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系大家族,逐一认识肾的成员
中医所说的肾,并不仅仅指的是肾脏,它是一个互相关联的大系统,成员相当多。
1.骨骼
人体的骨骼靠骨髓来充养,骨髓又是靠肾中精气来化生,所以说肾“主骨生髓”。肾中精气充盛,则骨髓充盈,骨骼充实健壮;肾精不足,骨髓空虚,则会引起骨骼发育不良。
小儿骨软,成人骨质疏松,容易骨折的现象,用中医的话来解释,就是肾精不足,骨髓化生不足,骨失所养的表现。所以,人过中年之后,适当注意调补肾脏,对于预防这些情况的出现是很有必要的。
“齿为骨之余”,齿与骨同出一源,牙齿也由肾中精气所充养。小儿防龋齿,成年人健齿,老年防脱齿,都与肾相关。
2.耳和二阴
中医认为,人的五官九窍都与脏腑相关。比如肝开窍于目,肾开窍于耳。肾精充沛,则听觉灵敏。有的学者认为,通过观察人的耳,还能够判断机体的健康情况,推测其寿夭。衰老后出现的听力渐退,通过补肾益肾,能获得一定的疗效。
肾开窍于二阴是指肾是二便的“大管家”,二阴分为前阴和后阴,其中前阴是指生殖和泌尿器官,后阴是指大便的问题。小儿的遗尿、老年人的夜尿频、五更泻,都与肾虚有关,防治保健则以补肾为主。老年人出现的便秘,不少情况也是与肾阴虚肠的津枯秘结有关。在服用润肠药的同时,还要注意滋补肾阴。
3.头发
头发的光彩与肾精的充盛也有很密切的关系。肾精充盛,则头发乌黑有光泽,如果肾精不足,则发质分叉、枯黄无泽。人们都知道,如果头发看起来不好,应该多吃核桃、黑芝麻,其实这些东西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用来强壮补肾的。
4.唾液
中医认为五脏化液,分别是泪(肝)、汗(心)、涎(脾)、涕(肺)、唾(肾)。通过五行的归属,肾是与唾相应的。唾是口水中黏稠度很低,而多泡沫的液体,一般称为唾沫。它是人体津液的一部分,为肾精化生的,誉为神水、甘露。
古时候有户人家的小姐得了个异常消瘦的病,请了位“郎中”来诊治。“郎中”诊了半天,问了半天,觉得不太像是感情问题导致的,正在纳闷的时候,看见门口有不少的瓜子壳。“郎中”猛然醒悟,对小姐的父亲说,您女儿是因为唾液流失过多才得了这个病,罪魁祸首呢,就是这些瓜子。嘱咐家丁将瓜子壳收集起来熬水,给小姐喝了,小姐的病才慢慢好起来。这典故虽然不一定科学,但说明了燥伤津液也是致病的原因。
老人经常流口水或口干,则多由肾虚引起,当补肾。我国古代的导引家认为唾液是非常宝贝的东西,称它们为金津、玉液,主张以舌抵上腭,让舌下唾液缓缓泌出,将口中津液咽下后,能补养肾精,达到抗衰老的目的。
5.膀胱
膀胱与肾有经脉相联系,它们俩互为表里。膀胱作为六腑之一,位于小腹的中央。膀胱主要是辅助肾脏,完成贮尿和排尿的工作。它是在肾气的指导下完成这些工作的。如果肾气不足,则容易出现遗尿或者小便失禁。老年人常出现的夜尿频,就得从肾入手治疗。
总之,肾是一个大家族。它属五脏之一,是人体生命的根本,有“肾为先天之本”之说。它藏精、主骨、生髓、通脑、主水液,与膀胱互为表里。其华在发,开窍于耳,通于二阴。可以这样说,肾就是生命之源,就是健康之本,是长寿与智慧的执行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