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也就是在春、夏季节保养阳气,在秋、冬季节保养阴气。因为身体与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律一样,春夏秋冬分别对应阳气的生长收藏。如果违背了这个规律,就会戕害生命力,破坏人身真元之气,损害身体健康。
但是,有人可能会对这种说法有疑问:春夏季节天气逐渐热了,为什么还要养阳?那不更热了?秋冬季节天气逐渐转冷,为什么还要养阴?不就更冷了吗?
道理在于,春夏的时节气候转暖而渐热,自然界温热了,会影响人体,人感到暑热难耐时,一则人体的自身调节机制会利用自身机能即大量消耗阳气,来调低自身温度抗暑热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二则天热汗出也会大量消耗阳气,汗虽为津液所化,其性质为阴,但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所以汗的生成,也有阳气的参与。
秋冬的时节气候转冷而渐寒,自然界寒冷了,也会影响人体,人感到寒冷时,一则人体的自身调节机制会利用自身机能大量调动阳气,来调高自身温度抵御严寒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二则秋冬季节阳气入里收藏,中焦脾胃烦热,阴液易损。
所以说,春夏之时阳虚于内;秋冬之时阴虚于内。在养生保健上就要做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正如清代著名医家张志聪所谓“春夏之时,阳盛于外而虚于内,所以养阳;秋冬之时,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所以养阴”。总之,主要还是阳气易于亏耗。
但是,这并不代表,秋冬养阴就不用养阳了。因为对于人体来说,阳代表能动的力量,即机体生命机能的原动力。阳化气,人们把阳和气连起来叫阳气;阴代表精、血、津液等营养物质,即机体生命机能的基本物质。阳气是人体生存的重要因素,由阳气生成的生命之火,是生命的动力,是生命的所在;阴成形,通常又把它叫作阴液。阴液是有形物质,濡养了人体形态的正常发育及功用。阴所代表的精、血、津液等物质的化生皆有赖于阳气的摄纳、运化、输布和固守,只有阳气旺盛,精血津液等物质的化生以及摄纳、运化、输布和固守才有依赖。只有阳气的能动作用,才能维持人体生命的正常功能。这就是阳气在人体的能动作用,它不仅主宰了人的生命时限,而且还确定了人体五脏六腑的功能状态。所以,不论何季,“养阳”都是非常重要的。
春初调阴阳,要跳过五大“陷阱”
虽然春天给人的感觉是温暖的,但实际并非如此,为了抵御料峭的春寒,人们通常会采取一定的防御和保护措施,比如春天出门戴口罩,喝白酒御寒等,殊不知,这些单凭经验和感觉的做法会破坏身体阴阳平衡,让你掉进养生的“陷阱”。
陷阱一:有的人认为,只要出门戴上口罩,就可以防止冷空气,从而预防感冒。
专家分析:鼻黏膜里有丰富的血管,血液循环旺盛,当冷空气经鼻腔吸入肺部时,一般已接近体温。人体的耐寒能力应通过锻炼来增强,若完全依赖戴口罩防冷,会使机体变得娇气,不能适应寒冷的天气,正邪相争于表,从而也会感冒。通过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人体的耐寒能力。
陷阱二:有的人因脸部被寒风吹得麻木,便用热水来洗脸,以迅速使面部恢复常温。
专家分析:冬天人的面部在冷空气刺激下,汗腺、毛细血管呈收缩状态,当遇上热水时会迅速扩张,这样容易使面部产生皱纹。建议用比体温稍低的温水洗脸,使气血运行慢慢恢复正常。
陷阱三:饮酒御寒。
专家分析:饮酒御寒,酒气上攻,浑身发热,这是酒精促使人体散发原有热能的结果。但发散太过,卫阳不足,容易导致酒后寒。
陷阱四:手脚冰凉用炉子烤。
专家分析:手脚冰凉时用炉子烤,通过热力的作用,能使局部气血流畅,腠理开疏,从而能达到活血祛风的作用。但是当手脚冰凉的时候马上用炉子烘烤,会造成血瘀。当经脉不流通、阳气不畅达时,就容易形成冻疮。所以,冰凉的手脚只能先轻轻揉搓,待皮肤表面变红时,再移到取暖器旁或放入热水中取暖,使其慢慢恢复到正常温度。
陷阱五:皮肤发痒,用手使劲抓或用热水烫。
专家分析:中医认为“热微则痒”,痒是皮肤的自觉症状。冬天皮肤容易干燥和瘙痒,这是因为风邪克于肌表,引起皮肉间气血不和,郁而生微热所致,或者是由于血虚风燥阻于皮肤,内生虚热而发。浑身发痒时,用手使劲抓或用热水烫,不仅容易损伤皮肤,而且这样做也不可能起到根本的止痒作用。正确防治皮肤瘙痒的措施是多饮水,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吃酸辣等刺激性的食物,同时要经常用温水洗澡,保持皮肤清洁。
夏季天地之气相交,当借天以养阳
当桃红柳绿、风和日丽的春天走到尽头的时候,夏天便悄然来临了。《素问》中说:“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夏天三个月,是从立夏开始的,立夏和立春一样,象征着一个季节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立夏的解释是:“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意思是大。进入夏季,天地间的阳气更盛,天阳下逼,地热升腾,天地之气相交,农作物也借助天地间的阳气而枝繁叶茂。
我国古代将立夏分为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也就是说立夏之后先是听到昼伏夜出的蝼蛄在夜间鸣叫,然后是蚯蚓感应到阳气渐升而出土活动。立夏的最后一候,王瓜的藤蔓开始快速攀爬生长。王瓜是特产于东北的一种爬藤植物,立夏后生长最快,六七月份便会生出红色的果实。这三候反映了夏日阳气渐升的景象。
中医讲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许多人可能不理解,夏天天气炎热,自然界的阳气最为旺盛,为什么还要养阳呢?夏天人体内的阳气虽盛,但却浮于外,而阴气伏于内。由于这个季节气温较高,人体往往通过排汗来达到调节体温的目的。因为我们的身体在此时是主泄的,是在往外发散,所以人们动不动就感到身上汗津津的。中医有“久泻伤阴,过汗伤阳”的说法,出汗太多或是过于频繁,就会使人体的阳气受伤。再者,许多人为了避暑,要么成天躲在空调屋里,要么癖食冷饮。再加上一些广告商的推波助澜,许多人误认为夏天要多喝凉茶以防暑去火,而凉茶配伍过于苦寒,这些都将导致体内阳气的耗散。
此外,古人认为阳气就相当于自然界中的太阳,大自然中没有太阳,则万物不能生长,人体也是如此。如果将人体比喻成银行的话,阳气就是货币,如果每天都透支的话,很快我们的健康就会出现问题了。轻则导致食欲下降、胃痛、腹泻等症,重则腰背酸痛、四肢僵硬,也就是患上人们通常所说的空调病。所以夏天更要注意补阳,只有阳气充足,身体才有能力抵御病邪,从而获得健康长寿。
顺天而调,秋天让阳气开始慢慢收敛
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的生理活动也要适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因此,秋季要特别重视保养内守之阴气,凡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方面调摄皆不能离开“养收”这一原则。因为秋季的天气干燥,人体阴液不足,阳热相对旺盛,人们经常出现皮肤干涩、鼻燥、唇干、头痛、咽干、大便干结等秋燥症状。所以,此时养阴润燥是关键。
提到滋阴润燥,麦冬、百合是秋季必备的调整阴阳的佳品。《本草纲目》里说,麦冬可以养阴生津、润肺清心,适用于肺燥干咳、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及肠燥便秘等。而百合入肺经,补肺阴,清肺热,润肺燥而止,对“肺脏热,烦闷咳嗽”有效。所以,要防止秋燥,用麦冬和百合最适宜。
至于如何用麦冬和百合来滋阴润燥,还有一些小窍门。
1.西洋参麦冬茶
秋季需要护气,尤其是肺气和心气,如平时应尽量少说话。不过,那样也只能减少气的消耗,而真正需要的是补气,而补气佳品非西洋参麦冬茶莫属。
材料:西洋参10克,麦冬10克。
做法:泡水,代茶饮,每天1次。
2.蜜蒸百合
秋天多风少雨,气候干燥,皮肤更需要保养,多食百合有滋补、养颜、护肤的作用。但百合因甘寒质润,凡风寒咳嗽、大便稀溏、脾胃虚弱者忌用。关于具体的吃法,《本草纲目》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润肺的方子。
材料:百合200克,蜂蜜适量。
做法:用新百合加蜜蒸软,时时含一片吞津。
除此之外,预防秋燥,补水同样必不可少。秋季天气干燥,要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如梨、糯米、蜂蜜等;常吃些酸性食物,如山楂、秋梨膏、柚子等,具有收敛、补肺的功能。尽量不要吃辛辣食物。
再有,秋季人体内的阳气顺应自然界的变化,开始收敛,故不宜添加过多的衣服。然而,深秋时候天气变冷,应加衣以预防感冒。此时,运动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如打羽毛球、爬山、慢跑、散步、打篮球、登山等。还有一个非常简便的方法:晨起闭目,采取坐势,叩齿36次;舌在口中搅拌,口中液满后,分3次咽下;在意念的作用下把津液送到丹田,进行腹式呼吸,用鼻吸气,舌舔上腭,用口呼气。连续做10次。
冬季要闭藏,老年人更要养阳护阳
冬季如何养生,首先来分析下“冬”这个字,《说文解字》上指出:“冬,终也。”一年生的本草到了冬天可能会枯死,而动物们则会选择冬眠或者是迁徙来躲避严寒。人是万物之灵,不会像动物那样应对寒冷的冬季,而是通过主动地改善起居环境,来达到御寒、保温的目的。我们会在冬天穿上厚厚的羽绒服,烧上暖气,同时也会有意识地减少外出活动。
中医顺应自然界万物生长的规律,认为冬季是一年里闭藏的季节。《黄帝内经》中提到:“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祛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这就是说,冬季天气寒冷,人体的新陈代谢也变得缓慢,阴精阳气都处处于藏伏的状态,养生要注意保存阳气,养精蓄锐。
尤其是老年人一般气血虚衰,冬季的起居更应早睡晚起,避寒就暖,绝不提倡“闻鸡起舞”,而应该和太阳一起起床。同时,因为寒冷,冬季需要歇冬、猫冬,有意识地减少外出。别看这个事情很简单,但却很关键。
人们常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很多人在冬天总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冬天天气寒冷,自然界中的阳气不足,人体内也随之出现了阳气不足的现象。阳气不足人就会感到没有精神。所以为了守卫住身体的阳气,睡眠充足很重要。通常来说,成人每天的睡眠时间不应少于8个小时,青少年则不少于10个小时。同时要做到不熬夜,同样是睡上8小时,但晚上11点之前入睡和夜里3点再睡的效果大有不同,后者更易感到疲劳。
闭藏的反义词是开泄,也就说冬天应该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别冻着自己。尽量远离寒气,亲近温气,别让皮肤祼露于风寒之中,使已经收藏的阳气向外散失,特别是脚和腿。立冬那天有时候气温并不低,即便如此,我们也应该知道冬天来了,从而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去防范。如果等到自己冷了,再去添加衣物,往往就已经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