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是比医生更好的医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黄帝内经》中的精气神变化规律

精气神是人之三宝,所以养精、养气、养神也就成为养生中最重要的三大要素。中医非常重视精气神养生,《黄帝内经·灵枢·本藏》中说:“人之血气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简单地说精是生命的物质,在我们的身体上带有物质性的东西都可以称为精;气,是生命的能量,我们身体上带有的物质变成一种功能后展现出来,就可以称为气;神,狭义上说就是精神,实际上是我们生命的主宰。这三者之间,养精是养生的基础,养气是养生的重要途径,而养神是养生的关键,精气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不可分割。

生命节律精气神养生法

人一生中的精气神状态也好似不断变化的,根据《黄帝内经》中的相关论述,人的生命要经过“生、长、壮、老、已”的阶段,并且每个阶段都有着各自的特点。《黄帝内经·灵枢·天年》中以10岁为一阶段,详细论述了人在各阶段的表现及生理特点。划分的依据是先天精气的变化,人之生命本源于先天精气,它制约着机体脏腑、经脉、气血的盛衰变化,从而使人的生命活动表现出由幼稚到成熟、由盛壮到衰竭的生长壮老的过程。

“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三十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踈,荣华颓落,发颇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灭,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魂魄离散,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一般说来,十岁、二十岁时机体处于生长发育状态,三四十岁时人的功能和精力最为旺盛,不过在四十岁前后,功能也出现了趋于衰减的先兆。五十岁阶段及其后,衰老过程加速,八九十岁之后,机体已经非常虚弱,处于老态龙钟状态,进一步发展下去,便可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总之,不同的阶段人的生命过程是不同的,因此要求养生方案也要因时而异。

儿童生长发育迅速,但同时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抗病能力低下。心理发育也未臻完善,易受惊吓致病,情志不稳,可塑性大,易于接受各方面的影响和教育。因此,这一时期养生的特点是养教并重,以保养元真,教子成才为目标。除了合理喂养,注意寒温调护,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外,还要重视早期教育,促进孩子智力发展。

处在青春发育期的人,这时候机体精气充实,气血调和。随着生理方面的迅速发育,心理行为也出现了许多变化。此时期的养生保健工作一方面要提高身体素质,进行全面合理的饮食调摄,满足青少年生长发育迅速,代谢旺盛的生理需求。另一方面要培养他们有健康的心理。家长和教师要以身作则,给青少年以良好影响,同时又要尊重他们独立意向的发展和自尊心,采用说服教育、积极诱导的方法,与他们交友谈心,关心他们的学习与生活。

中年是生命历程的转折点,生命活动开始由盛转衰,这时候的养生保健至关重要。如果调理得当,就可以保持旺盛的精力而防止早衰、预防老年病,可望延年益寿。中年是承上启下的关键,肩负社会、家庭的重担,加上现实生活中的诸多矛盾,易使思想情绪陷入抑郁、焦虑、紧张的状态,长此以往,必然耗伤精气,损害心神,引起早衰多病。此时就要求中年人静神少虑,精神畅达乐观,不要为琐事过分劳神,不要强求名利、患得患失。同时要注意避免长期“超负荷运转”,善于科学合理地安排工作休息,节制房事,防止过度劳累,积劳成疾。

人到老年,脏腑、气血、精神等生理机能自然衰退,机体调控阴阳协和的稳定性降低。再加上社会角色、社会地位的改变,退休和体弱多病势必限制老人的社会活动。狭小的生活圈子带来心理上的变化,常产生孤独垂暮、忧郁多疑、烦躁易怒等心理状态,其适应环境及自我调控能力低下,若遇不良环境等刺激因素,易于诱发多种疾病,较难恢复。老年人养生保健时应注意这些特点,做到知足谦和,老而不怠,树立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疾病的信心,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和锻炼,分散注意力,促进气血运行。审慎饮食起居,老年人食宜多样,食宜清淡,食宜少缓,食宜温热熟软,谨慎调摄生活起居,防止外邪侵袭。同时还要合理用药,药宜平和,药量宜小,多服丸散膏丹,少用汤药,只有这样,方能收到补偏救弊,防病延年之效。

总之,不管人的精气神如何养生,都应该遵循生命节律。

十二时辰精气神养生

一天十二时辰中,人体的精气神状态也是不一样的,养生还需要顺应这种变化。换而言之,精气神养生还要做到起居有常,广义上的起居包括衣食住行,狭义的只是指起床和睡觉。一个人究竟该如何安排自己的起居,其实很简单,只要效法阴阳的变化规律,做到起居有常即可,也就是《黄帝内经》所说的“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一天之中,午时是阳气最盛的时候,这个时候大家最好能睡个午觉。过了午时,阴气初生,并且开始逐渐生长,一直到子时达到最盛,此时也要睡觉。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子午觉。子时和午时,一个是阳气初生之时,一个是阴气初生之时,不管是阴气还是阳气,在初生的时候都很弱小,需要我们保护它,并且顺应阴阳的变化。下面就具体来看一下十二时辰中精气神的养生法。

1.卯时(5-7时)

一般来说,卯时已经可以看到晨光了。在起床时,要根据气候的寒暖选择适当的衣服。起床后,可坐在明亮的窗户下,喝一杯白开水,不要喝茶。再梳头发百余下,可疏风散火,明目去热。洗漱完毕后,应该喝一点儿淡粥,吃饱后稍休息,再徐徐行走五六十步,边走边用手摩挲肚子。如果此时要出门或不出门但感觉疲倦,可以饮一点点酒,用来养真气。

2.辰、巳时(7-11时)

这两个时辰可以用来读书看报,或处理家务,或到公园里散步,赏花赏鸟。并要开开心心地享受这段时光,不要因为一些小事而动气。回到屋里后,要闭目养神,或叩齿咽津数十口。这样做是因为从亥、子两个时辰开始,真气就到了,到了巳午时真气就逐渐减少,因此此时应定神调息,以用来调养真气。

3.午时(11-13时)

此时,要根据自己的饭量去吃饭,不要勉强。午餐吃得要好,尽量丰盛、齐全些。这里说的吃得好,并非一定是山珍海味,而是要吃加工熟的食物,不吃生冷和坚硬的食物。午餐不可吃得过饱,饭后应站起来走上百余步,然后抚摸腹部,再转手抚摸腰部,让它热起来,使得肾和脾运动起来。然后再喝点儿茶水,不要喝得过量。

4.未时(13-15时)

未时最好午休片刻,醒来后,可看书、写作、抚琴或邀朋友叙叙,或出去散散步,放松自己,不要太过劳苦。

5.申时(15-17时)

申时可吃点儿小点心,或果品。此时也是上班族的下午茶时间,更是看书、绘画的良机。

6.酉时(17-19时)

酉时应该是吃晚饭的时间了,但不能吃得太迟或太饱,可以少喝点儿酒,不要喝醉。

7.戌时(19-21时)

戌时可用热水泡脚,可以降火、活血、除湿。睡前可以看一会儿书,但不能看得太久,否则会损伤眼睛。此时不能多想问题,因为此时思虑过多会造成心火上炎,引起肾水不足,容易导致心肾不交,易患性功能障碍。所以在这个时候,应尽量使心绪安宁,静心养气,早早入睡。此外,睡之前可以按摩左右脚心的两个涌泉穴数百次,可保养人的精气。

8.亥、子时(21-1时)

这两个时辰应该安然入睡,以保养人的元气。睡时,身体要侧面睡着,一只脚屈着放在另一只脚上。要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什么都不要想,只有心先睡了,人才能安静入眠。这样心无杂念,安心入睡,才是调神养气的法宝。

9.丑、寅时(1-5时)

这两个时段为人体精气生发的时候。如果此时失眠,可披着被子,坐在床上,呵一两口气,把体内浊气吐出。然后把两只手搓热,摩擦鼻子两旁,并用搓热的手慰热双目35遍。接着把两只耳朵分别向前、向后揉卷35遍。然后用两只手抱住后脑,双手的手心恰好掩住双耳,用食指去弹中指,用来击打后脑勺24次。完毕后,再左右耸跳身子,舒展双臂,像开工一样,做49遍。最后,漱嘴里的唾液满口,用意念送下丹田,做三口咽下,可清除五脏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