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趣闻传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为什么在明十三陵前建大型的石牌坊

在北京市昌平区,有一个巨大的古代帝王陵墓群,错落有致地分布着明朝十三个皇帝的陵墓,即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昭陵、定陵、庆陵、德陵、思陵等,被称为明十三陵。

其实,去明十三陵游览,除了参观这著名的十三个陵墓外,有一个景点也非常吸引人,那就是明十三陵前的陵门。

这座陵门是一座六柱五间十一楼的彩绘超大石牌坊,高16米,宽35米,是我国建筑等级最高、雕琢最为精细、营建时间最早、全国现存最大的大型仿木结构雕石牌坊,首开明清帝王陵建立大型牌坊制作的先河,并成为清代帝陵效仿的典范,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很多人不禁要问:明十三陵前为什么要修建如此巨大的一个石牌坊呢?

明十三陵大型石牌坊建于明朝嘉靖十九年(1540年),当时在位的皇帝是明世宗。据相关领域的专家解释,明世宗之所以要修建如此超大型的石牌坊,除了要彰显朱氏祖先的丰功伟绩、体现皇陵的崇高和威严外,更主要是出于对风水的考虑。对此,清朝初期的学者梁份在《帝陵图说》一书中曾经对此解释过:“天寿山势层叠环抱,其第一重东西龙砂欲连未连,坊建其中,以联络之。”

明十三陵大型石牌坊从外在结构上看,主要的特点是气势宏伟、形体高大、雕琢精湛、各部位比例适度,是我国众多石牌坊中的顶级建筑作品。

与其他石牌坊相比,该石牌坊体型巨大。如此巨大的石门楼,在既没有吊车,又没有起重机,更没有凌空飞架的科技相对落后的明代,它的石柱是怎么给立上去的呢?据说,也是和祖师爷爷鲁班爷有很大的关系。

相传,鲁班爷来施工现场进行点化的时候,通常都会变成各种各样的人,有时候是年轻的小伙子,有时候是年老的老头儿,有的时候还会装成老太太的模样……当初,建造明十三陵石牌坊的时候,鲁班爷变成了一个白胡子老头儿。

当年明世宗下令修建石牌坊的时候,要求石牌坊要高大、宏伟。工匠师傅们接到皇帝的旨意后,都想方设法尽可能将牌坊建高一些。可是,这样的高度,怎么把石柱给立上去呢?工匠们为此烦恼不已。

就在这时候,工地上出现了一位白胡子老头儿,工匠师傅们见这老头儿精神矍铄,可能会有什么好点子,便向他请教。谁知这老头儿却淡淡一笑,只说了一句:“我都是个土没脖子的人了,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来!”说完,老头儿就拍拍屁股走了。

嗨!这老头儿还真傲!

可是等着老头儿一走,突然有一个工匠师傅大喊了起来:“哈哈,土没脖子就是办法呀!那老人家是想告诉我们,用土屯的办法,一边屯土一边往上立。”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于是,又都开始干了起来。

几个月过去了,石牌坊终于完工了。在完工的那天,天空中突然飘来了一朵祥云,只见那祥云上面站着一个人,不是那老头儿还是谁!大家这才明白了:原来这老头儿是祖师爷爷鲁班爷。多亏鲁班爷的点化,这高大石柱才被顺利立了上去。

大家都感恩不已,鲁班爷见大家工程完成得这么好,也非常欣慰。

figure_0133_0076
十三陵石牌坊