注意事项】

与同时环孢素使用,可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一过性升高。但停药后又恢复正常。

【特殊人群用药】

孕妇禁用;哺乳慎用;3个月以上的患者,维持剂量为50mg/m2,负荷剂量为70mg/m2

米卡芬净Micafungin

【其他名称】

米开民

【药理作用】

同卡泊芬净。

【药动学】

血浆半衰期为10~16小时,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9.8%或以上。主要经粪便排泄,尿液和粪便中原形药物的排泄率分别为剂量的0.70%和11.71%。可经乳汁分泌,且最高浓度与血药浓度相同。

【适应证】

用于曲霉菌、念珠菌引起的真菌血症、呼吸道真菌病、胃肠道真菌病。

【用法用量】

静脉滴注,50~150mg(最大量300mg),每日1次。

【不良反应】

一般的不良反应有肝酶、血肌酐升高,白细胞减少,低镁、钙、钾,恶心,呕吐,腹痛,头痛,乏力,寒战,皮疹。严重的不良反应有黄疸,急性肾衰,休克,过敏。

【禁忌证】

对米卡芬净过敏者禁用。

【药物相互作用】

与硝苯地平和西罗莫司合用可引起后者血药浓度或疗效下降;与西罗莫司合用能使米卡芬净的生物利用度升高;与维拉帕米合用能使米卡芬净的生物利用度升高。

【注意事项】

1.可出现肝功能异常或黄疸或使肝功能不全加重,应监测肝功能。

2.如果确定病原体不是曲霉菌或念珠菌,或者使用后无效,须换用其他药物。

【特殊人群用药】

孕妇慎用;哺乳期使用应停止哺乳;老年调量慎用。

阿尼芬净Anidulafungin

【药理作用】

同卡泊芬净。

【药动学】

静脉给药,血清半衰期为26小时,分布容积为30~50L,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达99%。不经肝脏代谢,其过程与其他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不同,是非肝药酶代谢途径,体内清除几乎是化学降解过程。

【适应证】

用于念珠菌血症和发生在腹内的念珠菌脓肿和腹膜的感染,食管念珠菌病。

【用法用量】

静脉滴注,第1日负荷量,200mg,每日1次;第2日起维持量,100mg,每日一次。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较轻,常见的有组胺样反应、低血钾、肝酶升高,腹泻。

【禁忌证】

对阿尼芬净过敏者禁用。

【药物相互作用】

体内消除几乎是化学降解过程,不经肝药酶代谢或肾排泄消除,因此此药缺乏明显的药物的相互作用。

【注意事项】

可出现肝功能检测指标异常,对肝功能异常者进行监测。

【特殊人群用药】

孕妇慎用;哺乳期用药期间停止哺乳;小于2岁的儿童慎用。

(三)药物特征比较(表2-4-7)

表2-4-7 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物的特点比较

五、其他抗真菌药

氟胞嘧啶Flucytosine

【药理作用】

药物通过真菌细胞的渗透酶系统进入细胞内,在胞嘧啶脱氢酶的作用下,脱去氨基转化为5-氟尿嘧啶,替代尿嘧啶掺入RNA中,或代谢为氟尿嘧啶脱氧核苷,抑制胸腺嘧啶核苷合成酶,最终结果均为阻断真菌DNA合成。哺乳动物细胞不能将氟胞嘧啶转变为5-氟尿嘧啶,因此不受该药影响。

【药动学】

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生物利用度达80%以上。口服后2~4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半衰期为2.5~6小时。蛋白结合率约为50%,广泛分布于全身主要脏器中,易通过血脑屏障,脑脊液中药物浓度为血药浓度的65%~90%。约80%以原形自尿中排泄,肾功能不全者可延长至200小时。

【适应证】

用于念珠菌属所致的心内膜炎,隐球菌属脑膜炎;念珠菌属或隐球菌属真菌败血症、肺部感染和尿路感染。

【用法用量】

1.静脉滴注

每日0.1~0.15g/kg,分2~3次给药。

2.口服

每日50~150mg/kg,分4次服,严重感染者可每日达200mg/kg。

【不良反应】

可有恶心呕吐,厌食,腹泻,皮疹,发热,贫血,氨基转移酶升高,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可见血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偶见肝坏死、全血细胞减少、骨髓抑制和再生障碍性贫血。

【禁忌证】

肾功能不全者、严重肝病患者、过敏者禁用。

【药物相互作用】

1.与两性霉素B合用,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后者亦增加氟胞嘧啶的毒性。

2.与阿糖胞苷合用可使氟胞嘧啶被灭活,避免合用。

3.同用骨髓抑制药可加重毒性反应,尤其是造血系统的不良反应,应禁止合用。

【注意事项】

1.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血象。

2.血液病患者,肝功能减退者慎用。

【特殊人群用药】

孕妇、儿童慎用。

阿莫罗芬Amorolfine

【其他名称】

罗每乐

【药理作用】

通过改变构成真菌细胞膜的脂类的生物合成来实现的。使麦角固醇含量减少,非典型脂类的累积导致真菌细胞膜和细胞器的形态改变,从而实现抑菌作用。

【药动学】

可渗透甲板并在其中弥散,根除甲板内及甲板下的真菌。局部外用所致的全身吸收很少,即便连续用药一年以上,血浆中的药物浓度仍然低于检测水平。

【适应证】

由皮肤真菌引起的皮肤真菌病:足癣、股癣、体癣、皮肤念珠菌病。

【用法用量】

在受感染皮肤区域处涂抹,每日一次(晚间)。应持续使用直至观察到临床状况痊愈,此后再坚持使用数天。通常治疗阶段不应少于2周,不应超过6周。

【不良反应】

少数情况下,涂施后会在局部甲床周围皮肤出现轻微的烧灼感,瘙痒,红斑,脱屑,无须停药即可消失。极少数情况下,会出现渗出,水疱,疼痛,炎症等。罕见荨麻疹发生。尚未见全身副作用报道。

【禁忌证】

对阿莫罗芬过敏者禁用。

【药物相互作用】

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

1.如果不慎将搽剂误入眼内或耳内,立即用水冲洗,就诊。

2.应避免接触黏膜(如口腔,鼻);不得吸入。

3.每次使用前,如有必要,锉光受感染的指(趾)甲,并用药签除去残留的搽剂。

【特殊人群用药】

禁用于哺乳期妇女、儿童、怀孕妇女或可能怀孕的妇女。

环吡酮Ciclopirox

【其他名称】

得凡尼金、环利

【药理作用】

通过改变真菌细胞膜的完整性,引起细胞内物质外流,并阻断蛋白质前体物质的摄取,导致真菌细胞死亡。

【药动学】

用药后阴道和皮肤基本不吸收。

【适应证】

外用于浅部皮肤真菌感染,如体、股癣,手、足癣(尤其是角化增厚型)、花斑癣、皮肤念珠菌病、甲癣。阴道栓剂治疗念珠菌和霉菌感染。

【用法用量】

外用,每日1~2次涂于患处;阴道栓剂,每晚一枚。

【不良反应】

偶见局部发红、瘙痒、刺痛或烧灼感等刺激症状,接触性皮炎。

【禁忌证】

对环吡酮胺过敏者禁用。

【药物相互作用】

外用吸收少,一般无明显的药物相互作用。

【注意事项】

长期用药有可能造成过敏,如有类似问题发生暂时停药,并进行一定的治疗。

【特殊人群用药】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儿童应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