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两虚”,补虚有道
气为阳,血为阴,气血充足,阴阳平衡,则身体健康。血为气之母,如果血不足就会影响到气的运行,体内阴阳不平,则百病丛生。同样,气为血之帅,如果气不足,也会影响到血的滋养功能。所以,要想体内阴阳平衡,就需要气血双补。
气血同补需以补血、补气的食物、药物慢慢调养,切不可操之过急。《本草纲目》里记载的补气血的食物有猪肉、猪肚、牛肉、鸡肉等,常与之相配伍的中药有党参、黄芪、当归、熟地等。药物调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补足了血再补气,或者气血双补才能达到补养的目的。
十全大补汤补气血
十全大补汤具有气血双补的作用,适用于血气俱虚或久病体虚、面色萎黄、精神倦怠、腰膝乏力的人。下面就教你如何在家熬制十全大补汤。
材料:党参、炙黄芪、炒白术、酒白芍、茯苓各10克,肉桂3克,熟地、当归各15克,炒川芎、炙甘草各6克,墨鱼、猪肚各50克,猪肉500克,生姜30克,猪杂骨、葱、料酒、花椒、食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将以上中药装入洁净纱布袋内,扎紧备用。将猪肉、墨鱼、猪肚洗净;猪杂骨洗净,捶破;生姜拍破备用。将猪肉、墨鱼、猪肚、猪杂骨、药袋放入铝锅内,加水适量,放入葱、生姜、花椒、料酒、食盐,置武火上烧沸;后用文火煨炖,待猪肉、猪肚熟烂时,捞起切条,再放入汤中。捞出药袋不用。服用时将汤和肉装入碗内后,加少许味精,食肉喝汤。早晚各吃1碗,每天2次,全部服完后,隔5天再服。
十全大补汤虽好,但风寒感冒者不宜食用。另外,一定要注意时间间隔,不能频繁地食用十全大补汤,曾经有因为过度食用此汤而上火严重的病例。患者太心急,连着喝了好久的汤,结果发热、流鼻血。所以,汤水再好,也不能过量。
细碎的食物更补气血
消化道对食物的消化目的是把食物磨碎,分解成小分子物质,顺利通过消化道的黏膜进入血液,而大分子的物质只能通过粪便排出。
胃为后天之本,只有胃、肠功能正常,吃进去的食物才能转变成血液,源源不断地供给全身的每一个器官,如果胃肠功能下降,那么把食物转化成血液的能力也就会下降,人体的抵抗力必然受到影响,各种疾病、传染病就会蜂拥而至。如果胃肠功能彻底瘫痪,就没有血液生成了,人体各脏器就会“罢工”,人就面临死亡。
当胃、肠的功能开始减弱,如果我们往胃、肠输送的营养物资都是液体或糊状的细小颗粒,就可以很快消化、吸收,这些营养物质直接生成血,反过来又滋养胃肠,就能帮助虚弱的胃、肠起死回生。保住了胃肠这个后天之本,身体就能少生病。
从孩子一出生到成人的这个过程很好地说明了细碎的食物更能快速地补养气血,孩子出生时喝母乳、奶粉等液体的食物,不需要任何帮助就直接进入血液。6个月后,增添的稀饭、面条、各种肉泥、鱼泥、菜泥,同样在进入消化道后被顺利地吸收化生成血液。
因此,在喂养孩子的过程中,孩子才几个月大时,不能大人吃什么就喂孩子什么,孩子的牙齿没长全,胃肠又虚弱,不能将食物磨碎、消化。这样下去,用不了多久,原本胖乎乎的孩子就会面黄肌瘦了,原因就是消化吸收不好,营养不良。
不管是孩子还是胃肠不好、大病初愈的大人,吃一些有营养的、糊状的、稀烂的、切碎的食物,可加快气血的生成,以保证身体健康。
母乳不足补气血
气血不足是造成母乳不足的首要原因。母乳是由精气生成的,如果一个人肠胃虚弱,气血不足便难以生成母乳。
中医将母乳不足划分为因气血两虚造成易疲劳型母乳不足、因肝郁气滞造成易焦躁型母乳不足两种,并根据其不同的致病成因,提出了不同的施治方法。
1.易疲劳型母乳不足
患者临床症状常表现为:脸色差、容易疲惫、缺乏食欲、肌肤干燥、软便等象征气血不足的症状。
此类母乳不足是由于在分娩和产后出血过多,导致气血不足。食物的精华无法促进母乳分泌。
对治母乳不足的有效穴位是合谷穴,该穴位还有补充气血不足的作用。足三里穴则可促进脾胃功能。
另外,母乳不足的人要补充气血可以用十全大补汤和补中益气汤。食用猪脚和金针菇是不错的选择。患者还可多摄取有补充气血作用的山芋、马铃薯、香菇、枣子、胡萝卜等。
2.易焦躁型母乳不足
此类病因是精神压力太大,导致肝功能减退,阻碍气血流通,使母乳分泌速度降低。由于气血停滞,会有乳房胀痛、腹部鼓胀、打嗝等症状,也有引发乳腺炎的病例。此类情况常见于生第一胎而精神紧张的母亲。母亲要避免压力的累积,让肝功能恢复。促进气机循环的膻中穴是本证推荐的穴位,少泽也有好的促进乳汁分泌的作用,可以配合刺激。
荞麦面、萝卜、菠菜、油菜和刀豆等都具有促进气血循环的作用。另外,茉莉花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可以用它泡茶喝来疏解身心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